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OPEC未能达成新的石油协议,为什么油价会跌的这么厉害?
3月6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超9%,为什么油价持续下跌?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资产价格普遍下跌,自2月中旬一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欧洲股市与美国股市持续暴跌,投资者恐情绪上升,抛售各类资产,造成资产价格持续大跌,股市,原油,大宗商品全部都大跌。
第二,供求关系恶化带来下跌,本身自2018年以来,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全球经济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原油需求明显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一直是弱势运行,此次疫情发生后,短期经济冲击更为明显,直接造成原油需求不足,拉低油价。
第三,在供求关系恶化之后,市场预欧佩克将开启新一轮减产稳定油价,毕竟对于产油国来说,油价是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低油价对经济的损伤不小。但遗憾的是,3月6日OPEC并未就减产达成新的协议,预期落空,油价再次大跌。
因此,油价的下跌是一种必然,也是现实背景之下的合理波动方式,虽然此次OPEC未能达成新的石油减产协议,但沟通联系还会保持,在短期油价大跌之后,预期会对油价形成短期支撑,但在需求没有明显上升之前,油价大概率都很难有好的表现。
周末原油价格大跌9.41%,接近10%的暴跌,对于一个超大宗商品来说,实属罕见,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1、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2020年1月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流感事件,国内的应对方法是隔离14天,这个消息对于没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世界工厂按下暂停键,所有商品的需求都会减少,原油在这个期间(1月21日至2月5日)下跌-12.83%。而随着流感在全球蔓延(中国已受控制),进一步影响全球对工业品的需求,因此原油变成是有货无价的尴尬格局,从2月21号至3月6日,区间跌幅-22.63%。市场需求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低是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律。
2、作为最大原油生产国,沙特带头减价为那般
我们知道,世界原油生产,不是只有沙特阿拉伯,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是隐而不发,除此之外,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都是产油大国。但从总占比看,中东是行业老大。另类的产油国是美国和加拿大,他们用的是页岩油技术,与传统的产油技术有本质区别。沙特带头打压油价,会减少采油利润,页岩油的采油成本比普通产油技术要高,只要越往低处压,页岩油无利可图,就会停产(停产复产不是这么简单,就像炼钢烧陶瓷,机器一停,重新再开要巨大的成本)。只要页岩油停产,反过来导致原油供给一下子供应紧张,价格自然会反弹。这种神操作,与香港庄股“向下打”赚钱是一个道理。
总结:
本次原油价格一次性暴跌9.41%,市场需求因素是引火索,但中东产油国联合起来打压页岩油也是核心内容,俗语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问题不严谨。没有达成的是OPEC+的新减产协议,是OPEC成员国和没成员国之间的减产协议。
如果没有新的减产协议,4月份旧协议到期后,各产油国就没有生产,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到时候供应大幅高于需求,油价就会暴跌。限制目前的供需平衡会被打破。
但其实目前的供需平衡也被一个新势力打破了,那就是美国。美国19年从一个原油进口国变成了一个原油出口国,而且美国并没有加入OPEC+这个协调框架内,这是未来原油市场最大的变数。
未来原油价格就看美国,沙特和俄罗斯的三国杀了。
上周六,沙特阿美发布月度原油定价公告,这一报告原定于周四发布,但受到谈判影响而推迟。在欧佩克与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削减协议破裂,导致石油生产陷入困境之后,阿美公司削减了其所有等级的所有原油等级的4月官方价格(OSP)。其“旗舰”原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对亚洲买家官方售价每桶降低了6美元,比中东基准价格低3.10美元。阿美此次降价幅度,比贸易商和炼厂的预期降低了1.90美元,创20年来的最大跌幅。
沙特阿拉伯4月份的产量将大大高于1000万桶/日,可能接近1100万桶/日。过去几个月来,沙特阿拉伯一直在日产油970万桶。有市场人士称,阿美公司应最大化其产量并出售更多原油以保护其市场份额。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能为1200万桶/日,使其能够迅速提高产量。
在莫斯科拒绝支持进一步削减石油产量以应对冠状病毒的爆发之后,欧佩克与俄罗斯之间的三年期协议在3月6日以激烈的辩论结束。据OPEC代表透露,OPEC+技术委员会会议将于3月18日继续举行。
