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苏坟,以及三苏坟为什么在郏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苏墓简介
- 2、河南平顶山景区三苏园三苏坟景点介绍
- 3、三苏墓组成
- 4、三苏坟为什么在郏县
三苏墓简介
1、三苏坟,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隅,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1956年,它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坟院坐北朝南,占地14800平方米,古朴雅致的院门彰显了历史的厚重。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
2、三苏坟院建在郏县小峨眉山的山坡上,三面环山,南瞰汝水,地势险峻,环境清幽,院内古柏成林,四季郁郁苍苍。苏坟园内古柏参天遮日,夜晚山风来袭,潇潇洒洒如落雨声,便是著名的郏县八景之一“苏坟夜雨”。众多文人骚客拜谒聆听,苏坟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浓厚。
3、苏洵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认为苏轼、苏辙之学皆出自其父老泉先生的教诲,虽眉汝之墓相距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在左右。于是,在两公冢右侧置苏洵衣冠冢。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4、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廿十五日卒于京师(开封),安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渭将老泉衣冠瘗诸两公之间,遂称“三苏坟”。
河南平顶山景区三苏园三苏坟景点介绍
三苏坟位于广庆寺东北方向300多米,坟院坐北面南,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
位于郏县县城西北约23公里的古老小峨眉山下,矗立着三苏坟,这是宋代大文豪们的永久安息之地,其中包含了衣冠冢。这个地点于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县域旅游的知名品牌,备受瞩目。
三苏园位于茨芭镇东北的小峨眉山下,主要由三苏祠、广庆寺、东坡湖、东坡碑林、三苏坟、三苏纪念馆、鸿翰苑等景点组成,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三苏墓组成
苏陵园三苏坟由三部分组成: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三苏陵园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神道上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等排列有序,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红漆大门内,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四字,背面是明代进士王尚絅的祭文。
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每座墓冢高约两米,冢前均设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莲花、马、鹿等装饰图案,墓碑上分别刻有“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
三苏墓冢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分别是“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墓前耸立墓碑,碑前设有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现今,整个坟院内共有588株古柏,交错葱郁,遮天蔽日,柏香扑鼻。柏树傲干奇枝,山风袭来,满园幽穆。
“三苏”指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三苏坟由来: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
“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开始下定决心,谢绝了他过去的社交圈,闭门读书,嘉祐初年,因为得到欧阳修的推荐,其文章开始在世间闻名。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等职。苏轼自幼在父亲的熏陶和母亲的严教下成长。
三苏坟为什么在郏县
1、综上所述,三苏坟之所以在郏县,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以及三苏家族与郏县的深厚渊源。这使得郏县成为了一个能够代表和承载三苏精神的重要地方。
2、其中,平顶山师专谢照明教授和平顶山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潘民中等人的论文特别强调,苏轼选择葬于郏县的主要原因是受北宋士人推崇的嵩山周围“土厚水深”特性所影响。这一观点在研讨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理解苏轼葬郏原因的关键线索。
3、“三苏坟”位于郏县茨笆乡苏坟村东南隅,距县城约23公里,原属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苏轼、苏辙兄弟安葬于此地后,村庄也因此改名为苏坟村。此地处于许昌至洛阳的古道旁,小峨眉山脚下,背靠嵩山奇峰,面对宽阔的汝水。东西两侧的小山蜿蜒而下,形如两道剑眉。
4、因为只要亲自对比一番,就能发现,郏县三苏坟所在的河谷平原同东坡故里眉山三苏乡的低山丘陵大相径庭,而郏县小峨眉山和四川峨眉山更是天壤之别。截然不同的地貌,制作@孤城截然不同的风景,摄影孤城郏县的风貌固然不能让东坡睹物思乡,但仅“小峨眉”三个字已足以勾起对四川峨眉山的遐想。
5、主要原因是苏轼去世的地方离故乡眉山太远,无论是水路溯三峡而上,还是越秦岭入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当时的苏轼屡遭贬谪,贫病交加,估计苏家也无力承担他归葬眉山的路费,不得已才葬在路好走一些的郏县,毕竟他也曾经表示过可以葬于此地。
6、从此,这里被称为二苏坟。到了元代至正年间,郏县县尹杨允到二苏坟拜谒。杨允认为苏轼兄弟之学皆出于其父老泉先生,苏洵葬在老家四川眉山,相距这里数千里,父子往来好不麻烦,于是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并在附近的广庆寺里建起了三苏祠。这就是“三苏坟”的缘起。
三苏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苏坟为什么在郏县、三苏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