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方夏秋连旱,新疆沙漠形成“沙漠湖泊”景观,是雨带要北移吗?
目前来看还没有这个趋势。首先我们要明确,雨带北移是一种气候变化,需要考察某一地区长期内的天气变化趋势,而不是根据某一年或某几个月的数据就可以做出判断。
今年南方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特大旱情,湖南、江西、福建全省特旱,浙江、安徽、湖北、重庆、贵州、广西、广东超半数地区出现重旱,旱情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目前仍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
而北方今年雨水确实明显偏多,像是山东、山西北部、辽宁、吉林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已经超过常年同期50%以上,东北不少地方年降雨量逼近1000mm,已经赶超了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城市。
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塔里木河,受上游降雨异常偏多影响,今年出现了罕见的河水泛滥景象。位于沙漠中的河水溢出河提,在沙漠中形成了一个个湖泊,在当地也是首次出现这种“沙漠湖泊”的景象。
而造成今年南旱北涝局面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每年夏季副热带高压都会在我国中东部经历一次明显北抬的过程,今年在偏强的南亚高压支持下,副高一直稳定控制我国江南江淮的大部分地区,导致南方持续晴热高温,酿成旱情。而副高北侧边缘则是冷暖气流的交汇地带,常常会形成一条数千公里的雨带。因此一旦副高在南方稳定控制,雨带就会一直滞留在北方,雨水也就会下个不停。
(今年8月副高形态变化图)
不过话说回来,北方近年来确实有雨水增多的趋势,东北、新疆近20年来雨水增加了10%以上,但是南方的降水也在增多,只是旱涝分布更加不均匀。我国南方是季风气候,降水多少基本全靠季风强弱决定,因此不确定性很大。像是07年夏秋、09年冬春、13年夏、17年夏我国南方都经历了大面积干旱的情况,而10年、16年、20年长江流域又爆发了罕见的洪水。
因此近年来雨带并没有北移,只是雨带强弱波动更加不确定,让南方旱涝过程愈发频繁。北方的降水增多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全球变暖、西风带震荡加剧甚至洋流强弱都与之相关,简单归因于雨带北抬还是不太科学的。
感觉今年跟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为什么,大家怎么看?
今年冷不冷,我们先看看中央气象台近20天全国气温距平图:
上图颜色越红气温较往年越高,蓝色区域较往年偏低,从全国形势来看,几乎是暖色一片,只有青海和东北的黑河附近较往年偏冷,北疆、河西走廊、内蒙古、陕西、山西和江南地区较往年气温偏高4°C左右。其它的地方较往年偏高1°C左右。
按正常天气来说,冬至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寒风习习,冷风刺骨,可今年的数九天气却是风很轻,冷很弱,完全没有数九天气表现出来了特征。
由于天气静稳,气温在0°C以上,空气容易堆集、滞留,黄淮海平原,山东、京津地等地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往年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即使无雪、天气也是晴朗。而今年数九的日子里出现多雾天气,也告诉我们今冬太暖了,而且冷的得也太迟了。
为什么今年冷得这么晚呢?
冬季我国的天气主要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这是制冷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间歇熄火或动力不足,南下寒潮的功力就会大打折扣,今年冷空气活动太弱了,只有12月初有那么一场强寒潮南下的过程,云南的昆明受到了很大影响,最低气温降到了0°C以下,并带来雨雪过程,这是立冬以来可圈可点的成绩了。
强冷空气动力不足,其余大部分时间,多是一些弱冷空气活动了,在中纬度地区往往被暖湿空气拦截,出现了一些降水天气,北京下了三场雪,规模不算大,但也比往年多了一些。而南方没有强冷空气南下的刺激,大范围内降水就不容易产生,华南干旱一直再持续。
我们再看看南来的暖湿气流,今年12月初,北冕升级为强台风,而且这个北冕可不同寻常,竟然云顶出现亮温,最低温处达到-109.4℃,刷新了澳大利亚附近的一个名为Hilda的热带气旋,创造-102.2℃的世界纪录。
这个事可不同小可,这代表着“北冕”所处海域海洋能量过度充沛,导致对流极为强盛,而过度充沛的海洋能量则可能和全球变暖有关。
近日,台风“巴篷”向南海中部移动,除了给华南沿海省份带来降温同时,还会可能产生一次降雨过程。
两个台风说明什么?台风是个喜暖的大家伙,没有过多的能量,是不会产生这么大的热带庞然大物。热带海洋面上翻江倒海似的折腾,预示着今年冬季这里热量极为充沛,北上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反映在我们天气上,就是不冷,冷得晚。
中央气象台预告:未来11-2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不强,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幅度可达3℃或以上。这意味着元旦后天气仍没冷下来的意思。冷空气你在哪里?我们在呼唤你……
根据专家预测,今年2019年-2019年的冬季偏暖,所以感觉今年比往年冷的晚。
今年的春节在立春之后,一般立春之后还是要冷一个月左右。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
气象学意义,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 5°C,冬天就结束了。 但每个地区的春节天气都不同。
