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思科裁员赔偿N+7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思科裁员赔偿N+7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为营收超6000亿,如果上市的话,市值能超越阿里吗?
华为市值应该不能超过阿里,这并不是说华为不如阿里,而是因为阿里是互联网企业,市盈率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希望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原因。
华为是国内第一大科技公司,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市值会比腾讯,阿里高。看看全球市值排名前50的公司,你会发现三星,Intel,思科这种知名的科技企业的市值都不如腾讯和阿里,他们的营收都比腾讯高,这就是互联网企业和制造相关企业的差别。
但是这并不能说这些企业不重要,没有intel,三星,华为,这些互联网企业根本就不会存在。不管华为是不是上市,市值如何都不影响华为在的地位,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可怜企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联想,所以华为越来越好,联想越来越差。
华为还是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这是华为使用坚持不断投入研发的结果
也许华为的市值不如腾讯,阿里,但是在国内科技领域华为才是真正的第一。
首先华为目前来看是不会上市的,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当然如果上市的话,市值应该很难在近期内超过阿里巴巴,但是中长期的话,必定华为会胜出。
为什么会很难上市
原因1.前面也看到有人说了股权之类的事情。当然这也包括领导人的意志与想法。这些因素别人也都说了很多,华为应该近期不会上市。
原因2.如果从大局观考虑的话,华为也不会上市。华为是私企,但是他的科技,产品都是很关键的技术,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控,以及后续的研发投入都会让华为不考虑上市。华为不可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研发投入由股东来决定。
原因3.华为公司的性格,或者也叫企业文化。他们主导的是稳扎稳打,任正非先生曾说华为20年如一日的对一个领域进行攻关。也正是这样的态度造就了华为,也就是这样的态度让华为不会为了贪图全,贪图大而上市融资。
为什么上市的话前期不会超过阿里的市值,但最终会变过阿里的市值呢
原因1.华为的研发投入,这一点很关键。都说21世纪,人才才是最关键。因为人才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华为很重视研发投入。并逐渐在国际领域中占据更多的话语权。这些话语权就是未来。众所周知的5G短码标准。Nb-IoT领域的众多标准,都是由华为主导。这就是未来,而且是在未来这几个领域的市场会空前庞大。
原因2.这些研发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收益,就像种庄稼一样,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时间。
原因3.阿里巴巴最近已经看出了颓势,现在的市值已经被腾讯超越了。因为阿里巴巴的替代性比较强,而且受社会和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怪诞科学,每天都会回答科技相关的问题
谈华为市值,先上一张华为研发的震撼图。
华为接近一半的员工搞研究,十年投入研发费用3940亿元。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896.9亿元,根据网上数据统计,2015年A股全部公司研发费用总和为3619.72亿元,华为一家公司去年的研发接近2015年A股2286家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而阿里巴巴2015年投入研发费用是137.88亿元,华为人2015年投入研发费用是596亿元。2015年底,A股总市值是53万亿元,研发费用相当于整个A股四分之一的华为,市值应当是A股总市值多少分之一?如果是十分之一,那华为市值应当是5.3万亿元。
华为的规模增长很快,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482.4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36.21亿元,翻了12.5倍,净利润从2015年55.19亿元增加到人2017年的474.55亿元,翻了8.6倍。
阿里的增长速度更快,虽然营业收入规模比华为小很多。但净利润并已经超越华为。
华为的研发费用一直是阿里的4倍以上。
可见华为是真正超级研发公司,典型的科技公司。按照A股另一家典型研发公司的市盈率,恒瑞医药的市盈率来估计华为,那么华为市值应当是474*76=3.6万亿元。而阿里市值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是4920亿美元,也就是3.1万亿元。
以上两种方法缺陷是没有对比两公司商业模式。两家公司以后会直接进入同一种业务的竞争,那就是:云计算。目前阿里云是排世界第三。华为还有距离,但华为的研发力量强大,有可能后来居上。
制造业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对比,这关系到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主观性很大。我个人更偏向于制造业,制造业是根本,生存力会更强大。所以会将华为往高估值计算。
总结,按照以上的简单分析,两种办法都可算出华为如果上市,估值比阿里高。
就个人而言,华为和阿里,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公司。华为公司除了能赚钱更多还是民族企业的骄傲,阿里除了钱还是钱,再说阿里最大的股东是日本的软银集团,持股比例达29.07%。任正非是华为第一大股东,占股1.4%,而其余的98.6%都是员工持股。所以单从这一点上说,华为已经超越了阿里。
华为还有哪些是阿里比不了的?
