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娃哈哈业绩重回巅峰 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娃哈哈业绩重回巅峰 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娃哈哈客户经理转正后待遇怎么样?
肯定有五险一金而且区域经理的待遇,在一般情况下是年薪20万以上,加上其他的奖励和年终奖应该在40-50万吧。娃哈哈客户经理工资待遇,在职朋职业圈上已有64位圈友现身分享:客户经理平均工资为8434元/月,其中30%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8000元/月,30%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12000-14000元/月。据分享数据统计,娃哈哈客户经理平均年终奖为14777元。 娃哈哈客户经理分享说:根据岗位来划分的,岗位越高基本工资越高,剩下的就是看业绩了,公司薪酬体系比较明确,根据自己区域业绩来划分的么其他也没别的了,对新品推广要求比较高。
娃哈哈独家回应,业绩连续下跌,宗庆后会食言选择清退全员股权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已按每股2.6元将员工股份清退。外界猜测,娃哈哈这是为上市做准备。
娃哈哈1987年创建时就是一家国企,后来经历改制、合资等股权变动,成为一家全员持股的公司。但全员持股制度可能会阻碍娃哈哈的上市。按照证监会规定,除少数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外,上市前持股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一律不准上市。据2018年3月9日《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娃哈哈当时全部股东数量已超过15000个。
宗庆后曾高喊着“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缺钱”在商场驰骋数十年,但随着娃哈哈近些年来的业绩下滑,他也放松了口风,“在适当的时候会考虑上市”。
娃哈哈究竟会不会上市?答案不得而知,但是《新零售智库》认为有以下表现可见端倪:
1、经营业绩下滑
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2017年娃哈哈以456亿元营收排名327位;而2016年、2015年,娃哈哈分别以494亿元、720亿元的营收排名第70位、第31位。宗庆后离曾经立下的千亿营收目标也越来越远。
娃哈哈的昔日爆品,如:营养快线等已经出现品牌老化危机,但又缺少创新产品接棒。在2014年-2016年的三年间,营养快线的销售额从153.6亿元跌落到84.2亿元。此外,娃哈哈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也在缩水。
2、国资股东的诉求
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异常简单——宗庆后29.4%以及员工持股平台24.6%,两者合计达到53%,此为民营资本所占比,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46%,此为国有资本所占比。
据工商数据测算,娃哈哈公司只需完成6成的员工持股回购,耗资1.96亿,国资持股比例就会上升至51%,这意味着娃哈哈将从“民营之光”,变成由国资控股的公司,宗庆后可能将因此话语旁落。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宗庆后一直不希望上市的原因。
3、继承者管理观念冲突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娃哈哈的接班人,但她实际上并未进入管理核心。娃哈哈的经营决策者仍是宗庆后本人,而且宗馥莉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饮料界希望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非遵循原有的娃哈哈模式。但宗馥莉最近几次的商业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2016年,宗馥莉推出“KellyOne”果蔬汁产品,仅属于小众定制产品,目前在市面难寻;2017年,宗馥莉收购中国糖果失败,娃哈哈官方甚至澄清道,“只是宗馥莉个人行为,不代表公司战略”。宗庆后积累30年的产业如何传承下去? 也许,上市的商业化模式,可以让“西学为主”的宗馥莉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或许还需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寻找更加适合的职业经理人。
对于陷入“增长危机”的娃哈哈来说,上市的时机也许错过就不会再来。
不是会,而是已经做了。日前就已经有新金融观察媒体报道并电话求证了近日娃哈哈已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清退了,整顿股权结构,已符合A股IPO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的要求,为娃哈哈冲刺上市剔除障碍、铺平了道路。
