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流传甚久的苏34的中国版,什么时候会出现?
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在俄军中的定位和它的名字一样,执行的是战场支援任务,用于取代苏-24“击剑手”。这两型飞机在我国也有相对应性能的型号,分别是FBC-1“飞豹”战斗机、歼-16战斗机,有需求才有研制动力,在我们都已有对应性能机型的情况下,再研制类似版本意义不大。
苏-34采用并列双座布局,所以机头较为扁平,还加装了鸭翼看起来特别与众不同。脱胎于苏-27的设计布局,赋与了苏-34强大的外挂、优异的机动性。在南奥塞梯冲突、叙利亚战场上有过实战表现。
性能参数:最大载弹量8吨、实用升限15000米、最大航程4500千米、作战半径1100千米、12个外挂点。
歼-16战斗机,是在歼-11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可以发射PL-10、PL-15空空导弹,还有鹰击-62和鹰击-83空对舰导弹等。
性能参数:最大载弹量12吨、实用升限20000米、实用航程3900千米、作战半径1500千米、12个外挂点。
歼-16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发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可执行制空、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综合性能和F-15相似,是我国空军攻防兼备转型中的重要装备之一。很明显虽然两者都脱胎于原始的苏-27战斗机,但是在性能方面歼-16并不比苏-34差,再研制类似版本确实没有必要。
空军三剑客之一,歼-16战斗机。
F一15,中国没购买一架,都仿制出来一架,何况苏一34,我国已购买28架,不会超过两年就能造出中国版的苏一34,而且性能一定超过原苏一34。我国造战斗机,速度无国能及,我们有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军工人员,一流的飞机制造业,更有全世界最大的“风洞”!现在我们在雷达以及电子系统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就差一个短板,就是大推力发动机,相信不用多久,就能攻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就是我们中国。
苏-34中国版虽然在网上流传甚久,但都是网友绘制的CG图,并未有“爬墙党”的图片流出,也没有任何论文之类的一鳞半爪。所以,苏-34中国版是子虚乌有,不会时机出现。
苏-34虽然是出自苏-27家族,并列双座的外形也看着比较酷,但并不属于多用途战斗机,而是一款专心对地的战斗轰炸机。升级改进的苏-34除了装有多功能雷达之外,还装有“悬铃木”光电瞄准系统,能够在中空发现6000米距离上的地面装甲车辆、11公里外的厂房、30公里外的海上油轮。按照俄方介绍,装有“悬铃木”光电瞄准系统的苏-34能够让携带的非制导炸弹的命中精度达到接近卫星制导炸弹的水平。按理说,苏-34的对地能力相当厉害。但在“航空飞镖”比赛中,苏-34在歼轰机组的比赛中却败给了中国空军的歼轰7A,只获得了亚军。而这也能解释中国空军为什么不会引进或者发展类似苏-34那样的战机。
中国空军不仅有歼轰7A战斗轰炸机,还有引进的苏-30MKK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且还装备了轰6K轰炸机和全新的国产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缺乏远程对地作战的战机,所以像苏-34这类战机已经在中国空军找不到位置,自然也就没有发展的必要。(S)
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采用并列双座的战斗轰炸机,这就是苏-34。俄罗斯目前还在生产这款战斗轰炸机,2018年俄罗斯空军接收了16架苏-34战斗轰炸机。苏-34的突出特点就是驾驶舱采用并列双座的模式,这个是方便了飞行员的操作。
苏-27战斗机是一款经典的机型,俄罗斯家这这款战斗机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有了各种各样的型号的战斗机,其中还包括舰载型的苏-33战斗机的。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并且在这款战斗机上改进出了各种型号的重型战斗机,其中就包括最新的歼-16战斗机。歼-16也是一款战斗轰炸机,只是采用的座舱布局与苏-34不一样而已。
俄罗斯不断生产苏-34战斗机,其实是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的。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俄罗斯没有研制全新的大型战略轰炸机的能力,特别是具备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因此不断发展现有的战斗轰炸机是一个无奈之举。
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上,中国和俄罗斯不一样。虽然缺乏大型航空发动机,但是中国在其他各项能力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从歼-20战斗机和苏-57战斗机的发展就看得出这个差距。在目前的战略格局下,中国并不需要类似苏-34这样的战斗轰炸机的装备。其他型号的轰炸机完全能够执行类似的任务,所以就没有必要研制这款并列双座的机型了。
