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次试射格斗弹的苏57为何迟到这么多年?
俄罗斯五代机苏57自从面世以来,就饱受各种质疑,比如说隐身性能,因为它的外形和其它国家五代机比起来,看起来似乎不适合隐身。另外关于五代机隐身的重要措施之一的内置弹仓问题,苏57一直都是藏着掖着,也难怪很多人质疑它的隐身性能。
不过最近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一段苏57战斗机的宣传视频,俄罗斯第一次公布了苏57试射格斗弹的画面,不过俄罗斯这一次依然吝啬,只是公布了苏57战斗机试射格斗导弹的侧后方画面,没有正面图片。
不过关注苏57战斗机的人,还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截取画面知道了苏57战斗机使用内置侧面弹仓发射导弹的事实,就是证明苏57战斗机存在侧面内置弹仓,用于发射格斗导弹,这也是苏57第一次正式公开内置侧弹仓存在。
而苏57战斗机的机腹位置主弹仓,还是从来没有正式公开过,只有一段模糊的画面。这一段画面也比较有来历,是苏57在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极端组织的画面,苏57战斗机是全球唯一的一款没有服役,就已经参加实战的五代机,这在所有的战斗机里面,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要知道美国的五代机F22和F35,都在服役好多年以后,才参加了实战。
苏57战斗机也被誉为最神秘的五代机,目前关于它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除了前面说到的隐身性能和内置弹仓问题之外,苏57战斗机的雷达性能和发动机问题也遭受了西方世界的质疑,总之西方国家认为苏57战斗机充其量就是一款四代半战斗机,不属于五代机。
虽然苏57战斗机还没有服役,就已经公布了出口型号,但是目前还没有国家愿意进口苏57战斗机,包括原来有进口意向的印度,也质疑苏57战斗机的性能。不过印度想要获得五代机,也只能从俄罗斯获得,因为印度自己连四代机都无法彻底制造,更别说五代机了。另外西方国家的五代机F35和F22,也不愿意出口给印度。
苏57战斗机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原本在2019年12月,首架量产型的苏57战斗机服役,可是该架战斗机在出厂后进行测试飞行时坠毁,使得苏57战斗机不得不延迟服役,不过按照俄罗斯目前的情况,2020年苏57战斗机肯定要服役了,毕竟俄罗斯在五代机方面目前明显落后美国和我们,必须要赶上去!
适配苏-57格斗弹舱的R-74导弹研制进展缓慢,这也是苏57项目整体上举步维艰的一个缩影。
自苏57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除了粗糙的隐身设计,苏57内置弹舱也是争议的焦点,甚至之前有很多军迷质疑苏57传说中的“茧包”式格斗弹舱是否存在。近期,俄罗斯官方发布的视频中算是正式终结了这个争议。
在这侧视频中,苏57通过格斗弹舱发射了一枚疑似R-73改进型(R-74),这也是苏57首次公开使用格斗弹舱发射导弹的资料,离苏57原型机首飞已经过去了10年。
而加上之前公布的苏57机腹主弹舱发射巡航导弹的图像资料,苏57所有的内置弹舱算是全部解密,算是堵住了某些人的悠悠之口。
作为五代机的典型特征之一,内置弹舱是确保五代机隐形性能的手段。与F22、歼20、F35相比,苏57的内置弹舱设置非常有特色,机腹主弹舱是前后串列的2个独立弹舱,可以挂载4枚大型对地弹药。而苏57的格斗弹舱更为特殊,采用独立于机身的”茧包“设计。
于F22、歼20在机身侧面设置格斗弹舱不同,苏57的格斗弹舱为于机身不远的翼根处,这是因为苏57沿袭苏27家族扁平机身+吊挂发动机舱的布局,机体侧面没地儿设置格斗弹舱。与F22、歼20的机身侧弹舱相比,苏57翼根处的”茧包“弹舱虽然有破坏隐身效果的缺点,但也有节省机体空间、为格斗弹提供更大视野的好处。
