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压气体泄漏致10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高压气体泄漏致10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类如果被高压或者超高压的空气吹一下会怎么样?
吹体表应该伤害不大,最多吹倒摔一大趴。但是别的地方,任何地方都不要尝试,我们工厂生产中有用到高压风,压力也就最高0.76m 帕的样子,自己亲身经历。
第一,有一会跟一小姑娘聊的嗨,为了逗小姑娘高兴就用风枪吹嘴巴想着做个搞笑的表情逗她。谁知一吹进嘴里就后悔了,马上胃部感觉就涨疼,然后口粘膜也吹坏了,幸好离的远没有伸进嘴里,就短短的不到两秒。
第二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不喜欢穿内裤,然后被同事知道了,有一回开玩笑的时候,有个同事想着拿风枪把我裤子吹掉,他站在我身后,忽然对我发动,我记得跳起来他还追着吹,不偏不倚的就有风进菊花了,瞬间肚子疼的就倒地上了,地上直打滚。同事急忙把我送医院急救,幸好检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把枪头插进菊花然后来这么一下的话,估计我就不会在这回答你的问题了。
这要看多高的压力,到了一定压力,一吹人都吹没了,就没机会谈会怎么样了。
看过原子弹氢弹爆炸的视频吗?这种核爆除了光辐射可以把人气化,还有冲击波,可以摧枯拉朽,把建筑物、坦克、汽车碎为齑粉。
知道什么是冲击波吗,就是高压空气。核爆巨大的能量爆发,使空气急剧高速膨胀,导致周边超高的压力,摧毁附近的一切。
事实上,所有的战争武器,几乎都是利用火药的爆炸力把空气极度压缩,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带着爆炸的碎片或者直接冲击波伤人。
一个人有多大能耐?看到前面一些朋友回答,用高压气体吹了嘴或吹了屁眼,导致一些伤害,到医院治疗及时才得以康复。
这种吹一下的气压是有点压力,但这种压力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被它吹了当然也会受到伤害,但如果说这是高压或超高压就太小题大做了。
在化工行业,一般压力容器分为四个等级,即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
压力在0.1~1.6MPa之间为低压,1.6~10MPa为中压,10~100MPa为高压,大于100MPa为超高压。
家庭用的高压锅的压力在0.1~0.2MPa之间,发生爆炸威力已经不可小觑;前面吹嘴巴吹屁眼的压力一般也就在零点几个MPa上下,再大些恐怕就不是住院了,而是直接撕裂翘翘啦;到了1MPa以上的压力,一旦容器爆裂,高压空气冲击人体,会直接导致人体致命。
因高压气体伤人的事故很多,而且这些伤人气体压力按照上述划分都属于低压。
有一则报道称,2006年某公司几位操作工因操作不当以及机械故障,一个异常升高到1.3MPa的气筒冲开阀门,强大的气流将作业人员冲倒,造成当场死亡两人、重伤一人的事故。
气枪就是靠压缩气体冲击铅弹杀伤目标的,已经列入管控枪支。2MPa压力的气枪杀伤距离达到200米,可以杀死野猪。
这是低压的情况,如果到了中压,10MPa的高压空气可以瞬间削断人的手臂;到了高压就更不要说了,30MPa的高压气体可以瞬间将人体击穿,如果一条这样的高压管细管断裂或者脱落,扫过人体,会把人切成两半。
到了超高压就不是死人的问题了,而是会把人轰得粉身碎骨。
100MPa是什么概念?就是1000个大气压强,相当于10000米海沟的压力。1000个大气压强是什么概念?就是每平方厘米需要承受1000公斤的重负,你想想,你的手指尖上承受一顿的压力是什么感觉?而且是周边都承受,等于4吨的压力压着你那个手指间,你能体会这种感觉吗?