据悉,中东主要产油国根据长期合同出售大部分石油,会提前发布原油定价,设定被称为官方售价(OSP)的价格,让客户知道他们将为未来的货物支付多少钱。此次定价决定将影响到约1400万桶/日的地区石油出口,因为其他波斯湾产油国经常效仿沙特阿美为自己的船货定价。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造成石油市场需求锐减,原油价格已经下跌了20%以上,美油布油价格屡创近几年新低。如果疫情得不到有力控制,将会可能进一步冲击全球原油需求。
主要是石油各方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应方可以分为俄罗斯,欧佩克和美国。三方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第一个是俄罗斯,他觉得自己不用减产,也可以享受油价上升带来的收益。目前因为新冠肺炎的问题,美国和中东比较严重,面临的压力会更大。美国和中东极有可能因为疫情本身就会达到减产效果。所以俄罗斯没有必要主动地和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第二个是俄罗斯需要在石油项目上报美国阻挠北溪2号项目的仇。因为北溪2号项目被阻扰,使俄罗斯损失较大。所以俄罗斯也是憋了一肚子气,这一次好不容易可以利用疫情以及油价下跌对美国实行报复,所以俄罗斯是不会放弃此次机会的。
第三个欧佩克需要打击俄罗斯的石油项目和美国页岩油项目。 因为目前全世界能够对欧佩克石油地位产生动摇的,就是俄罗斯的石油项目和美国烟油的项目。本来欧佩克是想通过和俄罗斯谈判,来和平的达到提升石油价格的目的。但是因为俄罗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没有和欧佩克达成协议,此时欧佩克为了体现自己在石油方面的定价权,只能增产来压低油价,从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第四个,美国虽然在此次油价暴跌过程中是受害者,但是很多恩怨都是从美国开始的。如果俄罗斯和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那么美国将会是最终受益者,但是由于美国和俄罗斯恩怨已久,俄罗斯也看清楚了此次石油减产协议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为了不让美国受益,所以只能和欧佩克翻脸。
所以此次协议没能达成,油价暴跌是多方较量的一个最终结果。
日本出口连续六个月下滑,5月份还出现9671亿日元的逆差,日本出了什么问题?
日本问题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内部结构失衡,稍遇外力就会风吹叶落、如临寒冬。因此,在美国孤立推行逆全球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日本出口连续六个月下滑也就不足为奇。
日本的结构性问题始于上世纪末,人们通常会把1985年的广场协议作为日本衰退的起点,并称之为失落的二十年,如今看来日本可能要失落四十年,甚至更长,因为其结构性问题并未改变,还更加糟糕。
在我看来,日本问题分三个层级,广场协议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只是表象和导火索,更深层的本质问题是日本在屡屡错失科技换代的同时又失去了传统制造的竞争力,内核则是日本独特的国家文化,这决定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是日本屡屡错失科技换代的根本原因所在。
1.导火索:广场协议打开了导致日本失落的潘多拉魔盒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本经济并未开始崩溃,反而更加繁荣。日元大幅升值,日本资产也成为全球资本的追逐对象,一方面,携带大量日元的日本国民开始全球买买买,另一方面,国际资本也开始涌入日本使得日本房屋资产等火箭式攀升。
到90年代初,美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美国开始加息,日本也跟随加息,国际资本开始撤离日本,在国际资本撤离的同时,由于日本自有资本在全球买买买,无人接盘,进而导致资产泡沫破裂,股市下跌,日本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
总结来说,潘多拉魔盒的打开对日本有三重影响:
- 一是,日本资产升值使得制造业难以承担高企的土地成本,加之日元升值等,于是日本中低端制造业开始加速转移。
- 二是,上世纪90年代正值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的二十年,美国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硅谷,日本则将资金投入房地产等产业,导致日本只能固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优势,错失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 三是,在实实在在的经济冲击之外,对日本人影响更大的是心理冲击,至此,日本重回技术强国、制造为本的路线,这本没有错,但被魔盒洗礼的日本企业普遍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经济心生恐惧和排斥,这反而使得日本错失了第一波虚拟的互联网经济。
2.本质问题:屡屡错失科技换代而又丧失传统制造业竞争力
虽然错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中低端制造业开始转移,但进入新世纪,日本还是有重回巅峰的机会,起码比中国的机会要大。而且日本也有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后发先至的辉煌。
但是,日本持续错失了互联网、芯片、半导体、通信等多个决定国家科技基础的产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的错失,将使得日本可能继续失去工业4.0的科技换代。