虽然总体来看苏57的内置弹舱已经通过实际发射武器的方式证明了自己,但是仍然围绕苏57的弹舱仍然有很多问题。根据俄罗斯导弹研发部门高管的公开说法,苏57弹舱仍然受到外部气压以及导弹适配性问题的困扰。
俄罗斯近年来在军费窘迫的大背景下,不但战机、战舰、主战坦克等大件装备研制装备整体不顺利,空空导弹的更新换代也落后于美、俄、中等国。目前俄罗斯主力空空导弹还是R77+R73,不但性能上与PL15、PL10等新一代导弹有差距,而且尺寸较大(R77还得折叠尾翼才能装进苏57主弹舱)。
苏57直到现在才测试内置弹舱发射空空导弹,除了飞机本身项目试飞的延宕外,配套导弹迟迟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苏57原型机首飞10年,目前仍未量产服役,首架量产机在交付前的工厂试飞中坠毁更是为整个项目蒙上阴影。虽然苏57是俄罗斯在目前国力支撑下已经是最好、最合适的五代机方案,但是苏57未来之路显然不如它的中美同行那么光明。
总比不到好,近日,苏57首次试射格斗弹,吸引了不少关注,由于其设计有缺陷,将侧弹舱以保全形式布置在主翼根部,去年12月,最后三天交付军方使用,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苏57在军方验货时坠毁,现时苏57换装新型发动机,这么一来,距离列装部队使用依然是遥遥无期,由于去年苏57出现事故后,俄罗斯军方到现还没有接到收货通知,也就证明坠机事件,对苏霍伊设计局有非常大的打击。
(苏57)
苏57在十年前开始首飞,到目前换作别人已经研发了两三款战斗机了,俄罗斯的苏霍伊设计局是苏57的主要参与者,其中该项目命名为“I-21”。如果苏联不出现解体的情况下,苏57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诞生了,其经历了经济断崖式,苏57的迟到是资金环节跟不上节奏。
(苏57侧弹舱)
苏57追加侧弹舱属于无奈之举,也见证了苏57在设计图纸那一刻开始注重格斗性能,可以说苏57与F22相比更加重视近身搏斗,设计者心想,以现在的矢量发动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到了F22面前,把F22胖揍一顿,也就是这样设想,很可能吃定了F22的超视距,这就是俄罗斯战斗机的侧弹舱生存的理由。还有苏57新型矢量发动机,第二试验阶段称之为“产品30”,相比AL-41F1-117S发动机悭油,“产品30”发动机由俄罗斯的两间公司合作研发,该发动机的最大加力推力达到17.2吨。前些时候,有两架苏57现身叙利亚,很可能利用战场来给其洗礼,无论如何,苏57迟到好过失约,总算俄罗斯完成了前苏联的一大遗愿。
(F22)
这里有个时间误差,本次是俄罗斯首次公开苏-57侧弹舱发射近距格斗弹的画面,并非苏-57首次试射格斗弹,这两种表述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侧弹舱本身就是苏-57战斗机设计的一部分,并非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我们也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苏-57隐形战斗机自诞生以来就广受国内外的诟病,被西方媒体称为是“拍扁了的苏-27”,除了对隐身性能的质疑之外,另一大槽点就是内置弹舱问题,这个争议一直很大。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所谓“内置弹舱能不能打开、尺度够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茧式侧弹舱设计各种褒贬观点不一。
美国的F-22、我国的歼-20都曾在公众场合公开展示过内置弹舱,包括用于挂载近距格斗弹的侧弹舱。但是苏-57首飞迄今已经满十年,但是从未公开过其内置弹舱的情况。正是如此,对于苏-527内置弹舱的各种消息只能从苏-57公开一部分试飞试验视频中的一两个镜头来判断,因而争议缠身也在情理之中。
