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方回应乌买无人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方回应乌买无人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乌空军在2小时内摧毁了多架无人机和Kh-59导弹,目前俄乌局势现状如何?
可以确定一点,俄罗斯打这场持久战苦不堪言。大量出动无人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如此持久的战争中尽量地减少伤亡。
乌空军能在短时间内摧毁其无人机,也很正常,毕竟有着那么强大的后援团。
要说俄乌战争目前的局势,总体来说没那么焦灼了。说白了任何一方都是强撑,全世界都在看着,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目前的战争是打给别人看的,已经身不由己了。
伊朗的无人机是摩托车引擎你看看航模这类能跑多快,这连乌克兰警察都能用冲锋枪打下。
kh59这种巡航导弹外形跟无人机差不多速度也只有09马赫左右,美国战斧也是这速度也有多次被打下的记录,而现在乌克兰多使用西方防空导弹打下更不是问题。
乌克兰现状还是乌克兰军队处于攻势力,俄军在赫尔松已经组织当地居民撤退估计也守不住,俄军预备役军人没到前线这种局面估计改变不了,俄白联军也没有动静大概是白俄罗斯邻国波兰进驻美军没敢动。
我军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是不是就不再有牵引火炮了?
从目前来看,我军炮兵建设确实往自行化全面发展了,北方平原地带以履带式自行火炮为主,比如说:05式/05A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而南方水网部队和西南西北地区,特别是驻守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部队开始大量装备轮式自行火炮,比如说:PCL181型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总体来说,全军各种旅级作战单位都大量装备了重型或者轻型自行火炮,具有高速机动、数字化炮兵信息管理、机械化装填、炮弹智能(制导)化…这些21世纪炮兵建设的标准。
大部分轮式自行火炮都叫:卡车炮,同等口径下重量要比履带式自行火炮轻至少二分之一,比如说:新型的PCL181“轮式榴”只有22吨,行驶机动型也大大超过履带自行火炮,很适合在高原道路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并且其造价更低更适合大量装备到部队,现代炮兵保障体系也很完善了,由:无人机侦察、炮兵数字化指挥/通讯、炮兵侦察雷达…等等先进辅助装备组成的炮兵,作战能力要比1980年代的炮兵强很多倍。
但轮式自行火炮虽然自身重量减轻了很多,但相同口径的PCL161型122毫米榴弹炮比图片里PL96式仍然显得体积较大,重量也更大一些,是12吨:3.6吨这么一个对比,我国是世界地形地貌最复杂的国家,虽然说最近5年炮兵建设机动能力极大的提高,但还会有过于陡峭、过于恶劣的地方不便于轻型自行火炮通过,而某些需要长年坚守的区块部署自行火炮也没多大意义,使用牵引式火炮反而更合适。
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我军将56式85毫米加农炮运到上山,对越军土木工事进行直瞄炮击,仗虽然是打完了,但是这种恶劣的地形地貌仍然存在,任何火炮都是有射界和观察限制的,自行火炮也不例外,不过将炮运到山上的事情将来会越来越少,无人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完成这样复杂的作战任务。
“三代猛士”底盘的PCL171榴弹炮,重量更轻可以由运20、运9空运。
总得来说,我军炮兵自行化建设在高速进行当中,将来军属炮兵大部分都是机械化的装备,但牵引火炮仍然会有一部分继续服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它们寿命用完为止。
当然随着陆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的增加,将来牵引式火炮基本不在陆上机动了,可由直升机吊运到不适宜自行火炮使用的地方,进行空中机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目前确实有些小国,基本不装备传统的牵引火炮,改为装备自行火炮和卡车炮,但军事大国尚且做不到这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行火炮和卡车炮确实是火炮的未来。
它们不但有牵引火炮的一切性能,还有很高的机动能力和战场生存力。机动性很重要,可以让火炮大范围机动。传统的牵引火炮一般要沿着公路前进,不能越野作战,在狭窄山路和复杂地形作战能力很差。
战场生存力也很重要,牵引火炮在8分钟生存法则下,非常危险。
现代化炮战中,敌人一旦遭遇炮击,就会迅速定位和反击,我方炮兵阵地必须不断转移。相比可以迅速自动转移的自行火炮和卡车炮,牵引火炮显然差了很多,不适合现代化作战。
