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么先进的歼20战机,为什么还用降落伞减速?
兔哥回答;歼20是我国研发的一款重型隐身战斗机,代表了我国军工科研制造的高水平,也是属于世界一流的隐身战斗机之一,歼20的入役使我国战斗机研发跨入世界顶级战斗机的研发行列,意义重大。而歼20在降落时依然和其它的战斗机一样采用了阻力伞减速,感觉是不是在战斗机的制动上歼20有点落后,其实并不能这么说。战斗机降落时需要滑行很长的距离,如果能够让它缩短滑行距离不但机场的起降的效率会提高,而且也更加有利于作战的需要,减速伞就是让战斗机能快速停下来的一个方法。目前来看,战斗机的减速方法有三个方式。
(一)战斗机本身的减速系统,例如,苏-27等系列在降落时会打开机背上的阻力板,增大与空气的阻力实现减速。也有的是在机体的其它部位设置阻力板,降低滑跑的距离,虽然样式不同,按安装部位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目的也一样就是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大空气阻力,减少降落的时间。
(二)减速伞;这是一种传统的减速手段,历史久远,使用面最广的一种,大多数国家的战斗机降落都采用这种方式。减速伞提前安装到机尾的伞舱里,飞机降落滑跑时打开伞舱,阻力伞在气流的吹动下自动开伞,在飞机后面拉住飞机,让它减速。当飞机速度降低了阻力伞就脱离飞机,防止被飞机的发动机尾焰烧着,减速伞被地勤人员回收并重新安装到飞机上。一具这样的阻力伞可以反复使用无数次。阻力伞的优势就是价格很便宜,使用也方便,对飞机的结构影响不大,而且开伞的柔性特别好,不会出现顿挫的感觉,应该说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了。缺点就是需要有人回收,增大了地勤人员的编制,不过这一点通过合理安排,地勤人员辛苦点兵不影响干其它的活,算不上什么缺点。
(三)刹车碟式;目前采用碟刹的只有美国等极少的国家,这主要是价格高,需要对飞机的起落架强度要进行强化,并有一套油压闭锁装置,而且还要在轮毂上安装刹车碟片。而就是这个刹车碟片本身就是高科技材料的产物,战斗机降落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刹车碟的磨损阻力很大,美国战斗机降落时刹车碟都是瞬间就磨的通红,可见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这就对碟片的材料要求能抗高温,而且还不能出现高温情况下功能下降。我们都知道汽车的刹车速度过热就会失去作用,飞机亦是如此。所以别看这个小东西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制造出来的。美国的科技实力雄厚,也重视刹车碟的使用,把它作为飞机减速的方法,自然也就倾力研究了,这和美国的使用观念有关系,重要的是不怕花钱,美国的军工产品都是私人集团生产,它们和政府、军方关系密切,有钱不赚是傻子。
(四)两种方法的优劣势;刹车碟方式从整个降落过程来说简单,不用专用在飞机上设置伞舱,也不用安装专人回收阻力伞,减少了人员的编制,这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最直观的优势。但东西好价格也高,刹车碟并不能用很长时间,更换的频率并不低,一个刹车片的价格能够让一架采用阻力伞的战斗机用一辈子了。从降落效率来看没有太大的差别,阻力伞可以通过调整伞径的大小或是采用双伞达到所需要的阻降距离,这不是难事。阻力伞和刹车碟片都对战斗机的性能没任何影响,也不能提现战斗机是否先进,美国的非隐身战斗机都采用刹车碟,这些非隐身战斗机能和歼20比吗?差远了。所以只是一个减少滑跑距离,减少用时,作战中提高起降效率的手段而已。当然,如果能够拥有先进的刹车碟采用也绝对是一个好事,毕竟能节省人员的编制,提高效率。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记得点赞哦!
