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轰6k机舱挂U型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b52、tu95和轰6这三款轰炸机一直没退役?
最初知道有B-52轰炸机,那还是70年代初时,看越南拍摄的战争题材黑白影片《回故乡之路》,片中越南军人阿山用AK-47步枪朝飞来的B-52轰炸机猛烈开火,空中扔下500磅炸弹的地毯式轰炸,不免令人惊心动魄。
至于Tu-95,那是很晚才知道的,一架老旧的螺旋桨轰炸机,苏联时代留下来的遗物,竟然依然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轰炸机,时不时地扑扇着笨重的翅膀,沿挪威、日本等国沿岸飞行,貌似二战轰炸机重显蓝天,真的令外界刮目相看。
轰-6,都知道是苏联Tu-16中型轰炸机的国内仿制版,现在,最新的在原型机基础上改进提高的轰-6K成了我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轰-6KH则成了海军航空兵对海打击强有力的空中反舰导弹攻击机。
与美俄后发的轰炸机相比,B-52、Tu-95在军中都已是爷爷辈的装备了,但由于各自保养维护到位,包括进行了不断地改造升级,以及机体延寿处理等,目前看最起码还可持续服役20年都不成问题。
其中,B-52更是雄心勃勃地要在军中待到2050年,不禁令军迷肃然起敬,太厉害了B-52,全球最牛哄哄的轰炸机,当然,仅从服役年限来看,真的仅次一家,别无分店。
俄空军的Tu-95,笨重的螺旋桨轰炸机,在战时临空投弹,生存率又有几何,因此,其角色也早已转换,就是巡航导弹的载机,不会再满载普遍航弹实施对地轰炸了。
尽管Tu-95是笨重的螺旋桨轰炸机,全球仅有的二战风格的轰炸机,但由于可发射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巡航导弹,甚至都可以发射俄罗斯最新研发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论谁都对其打击能力不敢小觑,惹毛了毛子就核弹伺候。
我空军轰-6K和海军航空兵的轰-6KH,外观依然和原型机苏联Tu-16中型轰炸机相仿,也保留了该机的气动布局,但其内部航电系统、发动机、机体部件等,都是全新设计的,尽管可以装上普通航弹实施临空轰炸,但对昂贵的轰炸机来说,此等作战模式早已过时,被地面火力打下来时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我空军的轰-6K成了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机,机翼可携带6枚,机腹弹舱可携带1枚,具备了强大的对地高价值目标的打击和摧毁能力。
海军航空兵的轰-6KH则成了反舰导弹攻击机,能携带4枚重型远程超音速鹰击-12反舰导弹,或4枚远程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再挂载2枚自卫用的空空导弹,或者携带电子战吊舱,对航母编队实施有效的空中打击。
综上,在装备了现代化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或远程反舰导弹以后,B-52、Tu-95这两型老旧轰炸机,包括较新的轰-6K和轰-6KH,将不再承担用普遍航弹飞临目标上空投弹任务了。
此三型轰炸机,不仅战时的生存能力得以极大提升,而且作战效能和作战威力都将大幅提升,还可以在军中持续服役20年以上,B-52更是老当益壮,要服役到2050年。
以往大家一说起轰炸机就想起凌空轰炸,但是由于50年代出现了防空导弹技术,使得凌空轰炸在对方防空体系没有崩溃之前等于送死,有喜欢杠精的肯定会说B2如何如何牛,但是如果B2在对方有防空体系的情况下凌空轰炸一样是找死。
凌空投弹的B2完全就是一个靶子,并且轰炸机以前还有自卫型高炮,现在只能依靠电子战所以轰炸机的作战思路是变化的。也就是传统的凌空轰炸不适应现代战术必须升级,然后就出现了一种防区外攻击武器,实际上现在的轰炸机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大航程大载弹量去找几个恐怖分子扔几个炸弹,现在的战略轰炸机主要的目的是三位一体核投掷平台。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携带超远程的核巡航导弹来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核威慑,因为再晓伟看来普通的类似于歼16这种载弹量能够达到12吨,多数的战术轰炸由战斗轰炸机或者无人机执行,而轰炸机主要是第一波利用大载弹量大航程对敌方关键节点实施超远程打击,这就是普通常规打击任务而大家电视上看见的基本属于宣传。
在战时轰炸机甚至连防区外武器都不会用,它只需要携带足够数量的超远程巡航导弹,那么对轰炸机本身有什么要求呢?很简单的道理不需要你的飞机有多么先进,只需要你拥有超长的武器挂架和大量的弹药携带能力,也就是说轰炸机是依靠高精尖的超远程巡航导弹来致胜,所以你本身的平台先进与否其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带多少超远程巡航导弹。