但是,目前来看牵引火炮绝对不会迅速淘汰。
第一,山地和复杂地形作战,以及空降作战还需要依赖牵引火炮。
美军虽然装备大量自行火炮,然而仍然依赖牵引火炮。
尤其是利用空运将牵引火炮快速部署到前线阵地,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山区和复杂地形。自行火炮和卡车炮终究要在陆地行军,在这些地形难以快速部署,需要依赖空军帮助。
第二,性价比问题还是存在。
对于普通军事大国来说,自行火炮、卡车炮都太贵了。
比如法国援助乌克兰的凯撒155毫米卡车炮,市场价格高达700万美元。
而美军拖曳火炮M777型155毫米榴弹炮,价格为70万美元,仅为十分之一。
这还是M777非常先进的前提下,老式的苏制155毫米火炮市场价格仅有十几二十万美元。
众所周知,卡车炮还是比较便宜的,自行火炮就更贵。美国的M109A6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价格高达1300万美元。
这世界上财大气粗的国家,毕竟还是有限的。
将所有火炮都升级为卡车炮、自行火炮需要巨额资金,对于大国军队很难承受。只有那种几万军队的小国,才能够比较容易办到。
相比起来,拖曳火炮还是性价比较高的,至少火炮本身没什么区别,一样可以消灭敌人。
对于解放军来说,未来15年可能发生战场的地方主要是东南沿海,首先要提高海空军的实力,陆军是其次的。钱要用在刀刃上,胡乱更换昂贵的自行火炮是乱花钱。
未来的拖曳火炮可能会越来越少,逐步用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价格较低的火炮取代。
常见的比如轻卡车炮、越野车炮甚至吉普车炮,目前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产品。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火炮加入了信息化终端系统。讲究的是先敌发现、先敌打击。机动灵活,完成打击后迅速撤出阵地。
从当下的俄乌战争来看。牵引火炮生存能力太差了!确实是不适用于现代战争的需要。牵引火炮的天敌太多。譬如,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带卫星制导的火箭弹。最致命的是容易被反炮兵雷达计算出发射位置。由于撤出缓慢。很容易受到攻击。
自行火炮才是发展方向。虽然,也受到攻击性无人机的威胁。但,可以用小区域防空系统加以保护。自行火炮最大限度的避开反炮兵雷达的‘暗算’。由于机动性好,反应迅速。连续射击完可以安全快速的撤出阵地。
央视新闻经常播放军演画面。中国的自行火炮都实现了信息化。今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会进加入信息化系统。现代战争双方都有信息化支持。攻击都是瞬间的事。看谁能先把握住先机了。
结论:牵引火炮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已经过时了!
是的,牵引火炮在我军中的比例,已经飞速下降了,因为我们有了更加先进可靠的“卡车炮”,实际就是把火炮与牵引卡车给连接在一起了。
[牵引式火炮]
牵引火炮无法迅速形成战斗力,通常情况下,卡车将火炮拖到炮位阵地,炮兵需要挖坑驻锄,慢慢将炮架打开,然后进行校对瞄准,这一番操作下来,没有20分钟是不可能完成的。
阵地转移是牵引式火炮的噩梦,可能半个基数发射出去之后,就要调整阵地,拔腿飞奔,牵引火炮需要慢吞吞收拢炮架,挂上牵引车,然后离开,这一过程,起码15分钟。敌人的炮弹早就落下来了。
[卡车炮]
而卡车炮就不一样了,可以迅速到位,挖驻锄坑的同时,液压系统已经开始展开了,不需要派兵手动,现代的挖坑工具,2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时候,根据方位指示,大炮基本上已经完成部署,可以开始试射了。
迅速撤离是卡车炮的看家本领,驻锄支架在液压机构的带动下,迅速回收,只要离开地面,就可以踩踏油门,让卡车飞奔了,全过程可能只有半分钟。整个炮身、支架与卡车连为一体,根本就不需要人力操作。
当然,牵引火炮也有自己的特点,暂时不会被全部淘汰,比如崇山峻岭、海岛、丛林边缘这样的特殊地形,卡车炮无法开上去,这时候,有一门几吨重的牵引火炮,哪怕是用人拉上去,也是可行的,当然,也可以用重型直升机吊运,甚至是空投,打完了即可以扔掉,被敌人摧毁也无所谓。
牵引火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有些边防哨所,可能设有警戒性炮位,主要是威慑作用,这时候,几门牵引火炮明摆着放在那里,就是为了让敌人看到的,没必要放几辆卡车炮,因为卡车本身也要维护保养的。
[自行火炮]
区别于卡车炮,另一种可以快速移动的炮就是“自行火炮”,这是一个复合体,弹药、大炮、运输系统、通讯系统联合起来,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只是这种大家伙,吨位太大,结构复杂,极其昂贵,普通国家根本就玩不起。
因此,不要以为牵引火炮是完全过时的东西,战场形势复杂多变,总有适合牵引火炮的场合,完全淘汰,可能还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
