我的网站

Good Luck To You!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这是我之前就示警过,我说南北极的冰山冰河溶化向那里远行呢?莫非都到了中国了,不幸而言中,不过后面的问题是蝗灾由旱地而来,可能在涝之后会有旱情发生,旱接着涝,涝后又旱,所以明年可能会苦旱难耐。期望在大暑之后能清风徐来,让全世界的疫情消失吧!毕竟,时代巨轮仍要向前迈进。

全球大部地区降雨呈现偏少形势

过去一个月江南出现持续性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6月29日至今日(7月29日)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地区的降雨都在300毫米以上,其中安徽的南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和浙江的西部的累计降雨达到500毫米以上。上述地区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下图为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从图中可得知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降雨普遍较常年偏多20%以上,安徽、湖北、浙江的部分地区偏多50%~200%,不少地区6月1日~7月29日两个月的累计降雨量就突破1000毫米以上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据应急管理部7月23日的最新统计,今年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广东、重庆、四川等27省(区、市)4552.2万人次受灾,142人失踪,3.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

放眼全国,干旱面积较洪涝更为广泛

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到除了长江流域全国大部地区降雨都处于偏少状态,尤其是“一南一北”——东北和华南地区降雨较常年偏少50%以上,部分地区偏少100%以上。

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导致多地出现干旱,并且愈演愈烈!截至今天(7月29日),东北、华南、西南、华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藏和新疆的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尤其是东北和华南更是出现了特旱!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全球方面

全球大部地区降雨都处于偏少状态

今年六月份,东亚、北美和西亚的部分地区降雨还算可以,大部为偏多或略偏少的状态。而其他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像是南亚、中东、非洲大部、南美洲大部和北美洲中部的降雨都偏少50~80%。降雨稀少,出现干旱也在所难免。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感觉今年跟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为什么,大家怎么看?

感觉今年跟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为什么,大家怎么看?2019年至2020年冬季的的确确比往年冷的“稍晚”一些,而且今年冬季还是“暖冬”,与往年相比温度要偏高几度,所以大家感觉没有那么寒冷。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导致我国冬季寒冷的原因。第一,地球公转因素。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地球是太阳系八点行星之一,围绕太阳公转,才有了四季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我国进入冬季后,太阳直射南半球,离我们最远,角度最小,光照最少的季节,我国不同纬度获得的热量有差异,北方较少,南方较多,因此我国北方出现四季交替分明,而我国南方温差不是很大。第二、气压因素。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压为亚洲高压(也就是蒙古高压),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压是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冬季,主要受来自高纬度的蒙古寒潮、西伯利亚寒流、阿留申寒流及极地寒流叠加影响,使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内陆受寒流影响首当其冲,冬季时间来的更早些,冬季时间会更长些。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根据气象学数据,影响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从2018年开始至今扔在持续,而2019年更是被定性为“厄尔尼诺”年。那么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简单理解为就是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发烧啦”,引发世界各地气候模式发生异常变化,自然灾害频发,表现形式为干旱、洪涝、冰雹、冻害、风害、暖冬等等。“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爆发的频率越来越短,越来越频繁。如何确定是“厄尔尼诺”年,还是“拉尼娜”年,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变化,如果该海域海温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如果该海域升温0.5℃以上才叫“厄尔尼诺现象”,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跟东南信风减弱、地球自转减慢、海底火山地震、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有关。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2019年被定性为“厄尔尼诺”年,是2018“厄尔尼诺现象”的延伸壮大。从2019年夏季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势存在感。比如:欧洲诸国高温、澳大利亚的高温、阿拉伯半岛暴雨、美国高温森林火灾、印度高温、菲律宾的干旱、哥斯达黎加的火灾、我国西北内陆洪涝灾害、我国南涝北旱、影响我国台风数量偏多等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都跟“厄尔尼诺现象”脱不了关系。而且2019年年末,北半球冬季的来临,“厄尔尼诺现象现”还在发挥着它的“统治力”作用,表现为美国寒冷天气创记录、我国西藏冬季温度偏高于往年等等,还有我国北方地区虽入冬,但是并未感觉到寒冷,影响我国的高纬度寒流迟迟未能南下。这些都是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酵”强有力的表现,时间之长,已持续15个月之久,强度为中等偏强。因此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至2020年的冬季是一个“暖冬”,导致今年冬季温度偏高,寒流迟迟未能南下,我们才感觉今年与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些。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感觉今年跟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为什么,大家怎么看?

