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吉林化工厂气体泄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吉林化工厂气体泄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袁世凯如何通过贿赂控制庆亲王奕劻,今进而颠覆清廷的?
1903年,慈禧用了多年的心腹大臣荣禄病逝。
在这之前,李鸿章亦在1901年11月和欧洲列强签下《辛丑条约》后病逝。
两员心腹大臣的离去,让慈禧难过不已。
随后,一向“荣辱忽焉,皆在圣意”的奕劻,得到慈禧重用,被提拔为首席军机大臣,顶替荣禄,入值军机处。
就在奕劻被提拔的当天晚上,袁世凯派心腹登门致贺,并送上一张十万两的银票。
由于早在荣禄任军机大臣时,袁世凯和荣禄关系贴得非常近,所以奕劻对袁世凯不太喜欢。但他没想到袁世凯出手如此阔绰,登时他就被折服了,只是一迭声对来人说,何必这么客气,我怎么好意思收下呢。
来人也很会传话,他说,袁世凯知道王爷要行走军机处,日后要开销的地方多了去了,这只是给王爷的一点零花钱,后面还有特别孝敬。
一番话说得奕劻非常高兴,于是也就收下了这十万两银票。
(奕劻旧照)
奕劻入值军机处后,袁世凯对他更是巴结奉承,月孝年贡雷打不动都会送上一大笔银票。
奕劻虽然得慈禧器重,但他工作能力不行,名声也很坏。
自从入值军机处后,他不顾清廷内忧外患,反而借着权利,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敛财。
除此外,奕劻深谙“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所以隔三岔五就要大摆宴席。理由很多,比如自己过寿、福晋生日、儿子结婚、孙子满月……总之,庆王府的宴会总是不断。
奕劻之所以喜欢举办宴会,一个是能借机敛财,二个他办宴会不花钱,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袁世凯不光平日孝敬大额银票,还承包了奕劻府中所有的吃喝宴请。每次不用奕劻开口,他便提前把该张罗的事情,都给张罗得排场漂亮。
奕劻仅在军机处任职一年不到,便在英商汇丰银行存入了百万白银,其中大部分都源于袁世凯孝敬。
袁世凯之所以要拉拢奕劻,当然是有所图。
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开始,靠着贿赂前军机大臣荣禄,和护驾慈禧西安回銮有功,在李鸿章去世后,得以顶替李鸿章的北洋军阀的职务。
但袁世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一心想独掌军权,所以他建议全国设立练兵处,扩编北洋军。
当然,袁世凯深知清廷一向忌惮汉人掌握军权,所以极力推荐奕劻出任总理练兵事务大臣。
(慈禧旧照)
奕劻深知“收人钱财,替人办事”的理,他很快说服慈禧,于是,袁世凯的北洋军从一镇很快就扩充到了六镇,约有7万新军。这样一来,袁世凯终于心想事成,掌管了兵力强盛的北洋军权。
同时,袁世凯又通过奕劻,把跟随他多年的亲信们安插在重要的岗位上。
比如,1907年东三省官职改革,袁世凯通过奕劻,竟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巡抚皆安排给了心腹将领,就连东三省总督亦是他的嫡系将领徐世昌。
这些人得到提拔重用后,免不了对袁世凯感恩戴德,愈发忠心耿耿。而袁世凯也借机布局,逐渐掌控了朝廷内外的政局。
1908年11月,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遵慈禧遗诏,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
载沣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杀袁世凯。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恨他告密导致光绪被慈禧幽禁至死;另一方面就是他军权在握,随时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
然而,奕劻却百般阻挠,并质问载沣:“杀了袁世凯,北洋军造反怎么办?”