华为作为一家老牌通讯设备制造商,超越了思科,成为通信行业的老大。这点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而且通信是一个信息安全比较强的行业。假如没有华为,我们的设备只能用国外的,那我们的信息就可能全部暴露给别人。这样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会处处都比较被动。
华为在IC领域的投入和成果,也是其他任何公司都比不了的。大家都知道安防领域的重要性,可安防芯片的龙头就是华为。华为的3516、3519、3599等IC,我想安防行业的朋友们应该都不会陌生。你们看看海康威视,大华安防上市公司的市值就知道,这个领域的估值有多高了。安防的重要性,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要是IC都是国外的,那还有什么机密可言?所以这一点也是互联网公司无法比拟的,互联网公司用的很多设备也是华为生产的,大到服务器,小到路由器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华为还在消费电子领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便利。华为手机给人的体验很好,而且往往新机发布,国外的售价比国内高,这点也让我们有一种自豪感。
所以我认为华为无论是从市值估值还是从民族精神上都是超越阿里的。
华为在近日公布2017年的收入,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名,当华为上市,股票市值能否超过阿里巴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投资是一场旅行,很高兴在旅途,与您相遇,这是我专业用心回答的第774个问题。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下图是腾讯专访我的报道:
一,先看看阿里巴巴的股票情况。
目前阿里巴巴的股价是167美金,股票市值4290亿美金,公司总股本25亿股,净利润是100亿美金,相当于600多亿人民币。
二,2017年华为的财务指标。
2017年华为的收入是603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是475亿元人民币,收入和利润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这点显得很可贵,因为全球同行的业绩是下滑。
三,如果华为上市,市值多少?
根据华为2017年财务指标,再结合任正非提出未来五年华为收入,将达到1500亿美金--2000亿美金的发展目标,华为如果在A股上市,股票市值将达到475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7500亿美金的市值规模,超过阿里巴巴4290亿美金的市值规模。
因为华为是中国乃至全球的通信巨头,公司具有非常优秀的战斗力和企业文化,每年业绩增长很确定和稳定,因此,在A股市场上市的时候,给予华为100倍的收益率,比阿里巴巴在美国60倍市盈率更高。
如果华为在香港上市,预计股票市值规模30000亿元人民币,给予60倍市盈率,这个市值等于接近5000亿美金,也超过阿里巴巴的市值。
但是,如果华为在美国上市,可能市值规模将低于阿里巴巴,因为华为的行业和经营模式,在美国资本市场看来就是一个传统行业,无法获得高的市盈率。
四,华为和任正非。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卓越的企业家,曾经有一次坐飞机,自己没有专职司机,还乘坐地铁回家,这件事情感动了很多人。
任正非身上的奋斗精神和危机感,也是企业家少用的特质,从来不沾沾自喜,一直埋头苦干。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成为全球第三家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美金的公司,另外两家公司是苹果和三星。向华为致敬,向任正非学习!
五,华为与人生。
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任正非是华为的重要方向。
人生之中,能够遇见一个好领导,那将是一生的幸运,也就是古人说的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期待我们的人生里面,都能遇到一个好的领导,一个好的师傅。
我是雄风投资,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如您有投资的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联系我,有空时将进行专业解答。
如果没有2013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会被超越吗?
感谢您的阅读!