就海南三亚地区而言,三亚一月平均温度是 18℃ ~ 26℃,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 26℃,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夜间平均 18℃,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感觉今年跟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为什么,大家怎么看?2019年至2020年冬季的的确确比往年冷的“稍晚”一些,而且今年冬季还是“暖冬”,与往年相比温度要偏高几度,所以大家感觉没有那么寒冷。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导致我国冬季寒冷的原因。第一,地球公转因素。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地球是太阳系八点行星之一,围绕太阳公转,才有了四季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我国进入冬季后,太阳直射南半球,离我们最远,角度最小,光照最少的季节,我国不同纬度获得的热量有差异,北方较少,南方较多,因此我国北方出现四季交替分明,而我国南方温差不是很大。第二、气压因素。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压为亚洲高压(也就是蒙古高压),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压是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冬季,主要受来自高纬度的蒙古寒潮、西伯利亚寒流、阿留申寒流及极地寒流叠加影响,使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内陆受寒流影响首当其冲,冬季时间来的更早些,冬季时间会更长些。
根据气象学数据,影响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从2018年开始至今扔在持续,而2019年更是被定性为“厄尔尼诺”年。那么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简单理解为就是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发烧啦”,引发世界各地气候模式发生异常变化,自然灾害频发,表现形式为干旱、洪涝、冰雹、冻害、风害、暖冬等等。“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爆发的频率越来越短,越来越频繁。如何确定是“厄尔尼诺”年,还是“拉尼娜”年,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变化,如果该海域海温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如果该海域升温0.5℃以上才叫“厄尔尼诺现象”,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跟东南信风减弱、地球自转减慢、海底火山地震、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有关。
2019年被定性为“厄尔尼诺”年,是2018“厄尔尼诺现象”的延伸壮大。从2019年夏季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势存在感。比如:欧洲诸国高温、澳大利亚的高温、阿拉伯半岛暴雨、美国高温森林火灾、印度高温、菲律宾的干旱、哥斯达黎加的火灾、我国西北内陆洪涝灾害、我国南涝北旱、影响我国台风数量偏多等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都跟“厄尔尼诺现象”脱不了关系。而且2019年年末,北半球冬季的来临,“厄尔尼诺现象现”还在发挥着它的“统治力”作用,表现为美国寒冷天气创记录、我国西藏冬季温度偏高于往年等等,还有我国北方地区虽入冬,但是并未感觉到寒冷,影响我国的高纬度寒流迟迟未能南下。这些都是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酵”强有力的表现,时间之长,已持续15个月之久,强度为中等偏强。因此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至2020年的冬季是一个“暖冬”,导致今年冬季温度偏高,寒流迟迟未能南下,我们才感觉今年与往年相比冷的比较晚些。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你别看自己这儿不算冷,北美狂风暴雪很厉害。反正得有冷的地方。过去冷的有规律,现在冷和热不听话了,瞎跑。说是厄尔尼诺现象,究竟是嘛现象谁也说不准。今年八月十五云遮月,转过年正月十五雪可能不一定打灯。这都是农耕文化,不种地了,龙王爷忘了下小雨儿了。瞎过吧!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今年比往年,不是冷的比较晚,而是2019年冬天整体气温偏高造成的假象。我们的气候出了大问题,很显然,这是多年来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想想咱们小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九寒天,隔几天一场雪,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们儿时的记忆是温暖的。全家人围坐火炉旁,看着窗外雪花纷飞,雪中的孩子们欢声笑语,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动情的画面。然而长大后发现,气候一年不如一年,夏天越来越热,春天秋天越来越干旱,而到了冬天,竟然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雪。我们在感慨儿时美好记忆流逝的同时,不得不反思我们对环境的破坏:我们的地球怎么了?我们未来遭受环境的报复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1、2019年冬天气候特点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的介绍,从气候预测结果来看,2019年冬天全国气温接近常年都偏高,“寒冬”发生概率几乎为零,但也不排除季节内的这个冷暖起伏变化。
这已经是近年来连续发布又一次的“暖冬”警告!截止到今天(2019年12月21日),山东省境内还没有出现第一场有效降雪!而明天就将踏入冬至节气,距离春节仅有35天,距离立春仅有42天!是的,冬天很快又要过去了,极有可能,这个冬天,没有雪!
