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架歼20造价至少一亿美元,但为何苏-57仅4000万?
我只知道苏57现在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俄罗斯自己买不起,只能第一批次买12架,先生产2架,看看这么拮据俄罗斯就知道,4000万美元根本就不可能,苏35现在都还在生产呢?而俄罗斯自己买苏35大约在6500万美元一架,出售给其他国家则是8700万一架左右,只能说电视台的那些不专业,听风就是雨,就像我们央视爆料:歼20战斗巡航速度2.6马赫一样!
首先这是电视台去采访的生产苏57的厂家,然后别人可能说了一句出厂成本价4000万美元,再然后就被报道出来了,出厂价≠成本。目前苏57的研发保守估计已经花费了50亿以上,那么第一批的苏57要分摊高额研发费用,保守估计在4000万~6000万美元1架,甚至更高,想象美国F35刚出来的时候1.2亿1架,现在已经生产了好几百架了,还是还是1亿左右,最终目标是降到8000万一架,想象这样的分摊成本多吧!而且厂家还得有500万左右的利润吧,这样算下来苏57的成本不会少于1亿一架。
所以个人觉得这是电视台的自己不专业造成的误解,4000万美元现在估计能买一架全新的F16、米格29,如果4000万俄罗斯都买不起,那么俄罗斯得多穷啊!
苏57单价4000万美元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战斗机的价格高低,一方面和研发制造的成本有关系,一方面也和战斗机的产量有关系,就目前来看,苏57战斗机的产量基本为0,所以根本谈不上单价的降低,目前苏57的单价应该是0架飞机100多亿美元,而F35因为产量大,分摊了研发成本,因此单价在生产了400多架后,下降到了8000万美元一架。
图为苏57的原型机,但是他们不是量产飞机,他们的制造经费也是算在研发成本里的,也就是说,量产型苏57现在一架都没有,还没有开始卖,谈不上单价是多少。
苏57战斗机目前还没有投入量产,俄罗斯空天军仅仅是在2019年采购了12架,而且当年能够交付的可能只有2架,这样少的量产型数量,如果分摊近100多亿美元的研发成本,那么每一架量产型的价格都在10亿美元左右才能回本,因此苏霍伊在产量这么小的情况下,就算是本着为国奉献的思路,也不会把单价降低到4000万美元的,合理的区间应该是1亿2000多万美元一架。
美国F35不同,各国已经采购了450多架F35,美国自己已经装备了400架,还有100多架的订单在生产,单价降低到8000万美元是合理的。
当然,俄罗斯的军工产品价格一向是很低的,这个不能否认,一旦苏57进入大规模量产,其单机的价格也一定能够下去。比如说,苏35S战斗机作为目前俄罗斯空天军服役最贵的战斗机,单价为6000多万美元一架,这已经是大规模量产后能够折算的成本了,如果苏57能够有接近苏35S这样的产量,最后算上出口的能够超过100架,单机的价格就一定会低于1亿美元。
图为和苏57伴飞的苏35战斗机,他的单价都有6500多万美元呢。
再者说,苏57战斗机上所用的设备相比于苏35S只贵不便宜,根本不可能比苏35S价格更低的,就算是稍微差一些的苏27SM战斗机,也就是老式苏27SK战斗机的改进型,单机的价格都在3500万美元以上,如果一架苏57才4000万美元的单价,那么俄罗斯是断然不会才采购12架的,而且说句实话,F35的单机价格是建立在400架已经生产,100多架订单在手的基础上的,就这还得8000万美元呢。
战斗机得先有产量,才能谈得上降低单价。
所以,苏57绝对不会是4000万美元单价的。
这是那个毛吹在胡说八道?
武器装备的研发成本和最终采购价是有严格规定的,不是谁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决定的。
▲2002年4苏霍伊设计局在PAK FA项目(诞生T-50的项目)中标后,苏霍伊航空集团就投入了1.15亿美元用作PAK FA的前期开发费用,2010年12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与整合后的苏霍伊航空集团签订了关于俄印战斗机初步设计谅解备忘录,当时规定初步设计资金为2.95亿美元,而整个飞机系统的全部耗资将为120亿美元,全部成本将有两国共同承担,其中印度将承担35%-50%的费用。
后来由于印度在该合作协议上的反复和近年来美元通货膨胀等因素的限制,使整个PAK FA的总投资远远超过当初的协议计划,预计将突破150亿美元。
▲PAK FA早期的CG图,印俄五代机合作就是基于此。
而按照俄罗斯军事专家的说法,如果苏-57的单价在4000万美元左右(不论是否为生产成本),俄罗斯得采购400架左右的数量,才能平衡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而且苏霍伊还别想挣钱)
但根据2018年7月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的说法,俄罗斯空天军将仅在2025年前采购12架苏-57战机,而苏霍伊集团自己也表示,在采用产品30发动机改进的苏-57完成之前,俄罗斯空天军也将仅采购12架第一阶段的苏-57。
▲苏-57第一阶段12架的采购数量,是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在采访苏-57设计人员的时候,他们自己说的。
12架……12架、朋友们敲黑板划重点,12架的采购量就让苏霍伊集团把苏-57的单价降到4000万美元?这是要让苏霍伊活活赔死吗?