确实如题主所说,现在都已经进入腊月了,而且也开始“数九”了(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为一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为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为三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为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为五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13日为六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为七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为八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为九九),很多地方却还没有冬天本该有的样子。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其实关于今年为什么冬天冷得比较晚的原因,在之前的几个问答中笔者也反复讲到过,主要是与今年是厄尔尼诺年有关,而且中央气象局气候服务中心首席叶殿秀早在上个月初的时候也根据相关会商结果预测了今年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这也表明了今年的冬季很大可能是暖冬。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由于受厄尔尼诺的影响,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较正常年份偏弱,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减弱了,冬天自然就没那么冷。不过尽管今年大概率是暖冬,但这并不是说今后就没有冷空气的活动和冬天就不再寒冷。下面以12月26日的天气预报为例说明,大意如下:

过去十天,江汉、江淮、江南等多地是雨水连连,气象干旱得以缓解,然而在福建及两广和云南等地,由于缺少降水,依然是有中旱甚至是重旱,不过到了明天多雨的江南将会短暂放晴,而干旱的区域将陆续迎来雨水,比如云南以及贵州西部、四川中部直至西藏东南部这些地方都将出现小雨雪天气,其中云南西部和南部还会有中雨出现。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而在雨水还未惠及的福建和两广等地森林火险等级仍将居高不下,但是很快华南这一带很快也将迎来一场解渴的雨水,而这一场雨水将得益于台风“巴篷”低压环流帮忙输送水汽(南支槽前暖湿气流和台风“巴篷”低压)。

目前第29号台风“巴篷”正位于我国南海东南部,未来将会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今天晚上到明天从我国的台湾海峡到南海大片海域将会有6级以上大风,台风中心所经过的海域风力有11~13级。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我们将目光转向北方,由于冷空气一路南下,今明两天北方雨雪天气几乎被一扫而空,同时气温也将止跌回升,不过年底的天气不会以温暖收场,到本周末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将会再度出发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以沈阳和济南为代表的不少地方今后6天的气温都将经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如下图),提前感受三九的严寒。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今年比往年,不是冷的比较晚,而是2019年冬天整体气温偏高造成的假象。我们的气候出了大问题,很显然,这是多年来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想想咱们小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九寒天,隔几天一场雪,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们儿时的记忆是温暖的。全家人围坐火炉旁,看着窗外雪花纷飞,雪中的孩子们欢声笑语,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动情的画面。然而长大后发现,气候一年不如一年,夏天越来越热,春天秋天越来越干旱,而到了冬天,竟然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雪。我们在感慨儿时美好记忆流逝的同时,不得不反思我们对环境的破坏:我们的地球怎么了?我们未来遭受环境的报复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1、2019年冬天气候特点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的介绍,从气候预测结果来看,2019年冬天全国气温接近常年都偏高,“寒冬”发生概率几乎为零,但也不排除季节内的这个冷暖起伏变化。

这已经是近年来连续发布又一次的“暖冬”警告!截止到今天(2019年12月21日),山东省境内还没有出现第一场有效降雪!而明天就将踏入冬至节气,距离春节仅有35天,距离立春仅有42天!是的,冬天很快又要过去了,极有可能,这个冬天,没有雪!

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今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七高。国家气象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7月下旬以来,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七省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迅速发展。10月10日,这些地区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曾一度达62.7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

是的,秋季的干旱和气温的偏高,已经预示了冬天的气候。未来,这种情况,将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多年后,北方(高纬度的高冷地区除外)秋冬分界不再明显,南方越来越热,降水越来越少!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图1 全球温度异常

2、地球未来的气候恶化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指出,未来地球气候即使稳定发展,但是已经产生的各种不利变化仍然会持续下去,并且无法逆转,已经无法控制。这些不利变化包括我们熟悉的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气温变暖、全球海洋海水温度变暖等等,这一系列不利变化所产生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因此,有科学家叹息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图2 两极融化后的海平面上升示意图

因此,从暖冬这件事情上,我们要获得警示: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大家都行节约水资源,采取多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爱惜地球!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图3 醒醒吧,人类

你别看自己这儿不算冷,北美狂风暴雪很厉害。反正得有冷的地方。过去冷的有规律,现在冷和热不听话了,瞎跑。说是厄尔尼诺现象,究竟是嘛现象谁也说不准。今年八月十五云遮月,转过年正月十五雪可能不一定打灯。这都是农耕文化,不种地了,龙王爷忘了下小雨儿了。瞎过吧!