这种压力还需要冲击吗,随便一冲击不就把人弄没了。
更高的压力就不要说了。
在地球上,科学家在实验室可以制造出400万大气压,把水压成2000度“超级冰”。
人造金刚石就是在5.5万个大气压的高温下产生的。
这种高压要是泄漏扫中人体,我们无法想象后果。
在100MPa的超高压环境下,生物体高分子立体结构中的氢键结合、疏水结合、离子结合等非共有结合都会发生改变,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酶失活,细胞膜破裂,生命活动停止,从微生物到宏观机体都会死亡。
这是另一个讨论话题,就不多说了。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感谢粉丝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注支持与厚爱。
原创版权,未经作者许可的任何转载与内容引用,均视为侵权抄袭行为,会受到法律责任追究,敬请理解与合作。
跟你说一件真事。小时候我从玉米地里上完肥料,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两边是两米宽的水渠,再往外就是已经一米多高的玉米田了。在我前面的十多米远有一个老头骑着自行车往前走。当时又从我后面开过去一辆装满沙土的半挂车。
当那辆车正好经过老头的时候,后胎爆胎了,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爆裂声那倒霉的老头连人带车隔着水渠就飞到了玉米地里。当时我还小,吓的在原地愣了好久。路上也没有别人。那货车也没停车直接开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老头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衣服也被吹烂了。他问我,我指着前面说车往前面走了,他还说自己的耳朵也听不到了。再后来就不知怎么样了。
这种事情应该分情况而定。
如果是被爆炸性的气流直接冲击人体,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冲击气流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还要考虑的是爆炸带来的震荡波,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爆炸产生的气流不仅仅是吹气那么简单,空气的密度会在瞬间改变,和用锤子锤你没啥区别。
另一方面如果是类似于洗车房的空气压缩机吹出的空气细流,如果压力足够大,直接吹向人体的话会把你吹得皮开肉绽。
浙江槽罐车爆炸最新通报:发生二次爆炸,已造成10人死亡,117人受伤,咋回事?
画面太惨了,现场一片狼藉,多辆私家车被引爆,附近房屋均被摧毁,工作人员在废墟中展开救援,目前已造成19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23人处于重危状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非常痛心的一则新闻,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希望不要再听到有人死亡的消息了。
6月13日16:40左右,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槽罐车爆炸冲出高速公路,导致周边部分民房及厂房倒塌。随后引发第二次爆炸。附近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损,多辆私家车也被引燃。事故现场犹如一片废墟。
目前,当地消防救援队伍共调集7支重型地震搜救队、3支轻型地震搜救队、4个灭火救援编队、100辆消防车547名指战员和6头搜救犬,争分夺秒的展开了救援工作。
除此之外,当地各医院也投入了紧急救援工作,浙大二院重症、急诊、烧伤、呼吸一行六人团队,连夜紧急驰援温岭。六名专家都几乎一夜未合眼,尽可能的把伤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为了救治及时,现已动用直升机转运伤者。
另外,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和救援专家已于14日凌晨到达。
目前,救援工作正在持续展开,截止14日上午,事故已造成19人遇难,171人住院治疗。
笔者认为: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油罐车司机可能也已经死了,追责是后续工作,现在最重要的是全力抢救伤者,争取将事故的伤亡降到最低。
同时,这件事也给社会一个警惕,油罐车这类运送“高爆品”的交通工具,在社会中非常常见,因此危险也无处不在。作为油罐车的司机,一定要定期检查好自己车辆,尽可能的排除安全隐患。切记心浮气躁,保持安全驾驶;而作为路人,能远离的尽量远离。——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安全监管,对这类车辆定期排查。
最后,希望现场搜救工作进展顺利,不要再有人员死亡。希望消防救援队注意安全,在救人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对浙江油罐车爆炸事故中遇难的民众表示哀悼!6月13日,一辆满载的油罐车在途径浙江温岭市路段时突然发生爆炸,现场火光冲天。等车辆翻滚到高速路下时,又产生了二次爆炸。这次事故也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救援力量的到位,据初步排查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油罐连接处的焊接不牢固而导致的”!目前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发现:这次事故造成了117人受伤,超过十人不幸遇难!由于事发地距离居民区较近,也导致了大量的车辆和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受损。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着事故的善后工作,但是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第一:油罐车、液化气车在行驶之前,一定要做好车辆的检查和保养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对于经营这种特殊车辆的公司也一定要高度引起重视,完善车辆的保养措施。对于从事特殊车辆驾驶的司机,一定要合格任职,不能有丝毫的违规操作行为!