苏-57的内置弹舱设计与国际上中美主流的设计完全不同,其主弹舱采用串联式布局,外界猜测使用的“2+2”或“3+2”模式,串联的两个主弹舱能够挂载4-5枚中距弹,苏-57在叙利亚实战测试中也披露出发射空射弹药的视频资料,证实了其主弹舱的作战使用效能。至少,苏-57的主弹舱携带和发射弹药也是必然的,算是打破一个质疑吧。
侧弹舱有没有的问题,在网络上曾经掀起过很激烈的争论,很多认为苏-57没有侧弹舱的理由就是,其所谓的茧式侧弹舱并找不到明显的缝隙,因此很难证实其侧弹舱的存在。这是一种主流的解释,但实际上,之所以找不到侧弹舱的缝隙是因为现有公开资料有限,尤其是近距高清资料不多,其实从俄媒公开的近距视频资料中,还是能看到侧弹舱缝隙的。
苏-57的茧式侧弹舱设计的独到之处在于距离机身相当远,实际使用中伸出导弹后也不会被大边条遮蔽,因而导弹的导引头视场范围是非常大的。这一点在此次的试射视频中可以得到证实,此次公开的视频苏-57以大迎角发射近距格斗弹成为最大的亮点,这也从侧面展示了苏-57侧弹舱设计的优劣性。
苏-57的侧弹舱是现役隐形战斗机中最优化的设计,对于导弹导引头的视场范围、机体布局、边条气流的扰动影响也最少的,在实际使用效果上更加接近翼尖挂架的效果。尽管如此,但从苏-57整体的尺寸来看,对于苏-57茧式侧弹舱的尺寸还是持质疑态度,尺寸限制了其近距格斗弹的实际使用效能,至于机体强度问题,目前上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实这个问题,只能等后续看更多的苏-57细节披露。
有关苏-57的侧弹舱设计本身就是苏-57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这些因素在设计之初苏霍伊就考虑到里面了,但是遗憾的是苏-57在该领域并没有像中美进行开诚布公的展示,而是一直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下,或许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单纯的归咎到技术问题上显然是不合理的,有关此次公布的视频资料也并非是当前的资料,这在时间轴上有一定的差距。
苏-57首飞已经十年,还没正式入役,2019年一架要交付的原型机坠毁,更给入役时间平添一定变数,由此引得质疑声音更大。如何认识苏-57迟迟不能入役的事,成为网络热点。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你一言我一语,从“拍扁的苏-27”,到有无内置弹舱多有争论,人声鼎沸,能看见基本实事者认定,苏-57服役近在咫尺;视而不见,还停留于拍扁苏-27浅见者,自不在少数。
魂舞大漠觉得要廛清是一问题,至少三个基本实事应留意。
一是苏-57是一型五代机,没有问题。你可以说它隐身效果不佳,但否认不了它是五代机的实事。其设计初衷,即战略收缩的产物,立足本土作战体系,担负截击作战,应该说它是合格的,甚至会非常出色。而把远程制空之任,交给S-70“猎人”无人机,现在这条技术路线越来越清晰。
二是苏-57的问题说明,五代机不好造。至今天世上只有三个国家拥有五代机,新型战斗机更像技术宝塔层,越到塔尖越费劲,三代机有那么多国家实现了自主量产到制造,合格的四代机就很少,到了五代就更少,难道还不能说明是一问题吗?
难度越来越高,就把许多国家限制在技术门坎之外。这也是F-35大卖狂甩的一个原因。在第一科技强国,F-35千难万险,若非咬牙坚持,也不会实现量产,就是量产以后,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逐一解决,五代机对于强国尚且这么难,应该得到充分留意,一个基本实事是,五代机这事,没那么简单。
三是做为航空技术强国的俄罗斯,现在五代机折腾得很苦,说明五代机还是相当烧钱的。我们知道俄罗斯正在遭遇西方经济全面围困和制裁,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俄罗斯五代机,正有点缺钱之困。
明白以上三点,相信条友们,即能得到正确答案。
歼-20的性能如何?是否达到五代机的标准?
