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徐海东的儿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徐海东的儿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名将,哪些名将称得上不败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1935年6月在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彭德怀指挥红军又一次击退了国民党追兵,毛主席亲切的写下这首诗赞美彭德怀。如果真要说不败将军非彭德怀莫属,彭德怀的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说是身经百战一点都不为过。彭德怀的一生都在战斗,为国家为解救人民而战斗。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是当之无愧的不败将军。
彭德怀早年作战
15岁参加饥民闹官,被官府通缉,跑到洞庭湖当工人。
18岁参加湘军,正式成为一名军人,1926年身为营长随同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
1928年入党,7月22日和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开展游击战争,后率红5军到达井冈山,和红4军会师。
1930年6月在平江战役中击败国民党军,乘机攻打长沙,缴获大量武器,成立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下的唯一一个省会城市。
反围剿时期作战
率领红3军团与红1军团配合,击败国民党四次进攻,获得了前四次反围剿胜利。长征开始后,率领红3军两渡赤水河,快速推进回攻娄山关,协同红1军攻打遵义,歼灭大量反扑敌人,取得长征中的第一个胜利。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参加领导直罗镇战役。
1936年5月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指挥山城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1个旅2个团,。
抗日战争时期作战
1937年指挥八路军协助朱德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年组织卫东和磁武涉林战役,击败国民党顽固派,有效保证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势。同年8月组织百团大战,进行大小战役1800余次,歼灭日军4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作战
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指挥2万野战军同国民党23万军队在陕甘宁解放区作战,采用“蘑菇战术”,将敌人绕的团团转,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薄弱军队,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大战役中大获全胜,歼灭敌军14000人,同年8月负责指挥沙家店战役,歼灭敌军两个旅,扭转了西北局势。
1948年指挥宜川战役,歼敌5个旅,西府陇东战役收复延安。
1949年一边组织军事进攻,一边和国民党残部谈判,歼灭和改编国民党30万人,解放了西北5省。
抗美援朝时期作战
1950年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第一次交战便歼灭敌军15000人,第二次战役先诱敌深入,再迂回包抄,歼敌36000人,给麦克阿斯在圣诞节前夕取得胜利的狂言,狠狠一个耳光。第五次战役中指挥志愿军全面反扑,歼敌82000人,成功把战线稳固在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这其中在1952年4月,彭德怀突然生病,不得不回国就医,痊愈后,他仍然关心前线战事,主动请求再次前往朝鲜,在1953年6月再次进入朝鲜指挥志愿军,组织了金城战役,突击南朝鲜军事阵地,歼敌50000人,促使7月28日美军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彭老总的一生,是为解放中国人民战斗的一生,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无论是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侵略者、面对美国佬,从不退缩,用一次次的战争胜利,奠定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是老一辈革命家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彭德怀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更是我心中的“战神”。
历史上是没有所谓“不败将军”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比如四大野战军司令员之中,彭总有陇东西府战役之挫,粟裕有南麻战役和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之败,包括林总也有四平街的两次不堪回首。总体而言,在较大战役中确实立于不败之地的,其实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元帅。
(青年刘伯承元帅)
西府战役,彭总差点毙了擅自撤退的新4旅旅长,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华野撤退北渡黄河时,纵队司令陶勇的回忆是“比长征还艰苦”,四平街就不用说了,让廖耀湘和陈明仁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大型战役中,刘伯承元帅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战役指挥失误,堪称不败。
许多军事爱好者忽略了刘帅在长征时期的重大贡献,作为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员,刘帅始终率部担负开路先锋的任务,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与小叶丹结盟过彝区等等,刘帅都是在第一线亲力亲为。抗战爆发后,由红四方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129师,以刘帅为师长不仅有政治因素,这位“军神”在长征路上表现出来的指挥艺术,也是加分项。
(抗日战争时期)
