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给战机“空中加弹”是天方夜谭吗?
三代机空中补弹,挂对地攻击弹药和中距空空弹是没问题的!对于国土小,但空军强大,有对敌持续进行空中打击的国家很重要……以色列己研制成功了这样的空中补弹平台。但对于隐身机来说,目前还有困难……
绝对不是天方夜潭,理由如下:
1、以前人们觉得上天很难,但是现在都已经实现了,而且这不是天马星空的想法,比那些星际战舰什么的实际多了。
2、现在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完全没有问题,空中加油都已经实现了,只不过就安全问题(载那么多弹药,空中爆炸了怎么办,载的越多,危险系数就越大)、有无必要性(即使可以无限给飞机续航续弹药,但是战斗机驾驶员受的了吗?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是否需要检修?)都需要考虑,这是有无必要性的问题,所以综合各个方面来说,现在还没有必要发展这个技术。
3、有需要就有可能,如果将来战斗机无人驾驶,发动机等也经得起长时间的运行等问题解决了,飞机能长时间滞空。那么这个技术完全会根据战场需要来进行研发。
空中加弹可以用在无人机上,用一架大型飞机作为航天母机携带 数架无人机。用大飞机的机翼下部回收无人机,在机身和机翼部位开个中门和轨道 以便让回收的无人机进入大飞机内部加弹和加油。这样就可以做到轰炸机不能做到的任务,也不需要更多的空军基地了!
能不能发展出可以垂直弹射舰载机的航母?
想法很美好,现实有点小残酷,但是一个技术突破后就会容易很多!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考虑过的,如果能够实现垂直弹射舰载机,那就不需要加班了。以前的武库舰、半潜船、甚至核潜艇是不是都可以有类似的操作呢?
以前来看,这样的问题在于弹射后的载机受制于弹筒和载员的限制,不能够携带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为了满足降落回收需要,机体设计上也谈不上有什么机动性可言。因此,意义不大。不过,如果能够把舰载无人机智能机群技术攻克后,这样的问题就会容易很多。在采用集群作战模式的无人舰载机面前,哪怕打出去不回收也是很划算的。
不过,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引申一下,既然都这样了,那我们现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不是也算一种另类的一次性弹射发射的航母呢?类似美军改进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就可以装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可以打击地面或者海上目标。已经算一种雏形化的垂直发射航母了吧?如果未来,这些154枚战斧变成了154架无人机,那战斗力无疑是极强的。
再引申一些,如果能够确保战斗机回收工作,那垂直弹射的航母就完全可以实现,或者给各国退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找到了新的工作。不去发射弹道导弹,反而使用垂发单元发射无人机来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这可比在大洋上的航母,目标要小很多。同时也不需要大量的伴随作战舰队来护航。
(其实动画里早有体现,Macross zero 就有一艘潜水母舰)
不过,这些都有前提,舰载机部分必须是无人化、智能化、高度可折叠化、要不然就是低成本化、要不然就是可以自主回收。这些技术难题解决了,题主的设想就可以达成了!
我是“头条号:无名高地”,长期关注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脑洞挺大啊!以为是打炮或者发射导弹呢?垂直弹射舰载机?把舰载机垂直着送到起飞速度?
有几个问题,第一,垂直弹射舰载机,舰载机难道是头朝天地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然后一切做好准备,嗖的一下被垂直向上送到起飞速度?飞行甲板上需要有像蜂巢那样地东西吗?一个地方放一架舰载机?