所谓五代机的标准,无非是美国人五代机的标准:雷达隐身,超感知能力,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歼二十受限于发动机性能在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方面肯定是不完善的,所以肯定不能算完整体的五代机!但如果说以是否可以有效对抗美制五代机为标准,歼二十由于其超感知能力及隐身性能可以有效对抗美制五代机。
歼20是一款十分追求隐身性能、态势感知能力,并要求具有优异的超巡性能、亚跨音速机动性能的一款战机。
在隐身能力方面,歼20处于接近F-22,略强于F-35,大大强于苏57的位置。显然,苏57跟沈飞的“雪鹄”是一对“难兄难弟”。
在态势感知能力方面,歼20强于F-22,与F-35各有优势(但最大探测距离要比F-35高不少),明显强于苏57(苏57雷达尺寸偏小)。
在机动性(包含超巡能力)方面,歼20大大强于F-35,但与F-22或者苏57的比较,还要看其完善版的发动机的最终推力有多少。至少在目前,歼20在飞行中已经表现出了比歼10好不少的稳定盘旋能力、瞬间盘旋能力,以及大迎角飞行能力。
在武器挂载方面,歼20所挂载的我国新一代的空空导弹PL-15和PL-10,和F-22、F-35处于同一个档次,比苏57所挂载的R-73、R-77的改进型,要先进半代。
世界共认四代机(俄称五代机)的四个要件:
一,隐身,超低雷达探测面积,由于采用了喷口处理,武器、油箱内置,机身几何及涂料吸波处理,美国的F一22和我国的歼一2O在雷达上的反射截面也就o.1平方米。
二,超音速巡航,瞬间可达1.3马赫以上甚至2马赫,持续1小时左右,一般飞机不能望其项背,一航导弹也无能为力。
三,超机动飞行能力。由于采用了可旋转的矢量喷口,机动灵活。
四,先进的航电及多功能高级数据链,可超视距攻击。
发动机的推重比影响着歼-20的超音速巡航功能,也是歼-20的一个短板,如果发动机加以改进,其完全达到五代机要求。
歼20的性能很好,五代机里排名第一。世界上有4款现役五代机,按照服役的时间顺序,分别是美国F22A、F35、中国歼20、俄罗斯苏57。这四款五代机各不相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尽一样,体现出中美俄三个大国不同的军事作战思维。
这四款五代机中,只有F35是中型五代机,他的个头最小,只有一台发动机,是四款五代机中整机推重比最小的,也是现役四款五代机中唯一不能使用侧弹仓发射格斗空空导弹的型号,苏57虽然也没有侧弹仓,但是人家机翼根部有两个茧包,这两个茧包内装有R-73导弹。F35战斗机是多国联合研发,而且是偏重于对地打击的,因此他是一种空战能力较差的五代机。
既然F35不成器,那么苏57又如何呢?根据俄罗斯红星电视台拍摄的苏57战斗机专题纪录片,苏57确实有他的长处和劣势,苏57是一种纵深打击的战斗机,他的航程很远,载重很大,可以携带4枚KH59MK2巡航导弹,他可以使用两台117S大推力三维矢量发动机。但是他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他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完全隐身的战斗机,他只在机头部分涂抹了12层隐身涂料,机体部分没有涂抹,这是节约成本,但是也影响了隐身性能。
F22A最大的劣势则是雷达电子系统。虽然在F22A诞生的上世纪90年代,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先进的战斗机,也首开五代机之先河,但是F22A是现役四款五代机中,唯一一种只有单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飞机,这和传统的四代机没有什么区别。歼20、F35、苏57这三款战斗机都不仅装备有主雷达,还在机头侧面和机翼外缘装备了雷达副天线,扩大的探测角度和范围。
同时,F22A也没有装备EODAS和EOST这两种目前现役五代机必须要有的反隐身作战装备,他们是红外/光电探测跟踪系统,可以对导弹进行火控,苏57虽然也没有这些装备,但是可以挂载EOST吊舱来解决这个问题,歼20和F35都直接把相关设备嵌入在机头之下,使得战斗机本身就有强大的反隐身作战实力。
因此综合看来,世界上最好的五代机就是歼20了,最差的就是F35了。当然,这也不是说歼20就没有他的缺点,他也有诸如发动机推力小,没有矢量能力等缺点,但是随着WS15的装备,这一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这个问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题干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问题“J20的性能如何?”“在五代机中怎么样?”