根据专家预测,今年2019年-2019年的冬季偏暖,所以感觉今年比往年冷的晚。

  今年的春节在立春之后,一般立春之后还是要冷一个月左右。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气象学意义,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 5°C,冬天就结束了。 但每个地区的春节天气都不同。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就海南三亚地区而言,三亚一月平均温度是 18℃ ~ 26℃,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 26℃,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夜间平均 18℃,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五月梅天多少天?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分别较常年偏早11天和16天。入梅后,上述地区降水强度增强,强对流天气活跃,需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气象部门对梅雨气象要素和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分析研判表明,从5月29日开始,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降雨日指标达到入梅标准:两区域日平均降水量均达到2毫米,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8°以北,日平均气温超过22℃。国内外动力数值模式预测显示,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梅雨监测指标在6月初稳定维持,因此可确定入梅。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由于5月以来江淮流域降水量持续偏少,只出现4个雨日,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还出现特旱,因此江淮区梅雨尚未开始。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上旬至中旬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逐渐南落,江南区梅雨仍将持续,长江中下游区梅雨逐渐减弱;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副高再次北抬,梅雨带也将逐渐北移,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再次增多,江淮区降水也将逐渐增多。预计江淮区在6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可能达到入梅标准。

专家提示,进入梅雨期后,持续的强降水易引发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需加强防范。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密切监测我国梅雨的季节进程及江淮区梅雨指标,及时组织汛期气候滚动预测会商,提供订正预测和服务信息。

大涝以后必大旱,下半年会不会干旱?

大涝必有大旱只是个大而广的含义,我们祖国有近千万的平方公里大地,老天爷是眷顾不周到的,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大旱。但也不能排出玉皇大帝发脾气,造成大面积的秋汛或干旱及自然灾害的频发,我们国民要继续做好防大汛和抗大旱的一切思想准备,特别是预警部门要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报告给国民,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减少到最低或零数字。

为什么通常情况下大涝之后必有大旱?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恐怕我们大家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指出: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也就是说,.某个物体的能量一旦减少,那么,其他物体的能量一定会增加,而且,其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天上的雨水来自于地球的表面,由大气循环扰动而产生。而大气循环扰动是需要有“动力支撑”的,但“动力”并不是立马就能够形成的,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的。但所需要的时间也许会很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通常情况下,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因为大气循环扰动所需要的能量还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因此,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干旱的情况。

1998年6月中旬起,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涝自然灾害,而全国的其他地区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3.18亿亩,受灾人口达2.23亿人,一共因灾死亡4150人,造成68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而到了下半年的时候,我国北部地区发生了较大面积的干旱天气,尤其是山西、内蒙等地区,几乎在半年内都没有降雨,从而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许多庄稼都没有能够种上。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当然,事务都需要辩证地来看,有时候,干旱事件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段时,会呈北旱南涝的旱涝分布格局,而到后段时,旱涝分布格局会有所改变,北方开始多雨,而南方则出现干旱天气状况。并且,有时候在连续降雨后还会出现多年连续干旱的现象呢!

据史料记载,1584年,全国出现了长达四十多天的连续降雨现象,造成了非常大的洪涝灾害,但从1585年开始,竟然出现了长达六年的干旱现象,在1585~1590年当中,全国各地都雨水稀少,许多地方的井水都干涸了。因此,很多老百姓都出门逃荒,因饥饿和干渴而死者众多啊!

所以,依据规律而言,今年的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干旱天气。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来讲,下半年是有可能会出现干旱天气状况的。因此,作为我们农民朋友来说,一定要有抗旱的思想准备哦!