这样的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固定,估计舰载机的结构还得做些改变吧?要不这弹射器可能就复杂了,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着舰的时候,恐怕也不能采用当前的阻拦着舰方式了,是不是还得屁股朝下地回来?就像马斯克回收火箭一样。
第二个问题,这种垂直弹射舰载机的方式,恐怕有人舰载机是不要想了。因为弹射冲程太短,现在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冲程大概在100米左右,飞行甲板上垂直弹射能有多少米的冲程?通过飞行甲板下的机构设计,能到米级就不错了,在如此短的冲程里,要想达到舰载机的起飞速度,意味着加速度必须远远大于当前的弹射器。
还记得我们的杨利伟航天员第一次随飞船被火箭送上太空的情形吗?火箭的加速度太大,人是受不了的,航天员训练的最大加速度是8g,比飞行员能够承受的加速度要大得多,即便以这个加速度给舰载机加速,在1米左右的冲程里,舰载机仍远远到不了起飞速度。所以,加速度必须继续大幅提升,这就不是人类能够承受的了……
这就是说,如果要搞垂直弹射的舰载机,必须是无人机,弹射器的功率密度必须比现有的蒸汽、电磁弹射器高得多得多!瞬间让舰载机达到起飞速度……这舰载机的机体强度恐怕也得比现有的舰载机高出好多,不然的话,弹射器的着力点可能会导致舰载机解体……
然而,这种航母到底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要把它弄成这样的呢?我看没啥优势,不适用,因此,即便技术能够做出这种航母,也不会有国家这么做。
纵观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我们了解到航母在雏形发展时期的舰载飞机起飞方法,是通过战舰上的吊车将船上具有滑水板的飞机吊入海面上,随后飞机在海上起飞。
第二次大战时期,交战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采用了直通型甲板,在准备起飞时把航向设定成逆风形势,这样有助于飞机起飞。同时,飞机开足马力时会在航母甲板另一端边缘被牢牢固定住,起飞命令确认后接触固定,飞机就能迎着风在甲板上获得足够的滑跑距离飞向天空。
再到现代,世界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的起飞方式发展成了两股潮流,即滑跃式起飞和弹射式起飞。前者是,在航空母舰甲板前段设计成12度的高坡,让战斗机在跑道另一端加速滑行至高坡上就能顺势起飞,但要求舰载飞机拥有很强的动力才能完成滑跃起飞。滑跃起飞装置的好处就是结构简单方便维修,滑跃起飞的飞机还不容易坠到海里。目前滑跃起飞的代表航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后者在起飞初速上更有优势,更容易将战斗机短时间内弹射出去。蒸汽弹射器一般是由近百米长蒸汽活塞筒,循环回返车和拖车等设备构成。舰载飞机在飞行准备时,该弹射器外露于甲板的循环回返车会链接飞机前轮的弹射钩。这时甲板下方的蒸汽活塞筒依靠蒸汽缸内产生的强大蒸汽推力蓄势待发,飞机要起飞时,蒸汽活塞筒瞬间加压带动甲板上的循环回返车拉动战斗机快速滑行,舰载飞机在这时通过弹射器得到了最高每小时350公里的飞行速度,使其顺利飞行。目前该技术只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和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上装备。
还有一种广受讨论的垂直舰载弹射器。但从当今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来看,“垂直”概念同“弹射”概念本身就有矛盾。
我们通过美军F-35B STOVL垂直起降版隐身战斗机能看出,战斗机在垂直起飞的过程中要受发动机的推力和机背气动布局所影响,导致这一过程十分缓慢。但是蒸汽弹射或者是未来的电磁弹射能在一瞬间将战斗机成功送到天空,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那就是快速于慢速、缓慢和急促在目前我们的常识中存在冲突。
而且垂直弹射需要更大的弹射力度才能瞬间将飞行器“扔出”,但以人类只能承受9G过载的能力而言不现实,所以这种弹射只能像拥有强大推力的火箭一样不断加速,让飞行员逐渐适应。这样一来,对本身讲究快速升空作战的航母而言彻底沦为鸡肋。而且纵使人类可以忍受瞬间强大过载,垂直弹射也需要产生数倍于水平方向弹射的能量,很多国家蒸汽弹射器都造不出来,更不用提这种技术了。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题目很有趣,有探讨性,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军F35B舰载战斗机,这款战机可以在航母上垂直起飞。