在屡屡错失科技换代的同时,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在中国的步步紧逼下城池连连失守,鞋服、家电、电脑、手机等都被转移至中国,仅剩余部分高端制造业和研发产业等偏安一隅。
3:内核问题:国家文化决定了日本企业滞后于时代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为什么日本会屡屡错失科技换代呢,根本原因是内核国家文化导致的。
日本国家文化是典型的中空文化。这是西方学者罗兰巴特的观点,他用套盒来比喻日本文化,一个大的盒子里面套着小盒子,无穷无尽的打开里面是空的。日本本国思想家加藤周一也有类似的言论,他提出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与“中空文化”不谋而合。缺乏恒定的文化内核,使得日本思想和行为极为矛盾,就像“菊与刀”中所写,他们既好斗、又温和,既顽固又善变,既忠贞、又反叛,既保守又喜欢新的生活方式。
在企业经营中,思想和行为的矛盾使得日本企业多数无法形成系统的战略布局。而新世纪的产业竞争不再是单一技术领先就能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正是系统化、协调统一的战略布局。典型案例就是苹果和索尼的区别:
- 乔布斯的起家之作——个人计算机,其图形界面系统来自于被施乐视为垃圾的PARC操作系统;
- 乔布斯的回归之作——IPOD,源自于乔布斯将随身听放进口袋的灵感,是索尼的存储技术帮助乔布斯突破了存储的限制(从10首到1000首歌),索尼对技术的“痴迷”成就了乔布斯的伟大;
- 乔布斯的封神之作——IPhone,其划时代的的多点触控技术、触控玻璃均是来自于收购或合作伙伴,就连最为核心的IOS系统最早也源自于索尼的“MagicjLink”,没错又是索尼,这才是典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空有无数领先技术却无法商业化的科技巨头。
-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核心技术SIRI、指纹解锁、摄像头技术、甚至处理器等也多来自于收购。
很遗憾,苹果从诞生之日起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来自于模仿或收购。
很庆幸,我们错失了技术创新型的苹果,却迎来全世界最伟大的商业系统型公司!技术创新很伟大,但更伟大的是以用户为核心,集成各种技术创新出全新的用户体验,腾讯、阿里、华为等莫不如是。
因此,日本文化使得他们难以应对高度复杂、动态的产业竞争,因为这不是一项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系统的战略思维。
在今时今日要做到出口上涨,可能性比较难,这和全球性经济转向也是有不小的关系。
中美贸易的问题,日本总是在重大的问题选边站,这也影响了中日贸易的深化交流。当你总认为世界围着美国转时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从半导体和汽车贸易额的减少就能看出如果出口再次的下滑到最后就会影响到日本国内,日本是一个以出口为主要贸易的国家,如果向美国的贸易顺差加大就会被美国指责就会增加关税,到最后就会减少出口。如果站在美国一边指责中国贸易,最后也会因二边关系不正常反而经济下滑的更多。从目前就能看出来。不论怎样一个是第一大市场的美国和第二大市场的中国市场,你不可能会在二个国家中左右逢源的。再加欧洲市场也是在下滑中,这就更加大了出口的困难。
新华社东京6月19日电,日本财务省1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影响,5月份日本出口额同比下降7.8%,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当月,日本贸易逆差9671亿日元(1美元约合108日元)。
自安倍上台以来,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的经济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安倍的“三支箭”稳准狠,将陷入20年经济停滞的日本从泥潭里拉了出来,日本经济出现连续增长,失业率也创新低,安倍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日本战后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不知是江郎才尽,还是国际大环境不济,2019年的日本经济命运多舛。日本对美国出口虽然增长3.4%,贸易顺差扩大到14.8%,达到了3950亿日元,也正是如此,美日贸易谈判中,美国不断施压日本,要求其减少贸易顺差。日本对美国的贸易越来越艰难。
最大的问题在于日本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中,对中国出口减少了9.7%,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占到了日本五分之一,对中国出口的减少对日本打击非常大。三菱日联-摩根斯坦利(MUFJ- Morgan Stanley Securities)证券资深经济学家宫崎弘志(Hiroshi Miyazaki)表示,“如果中美经济增长受到压力,就会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导致包括日本在内,全球经济减速。”