最后,在奕劻的强势阻挠下,本就缺乏政治魄力的载沣,最后只得以“足疾”为由,解除了袁世凯的所有职务,让他回老家河南养病。
袁世凯哪里甘心告老还乡,暗中仍以重金贿赂奕劻。
奕劻也甘做袁世凯的眼线,朝中的一举一动,他都向袁世凯暗通声气,并极力扶持袁世凯在朝中为官的心腹们。如此一来,袁世凯的势力并未因他离职受到影响。
(袁世凯旧照)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起义的浪潮更是一浪高于一浪,但北洋新军根本不听载沣等人的调遣。
眼看着到了王朝存亡之际,王亲贵族们谁也拿不出个主意来。
奕劻见此,建议说,应该任命袁世凯为湖北总督,让他率北洋军去对抗革命军。
奕劻的建议,在载沣等人看来,并不算个好主意。毕竟当初是他们削了袁世凯的职,现在再启用他,一方面会啪啪打脸;另一方面,也担心袁世凯掌管军权后,会报复清廷。
奕劻暗中联合袁世凯的心腹将领,让他们在北京城外故意放枪打炮,同时自己又以辞职要挟,最终逼迫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
袁世凯却不急着上任,反而和载沣讨价还价。最终,不仅让载沣交出军政大权辞职走人,还挤走了奕劻,代替了他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职位。
从此,袁世凯成了朝中说一不二的权臣。
然而,袁世凯暗中却和革命党眉来眼去,谈起了条件。
那时候的袁世凯,实在是太有优势了。一方面,他是清廷军政大权在握的总理大臣;另一方面,整个北洋军阀都听命于他;同时,外国势力也支持他。
几经考虑,民国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凯能劝说清廷退位,就让他出任大总统一职。
为了谋得大总统一职,袁世凯再次封了300万两银票给奕劻。
奕劻为了让袁世凯早日达成心愿,亦顾不得祖宗江山,使出各种卑劣手段,威胁恐吓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这对孤儿寡母。最终成功地让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宣统帝亦宣布退位。
延续了200多年的清王朝,最终在奕劻的帮助下,被袁世凯颠覆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晚清宫廷见闻录》)
1903年4月11日,掌握清廷军权的荣禄因病而一命呜呼,袁世凯获悉慈禧太后将要任命享有世袭周替特权的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磷的孙子庆亲王奕劻入军机任领班大臣,掌握军政大权,于是他把奕劻作为攀附的对象,加之奕劻的儿子载振当时又任农商部尚书,父子俱贵,大权在握,炙手可热。
他们父子又以贪污纳贿,卖官授爵,贪赃枉法而独占鳌头,素有“庆记公司”的浑号。因此,袁世凯更觉有贿赂奕劻父子的必要。于是,袁世凯为实现其野心,控制朝政,便马上投其所好,重金贿买,以获青睐。
一次,他派亲信杨士琦携带十万两一张的银号票子给庆王送去。庆王一见票,顿时垂涎三尺,开始怀疑自己是眼花缭乱,他又定睛细看果然不假,真是十万两的票子。
于是他就佯装不好意思地对杨士琦说:“慰亭(即袁世凯)太费事了,这玩艺儿我怎能收下啊!”庆王虽是这样说着,可手却不由自主地伸了出来。
杨士琦赶忙说:“宫保(袁世凯)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侯老佛爷(即慈禧太后),而老佛爷左右官差和太监们必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是很可观的,否则事就不好办,宫保的这个微数,就是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的,以后还要有特别报效呢!”