刘帅是战术大师,《亮剑》里的七亘村“叠伏”就是其指挥艺术的体现,再如响堂铺伏击战(干掉鬼子180辆汽车)、神头岭伏击战(歼灭鬼子1500多)、长生口伏击战都是他的战场佳作。129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只带了一个旅部、三个作战团(769、771、772)和一个教导团,所以陈赓将军386旅的所有大规模战斗,其实都是在刘帅的直接指导之下。
仅仅四个主力团的兵力,第129师用三年的时间发展到接近50个团(百团大战129师共出动46个团),开辟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能够成为几大军区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刘帅功不可没。其实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也是兵力最强的,野战军加地方部队有42万之多,只不过,只有四个主力纵队参与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另派往东北25个基干团)。
(解放战争时期)
上党战役、平汉路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驰骋中原大地,直接牵制着敌“郑州绥署”的全部和“徐州绥署”的一部兵力。在华东野战军最困难的时期,是刘帅率领改称的中原野战军拖住了邱清泉整5师、胡琏的整11师等王牌部队,使其不能经常性出现在苏鲁战场,而1947年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大别山区的斗争是中原野战军最艰苦的时期,刘帅指挥的四个纵队拖住了白崇禧指挥的33个整编旅,其中包括整11师和桂系第7军等精锐。国军在山东战场经常兵力不足,正是中野用巨大牺牲换来的,试想一下,如果这33个整编旅有一半能够增援山东,华东野战军不可能恢复和发展的如此之快(指七月分兵以后)。
即便是被白崇禧指挥优势兵力围剿期间,刘帅也没有出现过重大指挥失误,中野在频繁的战斗中虽然减员很大,但是并没有整建制损失的记录,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严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十几万人马,还能够包围住拥有12万大军的黄维兵团,这是何等的强劲?
“瘦驴要拉硬屎,狭路相逢勇者胜,拼光中野也是值得的”,这都是刘帅的战斗动员口号,马瘦毛长的中野在刘帅指挥下,配合华野取得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渡江战役后二野直插浙赣线,配合三野解放华东诸省(二野是战略预备队,准备对付可能的武装干涉的),刘帅兼南京首任市长,之后接到了经略大西南的任务。
(刘伯承元帅)
第二野战军仅以两个兵团为主力(陈赓兵团配属四野指挥),在四野和一野一部的配合下,以不到60万的兵力,全歼西南地区90余万残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足见刘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回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战斗,刘邓大军几乎是无役不胜,这才是不败之将统领的百战之师。
天下大定后,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请解兵权,转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致力于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教育,其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实军人之楷模。
(刘司令员检查战士武器)
“不败将军”不比“常胜将军”在历史上出现的频率高,似乎叫起来也没有“常胜将军”的名号响亮,但我却认为想要做到“不败”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实在是非常困难!
在新中国的优秀将领中有这么一个人,从参加“南昌起义”开始,上了井冈山,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在南方进行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屡战屡胜,逐渐打出名声,终于赢得了“战神”的称号。
1955年新中国授衔时,他被列为“十位大将”之首,他就是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是如何成就“战神”的传奇一生呢?
- 投身共产主义,开启军事生涯。粟裕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随后的“南昌起义”中以班长的职务参加了战争。1928年到达井冈山,1929年后,粟裕因为战功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等职位。这个时候的战争多次游击为主,而且我方力量比较薄弱,不存在所谓战役的“胜败”。
- 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为优秀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在新四军中担任要职,并从1937年以后,不断率领军事力量歼灭日军和日伪军,在苏浙等地取得了相当的战果,1945年1月份被委任为苏浙军区司令员,并在10月份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不断学习,粟裕已经积累了自身的能力。
- 解放战争中“战神”大发神威,立下赫赫战功。从1946年7月开始,粟裕、谭震林就在国民党50万正规军的进攻下,奋起迎击并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5万多人的胜利战果,“苏中七战七捷”也由此而来。到了1947年1月,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动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进攻,并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军的全美式装备“74”王牌师。自此,“战神”粟裕的名号响彻中华大地,到了1948年,粟裕被任命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同年,在“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中均取得了辉煌战果。特别是1948年的“淮海战役”,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44万之众,毛泽东曾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可见粟裕将军所发挥的作用!!!