这就是通过先进的弹药来降低平台的要求,举个例子携带PL12的歼8F战机一样超视距可以击落F16,如果单拿战机来说F16甩歼8F几条街是吧,轰炸机也是如此。
空射巡航导弹的延长了老式轰炸机的寿命,使用成本低廉让其爱不释手
在今年年中,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发布了未来战略轰炸机部队的预算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美军将在2025年左右,退役B-2战略轰炸机,在2030年左右,退役B-1战略轰炸机。未来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将使用B-52和B-21两款轰炸机,B-52轰炸机将至少服役到2050年。当时媒体惊呼:“爷爷打败了儿子和孙子,将和重孙一起值班。”由远至近分别为B-52、B-1B和B-2,根据战略空军报告,大部分B-1B和B-2零部件生产将在明年关闭,两者之后将靠拆零部件机的形式维持运行,而B-52将开始进行更换发动机和机翼等升级工作,以保证可以服役至2050年。美军称做出这一决定,最主要原因在于使用成本和效率。B-2轰炸机每小时飞行成本为13万美元,而且每小时飞行需要20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维护。B-1B轰炸机因为弹舱长度限制,无法满足美军下一代空射巡航导弹LRSO(长距离防区外发射武器,目前由雷神和洛马公司进行研制)要求。作为一款1952年进行首飞的机型,B-52轰炸机很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款飞行百年的军用战机。
但B-52能完成这一成就,一半以上的功劳要献给空射巡航导弹。老式战略轰炸机虽然省钱可靠性好,但是缺乏突防能力,碰到现代防空系统纯属送死行为。空射巡航导弹的出现,让其可以在距离上千公里外的安全距离就进行攻击,不用再想办法突破防空系统,做一个巡航导弹载机即可,从而大幅度延长使用寿命。北极熊的图-95熊式轰炸机也是如此,他可以使用射程2000公里的X-555巡航导弹,也可以使用射程达到5500公里的X-101巡航导弹,未来还可以用射程无限的X-102核动力巡航导弹,躲在家门口就可以发动攻击,自己作为巡航导弹搬运者就可以了。X-101空射巡航导弹,重量大概是战斧的两倍,最大射程达到5500公里,俄罗斯只需要岸基战斗机护航图-95到北极空域,就可以发射巡航导弹攻击美国本土。轰-6K也是一样的道理,长剑-10的出现延长了寿命,无需进入对方防空火力范围,就可以发动进攻。
轰-6的基础条件并不好,距离B-52和图-95水平都相差甚远,但我国有特殊情况,直接威胁都是在周边地区,台海、日本、南海、印度等。这些潜在热点区域,都是位于家门口,不需要大航程,轰-6也可以满足需求。轰-6这种老式轰炸机,其活动空域需要保证安全,需要战斗机护航掩护,脱离战斗机护航掩护范围外单独行动,B-52、图-95跟轰-6一样基本上死路一条。需要真正的有强大突防能力的战略轰炸机,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轰-20。
轰炸机隐身的意义在于什么?
隐身飞机会被米波雷达发现,但是发现距离很短,实际上E-3预警机使用APY-1/2多次展示了侦测B-2/F-117的能力,甚至是当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制造的小型隐身试验机,海弗兰,也被E-3A的S波段雷达发现过,只是发现距离非常短。
臭鼬工厂的海弗兰试验机
B-2在对抗E-3A这种预警机方法就是设法飞的更高,避免其雷达反射面较差的上部被预警机照射到,这种模式下,地面的远程长波雷达站将是其主要威胁。
B-2进气道和喷口以及驾驶舱虽然经过各种精心处理,但依旧雷达反射面较大,容易被预警机发现。
而当时苏联已经开始在国土上建设远程预警雷达站,并开始完善其空中预警机力量,具备在几百上千公里外发现B-52这类大型轰炸机目标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方式突防是毫无用处的。
已经破落废弃的前苏联远程预警雷达站
所以,美国才研发出B-2隐身轰炸机,将苏联的远程预警雷达对其有效探测距离从几百公里压缩到几十公里,从而可以方便的从苏联前线预警雷达站中间隔中穿越过去,苏联如果想要与之对抗,除非加大雷达站建设密度,但对于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时期。
隐身的好处就在于拿的出手又收的回来,试问现如今的大国有几个能研制隐身轰炸机的,玩得起的只能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太难玩,苏联和美国玩了几十年只有美国成功研制隐身轰炸机,这玩意好就好在无法预料,无法预料的都是可怕的,好消息是我们的祖国有这个能力去研制,加油吧,我的国!