歼20属于重型战斗机,就目前的滑翔降落的几种方式,降速伞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伞的降速与安全性都应该由于碟刹。我觉得将来即便是有更好的技术出现,降速伞也应该做为后备装置也不会被淘汰。
作为全球第二个能自主研发、制造5代机的国家,大家总喜欢把歼-20和F-22这两款战机进行比较,除了什么隐身性、气动布局、发动机这些直接关系到战机性能的因素以外,连降落减速装置这种不大起眼的地方都有人想比较一番。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歼-20从外形上看起来实在是太酷炫了。
但是只要一降落尾部的降落伞一出来,瞬间感觉档次就下去了。这就像你穿了一身的奢侈品牌,结果穿个解放鞋的感觉是一样的。而美国的F-22降落是用的刹车盘,这才让人感觉比较搭嘛。而且用降落伞的方法比较古老,刹车盘则比较先进,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是中国造不出来这样的刹车片所以才迫不得已用这种看起来很low的传统减速方式。
其实之所以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还在用这种传统减速方式,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降落伞作为全世界战斗机通用的降落方式,技术上肯定是更加稳定了,中国以前的战机一直都是用的降落伞,所以歼-20作为国之重器,自然要使用可靠的技术。
而且刹车片和刹车板系统并不是什么很高科技的东西,美军在二战时就开始使用了,唯一的难点就是材料。这一点上美国的刹车盘材料更加先进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当然中国的碳陶刹车盘也有相当大的成果,只不过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哪怕拥有这种材料中国也不一定会用,因为太贵了只有美国这种土豪才会这么铺张浪费。总之刹车盘和降落伞并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好处,其实哪怕是用降落伞减速的战机也是有刹车盘的,区别就在于材料与使用频率的问题,平时训练为了减少损耗自然刹车盘用得比较少。
省钱啊,用刹车片平时费用要高很多
总体上说,飞机主要减速手段有减速伞、反推助降以及刹车系统三种,此外还有应急减速的阻拦钩。一般来说战斗机要选择安装两种减速手段,一套主要使用,另一套在前一种手段失效时,进行应急备份。大部分国家战斗机是选择减速伞作为主要减速手段,预备刹车系统作为应急备份,歼-20同样如此。
歼-20降落时,背部打开的减速伞。
毛子的苏-57同样是用减速伞降落作为主要手段。
之所以,选择减速伞作为主要减速设备,最主要是这种手段可靠性高,而且最省钱。本身减速伞结构非常简单,这种手段早在二战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占用空间和结构重量都较少。更重要的是最为经济,减速伞本身价格低廉,还可以回收反复使用。苏-27的减速伞设置在尾椎中,右边是地勤填装减速伞包,重型战斗机多采用双减速伞,需要地勤有一定的体力才行。并非减速伞技术含量低就效果差,伞设计的足够大,轰炸机都可以给你拉下来
相比较下,美国和瑞典是唯二两个设计战斗机时,采用刹车系统作为主要减速手段的国家。这主要跟其战略分不开,美国是一个全球性国家,其战斗机需要经常在全球大范围内进行调配。减速伞手段虽然使用成本最低,但是他要求所在机场需要准备足够的与机型相适配的减速伞包,并且还需要安排更多地勤人员去及时的收伞、检查、打包和填装。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刹车系统作为主要手段,更适合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调派兵力,进行全球部署。
F-35机队进行“大象漫步”,跑道上漆黑的轮胎痕后面是轮胎和刹车片供应商铜铃般的笑声
采用刹车减速,最大问题就是成本太高,相当的吃刹车片和轮胎,每一次降落都是刹车片的哀嚎和轮胎商的奸笑。而战斗机用的刹车和轮胎可一点都不便宜,高性能超级跑车上的碳-碳刹车片就是航空刹车片的向下游衍生产品,现在战斗机开始使用新一代的碳-陶刹车片,可以承受1500℃的高温依旧有效。但这些都是有使用寿命限制的,用一次就少一次。为防止刹车系统失效,美国选择类似航母的阻拦钩和阻拦索作为应急备份手段