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家户户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驾驶机动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远离这种特种车辆。要么远距离进行跟车,要么找机会抓紧超过去。切记不能对它们进行加塞,毕竟它们是有一定盲区的,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在刷抖音短视频的时候,有现场的朋友用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了爆炸的局面,现场火光冲天,有物品被炸飞到几百米以外,可见油罐车爆炸的危险性多么的严重。希望有关责任单位一定要记着这次血的教训,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
这个事件,目前已经造成18人死亡,189人受伤,这么大的伤亡,我们要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
一、作为运输公司或相关职能部门,要调查发生爆炸的原因,驾驶员是否有危险品运输经验或资质,罐体有没有定期年检,在装运过程中是否存在液化气未曾灌满,那么在静电的作用下,发生爆炸,另外近日高温天气,是否也是积聚爆炸的主要导火索。
二、作为老百姓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少看热闹,危化品泄漏爆炸现场,我们要远离,我是一个自驾游爱好者,如果我在现场,凭心而论,我也会站在不远处观看的,因为总觉得不会烧到这边来,所以会大意,一般人谁会料到会有二次爆炸。有一辆小车跑出来了,躲过二次爆炸,是逆向行驶,驾驶员非常睿智,也非常幸运。
事件已经发生,这也再次给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百姓一个警醒,生命无小事,我们要慎之又慎,愿逝者安息。
只能用心痛二字来形容了!
在看到事故发生的视频的时候,感觉到特别的胆战心惊,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今天下午的时候,浙江一辆槽罐车发生了爆炸,并且在质量操罐车发生爆炸的时候,还导致很多的民房和厂房发生倒塌,燃烧的情况,现场十分的混乱,这次事故也是一次特大事故!
根据官方最新的通报来看,这次事件已经造成了十人死亡,117人受伤,而且在这些受伤的人里面还有40人为重伤,本来在今天下午最先看到消息的时候,只有四人死亡,但是没有想到今天过去了几个小时,最新的通报死亡人数已经增加到十人,而且还有40个人重伤,目前已经做好应急处置和伤员救治,希望不再添加死亡人数!
这件事情也是因为一辆液化气槽罐车爆炸发生的,而且根据最新的官方通报,这辆槽罐车在发生爆炸之后,冲下高速公路,然后又造成了二次爆炸,所以才会产生这么恶劣的一个情况,才会造成这么多的人伤亡。
现在网络上面还有现场的视频,看到这些视频之后,感觉到非常的痛心,毕竟这可是那么多的人民群众,希望那些伤者都能够挺过去,早日恢复过来。
还有就是我觉得对于那些危险品车辆的管控应该加强一些,对于这些车辆,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保养,毕竟这种危险品车辆造成的危害非常的严重,安全隐患也是非常的大,如果发生意外造成的事故也是非常的大,所以说应该举一反三,对这种车辆要严加管控,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最后愿那些伤者能够早日康复,不再出现死亡的人数!
这辆槽罐车爆炸冲飞出了高速公路,落到周边民房和厂房,二次爆炸,现场异常惨烈。
爆炸回顾
6月13日16:40左右,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槽罐车爆炸冲飞出高速公路,据说飞起来至少有20米高,拖着一阵“浓烟”飞跃一栋居民楼,落地后二次爆炸,导致周边部分民房及厂房倒塌。
现有19人遇难,172人住院,其中危重24名。
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多方力量已经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投入挖掘机等大型抢险救援机械设备30多台(套),各类救援车辆151辆、参与救援人员2660多人次。、
武警官兵也彻夜采取分组梯队、网格摸排的方法,搜救被困受伤的群众,医疗机构到现场积极配合救援对的救护工作。
事故发生后
据说,该液化气槽罐车牌照,牵引车牌号为浙CM9535,挂车牌号浙CM138,属于瑞安市瑞阳危险品运输有限公司。
槽罐车的司机应该已经遇难。
围观群众有不同程度的受伤,甚至遇难。
被轰塌的楼房中的居民也有不同程度是死伤。
据现场围观群众叙述:槽罐车飞起来落地后,并没有立刻二次爆炸,而是先是燃烧。
而这个时候,缺少安全意识的群众,看热闹的特别多,以至于在二次爆炸后,来不及逃跑,被炸死炸伤无数。
这本是可以避免的伤亡,呜呼,伤哉!