奕劻听后,十分得意,觉得袁世凯够意思,也不再客气,马上接了过来,又看了一眼票子,用极为熟练的动作将票子藏在了内衣兜里。
从此以后,袁世凯投其所好,竭力敬奉。庆王府中生老病死,男婚女嫁,大小生日,全由袁世凯的总督衙门代为开支。此外,节有节规,年有年规,必备厚礼,贡纳不懈。
这样一来银两黄金如流水一般的从袁世凯的手中流到奕劻的腰包金柜,而清延的令箭也就一支接着一支地通过奕助之手交给了袁世凯,任意凭袁世凯对官宦百姓肆意生杀予夺。
仅就现代名人传之袁世凯传载,袁世凯编练新军时,每年截旷三百万,开始不报告部里,其中的三分之一“贡拉后,贿李莲英、奕劻诸人。辛亥革命起,荫昌自忖“己才不足节制,疏密推袁。“奕劻主立召用,载泽尚尼之,”奕劻说“非世凯谁能定变者,泽语塞”。
袁世凯起初用军费贿赂奕劻,果然关键时刻,奕劻为他说话。
奕劻是晚清知名度很高的巨贪。但是他的权力并不是很大,更确切的说是实际的生杀大权并没有。袁世凯对他的贿赂实际上一种寻求保护伞的作用,只要在朝廷不使坏就可以了,但是指望他能替袁世凯办什么大事,也指望不上,袁世凯的重点贿赂对象其实是李莲英,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出卖光绪,大家对他都没有好感,在封建思想下,虽然他有功于慈禧,但是这老太婆并不念他的好,一直对他很微妙,这期间李莲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还有袁世凯想颠覆大清这个在前期无从考证,袁世凯从骨子里还是想做封疆大吏,位极人臣。至于后来孙文闹革命,而他又有实力比较强的新军,这时候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慢慢的野心也就有了,与其说是提前预谋通过贿赂颠覆我大清,还不如说是时代的洪流裹挟了袁世凯,他顺势而为而已。
至于怎么贿赂的这个,这个就不知道了,我想无非就是送钱,买房子,办房产证,等等传统手段吧。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出逃后命奕劻留京会同李鸿章与各国议和。
1901年,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辛丑条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奕劻总理部务。
奕劻逐步成为清廷实质上的二号人物,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袁世凯用银钱牢笼奕劻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之初,紧贴的朝中权贵是慈禧心腹、首席军机大臣荣禄,那时他和奕劻的关系一般,但随着荣禄病重,奕劻将入军机处的呼声渐高,袁世凯随即开始向奕劻靠拢。
袁世凯初次贿赂奕劻,是晚清官场的一桩著名事件,袁世凯出手之阔绰,姿态之讨巧,一时间竟成了官场”美谈“。
得知奕劻即将进入军机处,袁世凯立派心腹杨士琦送上了十万两银票。
奕劻初看票额,当场便被袁世凯的大手笔俘获了,嘴里一个劲地说:”慰亭太费事了,我怎么好意思收。“
杨士琦代表袁世凯把话说得相当漂亮:”袁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处,在军机处办事,上下免不了有所开销。这张银票,只是给王爷到任零用的,以后还得特别报效。“
听到这话,奕劻不再客气,从此钻进了袁世凯的银钱牢笼。
为了彻底将奕劻变成傀儡,袁世凯在很长一段时间,没少给奕劻喂银子,尤其奕劻当上首席军机大臣后,更是越发殷勤攀附,投其所好,”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
这是规矩银子,遇到奕劻和福晋过寿,唱戏请客及一切费用,甚至其子成婚,格格出嫁,孙子满月、周岁,所需开支,袁世凯预先都有布置,不费王府一钱。
据说,这阶段袁世凯每年报效奕劻的银子多达四十万两。
袁世凯通过奕劻收割清廷的权势,大概是从1903年开始的。