思科在中国市场曾经风光无限,那时候哪有华为的事。你可能想象不到,思科在中国曾经一枝独秀,在金融等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一度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国内市场对于思科的贡献率为3%(2018年末)。
曾经在中国雇员,思科达到了5000,而在8月1日,根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思科(Cisco)上海裁员300人,虽然这件事被证实不实,可是思科在中国的处境确实堪忧。
这里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点,也是文章题目的内容: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我们回顾下这件事: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电子监听计划,这里面涉及到了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公司,而思科公司也同样卷入棱镜门,虽然对此事进行了澄清,可是影响却深远!
2012年的时候,思科在主要部门有共有60款思科的产品;而此事一过,直接降为零!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件事,华为也不会趁机崛起。
我们其实都知道,棱镜门只是诱因,而不是主因!思科的败退,实际上早已经注定:
- 技术退步。比如在高端路由器领域,虽然思科有过CRS-1,可随着时间推移,思科在技术方面在退步,其技术更新缓慢,而且,它的私有协议过多,都让它在华为,中兴等等竞争中慢慢处于劣势。
- 华为的崛起。说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大家都觉得思科认证最有认可度,而华为认证却越来有价值了(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和行业ICT认证三类认证),实际上在思科的多个方面,华为都是颇有优势的,并且在慢慢占据它的市场份额。
- 棱镜门确实有作用。这件事,让华为,中兴确实有了崛起的机会,很多部门还是使用华为产品,让思科被踢出了局。
所以,思科出局是迟早的事情,有了更好的,自然会被代替了!
问这样的问题,显然低估了中国政府和科研单位的水平,好像没有斯诺登揭发棱镜门中国政府和科研单位还都不知道美国人有这手段?
在国内网络设备厂商起来之前,运营商设备当然都是西方的,美国居多。在国家安全部门看来,这显然是有风险的,毕竟电报、电话都能窃听,更何况网络呢?这点技术风险和窃听手段中国的安全部门还是能够认识到的。那该如何防护呢?
笔者不是安全部门的人,但据说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单位,网络都是物理隔绝的,而且要求电脑主机与电话线、网线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通过电话线网线获取到磁盘的电磁信号(虽然有点夸张,但理论上确实是风险)。
军事对抗,谍报第一,这一点但凡成熟的国家都清楚,估计德国人也清楚自己被美国人监听,只是作为盟友以及被占领国(要知道90年代东西德才统一)实在是有苦难言。
所以,斯诺登棱镜事件只是把皇帝的新装揭露了出来,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之前不知道这个事儿。而斯诺登也绝不会是个人英雄突发奇想拯救世界,这个事情绝对是谋划了很久,时间、地点都选好了,不然他怎么可能那么顺利从美国到香港又到俄罗斯。
其实远在棱镜门之前好多年,随着国产厂商华为中兴的崛起,国内网络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替换动作。而且不止网络设备,包括存储设备、数据库软件、安全软件、等,名义上是支持国产,实质上是出于安全。
在国内厂商起来之前揭发这个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用美国设备,暴露出问题还能怎样?当国内厂商起来之后,爆出这个事情就有好戏看了。德国政府虽然心知肚明但民众觉得奇耻大辱啊!事情发展到去年美国人要求西欧不准用华为,这个事情就不好操作了,因为西欧各国政府没法子对国民交代啊,总不能说“我们以前一直被美国监听所以接着监听也无所谓”?