纵观粟裕将军的一生,他可以毫不客气的称之为“常胜将军”“一代军神”,自然也就是“不败将军”了。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粟裕大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败将军,虽然当年红十军团兵败于谭家桥,但当时的粟裕只是军团参谋长还不是军事主官,军队的实际上是由军团长刘畴西负责指挥,在伏击孤军深入的王耀武补充一旅时,由于军团长作战部署不当而且部队配合严重失误,致使伏击战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为怀玉山红十军团的惨败于埋下了伏笔。
谭家桥一役不久后,粟裕率领残余的部队转战浙闽并与地方部队组建了挺进师,从此独立开展了艰难的浙南三年游击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剿,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粟裕才正式结束了艰难曲折的游击战生涯。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不仅磨炼了粟裕坚韧的性格,也造就了粟裕过硬的军事本领。抗战期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等职,率部在苏中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而未尝一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粟裕军事生涯的辉煌点是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不少战役而未尝一败,能够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也不少,如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中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其中,苏中战役可谓一鸣惊人,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粟裕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迎难而上,在运动中不断地捕捉和创造战机,这也是粟裕高超军事艺术的体现,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完美战绩。战后,粟裕得到了苏中地区百姓的歌颂,赢得“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美誉,也从此开始,粟裕迈向了大将之路。
粟裕可以说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指挥作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莱芜战役间,敌人重兵集团南北两路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夹击方式,企图寻求与华野在临沂进行大决战。靠近临沂南线的敌人兵力过于密集,华野很难寻找到战机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而远在莱芜北线的敌人兵力较为薄弱。
此时的粟裕看到了战机,为了陷入避免被动,粟裕当机立断,决定至南线敌人于不顾,集中兵力迅速隐蔽北上,仅用了六十多个小时,以极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围歼了敌人五万余人大军。而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粟裕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战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围歼了孤军深入了敌人王牌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最艰苦、最复杂的战役莫过于豫东战役了。当时敌人在河南战场上有四个机动兵团,特别是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实力强大,四个兵团控制着各个战略要道而且对对华野所在的鲁西南形成了合围之势,局势已经不利于华野了。而华野此时只有13个纵队而且兵力尚未集中,主力所在地背靠黄河地形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当时华野的目标是围歼邱清泉兵团,但是战机未成熟,打援兵力不足一旦作战进入胶着状态,华野立即陷入被动的局面。
占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无数的“神将”,但说真正的“不败”将军的屈指可数,毕竟要想一生不尝败绩这简直天方夜谭。下面像素就列出我自己心目中的“不败将军”,欢迎大家指正。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春秋齐国乐安人,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封为将。自领兵起,战无不胜,曾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又曾以6万之兵击溃楚国20万雄师,攻破郢都。
所写的《兵法十三篇》更是被誉为“兵学圣典”,为《武经七书》之首。现今更是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兵学之书。
二、杀神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自白起任秦国大将30余年,攻城70余座,歼军上百万人,为秦武安君。但其坑杀20万降兵,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三、兵仙韩信
韩信,淮阴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未尝一败,可惜的是最后死在吕雉的手中。
四、传奇上将许世友
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阳,指挥黄麻起义、参与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他七次参加敢死队,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
五、丛林之狐孙立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毙敌2000余人,孟拱河击毙日军12000余,第二次入缅作战连续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是抗战中军级将领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六、大汉神将霍去病
霍去病,善骑射,用兵不拘古法,统军勇猛果断,初征率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将匈奴杀得四散逃窜。
并在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下祁连山,获封封狼居胥。
当然除了以上的还有王剪、卫青、岳飞、戚继光等等,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看官们评论区留言,说出您心目中的不败将军。
商洛市都有哪些县?
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市6县。东西长227.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
在陕西10个地市中面积居第五位。最东为商南县富水镇汤家屋场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接;最南为商南县赵川镇之龙木井与湖北省郧县相连;最西为镇安县木王镇之关帝庙与安康地区宁陕县新矿乡之谢家湾相接;最北为洛南县驾鹿乡之刘家沟与渭南市华阴县华山镇之王家地相连。2001年12月,撤地设市。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
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1区6县,86个镇,12个办事处,户籍人口为251.74万人。2017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00.7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647元和9132元,分别增长8.6%和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6.65亿元、增长23.6%。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商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汉刘邦因取道商洛先于项羽得咸阳而称霸天下;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屯兵商洛,后取道中原,直捣北京;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播下革命的火种,3000多商洛儿女为革命捐躯。
商洛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诗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丹凤县棣花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徐海东的儿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徐海东的儿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