提起宗庆后这位昔日的中国首富,人们记忆最多的就是他“娃哈哈不差钱不上市”的言论,也因此娃哈哈昔日和老干妈、华为、顺丰并称不上市联盟四大家,不过继顺丰借壳上市,王卫身家暴涨甚至一度直逼中国首富宝座后,企业家们自然眼红。
这些年互联网为首的新兴经济的崛起,不光是造就了马云、马化腾等财富的暴涨,而娃哈哈这波潮流中因为固守经销商模式和产品创新乏力等因素显得格格不入。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娃哈哈的销售额不断下降,2014年的728亿元、2015年的677亿元、2016年529亿元、2017年的456亿元,娃哈哈明显在走下坡路,这些年宗庆后亦逐步淡出中国首富之争。
娃哈哈已经到了必须”求变“的一步,上市融资和让公司进一步透明化是宗庆后的一大想法的改变,其实在去年11月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就已经不再顽固抗拒上市,称“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而对于上市,娃哈哈的公主、未来接班人宗馥莉自然是力主的,其之前就想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糖果不过失败告终。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帐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娃哈哈要上市清理员工股权正常,企业的发展趋势避免不了一些牺牲,记得三国有一集曹操军营粮食最多维持三天,曹操命令让粮官改小碗吃饭,没想到士兵都抱怨,军心大减,甚至很多都不愿在为曹操卖命。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无奈让粮管背上通敌偷粮罪名,斩杀粮管曹操落下了眼泪。历史摆在这了,宗老是否能比曹操?面相没有曹操狠,更重要的是娃哈哈没有像郭嘉这类鬼才,更没有曹操那么多的谋事,娃哈哈竞争对手又多,宗老也老了,怕是要取尔代之。
其实不应该拿一个企业家曾经说过什么去限制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当时市场状况和企业状况背景下,宗庆后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也是被市场和企业本身验证和认可的道理,但到了今天市场在变化,就不能要求企业还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是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他调整战略是应该的,总不能默守过去眼看企业走下坡路。娃哈哈走下坡路也是必然,产品结构里缺乏可以一直吸引消费者简单重复不断购买的适应任何群体的爆款。比如可口可乐,老干妈等都是现象级爆款。
娃哈哈的领酱国酒现在还在销售吗?
什么?娃哈哈卖白酒了?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娃哈哈真的有卖白酒,名字就叫领酱国酒,虽然现在还在销售,但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2013年,饮料业巨头娃哈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宗庆后正式宣布娃哈哈斥资150亿正式进军白酒行业。发布会上,一款以贵州茅台镇为原产地的酱香型白酒—“领酱国酒”也正式宣告上市。
至于为什么选择进军白酒领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有其自己的考量,称“现在白酒行业发展不景气,急需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并信心满满地表示:“白酒跟饮料不一样,业务做到几百亿比较快。”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娃哈哈卖酒依然没有卖出什么名堂,领酱国酒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
领酱国酒虽“仍在坚持”,但销量不佳
自2013年宣布进军白酒行业以来,娃哈哈虽然宣称“仍在负责领酱国酒的品牌及销售的运营”,但频频被拷问白酒业务业绩不佳。从行业内来看,曾希望以“高品质高性价比”致胜的领酱国酒基本淡出视野,多名茅台镇酒业人士也表示不了解其相关经营情况。
线下卖不动,领酱国酒在线上销售同样不理想。在淘宝平台,销售领酱国酒的只有几家商户,付款人数多的只有几人,少的甚至0人付款。在酒类垂直网站,多数领酱国酒系列产品的累积销量只有三位数甚至两位数,唯一一款销量上万的是99元的53°领酱国酒赋韵酒,但被标注“清仓”,部分地区也无货。
领酱国酒在娃哈哈饮料渠道上“水土不服”
早在娃哈哈进军白酒之初,就有业内人士发出质疑,酒与水可以共享渠道,但并不代表同一个团队既可以做水又可以做酒。而在后来的一系列动作中也恰恰反映出娃哈哈在运营酒的营销思路上的不匹配性。
酒营销相当重视终端的建设和推广。我们到饭店吃饭,往往可以看见穿着某品牌酒标志制服的终端促销员,在不遗余力地推销酒,但却从来不会见到饭店有人推销娃哈哈饮料的。水营销大多不太重视市场推广及消费者促销,而娃哈哈对于酒也延续了这种观念和思路。
娃哈哈借以通过占领茅台镇酱香稀缺资源确立竞争优势,并且巨资聘请吴秀波代言,通过央视广告传播招商,而在市场推广上几乎看不到任何投入和动作,彻底忽略了做白酒前期必须要搞的体验品鉴、消费沟通、促销活动等,领酱国酒火的起来才怪。
领酱国酒在娃哈哈品牌文化上“水土不服”