▲当然,俄罗斯航空工业在2006年整合后,苏霍伊划归在了俄罗斯联航空制造集团里,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是有俄罗斯联邦政府控股,就算赔钱也是赔俄罗斯政府的。
但是,有哪个大傻子会这么干?能这么干的也就是说这话的俄罗斯嘴炮军事专家了!
“童叟无欺”“明码标价”“公平交易”这些词汇从来就不适合武器交易。
据局座张召忠透露,俄罗斯与印度先期各为研发原型机投入40亿美元,合计80亿美元。2017年,俄罗斯又要求印度追加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印度当即崩溃,一气之下,退出了T-50计划。事实上,有关新进战机的研发费用,以及单机成本价格,战机生产国都会高度保密。苏-57战机的研发费用超过百亿,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如果按照研发费用100亿美金,共生产500架计算,分摊在每架战机上的研发经费就有2000万美元。
2018年8月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有俄罗斯专家称,苏-57单价是苏-35的两倍,价格太过昂贵,还不如放弃,转而采购苏-35战机。苏-35出口单价(包括配套)大约1亿美元,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苏-57的单价达到2亿美元。
仅仅过了4个月,又有专家出面,宣称苏-57单价只要4000万美元,只有四个月前的两折,这是要清仓大甩卖吗!这些大嘴专家,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不想买了,就说贵;想卖了,就说便宜。军贸重来就不是单纯的贸易。有时你出再多钱,人家也不卖;有时你不要花钱,人家免费送;有时卖给不同国家的价格还相差特别多。不过,绝大部分军贸可以狠狠地赚一笔的。
此前退出苏-57研发的印度,这两年为五代机操碎了心。又是要自主研发五代机,又是要引进F-35战机,但一直未能定下决心。作为军事大国,印度怎么能不拥有五代机呢!何况巴基斯坦也提出了廉价五代机计划,这些都让印度显得相当焦虑。
最近,苏-57进展比较顺利,机体结构进行了优化,隐身设计有了改进,新一代产品-30发动机已经试装。在经过各方吐槽数年之后,苏-57项目有涅槃重生之势。此时,俄罗斯专家放出话来说,意思就是4000万一架印度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呢?这正好宽慰了心急火燎的印度军方。
之前,印度出资的40亿美元研发经费,俄罗斯也不可能还了。所以,印度重新上船的可能性很大,至于还得投入多少钱,那就不好说了。鉴于印度86亿美元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的先例,4000万美元买苏-57一对机翼刚刚好。
俄罗斯国防部购买苏-35S都要6000万美元左右,看来普京被苏霍伊给骗惨了
俄罗斯媒体的可信度,除了塔斯社等几个官方正规喉舌外,其他可信度无限接近于零,更别说毛子军事专家是出了名的睁眼说瞎话。
俄罗斯国防部在2013年8月跟苏霍伊集团签的大宗合同,生产苏-27M、苏-30SM、苏-35S和苏-34,当时宣称各机型单价是4000万美元至650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里面最便宜的苏-27M都要4000万美元一架,而属于顶配的苏-35S应该在6000万到6500万美元左右。
这也是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苏-35S的飞离价格(裸机),如此一来,我们当时是20亿美元购买24架苏-35SK,单价为8333万美元较为合理。因为我们与毛子关于苏-27机型谈判向来是飞机和配套武器分开买,苏-35的6000多万美元加上税费、一些必要维修设备和利润较为合理。 印度尼西亚则是11亿美元购买11架苏-35,比我们多花了将近20%。
但是毛子专家现在张口就来,苏-57只要4000万美元一架。看来普京治下无方啊,被苏霍伊集团狠狠宰了一刀啊,人家5年前把苏-27M都卖出这个价了。不重新启用劳改营,送些布尔乔亚们进去,管不住那些薅俄罗斯帝国羊毛的人啊。
四代机各方面成本价格对比之前也是直线飙升,F-22在2011年停产时,平均每架花费达到3.87亿美元。为此F-35在设计之初就不惜牺牲飞机性能,以降低成本,包括不惜牺牲雷达性能降低功率等。在生产使用脉动生产线和全球一体化生产模式,采购上每一两年一结等,其飞离价格接近F/A-18E/F的水平。
F-35目前执行的11批次各机型单价
,去年12月签署了12批次单价里面F-35A价格降低到8300万美元,低于F/A-18E/F停产时的8600万美元价格。
至于歼-20什么价格,目前还不知道,即使我们生产成本较低,也准备采用脉动生产线,国内采购更是成本核算后只给5%利润。但是歼-20可不是F-35这样为了省钱不惜牺牲性能的主,他的第一目标就是跟F-22去拼绝对制空权,价格比F-35要高,完全有可能。
至于毛子专家说的苏-57只要4000万美元,吹牛不上税,要是真的话,要不苏-57就是个样子货,性能连苏-27M还不如。要不普京应该先把苏霍伊管理层枪毙一些,否则俄罗斯根本没指望复兴。
为什么现在的隐形战机(比如F22,F35,T50,歼20)和之前的F117,B2长得很不一样?