所以,在笔者看来,棱镜门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适当时间发生的适当事件。只不过,作为突发事件效果更好而已
转换到商战上,如果你能够拿到竞争对手的把柄,一定要珍惜,不要轻易抖出,小则图然浪费资源,大则被对方倒打一耙。
比如小米上市前某公司跟小米的官司就是恰到好处:平时跟小米打官司小米奉陪到底毕竟不缺钱,上市前打官司无论输赢小米都希望尽快花钱了结。
我觉得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思科在中国的地位被超越是早晚的事情。棱镜门可能是其偶然性。
为什么说它被取代是必然呢。
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以机遇,在这个肥沃的土壤中,不断地成长壮大。
第二、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增长,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在网络领域华为、中兴等公司在很多方面已经能够与老牌的劲旅思科等进行分庭抗礼。
第三、思科自身的市场策略的变化,没能赶上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及科技的增长。
第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更加的重视,也有能力和意愿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我觉得以上的这些因素导致思科在中国被赶出去,是必然的。
说其偶然是因为正好棱镜门事件,很多美国企业都称参与的此次的事件,但只有思科不承认,谁都知道,作为交换领域的领导者,没有它的参与,棱镜计划不可能顺利进行。正好借此机会,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国安都调整了计划,不用思科的交换等设备,这时候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完全有能力接手思科的市场空缺。于是乎,有了思科被中国政府和国企,包括很多民营企业所抛弃的事件。
不知道读者怎么考虑和评价,我是这么认为的,希望你们多评价。我是冰川酒壶。
本行业问题,我来回答。
实际上,即使没有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会被华为超越,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棱镜门事件加速了这个进程。
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核心路由器曾经占据了全球的近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形成了垄断,在中国的市场也是如此,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思科的路由器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记得我在2001年刚进入通信业的时候,机房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基本都是思科的产品,那个时候,我们做固网产品,都是靠的CCNA、CCNP,更牛的就去考CCIE,含金量相当的高。思科的设备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不光光是设备的价格,售后维护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
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电信业的改革,电信业也是中国十大高薪行业,当时我就是从IT业跳到了CT业,也过了几年比较好的日子。
中国的通信业改革开始之后,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开始了爆发性的增长,采购的数量翻翻级的增加,但是单品采购价格在不断下降,支出也没有那么"豪气"了,在很多地方开始采购国内的产品。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以低价去抢夺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开始蚕食思科的中低端的市场,这个趋势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的思科的售后维护的态度可以称的上是"非常傲慢"的,当年我也和思科的工程师打过一段交道。而当时的华为的设备的性能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售后维护的态度那是相当的到位,可以说最开始的时候,华为是依靠价格和服务来抢夺市场的。
华为从开始进入路由器交换机市场之后,也投入了不少资金进行研发,设备的性能不断的提高,也是华为可以取代思科成为中国的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第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华为的10G路由器的性能还远不如思科,之后华为进一步的加大了路由器方面的研发投入,到了4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开始接近了思科,落后大概2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华为推出100G路由器的时候,性能就已经追上了思科。而到了2012年9月的时候,华为率先的推出了400G路由器,而直到9个月后,思科才宣布它的路由器在2013年年底可以支持400G。而这个时候,华为的400G路由器已经在全球开始部署了,400G路由器是华为第一次在性能上超过了思科的产品。
而且,华为的设备在当时和思科的设备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耗问题。同样功能的产品,华为的产品的能耗不足思科的一半。而且,华为的设备的体积更小,安装更方便。针对运营商的喜好,进行有效的研发,产品更贴近运营商,这是华为的优点,而思科在这方面要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其实在棱镜门之前,早在2012年9月份,华为就实现了全球最大的集群路由器的搬迁工程--中国联通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路由器集群搬迁工作。
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为在国内对思科的替代,不过即使没有棱镜门事件,华为取代思科在中国的地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不仅仅是对思科,华为崛起之后,从数据到交换到接入到传输,有线、无线等多个产品都慢慢的成为了中国运营商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有者,经历过那个华为的疯狂的"送设备替换"的年代的通信人都对那段日子有非常强烈的记忆。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这个牵扯到美国监听全世界的大事,没有棱镜门可能会有其他门事件,即使没有,也都心知肚明美国的监听事实,只要有替代品,肯定会被替换掉,没得选就没办法了,你可以选择使用,也有权拒绝使用,都知道苹果系统的信息数据后门,拒绝了么?全世界也就貌似俄罗斯等国家拒绝苹果了,没有拒绝的难道就不知道么,难道就没有替代品么?
俺没文化,对有些问题,真的搞不明白,比如大张旗鼓的呼吁抵制某国物品,大街上发现甚至出现一拥而上进行打砸这种情况,可是出钱买的是个人啊,损失的是个人财产,真的要抵制,你让他买不到就可以彻底抵制了,不是么?