军队的机械化与是否使用的牵引式火炮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实际上,牵引式火炮至今在各国军队中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如早已完成机械化的美军,其目前也装备有M777这样的牵引式火炮。而对于我军来说,牵引式火炮目前尚不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牵引式火炮目前也在向着轻量化和高机动的方向发展,这使其在山地等复杂地形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牵引式火炮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火力猛烈等,曾长期作为陆军的主力火炮。不过,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牵引式火炮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牵引火炮需要车辆和骡马进行牵引,重量较大,速度较慢,对地形要求较高,导致其机动性和越野能力不佳。同时,由于牵引火炮抵达阵地后,还需要人工构筑阵地,调整火炮的射击诸元,整个流程下来到可以进行发射的状态,至少需要40分钟到1小时。而且当火炮需要转移阵地时,也需要拆除阵地和装车,然后在转移阵地,重新设置阵地调整诸元。如此复杂的过程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令牵引式火炮已逐渐不适应现代高机动作战的特点。
针对牵引式火炮的缺点,各国开始广泛装备自行火炮和轮式火炮。自行火炮一般采用履带式底盘,再搭配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平面显示器、自动转向装置、自动装弹机等设备。这使得自行火炮具备了很强的越野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火炮的精准射击能力等特点,只需要接收目标信息便可自动计算射击诸元完成射击。不过,由于自行火炮采用履带式车辆,在公路机动速度慢,重量较大,而且价格和使用成本过高,这使得轮式火炮开始兴起。轮式火炮其实就是将履带式底盘,更换为轮式车辆底盘,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全车重量,还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机动速度,极大的提升了炮兵部队的机动能力和反应能力。
不过,不管是轮式火炮还是履带式火炮,其重量普遍在10多吨以上,在一些险要地形上也无法使用,如山地高原地形等,就对轮式火炮和履带式火炮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在这种情况下,超轻型牵引式火炮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其可以采用直升机进行吊装,运往高原山地等复杂地形,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如美国的M777超轻型牵引式火炮,重量仅3吨多,可由小卡车或黑鹰直升机运载,而且其性能与传统的牵引式火炮差别不大,使用普通炮弹最大射程可达24公里左右。凭借出色的性能,M777已被印度等国引进,并装备给山地部队使用。
对于我军来说,虽然已基本完成机械化建设,部队中履带式自行火炮和轮式自行火炮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老式的152、130、122毫米牵引火炮还有大量在装备。由于这些火炮的寿命还未耗尽,因此还会存在于部队一段时间,而后会被逐步淘汰。毕竟一下子大批换装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的,而我国目前的军费还是比较紧张的。同时,我国也在超轻型牵引火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的AH-4型155毫米超轻牵引式榴弹炮,重量仅约4吨,不仅搭载有简易火控系统,还装备了小型动力装置,整体性能要优于美国的M777。而且AH-4的重量轻,可以由直20或直8G等直升机吊装机动,大大提升了我军炮兵部队轻量化、机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我军的作战能力。
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到底怎么样?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福布斯》网站消息4月8日报道称,在美国最新对乌军援计划名单中,出现此前从未有过的APKWS系统,即“激光制导火箭弹系统”。美媒对此猜测称,恐是土耳其拒绝向乌克兰提供MAM系列导弹,导致乌政府军面临有机无弹的窘境。加之TB-2载弹量有限,无法搭载美制地狱火系列导弹,故而美军出此下策。按照美媒结论称,该系统搭配TB-2无人机后,面对俄军将更为管用,那么事实果真如此?