中国版苏-34,已经出现,出现在2017年的朱日和,建军九十周年阅兵式上,现场解说词是,多用途,双座,较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对海打击能力,夺取制空权,协同作战,它的名字,歼-16,这与俄罗斯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没什么不同。如图,2018年换了低可探测性涂装,有一定隐身能力,能空战,主要对海或对地攻击,意味着歼-16进入了四代的行列。早已实现了国产化,要接替面临退役的苏-30和日渐老化的歼轰-7“飞豹”,需要这么一型战斗轰炸机,航电和雷达,作了全面升级,信息能力更强。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版的苏-30,没错的,只是歼-16与苏-30大有不同,首先是按自己作战需求而全新打造的,其次可发射国产武器,端口兼具发射俄制武器的能力。通过打造歼-16,拉动了航空产业进步,比如航电和航发,换装了“太行”发动机,相信威力更自不俗。
★中国四代。一部大片。有了歼-10C,更有歼-16,一轻一重,联袂而入,如图。先来说明一个问题,为何有了五代的歼-20,还要打造四代机?四代大有用途,那是因为五代的隐身特性,内置弹舱装载不下更多武器,但可引导四代攻击,更因为开启隐身空战,没有四代机的加入,五代有些个身单势孤,有了四代可以如虎添翼。魂舞大漠认为,各国形势不同,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各以自家判断。应对周边,四代机正有无限威力,正同普遍的认识,五代是骨干,四代和三代是主体,正能应对自如。四代机的顺利出世,更反映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进步,可以根据自身作战需要出发,想要便有,正是实力的典型体现,说有便有了,实现了完全技术自主,这在十年以前,也是不可想像之事。
★为何购买“超侧卫”?网上多有不解,我们有了自己的五代,还拥有了自家两款四代,为何还要购买俄制四代苏-35呢?大国装备,务实而不务虚,不为什么面子,我们开着一扇门,不再闭门造车,能借鉴,能吸引外来技术,会毫不犹豫。俄罗斯苏-35下得功夫极深,堪称四代机中的王者,比如其侧翼雷达的设计,比如其光电系统的先进,部分对五代机技术的借鉴,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再有其空优能力也是非常棒的,亦可弥补技术缝隙。数量不多,上手快,它与歼-11同列,使用上没有障碍。有人指出,苏-35的入列,对歼-16有促进,也不是这样,苏-35来的时候,我们的歼-16已经成军,所以这种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苏-35有脱胎换骨的改变,也莫小瞧了歼-16性能的提升,沈飞多有技术创新,为的不只一款四机代,对舰载机歼-15B,甚至传说中的歼-15D亦会有所帮助。
★试比“鸭嘴兽”如何?歼-16之前多有传言,我们就要购买苏-34了,传说了很有几年,直到2017,传说才嘎然而止。虽说样子不像苏-34,它扁平的机头,看上去有点别具一格,并列双座有点酷哟,看上去更适合飞行员间打配合,默契是一种娴熟,这对以前斗轰炸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到今天来讲,也不能说不重要。我们也当有这个考虑,不过,并列双座对机身的改动也大,可以说相当费神。我们仍使用了串连双座的设计,这样更改不只相对容易,主要在综合性能上下功夫,也有研制费用的考虑,再怎么说,随着五代机时代的开启,四代上我们若是折腾多久,就会逐渐丧失四代机优势,因此不会在双座设计上面太耽误功夫,白白浪费光阴,再说,并列双座也并非必然的设计,对性能整体提高没有什么影响。
歼20起飞有多快?最快起飞要多久?
战斗机起飞的方式有开加力和不开加力两种,开加力时起飞距离短,所用时间短。不开加力时,起飞距离长,所用时间长。而歼20战斗机开加力时最高速度可达2.5马赫,但是战斗机的起降性能主要与发动机的推力,气动布局有关。
发动机的推力越大起降性能就越好,气动布局的亚音速阻力越小,起降性能也越好。
现役的歼20战斗机采用了AL-31F99MI航空发动机,其单台推力为14.5吨,两台可为歼20提供29吨的推力。俗话说“力大砖飞”,航空发动机的推力越大,为战斗机提供的动力就越强,战斗机就可以在短时间短距离内进行起飞。其实F22战斗机的起飞重量和歼20差不了多少。F22在不开加力时,起飞距离为300米,开加力时起飞距离为240米。F22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短距起飞能力,主要是因为有两台加力推力高达17.6吨的发动机,两台F119可以为F22提供35.2吨的强大推力,这么一来,F22的推重比轻松超过1,所以具有较强的短距起飞能力。
其实,战斗机在航展上展示出的短距起飞能力并不实用。为了吸引眼球,展示出战斗机的性能都是轻载起飞的。
影响战斗机起飞性能的除了发动机的推力,就是战斗机的升力了。而升力又与空气密度,升力系数,速度,机翼的有效弦长有关。就歼20的气动布局来看,其展弦比较小,导致亚音速升力系数不太好,超音速升力系数较好。而在直面气流起飞时,机翼的有效弦长也就是机翼的宽度,这点来说,歼20的机翼有效弦长不如F22。由此可知,歼20的起飞性能是不如F22的。
歼20的2001号原型机在试飞时,从静止到离地时间不到20秒,至于是否开了加力还不好说。个人觉得是没有开加力的,如果开了加力的话那时间绝对不会这么长的。要知道F22开加力时起飞距离只有240米,以战斗机这样的高速也就在10秒左右即可离地。而歼20如果开加力的话,时间会比F22长点。
其实歼20战斗机1分钟巡航52千米的例子是指歼20以极速2.5马赫匀速飞行1分钟,但是起飞的速度要比这个低的多,一般的战斗机离地瞬间的速度为200千米/小时——350千米/小时。毕竟歼20使用的还不是第四代发动机,没有足够的推力,当使用涡扇-15后,其短距起飞能力将更强!