我先来回答第一个:J20的性能怎么样?很简单,我不知道。如果你问我J20的设计侧重什么?而这些设计会导致哪个方面有问题?这样的问题,我还是能够解答一二的。
但是如果是“J20的性能怎样?”这样的问题,我想目前能够在网上披露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理解在分析罢了,没有一些真实的数据作为基础,怎么可能知道J20的真实性能如何。
举个例子,我们不知道J20的各种条件下的具体航程,就不可能得出J20航程大或者小的结论,所有的分析也只是在分析罢了,没有实际的意义,数据一出来就知道强弱了,谁知道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J20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鸭翼
而且中国军方对于这些的数据的保密性做得很好,目前大部分在服役的飞机的性能参数都是不会在开源网站上公开的。这一点其他国家的做的也不错,但是其在宣传时也总会有一些数据或图片流露出来,比如F-35的数据。而且在保密期间过后,这些数据也会公开,比如F-15,F-14,苏27的飞行手册解禁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在中国你根本看不到类似的数据解禁,不只是军事,政治也一样,这是老传统了。其实这样也好,高度保密的部分总留有神秘性。
回到正题,个人认为J20的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点高为度概括:(正如前文所说,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优点:在总体的气动外形方面,J20的鸭翼+三角翼,大长细比机身都是优化超音速波阻,我们完全可以说J20是为超音速而生,从这点来看,J20是绝对成功的。
缺点是:1.J20想要超巡是有难度的,2.J20并不擅长于亚音速机动能力,3.鸭翼和腹鳍会影响正向和侧向RCS。
简单的说一下原因,对于超巡来说,有三个难点分别是超音速波阻,超音速状态下的配平阻力以及发动机三点。J20的超音速波阻经过优化,但是对于鸭翼机来说,由于力臂长短的问题,配平效率比平尾低,况且J20的重心位置会加剧这一难度,因为J20的主翼十分靠后,鸭翼也不靠前在进气口的位置,相对于一般的远距耦合机型来说,这个鸭翼的位置已经十分靠后了。这就进一步缩短了鸭翼的力臂长度,那么配平阻力显而易见的就是难点。
对比上图的J20和台风我们可以看出来,同样是远距耦合,两者主翼和鸭翼的位置差距
对于发动机来说,要想适合超巡,涵道比和增压比要尽可能的小,然后就是尽可能的提高涡轮前温度。J20想要更轻松的超巡无疑对接下来的WS-15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J20并不擅长于亚音速机动能力,无论是亚音速下的能量机动,角度机动,还是过失速机动能力,具体原因是J20的推重比,较大的亚音速诱导阻力系数,还有鸭翼的配平力矩问题都是难点。
因为鸭翼+三角翼的优点是减小跨音速区间的波阻,缺点就是亚音速下的诱导阻力较大,这是无法避免的,后掠翼机型就是这样,在机翼方面无法同时做到超音速和亚音速一起优秀,因为展弦比,后掠角等参数是固定的。除非是变形翼,在飞行过程中改变机翼的展弦比和后掠角。
J20的隐形能力总体来说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其正向,侧向RCS值会受到鸭翼和腹鳍的影响。上世纪NASA委托波音做的研究,只要是鸭翼机就无法做到“low observable”
第一张图中的×和第二张图的右下角“RCS”
“J20在五代机中的地位如何?”这个问题很难去回答,因为比刚才那个还没谱,如果说性能强大与否还能简单分析一二,这个问题只能得到充满偏见的答案。
因为就连性能如何,都是估计出来的,怎么可能会比较出一个高低?就算F-35目前可信的数据比较多,但是空缺的依然太多了,别说剩下三架飞机。
J20我之前说过,F-22的数据现在依然是个谜,就连空重都不清楚。苏57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还是去年才知道苏57也有内置弹舱,数据就更别想了。
航展之类的,除了F-35和F-22比较卖力,J20就是出工不出力,苏57我印象中都没参加过航展,演习就更扯了。
所以就算没有数据,其他的比较途径还是无法得出结论,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充满偏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