娃哈哈进入白酒行业的时机并没有问题,然而白酒品牌的运作需要品牌历史和文化的积累,并不是塑造一个品牌、抓一个定位就可以成功。
大多数成功的公司或著名品牌都是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集中营造一个概念并全力保护其市场地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意指饮料,通用意指汽车,IBM意指电脑,微软意指软件,谷歌意指网络,同仁堂意指中药,海尔意指家电……。
娃哈哈经过多年的累积,在消费者心中已是儿童饮料的代言词,如果说其推出娃哈哈童装还可勉强延伸其品牌价值,但娃哈哈推出白酒,就有点叫人啼笑皆非,是成人喝其酒能够返老还童?还是儿童喝其饮料能变得成熟豪放?
想象一下,当小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喝”,结果妈妈拿出一瓶娃哈哈白酒,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喝白酒要从娃娃抓起?
对成年消费者来说,嘴里喝着娃哈哈白酒,眼里看着娃哈哈的品牌,心里会不会有感觉AD钙奶的味道?哥喝的不是酒,是奶。
领酱国酒,是娃哈哈在营收不断下滑,超级大单品“营销快线”产品老化,包装水和饮料业务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的困境下,做出的多元化尝试,但没有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150亿打了水漂。娃哈哈的白酒之路困难重重,是坚持还是放弃?就看宗庆后怎么抉择了。
有哪些能上市却还没上市的巨头?
在2016年,有好事者根据世界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名单,绘制了一份《中国非上市公司30强》,其中华为、正威国际集团、安邦保险、中天钢铁集团、广州欧珀移动通信、青山控股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小米科技、陕西东岭工贸集团和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
华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2016年华为总资产为4436.34亿元,比同一时期的腾讯还多。2016年华为营业收入5215亿元,净利润370.52亿元。华为有三大业务板块: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2016年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分别是55.7%、7.8%和34.5%。
其中运营商业务,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而消费者业务,华为手机已经是国产手机出货量最高的企业。
正威国际,排在中国民营企业第5位,正威国际是一家以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公司业务包括铜矿开采、加工、贸易和高新材料以及个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的半导体产品。2016年,正威国际营业收入逾3300亿元。
不只是国内有能上市而不上市的公司,在国外也有。
号称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美国科氏工业集团,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集团业务涉及多个领域。集团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还是全球最大的道路沥青生产商之一。
此外还包括拥有德芙、M&M’S、士力架等产品的美国休闲食品巨头玛氏集团,国内用户常去逛的宜家等企业。
国内有很多企业具备上市的能力,但至今没有选择上市,像中国烟草、国家电网、中国邮政这些企业实力雄厚,但由于带有国家队的背景没有选择上市,而这五家公司作为典型的民营企业也没有选择上市。
一、华为
华为创始人是任正非,他曾说过公司过早上市,会让公司内部一批人变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就会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华为虽然没有公开上市,内部员工却是全员持股,通过华为工会委员会员工总持股98.99%,而任正非本人仅持股1.01%。
二、老干妈
老干妈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风味腐乳等食品的加工企业,创始人是陶华碧,她声称坚决不会上市,认为上市只是欺骗别人的钱,这也是她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四不原则的重要一项。
三、娃哈哈
作为一家平均每三天就能实现小目标赚一亿元的饮料企业,创始人宗庆后曾明确表态不上市,但后来这种想法有所转变,只不过由于全员持有公司股份,上市需要进行股权改造,作为家族企业的娃哈哈没有转向上市的道路。
四、立白集团