北欧国家瑞典则是因为冷战时期,为了能够跟强大苏联空军周旋,采用“马路天使”的设计思路。对国内高速公路网进行优化,设计很多方便战斗机起降和维护的场所。在空军基地遭敌破坏轰炸后,战斗机可以疏散部署在高速公路上,利用高速公路网与苏军周旋。所以不采用减速伞作为主要助降手段的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轻地勤压力,不得已采用刹车助降手段。
鹰狮战斗机可以简化到3台汽车11名人员,就可以进行包括更换发动机在内的维护服务,不折不扣的“马路天使”。
还有一种手段反推助降手段,现在已经没有新型战斗机使用。一方面给发动机安装反推设备会增加飞机死重,另一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开启反推时,热气流横扫战机四周,在军用机场人员、武器弹药相对密集的场所使用,容易引发不良后果。正在开启反推装置降落的狂风战斗机,四周滚滚热气流非常明显,右下小图是狂风的RB199发动机,这种蚌式反推装置上下两块闭合,从而强行改变发动机尾气流方向,产生反向推力。
而美式战斗机出口型号上,也有相当多的根据客户要求,使用减速伞作为主要助降手段的,以刹车系统作为备份,拆除尾钩,例如对岸“王师”的F-16。
面向出口市场的F-35同样如此,这是挪威的F-35A战斗机。
同样,不采用刹车系统作为主要助降手段,就意味着刹车片技术水平低,或者没有装刹车系统。最简单的就是舰载机,实际上美国空军的刹车和尾钩都是美国海军舰载机的“低级山寨版”,航母舰载机上使用的刹车系统才是最高级的。
作为重型舰载战斗机,歼-15官方报道也是已经使用新一代的碳-陶刹车片,没办法,航母舰载机上不能省小钱钱。
这个叫减速伞,而非降落伞。因为美国的F22战斗机整个降落过程就没有减速伞,而是采用比较高效的刹车(碟刹),据说这是一种高科技,因此很多小伙伴就坐不住了,“美国有的我们也应该有才对,为什么我们先进的五代机歼20,降落时还用着简单落后的减速伞呢?这与歼20形象不配,应该配像F22那么的碟刹系统,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像F22追赶才对。”其实成熟的减速伞技术是最简单、最高效的降落减速方式,能用几百块解决的问题为何要花几十万去解决呢?
目前战斗机的减速无非就那么几种方式,第一就是减速伞,这是最简单最高效的;第二就是在战斗机上设置减速板,苏27、F15等大型战斗机上都有;第三就是利用可动水平尾翼、襟翼、扰流板、可动鸭翼进行减速,这只是辅助减速;第四就是像F15、F22轮胎刹车为主,增加飞机降落时的仰起角度和时间也能非常高效的让飞机减速,F15和F22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另外民航客机降落时则大多是再用发动机的发推来减速,这样的技术也有少数战斗机运用了,比如欧洲的狂风战斗机!
在这几种减速中,减速伞实际是最高效简单,也是最实用的,为什么不用呢?世界上除了美国的少数几款飞机比如F15、F22用刹车外,其他都是用减速伞,两者 各有优点和缺点。
减速伞的优缺点是: 高效简单,减速效果好。但是当战机滑跑一段距离后,必须在指定区域抛出减速伞,这样地勤才能快速的去捡伞,并整理后重新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后勤的工作量,但并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起飞效率,因为减速伞这种消耗品是很多的,随时都能快速的安装上!
刹车的优缺点:节省了地勤的工作,感觉在快速出动上更高效一些,特别是机场被破坏后,执行高速公路起降方案,采用刹车减速能减轻地勤和后勤很大的工作量,这才是最大的优势,当然像以色列这种人口少得可怜的,为了减小地勤压力也喜欢用刹车减速。但是缺点是刹车和轮胎的磨损会非常严重,损耗和更换也就非常频繁,否则就会刹车失灵,这无疑是非常浪费钱的。而且还要对起落架进行结构加强,再次增加了成本。至于传说的中高效问题,美国的F15、F22每次降落后,地勤都得检查刹车系统,甚至很多降落几次就得更换了,如果战争时期机场可能并没有平时训练那么有条有序,这样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很可能会影响到战机的出勤哟!
战机是用来作战的,不是所有的先进技术都得采用,就像二战时德军先进的虎式、豹式坦克也架不住简单粗糙的T34的数量多!实用就好,能够几百块解决的问题,为何非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美国的F35不是也回归到了减速伞了吗?
每代战斗机的战力及划分标准是什么?