谢谢邀请,你的确实是愚见。现代战争的方式、形态和规模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大规模的战争,有时候仅仅就是一个外科手术式的战争行动,使用隐身轰炸机加上精确制导炸弹,隐蔽、方便、精确性和费效比高。B2隐身轰炸机是诺斯罗普公司集数十年研究飞翼型飞机的经验研制出来的,其最初战术设想是对具有严密的防空网的苏联或华约实施战略打击的。只是它研制出来不久,苏联解体、华约消失,美国才让它承担起核常一体的打击,因为它总共只生产了21架,所以单价昂贵,使用它打击一些低价值的目标确实得不偿失,所以冷战后它的使用次数微乎其微。但是它的战略战术价值是存在的。从它之后,飞翼型的飞行器不断涌现,再下一步,可能无人飞翼型轰炸机可能都会出现,到那时,隐身轰炸机的价格可能会变得能够承受,使用也不会昂贵。那么,用巡航导弹是否比隐身轰炸机便宜且可靠?不见得,以战斧为例,100万美元一枚,攻击距离1000公里,但是打击效果大约在70%左右,现在当然又有了更便宜的战术战斧。战斧发射要依赖的平台是舰船和潜艇,技术支持依靠卫星系统,打击效果自己无法评估,另外要采取战斧式攻击,就意味着舰队与目标的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而舰队的隐蔽性远小于隐身轰炸机。隐身轰炸机可以一次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使用方式更灵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战斧的发射平台都是海军的,而隐身轰炸机是空军的,这也是空军在现代战争存在的价值。再说现代雷达技术对隐身轰炸机的探测,隐身轰炸机确实无法做到对全波段隐身,C波段、L波段确实有可能发现它,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些雷达无法制导,而现代火控雷达基本是毫米波雷达,这正是隐身轰炸机重点防护的波段,简单来说,使用长波雷达可以远远地看到隐身轰炸机模糊的身影,却不能对它精确定位并引导导弹攻击,火控雷达则基本对它失明,因此隐身轰炸机在现在战场环境下,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和击落的。
战机的作战能力在空中战场毋庸置疑,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主力战机。在侦查系统逐步完善和国家侦察能力的逐渐提升的时候,老的战机逐步退出世界舞台,新型的隐身轰炸机正在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在轰炸机领域隐身型轰炸机不仅可以给战争带来决定性影响,还代表了这个国家航空工业实力的高低,其代表的意义在军事、经济上都足以撼动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由于隐身轰炸机的昂贵费用和技术瓶颈,全世界有能力研发隐身轰炸机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现役B2A和B1B的作战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制造费用和维修费用却是美军越来越无法承受的,所以计划将它们替换下来,并且替代B2A和B1B的将会是正在研制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21”。(原谅小编实在找不到这款飞机的照片)
但是,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成本也不容小嘘,就像F22和F35,作战能力差距虽然不大,但是价格却天差地别。F22整个项目费用高达680亿美元,批量生产采用大量的新技术和成熟的设备之后F35的价格却仅仅是F22的四分之一。B21在和F35一样采用大量的成熟技术之后,相比较于B2A成本却要低上许多。根据美国国防部计划,B21的成本单价只在5.5亿美元左右,这对美国空军而言是一个十分合适的选择。
对我国而言,轰20型战略轰炸机的建造不仅可以保证空军的核威慑作战能力,而且在轰20战略轰炸机和轰6K同时装备的情况下,我国空军远程战略的打击能力和美国旗鼓相当。并且在制造成本上,轰20制造成本比美国类似装备更低,也就是说,在作战期间,轰20占有类似T34坦克那样的优势。
相比较于美国的多种隐身战略轰炸机和中国的轰20型战略轰炸机,俄罗斯虽然也在研究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但却落后许多。其正在建造的图160M2型战略轰炸机实际上还是80年代设计的产品,并不具备足够先进的作战能力。在这一方面,俄罗斯略输一筹。
轰炸机隐身的意义主要有3点,1:增强生存能力;2:增强抗防御能力;3增强潜在的威慑力。
增强生存能力是设计隐形的根本目的,常规涂装的战斗机容易被地底面雷达、截击机、反恐导弹锁定跟踪甚至击毁。但是隐身目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不对称优势,让美国空军一度肆无忌惮抵近他国飞行,美国的隐身侦察机曾经在越南上空飞行获取军事情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SR-71,SR-71的外形被设计的雷达反射截面很小,这是早期的隐形设计。
而自从打造出单价高达24亿美金的B-2以后,美国的战略空军更是孤独求败,在科索沃战阵中B-2轰炸机大放异彩,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摧毁了将近33%的军事目标。
其次是抗防御能力,B-2的雷达截面只有一枚巡航导弹大小,底面雷达很难发现,这对于携带大量的弹药的战略轰炸机非常重要,要知道一般的战略轰炸机并不能飞多快,一般都是亚音速飞行,如果被战斗机或者地面防空雷达发现,很容易就会被击落。所以隐身设计的战略轰炸机就不会为这一点焦虑,只要不被发现,那么完成投弹即意味着形成了战场初期的优势。最后我们说威慑力的增强,战略轰炸机作为核弹的载体,其生存能力越强对手就越害怕,这也无可厚非。
为什么米格-15等飞机的机背上有根线连到垂尾顶端?