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影响,今年10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七高。国家气象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7月下旬以来,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七省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迅速发展。10月10日,这些地区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曾一度达62.7万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
是的,秋季的干旱和气温的偏高,已经预示了冬天的气候。未来,这种情况,将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多年后,北方(高纬度的高冷地区除外)秋冬分界不再明显,南方越来越热,降水越来越少!
图1 全球温度异常
2、地球未来的气候恶化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指出,未来地球气候即使稳定发展,但是已经产生的各种不利变化仍然会持续下去,并且无法逆转,已经无法控制。这些不利变化包括我们熟悉的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气温变暖、全球海洋海水温度变暖等等,这一系列不利变化所产生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因此,有科学家叹息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图2 两极融化后的海平面上升示意图
因此,从暖冬这件事情上,我们要获得警示: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大家都行节约水资源,采取多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爱惜地球!
图3 醒醒吧,人类
长江流域为何「汛期反枯」?今年粮食产量会受影响吗?
长江流域一到七八月份,如果封面雨带移动到北方,北方进入雨季,这时,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有伏旱现象。如果靠天吃饭,对庄稼的生长肯定有影响,粮食会减产,所以修建水利设施,可以灌溉,保证作物需水。如果台风吹来,也会给长江流域带来水汽,缓解旱情,保证作物用水需求,保证粮食产量。
长江流域今年出现几十年未遇到的“汛期反枯"现象,使得长江流域一带农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又是对长江流域两岸的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等几个地区,稻谷,玉米和红薯的影响又最为严重,一些农村地区因这样的干旱而引起这个季节的粮食颗粒无收,惨不忍睹。许多的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几乎完全被干旱住了,都像“枯草"一样,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和我们“人为"雨水来为这些农作物解渴。
天气太热了,干旱什么时候才会缓解啊?
这天气很不正常,说热马上变得怪热的,就和六七月天气的一样,刚出来的玉米苗墒情差一点的会被晒死。如果是天气有刮风或是下点小雨时,马上又变得寒冷了,这样的或冷或热的气候给人类以及动植物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我们只有顺时而为吧。
谢邀!
进入5月,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华北、黄淮等地天气确实有些热!对于农民朋友来说,热还能忍受,最担心的是地里的庄稼!
北方大范围炎热持续 多个站点突破5月高温极值
这两天,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遭遇了一轮大范围的炎热天气过程,北方不少气象观测站更是突破5月历史极值!气象监测显示:5月1日,北京西南部、天津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河南西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都是出现了35~38℃高温天气;其中华北中北部及内蒙古中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陕西关中、山东半岛等地共有12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达到或突破5月上旬历史极值,河北张家口涿鹿和赤城更是突破5月历史极值,气温分别达到了38.5℃和35.6℃!下图是5月2日15时全国气象实况,可以看到我国长江以北被大范围代表32度以上炎热天气的火红色所包围,火热升级!
(5月2日15时全国气温实况,来源:中央气象台)
高温炎热升级 北方多地气象干旱加重!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此时的高温炎热天气最担心就是地里的庄稼了。下图是中央气象气象台发布的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截至5月2日,长江以北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尤其是颜色较深的甘肃中部、陕西关中地区以及河南西部等地还出现了中到重旱,陕西关中局地还出现了特旱!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北方的小麦正处在抽穗杨花的关键时期,农民朋友要注意做好灌溉了,防止气象干旱发展成为农业干旱。
(5月2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来源:中央气象台)
当然,气象干旱不完全等同于农业干旱,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截至5月2日,我国整体农业干旱较轻,只是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北部以及甘肃、内蒙古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轻旱,局地有中到重旱。
(5月2日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来源:中央气象台)
4日华北黄淮将告别高温炎热
刚刚进入5月,炎热天气还没有站稳脚跟。中央气象台预计,随着冷空气到访,5月2日至5日,长江以北地区气温将自北向南下降4~6℃,部分地区8~10℃,到了4日,华北、黄淮的大范围的炎热天气将会告一段落!不过在此之前,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仍然会比较炎热,大家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护了!
(24小时最高温预报,来源中国天气)
江南及东北华北等地有降雨
高温天气不会持续太久,缓解干旱还需要降水。中央气象台预计:5月2日至3日,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及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总的来说,北方地区近期没有特别明显的降水,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还需要及时做好灌溉!
(点击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局地达重旱特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