另外,环保部门已对事故现场周边的空气和水体开展实时监测,并对下游河道进行封堵,防止对下游水质造成次生污染。
据初步判断,目前没有发现明显污染现象。
这一点,环保部门还是做的非常及时的,至少确认了水源、空气没有危险。
爆炸原因
爆炸原因还在查明当中。
有人推测:
1、天气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槽罐车的刹车出现问题,引起火化,造成爆炸;
2、有可能是槽罐车,有泄漏,遇火爆炸;
3、还有人说,一般情况下油罐车就算与对面车相撞,也不会有事,气温高影响也不大。有关联的很有可能是罐内的液化气,或者其他气体。
液化气车爆炸威力比油罐车,后果更严重。
最后要说
1、运载危险化工品的车子,驾驶前的检查:车子是否安全,油罐是否密封,这些都是要专门完成的。
2、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技术,和驾驶态度,非常重要,毕竟运载的是危险物品;
3、都油罐车爆炸了,爆炸完了,还着火了,有可能二次爆炸,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围观呢?!
这种情况下,离的越远越好啊!
4、太可怕了,我们是不是该庆幸周围的建筑物多呢,挡住了部分危险……
2021年10月发生了什么?
第一是美国新型冠状病毒死亡人口超过七十万名,第二是美国和英国联合向澳大利亚出口核潜艇及相关技术,第三是中国神舟十三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第三岸田文雄当选日本第一百任首相,第四美国加州南部海岸发生严重原油泄露事故,第五是美国政府宣布截止到今年九月底拥有3750枚核弹头。
红旗h5蒸发系统10泄漏怎么处理?
更换蒸发箱内的暖风水箱。非人为原因所致,按照厂家推出的车辆终身质保政策,车主可到4S店免费更换暖风水箱。人为原因所致,4S店更换暖风水箱的费用在500-800元左右,维修店的更换费用在500元左右。
故障原因2:暖风水箱水管开裂。
维修技师打开引擎盖,拆开蒸发箱,观察暖风水箱水管是否破损。
威海港口一福建籍货船二氧化碳泄露,致10死19伤,6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案件正进一步办理中。你怎么看?
这是航海人罗罗第 385 篇原创问答。
事故震惊业内,船员三副的误操作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想想都后背发凉,结果让人深思。
航海人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操船手,我们一起来聊聊船上重要设备的那些事儿!
一、海员,高危的代名词
海员,高危职业的代言人!
这次事故发生在修船期间,因为船员的误操作导致了这次血淋淋的事件!作为一名船员,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一次的操作所蕴含的责任。
船上的二氧化碳间是三副的职责区域,对于该项设备的操作使用本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的事,出现这样的误操作实属不该!
二氧化碳间是船上的关键设备之一,日常的维护保养主要有三副完成,通常是进行检查和清洁维护,但测试操作时只有一个人完成,就显得有点不符合体系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样的违规,直接导致误操作而将气体释放,又因为后续的处理不当加剧了气体释放到机舱,让船员和工人在悄无声息中受到伤害酿成大事故。
让人痛心,也让人警觉。
二、责任二字,重千斤
逝者也去,生者更需要警觉!作为同行,很多人都在为这次事故叹息。叹息生命的宝贵,也在叹息责任的重大,更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一次反思。
船舶因其特殊的岗位要求,这就一个萝卜一个坑。行业的老手、有经验的人,就成为了行业的香饽饽。但这样的经验非一朝一夕的养成,那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所以做船员难,做一名合格的、经验丰富的船员更难!
时间,就成了打磨这样人才的必要因素。在海员这个行业,坐飞机“空降”领导岗位的事情比较少就是这个原因——干不了!
船上类似二氧化碳间这样的关键性设备比比皆是,无论是货船还是旅游客船,无论是对乘客还是对船体乃自对货物,这样的误操作都是致命的。船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更是要避免这样的行为发生!