这些飞机背脊上的拉线是做啥的?有人还以为是飞机结构强度不好,临时拉了一条钢筋加固尾翼。
其实米格-15等飞机的机背上的钢索叫张线天线,张线天线也叫拉线天线,或者叫拉索式高频天线。是一种刚性天线,广泛用于旧式螺旋桨飞机,以及现代低速大型飞机的远程通信,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等优点。我国国产运-8、轰-6等飞机的脊背上,都有张线天线。
张线天线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到现在还在使用,这并不是航空技术落后。西方的很多现代飞机上也都使用拉索式天线,例如C-130大力神运输机。只是由于此类天线由较细的钢索构成,远距离观察和拍摄不容易注意到。
也有网友问,轰-6K轰炸机是我国空军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2007年首飞,2015年9月3日才正式公开亮相。按理说如此先进的战机不应该还使用老式的拉索天线。这是因为轰6K轰炸机是在轰6轰炸机基础上改进而来,飞行速度没有提升,采用原来的天线对新飞机没有任何影响。
张线天线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结构简单,在各种场合下维护很方便,只需每年拆下进行油脂保护即可,所以飞机设计师肯定优先选用这种天线。
也有网友甚至说这玩意的作用,是用来晾衣服的,这就需要开脑洞了... ...
这跟线叫长波天线,用于远距离通信的,由于天线较长,飞机上无法安装,就从尾部一直拉到飞机中部。该型天线二战期间就开始使用,不仅米格-15飞机上有,其他飞机上也有,一直使用至今。如今一些螺旋桨飞机仍在使用这种天线。该型天线具有简单高效耐用的特点,但是同样也存在较大的缺点。
首先是对速度有限制,该型天线阻力较大。同时在雨雪天气情况下,天线容易结冰并被冰雪所覆盖。通常情况下小型战机长波天线的安装相对比较容易,主要考虑的还是对飞行性能产生的影响,因为只要飞机到达一定高度,通过天线通信就不是问题,因为长波通信抗干扰能力较强。
二战以来很长时间,战机都是使用长波天线的,只不过进行了改进,使用无桅杆的方式,将原先水平的天线改为倾斜的方式。当然这时飞行速度还是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好在使用这种天线的飞机速度都不是很快,所以影响不大。
但是随着飞机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长波天线逐渐被淘汰,战机机身也不再允许有长长的天线拉出。而后飞机使用的是刀型天线,就是机身突出一个刀型的结构,利用机身长度作为天线,有效减少了空气阻力。
不过传统的长波天线由于维护保养简单,还是一直在使用,比如我国的轰-6战机,保养维护就是卸下来擦擦油就可以了。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这根线不是晾衣服用的,更不是怕飞机散架,这是老式的飞机上用于短波通信的拉索式高频天线,学名叫张线天线,也叫拉线天线。这是一种刚性天线,在老式的螺旋桨飞机上很常见,现代的低速大型飞机也有,比如我军装备的运-8、轰-6K上就可以见到。但由于这根儿线很细,不仔细瞅,是不容易发现的。
图:轰6K
这种天线构造简单,效率高,造价低,可以进行远程通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不仅我军,一些西方国家的飞机上也仍装有拉线天线,比如美国的E-2C舰载预警机、C-130大力神运输机。
图:E-2C舰载预警机
张线天线在飞机上的布局主要分为倾斜式、T型两种,我们通常见到的是倾斜式的,因为这布局维护保养起来十分方便。在每年的保养中,只需要拆下来在上面涂一层油就行。
图:米格-15
而在现代的高速飞机上,采用这种张线天线会使飞机的气动性能和天线的工作效率都受到影响,所以大多都被马刀天线取代了。对于30厘米长的天线来说,如果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960公里每小时,则需要发动机200马力的增补功率。除此之外,现代飞机的航程、飞行高度都有所增加,这就会造成张线天线十分容易结冰,这也是它被更换的原因之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技术得到发展以后,一些高速飞机就采用刀片式后共形天线取代了原有的张线天线。但是由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直到今天,在不影响飞机性能的前提下,拉线天线仍然是不错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轰6k机舱挂U型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