不论是在折戟沉沙的利比亚内战中,还是大放异彩的纳卡冲突中,TB-2无人机的翼下都充斥着MAM系列激光制导导弹的身影。作为土耳其Roketsan公司为其倾心打造的产品,现已发展出三种型号,分别是MAM-L、MAM-C、以及最新产品MAM-T。
三者共同的特征为体型小巧,总重有限,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源于TB-2察打一体型最大外挂重量仅为155千克,说到底,还是土耳其在无人机领域技术储备薄弱,只能采取折中手段退而求其次。
MAM-L系在土耳其国产L-UMTAS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基础上开发而来,该弹全长1米、弹径0.16米、全重21.5千克、为了适合便于无人机携带,该弹拆除原有火箭发动机。同时又缩小整体尺寸,此外则是加装半主动激光导引头,为提高毁伤威力又增加战斗部重量。
该弹射程与发射高度有关,如在5000米的高度射程为8千米,加装惯导与GPS系统后,射程可提升至14千米。战斗部可有多个种类选择,如杀伤半径达25千米的高爆破片战斗部、以及对地面装甲目标有着很好杀效果的反坦克战斗部等。
MAM-C系MAM-L轻量版本,整体尺寸大小进一步缩小,全弹长0.97米、弹径0.07米、弹重6.5千克,制导系统及射程与MAM-L相同,战斗部有效载荷达2.5千克,同样有多个种类可供选择,如高爆破片、穿甲、温压等等,主要用于攻击地面轻型车辆及步兵等目标。
MAM-T全长1.4米、弹径0.23米、弹重94千克,为提升打击精度,末端除仍采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外,中段飞行采用GPS/惯导系统。关于具体射程及命中精度,土耳其方面并没有披露,可以预见的是,弹重的大幅度增加应在动力系统及战斗部有效载荷上,如此一来,该弹最大射程及毁伤效用也将得到提升,该弹目前仍在测试之中。
尽管MAM系列导弹在局部战争中表现出色,同样也在俄乌冲突初期,成为乌政府军手中为数不多的利器。但随着冲突持续加剧,乌政府军此前的库存逐渐告竭,加之土耳其方面不愿与俄罗斯交恶,因此也未见向乌政府军提供同类弹药。
美军对此也提出了解决措施,即向乌方提供AGM-114“地狱火”系列导弹,按照常理来说,TB-2无人机可以挂载地狱火导弹。但问题在于,该机155千克的最大外挂重量仅能两枚地狱火导弹(重45千克),因此这个提议很快被否决,原因就在于效费比很低,为此,美军又摆出APKWS系统。
”九头蛇”70毫米航空制导火箭弹的打靶效果,全称为“ 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打击精度达到激光照射点半径0.75米以内,射程8公里。
“九头鸟”制导火箭弹相当便宜,早期造价为8000美元,现在已经降到了3000美元,如果用旧火箭弹改装,那么只需要2000美元,美军耗资26亿美元,采购了十几万枚。不过,出口价格仍为6000美元。
如若TB-2无人机采用APKWS-II系统后,其搭载数量按照美媒分析称,将从现有的4枚提升至6枚左右,乃至于更多,使得TB-2无人机在提升火力打击密集程度的同时,命中精度也将大幅度提升。
诚然这是一种不错的愿景,但考虑到俄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可能美媒的这种愿景恐怕要破灭。首先是TB-2无人机的库存问题,随着战损的加剧加之土耳其方面的拒绝提供,使得乌政府军可谓是用一架少一架,因此如何获得TB-2这类无人机才是当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者便是俄军反无人机战术的密集应用,各式俄制防空装备的拦截力度及具体成绩,相关各方近来可谓是有目共睹,因此如何突破俄军严密的防空体系,成为TB-2无人机升空之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因此,不论是TB-2复刻冲突初期辉煌也好,还是利用APKWS-II系统给予俄军重创也罢,此时此刻都显得极为困难,而美媒口中所谓的“对付俄军极为管用”也显得有些过于乐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方回应乌买无人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方回应乌买无人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