1903年,袁世凯建议在兵部之外设立练兵处,他极力推荐奕劻总理其事,想求得奕劻的卵翼。之后清廷果然任命奕劻为总理练兵事务大臣,而袁世凯则顺势成了会办大臣。
由此,袁世凯通过奕劻逐步掌握了北洋军权,而奕劻也完全成了他的傀儡。
取得北洋军权后,袁世凯随即开始谋求东三省实权,通过贿赂奕劻以及奕劻崽子载振,1907年4月20日,借清廷改革东三省官制,袁系人马徐世昌拿下了东三省总督、唐绍仪拿下了奉天巡抚、朱家宝拿下了吉林巡抚、段芝贵以布政使衔拿下了黑龙江巡抚。
袁系势力如此内外染指,一时间,举朝哗然。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岑春暄、瞿鸿禨为首的反袁派开始对袁世凯、奕劻集团发起攻击。
起初反袁派想利用载振与天津戏子杨翠喜的丑闻,一举扳倒奕劻以及袁世凯。怎奈袁世凯擦屁股的手段一流,最终硬是没让反袁派抓到实在把柄。
由此逃过一劫后,袁世凯和奕劻开始向岑春暄、瞿鸿禨展开反攻倒算。
抓住瞿鸿禨口风不严、泄露慈禧谈话内容一事,袁世凯、奕劻大造舆论,大煽阴风,最终瞿鸿禨遭罢黜。
对付岑春暄,袁世凯的手段更与时俱进,没有底线,他居然创造性地为岑春暄PS了一张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慈禧看到这样的照片会作何感想,岑春暄随即遭到驱逐。
并肩搞垮反对派后,袁世凯、奕劻的相互勾结几乎到了牢不可破的程度。1908年9月15日,袁世凯过五十大寿,奕劻为其祝寿,落款不称王而书名,载振更干脆,直接自称”如弟“,由此可见他们狼狈为奸的亲密程度。
同年11月,随着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想杀袁世凯,关键时刻,奕劻站了出来,他威胁载沣说:”杀袁世凯不难,不过北洋军造起反来怎么办?“
无奈,载沣只好以袁世凯患足疾为由,将之开缺回籍养病。
袁世凯在河南韬光养晦期间,奕劻仍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时的奕劻既是袁世凯留在朝中的眼线,也是留在朝中的援手。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是否复用袁世凯这个问题上,奕劻再次力挺袁世凯,并在随后催促清廷答应了袁世凯提出的出山条件。
清廷的权柄从此被袁世凯窃取,奕劻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而在随后逼迫清帝退位上,奕劻更是对得起袁世凯,这位只爱银子,不管祖宗江山的巨贪王爷居然当众帮袁世凯扯谎,恐吓朝堂上的孤儿寡母。
外有乱世奸雄,内藏不孝子孙,本就朽烂了的清廷岂有不亡的道理。
历史上有哪些骇人听闻的大案?
中国历史上还真发生过一起特大骇人听闻大案,该案发生90年代的中俄列车上,中俄专列里程为7800多公里,中间路程耗时7个昼夜。
然而就在这七个昼夜里不断发生骇人所闻的大案。案件的主犯是邵某和朱某,他俩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山东人。那么是什么原因把他俩相隔千里弄到一起犯罪呢?
原来他俩早在1995年就去了俄罗斯做生意,主要业务是在国内加工好羽绒服到俄罗斯卖,就在有一次他俩坐在中俄列车上回家送钱再进羽绒服时,列车上不幸遇到了抢劫犯,把他们身上的钱洗劫一空。
在恨抢劫犯的同时,他们从中得到醒悟,费了千辛万苦挣得钱不如抢劫犯一声令下就发了财。于是二人经过商量也打出了歪主意,合伙当抢劫犯,这样来钱快。
说干就干,二人很快发展了拥有50多人的团伙,就这样他们每天活动在中俄列车上。有一次他们发现一伙俄罗斯商人发了财,于是跟踪他们上车,列车驶出俄的国境,他们趁夜里把俄罗斯的一节包厢里乘客洗劫一空,弄到手2万多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并且还开了洋荤,强奸了三名俄罗斯小妞。
这还了得,俄罗斯与中国警方联合办案,警察都化装成乘客,混进上车的人群里,他们根本就无察觉,夜里继续在列车上作案,这时被早已准备的便衣警察统统捉拿归案,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严惩!
