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飞英塔资料
- 2、湖州飞英塔内的“宝装经函”来源是什么?
- 3、飞英塔的内塔结构
飞英塔资料
1、传说飞英塔是陈武帝陈霸先为他心爱的飞英姑娘建造的。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湖州长兴人。他出身贫苦,从小是孤儿。长兴人喜习武,陈霸先从小也随大人练武,他勤学苦练,习得一身好武艺,且长得人高体壮,熊腰虎背。
2、一绝,塔里塔就是指飞英塔,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相传舍利子神光出现在塔顶,于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将石塔保护起来,形成塔内有塔的奇观。又从佛经“舍利飞轮,英光普现”句子中取“飞英”二字作为塔名。
3、飞英塔。是一处始建于唐代的传统古建筑。被誉为湖州三绝之一。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府庙。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间。坊名缘于湖州城隍神名。宋嘉泰《吴兴志》载,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知州事赵叔涔重建庙宇”。
4、飞英塔: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唐咸通年间(860—872),“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塔始中和四年(883),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
5、飞英塔西侧有“六客醉秋”一景。湖州六客堂始建于北宋治平、熙宁年间,因曾分别有6位文人聚于府署后园而名,其间大诗人苏东坡两度与会,遂成文坛佳话。至南宋,诗人王十朋为湖州太守,曾有长诗歌咏此事。
湖州飞英塔内的“宝装经函”来源是什么?
1、飞英塔位于湖州城内东北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中和4年(公元884年),因请得高僧所赠的舍利(释迦牟尼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铜虎面像建石塔藏之,故名舍利石塔,后取佛经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之意更名为飞英塔。
2、湖州飞英塔由内外二塔组成。内塔石质,仿木构楼阁式,始建于唐,重建于1154年。就在飞英塔塔壁中,发现了一件残损的螺钿黑漆经函,函外布满镶嵌的装饰,嵌物以蚌片为主,还有水晶珠和绿玻璃片。据题记,它是五代末期吴越国王太后施舍的“宝装经函”。
3、一绝,塔里塔就是指飞英塔,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相传舍利子神光出现在塔顶,于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将石塔保护起来,形成塔内有塔的奇观。又从佛经“舍利飞轮,英光普现”句子中取“飞英”二字作为塔名。
飞英塔的内塔结构
飞英塔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石塔,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不含塔刹高为15米。须弥座是石塔雕刻飞英塔的精华所在,其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实为一件庞大的唐代雕艺术珍品。
传说飞英塔是陈武帝陈霸先为飞英塔他心爱的飞英姑娘建造的。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湖州长兴人。飞英塔他出身贫苦,从小是孤儿。长兴人喜习武,陈霸先从小也随大人练武,他勤学苦练,习得一身好武艺,且长得人高体壮,熊腰虎背。
内塔用白石砌筑,八面五层,实心。外塔砖木结构,罩在石塔外,八面七层。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原塔毁于雷击,以后曾多次修造。现存之塔,内塔系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4-1155)后建造。外塔系南宋端平初年再建,明清重修。高332米。这种内建塔的实例,全国罕见。
湖州飞英塔由内外二塔组成。内塔石质,仿木构楼阁式,始建于唐,重建于1154年。就在飞英塔塔壁中,发现飞英塔了一件残损的螺钿黑漆经函,函外布满镶嵌的装饰,嵌物以蚌片为主,还有水晶珠和绿玻璃片。据题记,它是五代末期吴越国王太后施舍的“宝装经函”。
内石塔五层八面。飞英塔位于湖州塔下街飞英公园内,俗称”塔里塔“为湖州三绝之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据史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4-874 ,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所授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乾宁元年894年建成。名舍利石塔。
湖州飞英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塔下街61号,整幢建筑长宽各22米,面积484平方米。飞英塔是一座八边形七层楼阁式塔,由内外两塔组成,内塔为石雕小塔,外塔为砖壁木檐的楼阁式大塔,包于小石塔之外。飞英塔雕刻佛传故事及装饰纹样处处精工细作,体现着宗教信徒们虔诚的追求。
飞英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飞英塔英文、飞英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