飞机形状不一样,是因为作用不一样,F22,F35,歼20甚至包括苏57都是战斗机,更注重的是机动的隐身,包括高空机动和低空机动。所以隐身战斗机做的相对比较丰满,为了隐身还要做的见棱见角。
而隐身轰炸机要求比较少,第一是隐身,第二是载弹量,都是亚音速飞行,所以长宽比可以做的比较小一些,因为大,所以显得像片片一样。曾经有人形容B2A,说就像一片落叶飘来飘去,无声无息。
飞机的隐身性现在是第1位的,通过雷达的折射,反射,吸收,透射,变频以多种形式欺骗对方。各种飞机都是因为作用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隐身而隐身,作用是第1位的。
让你看一架战斗机吧,认识吗?觉得这种战斗机厉害吗?
这是一个技术完善和需求进步综合导致的一个现象。
有关飞机的隐身人类追求时间跨度已经很久远了,早在一战时期德国推出的“兰普勒-鸽式”侦察机由于独特的设计,实现了比较高端的视觉隐身效果;谈及到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很多找爹党会提到F-117剽窃二战末期德国推出的Me-262战斗机,理由是F-117采用翼身融合设计、部分机翼和双垂尾设计都或多或少的与Me-262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实德国的Me-262虽被认为是近现代最早的隐形战机设计,但和F-117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美国在二战后对于隐形技术的探索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无论是U-2、SR-71,还是A-12,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部分隐身技术,但实质上取得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是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谢夫发表的《物理理论中的边缘电磁波绕射方式》论文,该论文提出了估算给定几何形状边缘电磁波散射的方程式,并示范了如何用计算机对给定任何二维物体外形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得益于该理论的出现,在理论上实现了对飞机雷达散射截面积的计算,从而为获得最佳的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基础。
彼得·乌菲姆谢夫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被传入美国后,引起了美国鼬鼠工厂数学家兼雷达专家丹尼斯·奥维霍尔的注意,其经过对该理论的优化得出,利用彼得·乌菲姆谢夫理论模型可以分别求出机翼表面与其边缘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而后将这两组数据计算结果合并就能得出整个机翼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一次类即可准确估算出整个飞机外形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以最小雷达散射截面积为根本目的,美国设计出了一个由八个三角形平面组成的菱形八面体机型模型,命名为“无望钻石”号,即F-117的早期设计方案。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基于此设计发展出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隐形战斗机F-117,但这种设计也有与身俱来的先天性缺陷,那就是极大的限制了F-117的空中机动性以及超音速飞行性能,最终虽然F-117被冠以战斗轰炸机的称号,但在其实际服役生涯中几乎都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为主,至于对空作战能力也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因此其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战术隐形轰炸机。
得益于F-117的成功,由于轰炸机对于飞行速度的追求并不是很高,这一点在美国体现的尤为突出,其中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B-1B轰炸机的发展历程,早期的B-1轰炸机在技战术指标设定上与俄罗斯的图-160相似,追求高速度,但在后续坎坷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作战需求和理念的转变,美国在最终拿出B-1B的时候,将原来的超过2倍音速的飞行速度指标将至1.2马赫,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使用亚音速突防,这组已说明问题。因此在F-117之后,美国在飞机隐形布局设计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对于B-2这种不追求速度和空中机动性的轰炸机,使用飞翼布局设计能够获得更好的隐身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讲,F-117类似飞翼布局设计的布局对于轰炸机来说技术沿承无可厚非,但作为极为注重空中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的战斗机来说,这一设计显然不符合需求。因此在后续发展F-22的时候,美国进行了更为复杂的外形设计计算和试验,最终推出了兼顾机动性和隐身的全新隐身布局设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伴随的技术和需求两方面内容的进步。