源自于战机尾喷口的矢量发动机,当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垂直向下是便能够垂直起飞,前一段时间的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的歼10B的矢量发动机的喷口目前虽然达不到旋转到完全垂直,但是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目前全球的航母弹射主要由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蒸汽弹射的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而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虽然技术更高一层但是故障问题也是频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改进。电弹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载机来调整弹射的力度,更加科学,蒸汽弹射器是从1954年建成的“福莱斯特”号(CVA59)开始,就是美国航母的标配。
之前看过有些观点认为美军用惯了蒸汽弹射,看不到往日熟悉的烟雾,会不习惯的,心里上或许会有一些,但是实在让图腾君想笑,有了更新的科技使用,效果肯定会比旧的东西好用才会装备服役,咋不说蒸汽在冬季弹射完载机之后剩余的蒸汽会在航母甲板上结冰,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个小问题。
图腾君认为最关键的几点要有很好的把握,首先,装备的效率,完善率,安全可靠性等都是关键因素,根据这些要素来看新技术下的武器装备其实在预研阶段专家们就已经在研讨并验证诸多的问题,至于为何没有研发可以垂直弹射舰载机的航母,最主要的应该是性价比低,能量消耗大,要克服的还有战机自身的重力,本身垂直起降的战机就已经足够消耗燃油,并且战机的起飞重量可想而知,载弹量也不会太高的。
垂直弹射的航母不是绝对的不能发展,航母甲板寸土寸金,利用多重空间来多载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随着一系列攻坚克难,或许今后就可以发展出这样的一型航母。
谢邀!
弹射系统的发展背景
图为美国F-18“超级大黄蜂”弹射起飞
航空母舰问世之初并没有弹射系统,但是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当战斗机起飞时很容易被侦察到,航母战斗群会因此而受到毁灭性打击,这就牵涉到一个很原始的作战逻辑问题:“先发现海上敌军,而后再进行打击。”
图为美国E-2“鹰眼”舰载预警机起飞前
近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空天卫星和各型先进雷达相继入役,舰载预警机也早已成为航母战斗群的“天眼”,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预警机的上舰就大大凸显出弹射器的重大作用。
航母舰载机起飞方式
图为美国航母甲板的蒸汽弹射滑道
目前,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只有滑越甲板式和蒸汽弹射式(电磁弹射技术尚不成熟),一直以来,关于孰好孰坏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说滑跃甲板式起飞节省内部空间,因为蒸汽弹射占用的空间至少可以加放8-10架舰载机,在同等吨位航母的情况下,战斗力并不弱于蒸汽弹射,只是作战效能相对偏低一些。
我们暂且抛开以上两种起飞方式,探讨一下能否发展出第三种作战效能更高的具有垂直弹射系统航母呢?答案是可以发展出来,只是难度极大!(以下解析均为个人观点,科技的创新从来都是天马行空!)
战机姿态控制问题
图为中国歼-15降落瞬间
假设在一艘航母上已经装配了试验型垂直弹射系统,以歼-15战机为例,弹射系统所发出的力相对于舰载机而言属于外力。当弹射系统把空重质量约为18吨的歼-15快速弹射出去时,歼-15在被弹射到空中之后如何瞬间控制飞行姿态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问题,一旦出现弹射误差,后果无法想象,除非彻底改变现有战机的气动外形。
战机战力被削减问题
图为中国第三款五代隐身战机歼-18“红鹰”
我们以美国的F-35B和中国的歼-18“红鹰”战机为例,F-35B型战机是一款单发单座五代隐身战机,歼-18“红鹰”战机是一款单座双发的五代隐身战机,两款战机均具备短距起降和垂直升降的能力。
垂直升降具有耗油量大、载弹量小、操作难度高、维护频繁等缺点,同理,垂直弹射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果战机被瞬间弹射升空,从载弹量和操作难度情况来看远远大于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当前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攻克,未来则存在极大的可能。
新一代战机材质问题
图为F/A-18F满挂10枚GBU-32型制导炸弹
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战机所使用的技术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特种钢铁和钛合金,虽然这些金属具有高强的耐腐性、抗疲劳性等特点,但是,面对垂直弹射系统巨大的弹力(蒸汽弹射最大值为35吨),战机机体结构能否经受得住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未来有最新型的复合材料问世能解决受力问题,那垂直弹射系统将会成为现实。
美国海军“黄貂鱼”无人加油机能在航母起降吗?