速度2.5倍音速以上,原型机首飞时用了不到40秒
关于歼-20起飞,其实在2011年2001号原型机首飞时就有过完整视频流传到网上。当时有网友计算过,原型机开始滑跑到起飞共用时大约38秒。但是原型机普遍重量要轻不少,不少设备都未安装是采用配重块方式模拟,试飞也是加少量油,以轻载方式起飞,所以这个数据仅供参考。不过原型机首飞也是以最保守方式操作,不会去压榨极限性能,而前几架原型机也都是采用最基成熟AL31F发动机,推力也少些,所以这个参考值的加减还是个人看法。
战斗机起飞速度和耗时其实对于战斗影响是较小的,因为在战斗机出动过程中,整备和调度才是耗时的大头,一两分钟的跑道起飞时间影响并不大。即使在需要应急起飞的情况下,大仰角起飞后迅速爬升抵达作战高度才是更大考量。
这方面第三代战斗机都开始普遍重视大仰角性能,普遍可以具有大仰角起飞性能。像枭龙都在航展上展示过大仰角性能,而F-22在航展上演示过长距离垂直爬升。
关于速度方面,歼-20较为可信的一个报道是2018年人民日报官微提到的,歼-20一分钟可以战斗巡航52公里,相当于3120公里的时速。标准情况下可以达到2.5倍音速,而如果是按照一万米高空299米/秒音速标准的话,更是可以达到2.9倍音速,甚至可以说接近战斗机飞行速度极限。
而且文中提的是战斗巡航,而非最高速度,这个概念有点困惑。如果是指F-22超级巡航这种不开加力巡航概念显然不大可能,个人觉得更可能是战斗状态实用速度这种概念。即使是这样全部最保守的2.5倍音速去估算,也超过F-22的2.25马赫最高飞行速度。
歼-20在目前没有实装涡扇-15发动机,用落后半代多发动机,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了不起,其气动功底相当深厚。歼-20如果将来换装涡扇-15的话,其超音速性能着实令人期待。
短距起降性能本身就是四代隐形战斗机的一项核心指标,美国F-22在各大航展上表演的旱地拔葱就是在展示其优良的短距起降性能,F-35本身就是垂直/短距起降战机设计自然不用多说,俄罗斯的苏-57亦是如此,那么我们的歼-20也不意外的话这项性能也是核心指标之一。
有关歼-20的很多技战术指标尚在保密当中,有关其短距起降能力如何尚不得而知,只能从公开的一些信息中寻找一些端倪。从公开的歼-20试飞视频以及日常训练起飞视频中计算,歼-20的起飞时长在40秒钟左右,有关歼-20的飞行速度众说风云,官方唯一的一次披露是,歼-20战斗巡航一分钟52公里,如此计算时速达到3120公里,折算下来飞行速度超过2.5马赫。
从公开资料来看,俄罗斯的苏-57起飞距离在300-400米之间,F-22滑跑起飞距离为427米,最短能达到240米;这两款战斗机都采用的配套的矢量发动机,对于提升短距起降能力本身就具有先天优势,矢量发动机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提升战机的短距起降性能。
除了发动机的因素之外,气动布局设计对于提升短距起降能力也有一定的助益。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是我国为巴基斯坦空军研制的外贸型枭龙轻型战斗机,该型机采用的是中等展弦比边条翼气动布局,机身采用超音速面积律,兼顾了提升整体作战性能的同时,降低了飞机的技术风险。在近年的各大航展上,枭龙也展示了精彩绝伦的旱地拔葱机动性能,充分的展示了其出色的短距起降性能。
歼-20在气动布局设计上独具特色,其采用的小展弦比升力体边条鸭翼式气动布局赋予了其优良的升力系数,据悉其最大升力系数达到2.1,堪称四代战斗机之最,美国的F-22也不过1.5的水平,正是得以于歼-20较大的升力系数设计,因而有了“动力不足气动来补”的说法。这就意味着歼-20的短距起降性能虽比不上靠动力吃饭的F-22,达到惊人的240米,但也大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未来歼-20进一步换装新型发动机之后,对于提升其短距起降性能将有很大的助益。至于当前的起飞速度和起飞距离属于军事机密范畴,上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气动外形上看出一些端倪,从而大致推算一个水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