和F-22相类似的是,其后续的F-35、俄罗斯的苏-57,还是我国的歼-20、FC-31在作战定位都是战斗机,而不是战斗轰炸机或者轰炸机,由于作战功能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在F-22之后,几乎所有的隐形战斗机设计都回归到翼身融合的常规布局设计中,而飞翼式布局设计更多的被应用到对机动性需求不高,飞行以亚音速为主的轰炸机以及部分无人机上。
综合上述,这就是最终导致F-117、B-2等机型与后续的隐形战斗机在气动布局设计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两种设计理念的根本原因;剖根问底,实质上是隐身技术发展完善和作战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结果。
主要是因为F-22,F-35这类飞机和F-117和B-2的作用完全不一样。
F-22,F-35,苏-57,歼-20这四架全部是战斗机,所以必须保留机动能力,甚至还要将机动能力做得更好,但是飞机的设计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飞机的稳定性和机动型,飞机的超音速机动能力和亚音速机动能力等,在气动设计上隐形同机动能力同样是有冲突的。
而飞机的气动设计是根据军方提出的使用需求是特殊打造的,因为各国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这也是飞机长的不一样的原因。
所以如何在气动设计中去协调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使是这四架隐形战机,各自气动设计的侧重点都有很大区别,歼-20侧重超音速,F-22注重机动能力的全方位兼顾,F-35注重亚音速机动能力,苏-57在苏-27的中央升力体设计的基础上还优化了超音速性能。
(PS:单纯的从气动设计上去考虑,现如今的手段是无法做到各速度区间机动能力兼顾的,但是配合优秀的动力系统,还是可能做到的,F-22就是典型例子。
变后掠翼理论上可以,但目前受限于成本和技术问题,没有达到理性的情况,未来,如果材料技术有突破,变形翼未尝没有光靠气动设计就达到机动能力全方位兼顾的可能性。)
B-2是轰炸机,F-117是打击机,相比较起来B-2和F-117长的也不一样,因为F-117还要考虑一定的机动能力,比如对速度的追求等,但B-2不需要,它就完全放飞自我了。
所以长得不一样,主要是由于需求不同。
隐身只是雷达反射面积小,就像蝙蝠一样用嘴发出超声波,当声音碰到物体产生回波用耳朵接受就可以定位了,隐身设计是尽量减少回波,隐身除了外形设计还有机身涂层也能吸收雷达波,现役隐身飞机中B2是体积最大的但雷达反射面积确是最小的,因为它的设计要求是高空长航时大纵深偷袭轰炸,没有制空权也没有护航战斗机,因为不用和战斗机一样狗斗所以气动布局和战斗机设计会有区别,它出色的性能和成本也是成正比的,
J20和苏35哪个更先进一些?
毫无疑问,当然是作为全球现役仅有的三款四代机之一的J20更先进。有着“终极侧卫”称号的Su35作为改进型的三代半重型多用途歼击机虽然有其自身非常先进的部分,比如装载的AL-41F1S发动机(也被称为117S)就明显强于现役J20装载的WS10发动机,但从飞机的整体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上,Su35是无法和J20相比的。如果几年后在设计之初就为J20量身定制的WS15发动机能够顺利投产,J20相比Su35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就会更加的明显。
说到J20为代表的四代机与Su35为代表的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之间的差距,最主要就是体现在所谓四代机标准的4S方面,即:Stealth(隐形),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机动能力),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级信息优势)。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四代机和三代机作战时就可以做到:你看不见我,我能看见你,且看见就能打你;你我都能互见时你追不上我,你先行占据的位置优势也能被我瞬间扭转;你是单打独斗或少量数据共享,而我却集成了其他武器平台的全链路强大数据对接。因此,无论是装备第四代战机的美国或是我国,演习中的四代机经常和三代机打出战损比极其惊人的结果。这不是偶然,而是技术升级换代的必然。
Su35虽然有三代机最出色的设计和不输四代机的发动机,但隐形和超级信息优势却是这款基于侧卫家族改进而来的终极侧卫战机永远无法越过的坎,孰优孰劣自是一目了然。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已经拥有J20的中国还会采购俄罗斯的Su35?那是因为结构复杂、材料先进的J20目前产能还不足,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航空兵数量巨大的歼击机梯队完全更新换代。在此之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制空重型战机以应对周边国家装备的美制F15“沉默鹰”机队,而国产的J10和J11战机还有所力有不逮。再有一点,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积累还不够,Su35搭载的117S发动机能为国产发动机研制提供非常好的技术助力。尤其是对于还在研制中的J20引擎WS15更是如此。
J20战机
Su35战机
都不是一代的东西,歼20是五代超音速巡航的隐形战机,苏35是四代半,苏35无法超音速巡航和超级隐身(隐身标准: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只有麻雀大),战机虽然有代差,但不一定说四代机就战胜不了五代机,把战斗机必做枪械的话,F35是机枪,歼20是狙击枪