借最近热议很高的“日本倾倒核污水”事件,来说一件发生于1984年的印度工业泄露事故,此事故被称为“历史上十大环境灾害”之首,连我们熟知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其危害程度也无法与之相比。
由于此事件发生于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所以被称为“印度博帕尔事件”。
农药气体泄露,造成五十万人的伤害
1964年的印度,当时国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印度国内人口也达到了惊人的十亿之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开始大肆发展所谓的“绿色革命”,从国外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引入农药和化肥等物资,一座座化工厂兴建了起来,原本是印度产麦基地之一的博帕尔市,也吸引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前来。
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尔市历经三年,建立起了一座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隶属于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简称为“UCIL”,为了有效杀虫,这座杀虫剂厂所使用的原料,是一种被称为异氰酸甲脂的剧毒液体,简称为“MIC”。
这是一种超级剧毒,在纳粹德国期间,曾经被用来作为集中营毒害犹太人的毒气,其沸点极低,大概只有36度至39度,具有易挥发性和易燃、易爆的危险,一经加热则会生成氰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在泄露事件的当晚,也就是1984年12月3日0点56分,由于操作“MIC”工人的失误,导致了水流进入了储藏罐,储藏槽内压力急剧飙升,温度一下子跳到了200度,终于在承受不住的情况下,装载着45吨“MIC”的储藏罐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响之下,“MIC”气体迅速扩散,居住在药厂附近的印度民众最先遭殃。
据印度官方公布的资料,2259人在睡梦中被立刻夺去了生命,而随着气体的继续飘散,3天之内,整个博帕尔市就全部笼罩在“MIC”的肆虐之下,直接因气体泄露而死亡的多达3787人,在接下来两个星期内因气体死亡的有大约8000人,局部残疾的达38478人,严重及永久残疾者大约39000人,整场事故下来,受害的民众多达558125人。
政府和企业施救不力,强行降低事故的危害
这是一场明显的人祸,除了当晚工人的操作失误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是“UCIL”的设备老旧,且保护措施不足,在事故还没发生之前,已经有工人发现了储藏罐的问题,并及时去开启预防气体泄露的冷却、净化等设备,可结果这些设备全部失灵,工人手足无措,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MIC”爆炸而无计可施。
在气体泄露,并已经立时夺走两千条人命后,“UCIL”高层非但没有立刻公布这些消息,不向当地居民进行任何警告和建议,而是一再强调气体的“安全性”,称其仅仅是一种“强力的催泪瓦斯气体而已”,加上当地医院数量不多,医护人员素质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多大的事,而这些,也是导致“MIC”能造成数千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后,遇难者的家属分别向印度和美国法院提出赔偿,最后裁定,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集团和“UCIL”一起赔偿4.7亿美元,但当时无人为此负起责任,“UCIL”的美国老板安德森虽然在事故之后就被逮捕,但在赔偿金额定了之后就释放了出来,一出狱就立刻回到了美国,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虽然赔偿款有了,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五十万人受害,4.7亿美元的赔偿款能救得了多少,拿计算机计算一下就知道了,每人940元,严重一点的就可以拿到1000到2000美元不等,但一分下来,事实上还有很多受害者连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真是一笔“巨款”啊。
相对于印度政府的无能和美国公司的冷血,印度民间维权团体则一直都在努力,要求涉事的企业出来负责,而在199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已经和陶氏化学公司合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化工厂,陶氏公司主席在面对这些团体指控时,就以“不该负责”辩解,拒绝赔偿,这无疑是为博帕尔事故中的受害者雪上加霜。
(博帕尔事故中死去的儿童,这张照片曾震惊了世界)
历史上最慢的一步,“真理”足足迟到了二十五年
博帕尔事故之火一直在薄弱地烧下去,在2004年的时候,一个自称陶氏化工代表宣布愿意清理灾难现场和赔偿死伤者,此消息经BBC一播出,当天陶氏的股价在23分钟内缩水4.2%,估计市值约20亿美元,但最后经陶氏发表声明,此代表不过是一个恶作剧团队的成员,和陶氏化工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博帕尔事故整整二十五年后,2010年,印度地方法院宣判8名当年“UCIL”的印度籍高管被判处最高两年的有期徒刑,其中一个还早就已经去世了,在判决当天,数百名幸存者家属和环保人士聚集在法院门口,控诉这用“荒唐”都不足以批评的审判结果,而这次审判,也被国际环保组织称为“历史上最慢的一步”。
虽然这场事故在故意的逃避和淡化下,真相已渐渐地被掩埋起来,但还是有不少有良知的人愿意为受难者站出来说话,除了前面所说的一直在努力讨要赔偿和说法的维权团队外,还有英国人因德拉.辛哈,他以在事故中被毒气摧毁了脊椎,从此一辈子都只能四肢行走的孩子为原型,写了一部纪实文学——《人们都叫我动物》,并获得了2008年“英联邦作家奖”。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吉林化工厂气体泄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吉林化工厂气体泄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