出口疲软一直是日本政策制定者担心的问题,尤其是中美贸易战颠覆了全球供应链,冲击到全球贸易、投资和增长。宫崎弘志称,“我认为这将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很可能将又一次让日本体会失去的20年。谁都知道日本经济下行的罪魁祸首是谁,但日本除了忍让,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出口下滑,甚至出现逆差,对日本这个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国家来说,确实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经济运行有周期,周期就有波峰和谷底,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还谈不到日本就此衰落这样的程度上去。
下面这张图,足以说明:
这是日本的出口增速(月度数据),红线是零,即位于红线上方,代表出口同比增长,位于红线下方,意味着出口同比下滑。可以看到,日本大部分时间出口额是同比增长的,但也有些时间段是下滑的,典型如2008年,2012年,还有2015年,当然还有现在的2019年。
日本出口增速,完全是由全球经济来决定的,全球经济好,日本出口就好,反之亦然。2008年,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日本出口大幅下滑;2012年,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5年,则是中国股/灾;2019年,则是毛衣战(非错别字)。
日本出现贸易逆差,情况相对更少一些,如下图示,红线以下代表逆差,仅2008年和2012年有:
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这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好坏的最佳现行指标,韩国甚至被称之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大家看韩国的月度出口同比增速,和日本的情况基本是相同的——即差不多同一时间段都是下滑的。所以,与其说日韩经济不好,不如说是全球经济不好。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如何看待沙特股票大跌,原油大跌?
沙特原油下跌三方面原因,欧佩克谈判未果。 疫情 。 需求端。
首先 谈判未果,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随后上周六沙特开始增产降价促销,大幅下调了4月份的原油销售价格。周一早盘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崩溃下跌
其次 疫情,疫情严重影响中东,有蔓延趋势,伊朗为首的主要产油国称为疫情风暴中心,中东是全球能源基地
最后 需求,市场预计2020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从80万桶/日,调降至50万桶/日。东亚是原油的重要需求国,中国预计2020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将接近于零。
三方面原因也带动了全球能源板块下跌,多数主流观点认为原油会持续下跌,其实短线原油下跌过度。
沙特和俄罗斯还会持续谈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符合逻辑,也可能在中东其他领域的利益划分取得一致,原油减产也达成一致
需求端增速减弱,但是需求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国,公众安全事件结束后购车数量会增加,本次事件说明了没车出不了门。
短线下跌也可能较快出现反弹40美元一线更加合理
“美国优先"有些玩大了,瘟疫泛滥,股票大跌,原油大跌,势必导致全球经济大幅下滑,各国民众寝食难安,生活质量明显不如以前,而且四处还有战火不断,士兵命不保夕,难民流离失所,总之,世界一片狼藉混乱,人心惶恐不安,原本以为“特朗普大人"疯疯癫癫,儿童性格,胡闹任性施为,带给世界所谓的“精彩”,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灾难矣,美国应该反思,担责,纠正,再不能任由“特朗普大人"继续拙劣表演下去,危害世界,引发全球更大的混乱和灾祸矣![酷拽][酷拽][祈祷][祈祷][来看我][互粉]
沙特股票大跌,原油大跌只是全球股市统一吃面的导火索,截止周一晚间,亚太股市日经225收盘下跌5.38%,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23%,上证指数下跌3.01%,欧洲股市普遍下跌6%以上,美股尚未开盘,估计周一一天全球股市将蒸发数十万亿市值。
另外原油市场中,WTI原油期货大跌22.43%,从41.28美元跌至32.15美元,创历史记录的跌幅,在91年海湾战争中跌幅也未如此之大,要知道原油期货带杠杆,周一跳空低开超过20%,在期货市场博弈的人估计有很多爆仓的。
事件来龙去脉
招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是3月5号-6号OPEC减产会议上,俄罗斯拒绝支持减产,磋商以失败告终,导致OPEC+选择不再延长减产。
作为回应,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发起激进的“石油价格战”,决定取消自身产量的所有限制,并将4月销往所有目的地的原油地方售价调降20%,并立即增产至1000万桶/日。
另外,俄罗斯在周一晚些时候也表态,预计在4月份增加石油产量,并称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10年内维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双方可谓火力全开,表态强硬。
俄罗斯不减产的原因
从全球的石油需求来看,经济增长放缓,最近又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经济活动停滞,石油需求疲弱,为啥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候不减产反而增产呢?