第一代战斗机最大的特征就是采用了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因此才会被称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机。此时的战机主要是在动力部分和二战时期的螺旋桨战机不同,但是在材料技术、武器装备、搭载能力等方面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机枪、机炮作为主要武器,后期型的一些一代机已经能够使用空空导弹等武器了,但是实际效果不算太好。而一代机,本身的航电系统比较落后,很多操作还是需要依靠地面雷达等系统的指挥引导。
二代机最大的特征就是速度更快、电子系统更强。由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长时间超音速飞行已经成为了可能,二代机一般能在1到2马赫的范围内高速飞行,同时其升限等指标也有所上升,所以同时期也发展出了高空高速截击机。二代机的另一大变化就是电子系统升级,有了更好的雷达等设备,而且导弹已经成了必备品,比如美国AIM9响尾蛇导弹等,同时期也出现了机炮无用论,但是后来由于实战问题,机炮还是回来了。
三代机开始,多用途战机开始出现,不再像之前那么划分严明,直接导致截击机、攻击机等开始不再发展。而且三代机机动性更强,在空战中有着更大的优势。同时,三代机的电子系统更强,探测能力比二代机高了一大截。至今,三代机依然是世界各国的主力战机。
四代机则是以隐身、超机动、战场感知等能力进行划分的,其能做出很多此前战机无法完成的机动动作,而且很难探测。电子系统更强,能对广大范围内的敌军情况进行侦测。但是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暂时仅有几个大国开发出了四代机。
国产歼20战机在国际通用划分法中属于第五代战机
对于战机划代的问题,其实网上已经有不少相关资料可以参考。不过既然有提问,在这里就简单梳理一下。2009年之前,对于战机划代美俄各有一套说法,我们自己的战机划代则偏向美国四代划分法。在2009年之后,美国的战机划代标准也改成与俄罗斯保持一致了也按五代划分法(但是与俄系标准略有不同)。不过,国内战机的划代介于两者之间,相当数量网友还是按照之前的习惯来叫。比如歼20,按新标准本应该是第五代战机,但有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称它为四代机,在刚曝光时,还有一个“黑丝带”的绰号。但是媒体之间的称呼转变比较快,多数都已经改用五代机这种叫法。因此,对于歼20来说无论是叫四代机,还是叫五代机其实都没毛病。
F-22是世界上第一款进入现役的五代战机
既然美俄都已经改为五代划分法,那么这里的介绍也用这种分代方法为例:
第一代:指的是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技术特点是全金属机身、单翼、后掠翼、喷气发动机、亚音速,装有简单的无线电雷达,主要武器为机枪、航炮,作战方式为近距离格斗,采用基本的光学瞄准射击系统,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是空中格斗取胜的关键。代表机型有米格-15 F-80。
第二代:主要特点就是飞行速度突破“音障”,超过了每秒340米音速极限。二代战机使用的大推力发动机加上重新高设计的后掠式垂尾使得飞行速度超过了这个限制。其技术特点就是飞行速度实现了超音速,采用后掠翼、装有加力喷气发动机和简单的雷达瞄准具,开始装备空空导弹,但主要作战武器仍是大口径航炮,主要作战方式仍是近距离格斗,具有较突出的机动性能和爬升率。突出飞得更远、更高;比得就是速度和升限。其代表机型有米格-19、F-100、还有我国的歼-6。
F-15C早期是典型的三代战机,新划法后成为经典的第四代战机
第三代:主要特点是战机采用更为优设计的后掠翼、变后掠翼或三角翼、梯形翼面,采用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速度达到或超过2倍音速,飞行高度可以超过2万米,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装备了性能更高的单脉冲火控雷达。代表机型有米格-21、米格-23、F-4、F-5、F-104、我国的歼-7、歼-8。当然如果按照四代机划分法,我国的这两款战机则属于二代战机。
第四代:这一代战机开始出始明显的任务的变化,多用途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再单一只执行空防任务。而是可以执行空战、对地、反舰等多样化任务。在战机性能和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边条翼和翼身融合体设计,装备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配装电传操纵系统、脉冲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大量使用先进航电设备,最大升限仍是2万米左右,最大速度也与三代机一样达到或超过2倍音速,但机动性却得到大大提高。主要武器有先进近距格斗和中距空空导弹和高射速航炮,具有全天候、全高度作战能力。其代表机型有米格-29、苏-27、苏-30、F-16、F-15、台风、阵风、JAS-39、中国的歼10A战机。
上图 歼-10B与下图 歼-10C战机 应该划入三代半战机行列
另外在五代机之前,这些机型又经过了更现代的升级,其作战能力比早期型又有了质的提高,这里把这类升级型战机编入四代半,(我国的歼10B/C则为三代半)。像俄罗斯的苏-35S,则是一面世就被列入四代半战机行列。