海员,要获得一本适任证书何其艰难。参加理论培训,各种各样的实操考核,换证前的实习,参加公司的岗前培训。这一步步的走来,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保证人员和船舶的安全。
常怀敬畏之心,在岗位中练就精湛的技艺,通过不断的积累,磨练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是岗位的要求,也是船员作为专业人士的必备技能,意义何其重大。无论是对己,还是对他人,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选择海员之路,本是一条充满艰辛和疾苦的旅途。工作不是儿戏,更不是放松休闲的场所。他需要从业者用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去保证岗位的安全,这是每一个船员的责任。
我是航海人罗罗,分享行业内更多有趣有料的故事;传播行业正能量,有我在行动。
济南祖孙三人煤气中毒,13岁女孩不幸身亡,过冬烧煤炭有什么要注意的?
谢邀:煤气中毒,时有发生,而且是睡的人还觉不出来,没有任何痛苦。
过冬烧煤炭应该注意烟囱的抽力是否好,烟囱不通透,导直煤的毒气不能及时抽走,反转透到房间,被人吸进胃里,窜到身体里。此外加煤。时不要把烟道堵死,应让开一半的通风口,甚至整个通风口,煤不要加的太满了。太满了煤气毒气一开盖就跑不出来,使人的嗓子也不好受,还熏脸,谢谢,希指正
目前济南将近有几万户居民还要使用燃煤取暖,集中供暖还需很久,这些燃煤取暖的不仅仅是棚户区或平房,而是一些老旧小区,比如联四路附近的社区,王官庄等,均是燃煤或自设管道燃气取暖。
燃煤不论是无烟煤和有烟煤都会排放一氧化碳,装烟囱只会排出大部分,而小部分因为室内空间有限,在长时间的燃煤积蓄会很多,这也就会发生燃煤致人死亡事件,
既然生活条件不允许或者说用不了集中供暖,必须要使用燃煤取暖,首先要做好几步,
第一取煤球或炭块,选择较为干燥,没那么大湿地的,以煤球为例煤球在制作过程中是粉碎的煤和土加水混合而成,工厂为了减少库存和利润驱动下,将刚打好的没经晾晒的直接出售,老百姓在买到家后,不要直接使用,在太阳底下晒个一天两天,待外表硬化后再使用,如果赶上天气不暖和无法晾晒,建议多取几块放到煤炉旁边,通过温度将其烘干
第二煤炉 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煤炉,至少在密闭型上,还是可以的 在通过烟筒排放,减少一氧化碳在室内逗留时间,还有不论你买多久的煤炉或烟囱,经常检查一下煤炉和烟囱的密闭型,发现漏烟及时修补,
第三通风,一般使用煤炉的家庭,房价窗户大多积蓄很多灰尘,这个要经常打扫,除了卫生之外还防止积尘过多,影响你平常通风道口,还有要注意在刚点燃煤炉时,最好将通风口开到最大,因为燃煤在刚点燃的这段时间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出现一氧化碳 ,
第四 夜晚 夜晚是最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显现,夜晚有些人会将煤炉进风口,完全堵死,让煤,不充分燃烧,一点点燃烧,这样做确实方便了取暖和省煤,但也增加风险,燃煤不充分燃烧,在火塘里就容易积蓄大量一氧化碳,煤炉又不是完全隔绝的,所以就容易在漫长的黑夜里使人中毒,如果晚上使用这种封炉取暖一定要将室内通风口留住不要完全封死,封炉的一氧化碳也不是一下浓度很大,需要过程,以窗户为例留一个十厘米宽的口即可,即保温有通风,还有一种情况是,晚上关炉,很多人不会等到炉火熄灭再睡觉,有的,为了睡觉前取暖,临上床前,塞一些煤球或煤块使其燃烧,这些煤块在最后是不会充分燃烧的,最后会产生一氧化碳,这样最好同封炉一样,留一个适当的通风口
以上都是个人经验,燃煤取暖不要为了暖和而放弃通风,不要为了省钱而使用不合格产品 ,稍微累点 麻烦点 冷点没什么,活着最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压气体泄漏致10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压气体泄漏致10死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