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齐通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齐通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缺角大齐通宝介绍?
缺角大齐,原是一枚“大齐通宝”,因为一角有破碎,被称为“缺角大齐”。
大齐通宝,迄今为止只发现过四枚。是南唐先主李昪所铸。
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十国中吴国大将徐温养子,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大齐通宝就是此时铸造的,两年后李昪改国号为唐,便是后来那个“一江春水、愁起绿波”的南唐。
大齐通宝为什么只有两个?
说起稀世珍品,不得不提的便是大齐通宝。而关于大齐通宝的来源,有两种说法:旧谱多认为系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占领长安后,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但已被否定。经泉界专家考证,公认是吴天祚三年(即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改元升元时铸。而国号大齐维持的时间仅有5年之久,且铸钱量又少,作为南唐第一种货币,大齐通宝能流传至今的数量非常的稀少,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迄今为止,大齐通宝仅发现二品,这也让大齐通宝变得更加珍贵。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大齐通宝仅有两枚,分别是“缺角大齐”以及“四眼大齐”,在这两枚硬币身上发生的故事,也极具传奇色彩。
一、缺角大齐

“缺角大齐”,是第一枚被发现的大齐通宝。这枚古泉是江南名士戴熙所收藏的,当时便有民间土豪愿意出高价回收该枚钱币,但戴不愿忍痛割爱。直至1860年(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戴投池自尽,其收藏的大齐通宝从此便无了踪影。据说后人为了得到这杖稀世珍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
二、四眼大齐

“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时,泉学家戴保庭同好友朱克壮前往江西鄱阳收购古钱时,在当地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这枚大齐通宝虽然没有缺角,但由于被孩童用作毽子,被钻出了四个小孔,因此也得名四眼大齐。随后这枚四眼大齐被收藏家张叔驯以重金收购,随之将其藏于密室,自号“齐斋”,从不示人。当张叔驯去世后,他的夫人徐氏便将这批古钱卖给了美国大藏家戴吉涛。戴先生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和藏品组成了“戴吉涛(Tai.J.T)基金会”,“四眼大齐”存于美国戴吉涛(Tai.J.T)基金会。
在2003年,国内也曾经发现一枚完整的大齐通宝,但经过2006年中国钱币学会讨论,确定是枚假钱。这么一来,大齐通宝也显得更加地珍贵稀有了。著名钱币收藏家袁银龙也说过,现有的这枚四眼大齐,就算花一亿元能难以购回。
因极其罕见、弥足珍贵,大齐通宝已被列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大齐通宝为什么存世这么稀少?
大齐通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皇帝高洋于公元550-557年期间发行的货币。其官方版面为“大齐通宝”四字,背面上有官名和地名。该钱币是典型的大钱,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但制造精度较低,造型简单,铸法一般,存世量极为稀少。
在大齐通宝发行的时期,当时处于战乱时期,多年战火几乎摧毁了当时的所有商品和文物,导致该钱币难以大量流传下来。此外,虽然大齐时期(550-577年)发行的货币种类很多,但多数发行时间较短、样式简单、铸造精度较低,这也是导致存世量少的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有一些大齐通宝被埋葬或流失,因此存世量更加稀少。
由于稀少度大、历史价值高,大齐通宝是古钱币收藏家追逐的珍品之一,市场价值很高。
琉璃厂传奇大齐通宝结局?
琉璃厂传奇大齐通宝最终结局是,经过大齐通宝和其他主人公之间的斗争、纠葛和牺牲,最终大齐通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决定留在琉璃厂,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传承下去。这个结局既有遗憾和感伤,也充满了希望和美好。它表现了人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的珍视与追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齐通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齐通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