立白集团作为一家民营的洗涤用品制造企业,也是资金实力雄厚,是少有的钱到配货的企业;公司初始人曾明确表态,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名誉和利益,但对公司的发展不好,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分化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且上市的道路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干脆选择不上市。
五、方太
作为一家领军的厨房电器制造企业,创始人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始终坚持不上市,主要是担心投资者为了追求利润,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经营,这可能也是方太跟老板、华帝同行业竞争的优势所在。
这些巨头没有选择上市,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差钱,很多公司选择上市是因为资金实力不足,上市融资后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如果一家企业流动资金充足,不上市也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持续分享理财、财经、消费等经验,喜欢的请关注加评论。
3月23日上午,科技部正式发布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 和 《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上述报告显示: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估值第1,滴滴、小米分别以560亿美元、460亿美元估值列第2和第3,阿里云、美团点评、宁德时代、今日头条、菜鸟网络、陆金所、借贷宝分列4-10位。其中今日头条的估值也高达200亿美元:
估值在5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还有微众银行、平安医保科技、口碑、金融壹账通、京东金融、饿了么、平安好医生、威马汽车、联影医疗和蔚来汽车。
在上述报告的名单中,新晋公司共64家,包括北汽新能源、小鹏汽车、依图科技、寒武纪、比特大陆等;而乐视系、大疆等被移出……
以下为164家独角兽企业前50榜单——这些皆为还未上市的巨头:
但在该榜单中,并不包括华为。为什么华为不会上市呢?
原因和华为与美国第2大移动运营商AT&T的合作计划告吹如出一辙——虎卿在此不解释,因为懂行的人不用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了也没用……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未上市的超级公司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无需公开的财报与业绩,他们的影子一直在公众视野中,却少有人对其了解。
在中国,有这样几个超级公司,有着极其雄厚的基础与背景,在一片上市的呼吁声中泰然自若,坚持自己,我们重点说说老干妈:
热血陶华碧:“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陶华碧本人曾经说过:我坚决不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有人员曾极力劝说陶华碧上市,结果被陶华碧一句“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打的目瞪口呆。
老干妈不差钱:年销售额40亿,现金流庞大,不缺钱,是真的不缺钱。
老干妈品牌是真的硬:在美国能卖到10美金一罐,留学生的圣母玛利亚,国民的生活必需品。提起中国的辣酱,老干妈是第一个在脑海里的名字,现在是这样,今后也必然是这样。
老干妈什么都不缺,所以上市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次任正非600亿美金营收的华为,加上世界第五大饮料商娃哈哈,其产品与业务覆盖了所有人的生活,但是不缺钱,不分股权,无需过分扩张,如果其他公司有他们的条件,可能都不会选择去上市。
这里必须要提的企业还有亚洲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田,控制着1/10的全球原油市场。
上市是为了什么,简单来说,筹钱,扩张( 当然也确实有一部分为了收割利益)
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最不差的应该就是钱了。上市就要分权,账目就要透明,信息就要公开,没人知道石油公司背后有着多少故事,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不上市,不仅是公司内部的因素,甚至于许多国家都不愿意看到他们上市。
总结来说,这些超级公司不上市,既与公司体量有关系,又与所处行业有关系,其大多数都集中在资源,农贸,原油,大宗商品贸易,零售业等行业之中,加上某个时代极佳的机遇和环境,造就了这样一批企业。
但互联网,地产业等行业的公司,由于行业特征与规则,做到一定规模后若不上市必定是走不下去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娃哈哈业绩重回巅峰 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娃哈哈业绩重回巅峰 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