第五代:目前全球能自行独立研发五代战机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家,大欧洲也才开始有这个想法。这三家中美国最为领先,代表机型F-22已经服役10年,最新的F-35也已经量产200多架。中国的歼20也进入服役状态。俄罗斯的SU-57速度最慢,量产机要在2018年才开始交付。这一代机的技术特点是颠覆性的。主要是采用先进气动布局设计,配装比四代机或四代半战机推力更大涡扇发动机,低可探测性,高度一体化的综合航电,具有武器内置能力,有超音速巡航,超常规机动、超视距空战和短距起降等特征。也就是所谓的“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超视距攻击”;其武器主要是先进近距格斗和中距空空导弹和高射速航炮,并具有全天候全环境作战能力。
进入五代行列的F-35,其实并不算称职。多个硬性指标未达到4S要求。
但实际上这个4S标准,并不是硬性要求,其中超音速巡航和隐身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超机动性则不一定具有,比如F-35的机动性就不行,一直被喷远不如俄制的苏-35。另外F-35也不能进行超音速巡航,隐身也不如F-22,这样算出来就是只有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是F-35所具备的了。但是这也不影响它成为第五代战机。至于中俄的五代机则都存在隐身性能不如F-22的问题。不过我们的歼20还处于成熟过程中,未来有可能解决尾喷口的隐身设计,把最后一块短板补上。
俄制苏-30SM属于升级型的第四代战机
感谢邀请。首先说一下这个问题提到了战力标准,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战斗机的战斗力不仅体现在飞机本身上,还体现在飞行员的驾驶操控技术上,战力标准不知如何评判。
以下叙述仅代表个人见解。
首先说一下划代吧。世界各国军方、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因为对战机需求认识不同,出现了对战机代次的不同定义和划分方法,导致了国际上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现在国际上最主流的划分方法只有两种,俄式标准和欧美标准,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俄式标准:第一代战机装备喷气式发动机,采用后掠翼设计,火控雷达几乎没有。武器主要以航炮、火箭弹和常规炸弹为主。代表机型有F-80、F-84、米格-15、米格-17、歼-5。
第二代战机装备航电系统,如测距雷达、火控雷达、并且可以发射空空导弹等,有一定的超音速飞行能力,武器系统呈现多种类携带和发射。代表机型F-100、F-104、米格-21、苏-9、歼-6、歼-7.
第三代战机装备全新的航电系统和光电设备,如脉冲雷达和激光制导装置等,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代表机型有米格-27、苏-24、F-5、F-111、歼-8、幻影3等
第四代战机装备数字化的航电系统,如机载计算机、GPS和数据链等,具备下视下射能力,超视距攻击能力和空中机动能力被加强,个别具有有限的隐身能力。代表击型有F-15、F-16、F/A-18、苏-35、苏-33、歼-10、歼-11B、幻影-2000、台风、阵风、JAS39等。
第五代战机满足“六超”标准,分别是超音速巡航、超隐身、超机动、超短距起降、超强空中格斗和超视距攻击,代表机型有F-22、F-35、歼-20、苏-57
欧美标准:第一代战机装备喷气式发动机,采用后掠翼,可以高、亚音速飞行,攻击需要地面引导,后期机种装备空空导弹和雷达,速度突破音速。代表机型有F-80、F-86、F-105、米格-19、米格-17、歼-5、歼-6
第二代战机装备独立的航电系统和光电设备,如脉冲雷达、惯性导航和激光制导装置等。可以超高音速飞行,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超视距攻击,对海、对地攻击能力。代表机型有歼-8、幻影3、米格-27、F-104、F-5等。
第三代战机装备数字化航电系统,就是机载计算机、GPS、电传操纵系统、数据链等,具备下视下射能力、超视距攻击能力和空中机动能力,综合作战性能提高,个别机型具有隐身一定的隐身能力。代表机型有F-14/15/16/18、歼-10、歼-11B、幻影-2000、苏-35/33/30/27等
第四代战机满足4S标准,即超机动、超音速、超隐身、超视距。代表机型有F-22、歼-20、F-35
以上就是现代国际上主要的两种战机划代标准,其中有一些机型在三代与四代之间,本称为三代半或3++,如歼-16、苏-35SM等。
至于以战力标准问题。没有明确解释,战机之间的代差是指其设计水平、研发年限、武器系统、航电系统等存在一代的差距。在经过升级改造后,战机的战斗力会的得到提升,就如同F-35在演习中以大比分落败F-16、苏-35SM格斗能力完虐F-22一样。战机的战力是没有标准的,就如同在两伊战争中米格-23ML(另一种说法是米格21MF)击落1架F-14一样,战机的战斗力是飞行员和飞机的人机合一的体现,在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考验的是飞行员的技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