原因不在沙特而在米国,米国如今已是全球第一大产油国,近年来页岩气增长迅猛,在油价连续下跌的情况下,米国也一直迫使竞争对手限制产量以提高价格,实际上是让别人减产,自己得利。
这次俄罗斯拒绝减产,实际上是对米国制裁俄罗斯能源企业的不满,如果OPEC+不断减产,在全球市场会被米国页岩油迅速取代。
说到底,俄罗斯拒绝减产,沙特打价格战,油价大跌的背后,还是米俄之间的博弈。
沙特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这种行为很可能引起美国再次清理门户。
这次沙特原油降价和无上限供应对付的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很可能因此奔溃,然后影响美国国债崩盘。市场已经在逼迫美联储3月降息100个基点。如果美联储真的降息了,那美国的长期国债就会跌入负利率。
今天早盘开盘美国国债已经跌入0.5%的历史新低,离负利率已经很近了。美国国债跌入负利率,石油美元的循环就要破裂了。美债一旦崩盘,那美国经济危机就再次重演了。
沙特做为中东强国富国,也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下弱不可击。禁城,禁航,禁行。从天上飞的飞机,到地上跑的汽车,到水中跑的轮船,都消消地减少了行迹,石油需求减少,油价下跌。国际石油减产协议谈判破烈,加上沙特对外扩张受阻,国内大清洗异己,这就是沙特股票大跌,油价下跌的原因。千万不可轻视这次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的坏破性。
三年三换CEO,日产究竟为何?
这两年日产内部很乱,主要原因还得从日产和雷诺合并说起。90年代经济危机时日产一度濒临破产,雷诺挺身而出成为了日产的大股东,并派出戈恩来救市。然后凭借着日产的技术底子(日产曾经的技术是非常厉害的)以及法国人灵活的管理经验,日产迅速复活,销量节节攀升。再加上与东风合资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注意丰田本田大众在国内都是两家合资公司,而日产在国内却只有东风一家合作伙伴,包括郑州日产其实是属于东风日产旗下的。日产和东风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各取所需,一度连续多年都是日系车销量第一,近两年才被丰田和本田慢慢赶上。凭借和雷诺合作的关系,日产在欧洲市场表现也不错,逍客一度是欧洲非常畅销的SUV,奇骏也连续几年都是世界上销量最高的SUV。
雷诺和日产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雷诺给日产带来了其他日系厂商不具备的开放性思维。但双方合作也存在很大的隐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产的销量大大高于雷诺,而雷诺却拥有日产44%的股份,日产只有雷诺15%的股份。日本人向来只服强者,一直想谋求独立,所以找了个机会就把戈恩给抓了。继任的西川广人明显镇不住场子,没多久又辞职了。
另外说下日产这几年忙于内斗,车型的革新以及开拓明显已经全面落后了,只是凭借着出色的技术底子和降价勉强维持。日产的油耗积分一度排名在国内一众厂商的前列,大家也都知道日产车省油,但这几年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小排量涡轮以及混动、新能源车型,日产在这上面慢了好几拍。实际上日产有着非常雄厚的技术底子,给轩逸高配换上1.6T机头,早点拿来2.0T机头,配上混动,这几年也不至于这么被动,可惜高层的心思不在这上面。这两年日产看着销量还行,其实利润已经断崖式下跌了。
目前来看日产的混乱还会继续,大家有兴趣可以与我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产净利润暴跌94%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