不禁止的就可以使用,就像工商说的不禁止的就可以经营一样,真的是这样的思路面对问题么?疑问太多,迷糊!
感觉你的这个问题好难哦,不好回答,很抱歉!
请问一下医疗健康类的基金现在还能买入吗,现在买入是不是迟了,有风险?
如果看之前一年医疗基金的收益,现在还没买,当然迟了。但是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错过了就不可能弥补,你只能从现在开始,选择适当的时机,决定是否参与进去。
我认为,医疗是可以长期投资的领域,所以一定要买。但是现在是不是最好的时间点?一定不是。什么时候是?没有人知道。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批逢低进入。比如昨天大跌3%左右,那就一定要买,今天继续跌怎么办?继续买啊。
医疗基金也有多种,比如混合医疗、创新医疗等,今年医疗基金涨势应该是最好的。个人观点目前来看,医疗短期有回调的压力,单从长期来看医疗行业也是刚需,故可以密切关注,如果想持有,建议在调整阶段分批买入可能会更适合,仅供参考!
投资基金,以定投的方式一定会有好收益,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好行业。医疗健康类永远是朝阳产业,值得去定投。人生有三抢,贫穷时抢物资,想活命,温饱时抢空间,想活好,富裕时抢时间,想活久。抢物资年代我们都经历过,抢空间的主要是抢的买房子正在经历,只有抢时间是永恒的主题,不论是中外古今,还是皇帝百姓,都千方百计想长命百岁,注重健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想活的时间长,只要条件许可,没有人不愿意花钱买医疗保健,因此大健康医疗产业永远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我们采取定投的方式,买一些医疗健康类的指数基金,就能分享健康企业成长的收益。
最近很多人在问医疗,目前确实到了一个高点,特别是今天大涨后,很多人清仓,落袋为安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不能买入呢?
显然不是,从全球疫情看,并没有出现拐点,从国内看,风险自然存在。而且从病毒发展规律看,并没有因为气温升高,季节变换而消失,可能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疫苗,但疫苗需要时间,因此,医疗健康行情应该至少梦持续到年底甚至明年年初。
但何时上车,何时加仓,这个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凯。把握住回调的机会,还是可以盈利一波的。
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基金操作策略。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共同盈利。
下图,是我一个月前开始上车的医疗基金,今天清仓了,先落袋为安,后面等回调机会再入。
谢邀。总观点:长期看好医药/疗基金!
结合自身经验来说说:众所周知,新冠病毒肆意蔓延全球,医药/疗行业因此得益。据报道,新冠病毒疫苗最快也得年底才能研究成果,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医药行业依旧可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只要你买基金是抱着长线的打算,等大跌2个百分点就可以上车,逢低吸纳,逢跌买入,逐渐把仓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妥妥地坐享其成。历史会告诉你,当初的买入绝对只是在半山腰而不是买在山顶。
附截止今天2020/06/18 手头医药基的收益,18号医药行业大跌,刚好手动补仓,机会是跌出来的。
更新一波(20200621):
近期,新冠病毒再次在北京反弹爆发,海外累计感染人数将近900万人,死亡50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病毒已经席卷全球就差没去到南极洲了。要想根治问题,就得对症下药,疫苗一天不出来,相关医药医疗行业就必定有发展空间,前途一片光明。虽然听起来像是有点发国难财的感觉,但这是事实,不管如何,情况就是这样子。钟老说了,疫苗最快也得在年底才能研制出来,因此医疗医药类的基金铁定会趁势而为,往上涨涨涨。
20200618医药医疗基大跌3个点,果断补仓,19号就反弹回来了。明天22号,又是第一个交易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机会是跌出来,别人恐惧我贪婪,股市行情变幻莫测,作为投资者能做的,只有学会控仓,只赚自己看得懂的钱。众志成城齐齐抗疫,健康中国必有可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思科裁员赔偿N+7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思科裁员赔偿N+7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