通过大规模的空中自由对抗不仅能够提高飞行员个人的空战技巧提升飞行员适应现代化空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中国空军探索出一条更好建设现代化空军的道路。虽然说飞行从来都是勇者的游戏,但即便是很多空战老手也会因为掉以轻心而被新人击落,所以飞行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并提升自己的空战技能。
中国一直以来空防压力都十分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周边多国都在大规模采购各种先进战机,例如印度采购了36架的法国阵风战机,日本组装的F-35战机也已经开始下线,中国空军虽然近些年来在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毕竟还是后来者,而现代空战不允许在装备和技术上存在半点落后,否则必然会在空战中导致严重的失败。
为了加速中国空军实现现代化必然会尽快让歼-20、苏35、歼-10C甚至歼-16等这些新型战机投入对抗以便摸索出对付同类型战机的战法并逐步推广,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中国空军的实力。所以此次的金头盔自由空战场上很可能会出现歼-20、歼-10C、苏-35进行对抗的局面,届时究竟是歼-20压倒性获胜还是苏-35更胜一筹将会一目了然!
苏35性能强劲,但与四代的歼20相比就逊色一些了,歼20面对苏35,具备“降维打击”般的优势!
苏35性能如何?
当前现役战斗机有二代、三代、四代之分,但同一代战斗机服役时间会很长,如三代战斗机已经问世了接近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战斗机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导致早期三代机与后期出现的三代机在性能上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三代战斗机又分为普通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但三代半战斗机出现的时间也很长了,而航空技术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因此三代机中还有一种细分的机型,那就是在三代半战机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机型,这种战机被称为第3++代战斗机。
苏35正是一款3++代战斗机,苏35是“侧卫”系列战斗机几十年发展下来的集大成者,苏霍伊将其除隐身之外最先进的技术全部应用到了苏35上面。苏35装备两台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这两台发动的性能比F22那两台喷口只能上下摆动的F119发动机还要先进一些。苏35使用一部全电子扫描方式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对普通三代机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400千米,并且具备在9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到F22的能力。
机载武器方面,苏35摒弃了老旧的R-77空空导弹,使用的是最新型的RVV-SD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为110千米,同时苏35战斗机还可以挂载射程达200千米的R-172远程空空导弹。载弹量方面,苏35战斗机拥有12个武器挂点,最大载弹量达8吨,并且苏35保留了“侧卫”系列载油量大的优点,仅依靠内油作战半径就达到了2600公里。
苏35战斗机使用了俄罗斯当前最先进的航电系统,座舱内使用了大块液晶屏取代了以往的各种机械仪表,并且配备了具备“看哪打哪”能力的飞行员头盔,其雷达火控系统能同时探测多达30个空中目标,并能同时对其中的8个目标发起攻击。苏35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了智能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战况自动分析最佳的武器选择和攻击优先顺序,为飞行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苏35战斗机一改以往俄制战机航电系统不佳的状况,为苏霍伊打了一个“翻身仗”!
歼20整体性能在苏35之上
苏57被形容为犹如“拍扁了的”苏27,但苏57实际上就是一架“拍扁了”的苏35,可以说苏35在雷达航电、武器火控、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均不亚于苏57,唯一的一点差距就是机身不如苏57扁平,导致其隐身效果不及苏57,因此苏35虽然性能一流,但在远程空战时即便是面对四代机中隐身效果最差的苏57也非常被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面对隐身效果更好的歼20呢?
当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重点强调隐身和远距离空战的阶段,战斗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隐身效果和机载武器的射程,在超视距下就可以结束空战不会给苏35这样的三代机近距离缠斗的机会,因此苏35武艺再高强,面对隐身的歼20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这就是技术代差给歼20带来的优势,而苏35虽然被称之为3++代战斗机,但后面的+再多也无法摆脱前面的数字3,基础决定结果,苏35的基础就决定了其不是歼20的对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