大涝以后必大旱,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如果正确的话,就不会产生下半年会不会干旱的疑问了。

下半年是否会出现干旱?让我们想起了去年的情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特征,虽然说去年与今年的天气有些不同,但却有惊人相以的一幕。2019年年初华南沿海地区降水格外的猛,一般4月初前汛期才会开始,可是从3月初雨水便多了起来,较常年提前了20多天,降水量较常年多了100mm左右,局部多200mm。看下图: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广州多雨,前半年降水竟然达2000多毫米,广西等地也出现的涝灾,由于华南地区相对长江流域面积小,河程短,并没有出现大的水灾,但反常的降水气候,确实让我们吃了一惊。长江流域梅雨也不是很均匀,梅雨是以暴雨形式展开,淮河流域还出现了空梅。

从天气的炎热程度来看,长江流域梅雨期气温不是闷热的天气,三伏天重庆、南京、上海等地没有夏天的感觉,这种天气特征一直持续到7月底8月初,利奇马台风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2019年7月份还有两个台风生成,到8月初首先是范斯高开始扣动了板机,利奇马、罗莎台风助阵,偌大的太平洋海面上,三台风舞动,同台竞相,最后利奇马以超强台风从浙江登陆,一路狂奔,吸走了太平洋及南海水汽,一直到8月中旬结束,期间只是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地降下大暴雨,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长江流域开启了干旱历程,踏上干旱之路。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华南地区自利奇马台风以后,持续到当年的11月份,连续3个多月也没有一次大规模的降水,之间虽然有一些台风登陆解干旱之饥渴,但降水仍然略显不足。最干旱是淮河流域,6月份空梅又逢台风登陆少,降水量非常可怜,翻阳湖地区干旱加重,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

为什么去年我国南方天气急转直下,华南地区由涝转旱,又牵扯到长江流域大旱呢?

长江流域梅雨过后,我国天气进入了下半场,其表现是以台风为主控的天气特征,利奇马及范斯高台风吸走了太平洋上的水汽和热量,持续了近20天的平静期,中间除了东风波或副高南侧带来的水汽给华南地区带来降水,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很少,9月初又有一批台风如玲玲、法茜生成,虽然没有登陆到我国,却吸走了水汽,湮灭在日本海域和我国东北地区,去年东北地区台风雨较多。

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全球水汽应有一定数量,水汽都上中国来下雨,其他地方干旱了吗?)

今年到了7月底,副热带高压已经开始北跳至华北及东北地区,太平洋上盖子已揭开,台风快来了,7月份空台,积蓄了很多热量等待释放(上图),目前南海及菲律宾东海洋面上水温快沸腾了,达到了30~31度。积攒了这么多热量,8月份正在等待爆发,会生成更多的台风及强台风,这些台风路径是怎样的行进路线。如果与去年相仿,台风登陆的少,长江流域有可能由大涝转为大旱,所以说今年下半场的天气就看台风怎样表演了。

台风登陆不仅是沿线上产生降水 ,会影响方圆上百公里的降水,也是我国8月份最主要的降水类型,如果台风雨少,长江中下游就会形成伏旱。伏旱程度就看台风活动情况。

从今年8月份天气预测来看,与2019年有相似的一幕,加之7月份空台,让人摸不着头脑,越想越害怕,由大涝转向大旱信号已露端倪……,但还有更极端方式,台风登陆的较去年多,这对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带来更大的铖危害,近期淮河流域还处于高水位,水库还没释放库容,如果有一个小的台风光临,这会让淮河下游灾情更为严重。

所以说大涝有大旱,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天气变化非常复杂,我们也没有办法达到准确的预测,只能作了一些比较性推断。最后是一个什么结果,这个迷很快就会揭开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评论列表:
  •  古佛孤灯
     发布于 2024-07-01 21:44:16  回复该评论
  • 夜间平均 18℃,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五月梅天多少天?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已于5月29日同时入梅,
  •  爱ゝ若只如初见
     发布于 2024-07-02 05:10:50  回复该评论
  • 9年冬天气候特点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的介绍,从气候预测结果来看,2019年冬天全国气温接近常年都偏高,“寒冬”发生概率几乎为零,但也不排除季节内的这个冷暖起伏变化。这已经是近年来连续发布又一次的“暖冬”警告!截止到今天(2019年12月21日),山东
  •  小吃貨°
     发布于 2024-07-02 01:35:14  回复该评论
  • —东北和华南地区降雨较常年偏少50%以上,部分地区偏少100%以上。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导致多地出现干旱,并且愈演愈烈!截至今天(7月29日),东北、华南、西南、华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藏和新疆的部分地区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