要想一架飞机能在航母上起降,那飞机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呢?
首先,为了能在航母上安全起降,必须让飞机飞离舰艇和在舰艇着陆的速度降下来,不那么快才行,因此飞机需要一对长又宽的机翼;再者,在海上起降的飞机,当然也要能抗住海上给他的“磨砺”,海基的飞机明显要比陆基的飞机下沉量要大,这时候,就要增厚其材料,加固其结构,方能长长久久于海上征战;最后,舰载飞机固然要追求性能,可是更要追求的是维修性和可靠性,毕竟一般航母开出去海上作战,不能轻易返回,飞机要是因为太过追求性能而难以修复,那航母的战斗力和持续性无疑会大打折扣,所以一般来说舰载飞机绝不会是性能最优的战斗机。而“黄貂鱼”从目前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绝对是可以在航母上起降的。
但是,这并不是巧合,本来这架飞机在开发时就被美军要求能在航母上起降,因为他就是为了航母而生的。“黄貂鱼”即MQ-25,这是架无人加油机,无人驾驶的飞机由雷达信号指引方向,加油机是给飞行中的飞机续航的。传统的加油机多半是大型运输机或者轰炸机改装的,毕竟都叫做加油机了,肯定要具备不错的储备能力,小型机带的油还不够自己使用给别的飞机加油勉强了些,而另一方面则要具备不错的速度,像战斗机这样无法滞空的飞机,你得追着他给他加油,要是连人家战斗机都追不上何谈加油呢?但是MQ-25有一点和传统加油机非常不一样,就是他的机型相比其他加油机比较“纤细”,毕竟航母承载量有限,而舰载飞机一般也是在航母周围作战,所以MQ-25载油量相对要少一些。
综合来看,这架“黄貂鱼”不正是为航母而生的吗。
必须的,因为这是美国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MQ-25A“黄貂鱼”就是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UCAAS)。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官迈克•休梅克中将曾在去年9月表示,MQ-25A“黄貂鱼”从航母甲板起飞,在距航母500海里位置为有人战斗机加油,可提供的加油量6.8吨,使战斗机有效打击范围增加300-400海里。很显然,如果“黄貂鱼”不能在航母上起降,那么也就没有发展的必要。
“黄貂鱼”的空中加油量如果真的设定为6.8吨,其实和F/A-18E/F的“伙伴”式加油系统差不多。由于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上不可能搭载太多的“黄貂鱼”,所以该机对舰载机延长航程和作战半径所起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主要作用在于解放了用于进行“伙伴”式加油的F/A-18E/F,能够增加参与攻击作战的F/A-18E/F数量。
美国海军在去年10月分别向洛•马、波音、通用原子、诺•格公司发布了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空中加油系统终版招标书,并计划于2018年9月授出工程和制造研发阶段合同。
通用原子是第一个对外公布其设计方案的竞标者。从模型看,通用原子的无人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机身、平尾与该公司“复仇者”相似,均采用涡扇发动机和V形垂尾,与S-3B“维京”反潜机相似的起落架,标准的D-704“伙伴”加油吊舱,并将装备与MQ-1“捕食者”和MQ-9“收割者”无人机相同的光电吊舱。除满足美国海军设定的舰机适配性要求外,通用原子公司的竞标方案还融入了余度设计,方便未来升级。
波音公司“鬼怪工厂”是第二个公布竞标方案的公司,采用了比较流行的背负式进气道,但是进气口只是一个窄缝。机身截面呈扁圆状,内部空间较大,这也为其发展为舰载无人加油机提供了很大便利。机尾有倾斜度很大的双垂尾。
洛•马公司“臭鼬工厂”是第三个公布竞标方案的,采用的是飞翼布局。
诺•格公司在去年10月25日宣布退出竞标。(S)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