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能不能发展出可以垂直弹射舰载机的航母?
脑洞挺大啊!以为是打炮或者发射导弹呢?垂直弹射舰载机?把舰载机垂直着送到起飞速度?
有几个问题,第一,垂直弹射舰载机,舰载机难道是头朝天地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然后一切做好准备,嗖的一下被垂直向上送到起飞速度?飞行甲板上需要有像蜂巢那样地东西吗?一个地方放一架舰载机?
这样的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固定,估计舰载机的结构还得做些改变吧?要不这弹射器可能就复杂了,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着舰的时候,恐怕也不能采用当前的阻拦着舰方式了,是不是还得屁股朝下地回来?就像马斯克回收火箭一样。
第二个问题,这种垂直弹射舰载机的方式,恐怕有人舰载机是不要想了。因为弹射冲程太短,现在的蒸汽弹射器、电磁弹射器冲程大概在100米左右,飞行甲板上垂直弹射能有多少米的冲程?通过飞行甲板下的机构设计,能到米级就不错了,在如此短的冲程里,要想达到舰载机的起飞速度,意味着加速度必须远远大于当前的弹射器。
还记得我们的杨利伟航天员第一次随飞船被火箭送上太空的情形吗?火箭的加速度太大,人是受不了的,航天员训练的最大加速度是8g,比飞行员能够承受的加速度要大得多,即便以这个加速度给舰载机加速,在1米左右的冲程里,舰载机仍远远到不了起飞速度。所以,加速度必须继续大幅提升,这就不是人类能够承受的了……
这就是说,如果要搞垂直弹射的舰载机,必须是无人机,弹射器的功率密度必须比现有的蒸汽、电磁弹射器高得多得多!瞬间让舰载机达到起飞速度……这舰载机的机体强度恐怕也得比现有的舰载机高出好多,不然的话,弹射器的着力点可能会导致舰载机解体……
然而,这种航母到底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要把它弄成这样的呢?我看没啥优势,不适用,因此,即便技术能够做出这种航母,也不会有国家这么做。
纵观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我们了解到航母在雏形发展时期的舰载飞机起飞方法,是通过战舰上的吊车将船上具有滑水板的飞机吊入海面上,随后飞机在海上起飞。
第二次大战时期,交战国海军的航空母舰采用了直通型甲板,在准备起飞时把航向设定成逆风形势,这样有助于飞机起飞。同时,飞机开足马力时会在航母甲板另一端边缘被牢牢固定住,起飞命令确认后接触固定,飞机就能迎着风在甲板上获得足够的滑跑距离飞向天空。
再到现代,世界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的起飞方式发展成了两股潮流,即滑跃式起飞和弹射式起飞。前者是,在航空母舰甲板前段设计成12度的高坡,让战斗机在跑道另一端加速滑行至高坡上就能顺势起飞,但要求舰载飞机拥有很强的动力才能完成滑跃起飞。滑跃起飞装置的好处就是结构简单方便维修,滑跃起飞的飞机还不容易坠到海里。目前滑跃起飞的代表航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后者在起飞初速上更有优势,更容易将战斗机短时间内弹射出去。蒸汽弹射器一般是由近百米长蒸汽活塞筒,循环回返车和拖车等设备构成。舰载飞机在飞行准备时,该弹射器外露于甲板的循环回返车会链接飞机前轮的弹射钩。这时甲板下方的蒸汽活塞筒依靠蒸汽缸内产生的强大蒸汽推力蓄势待发,飞机要起飞时,蒸汽活塞筒瞬间加压带动甲板上的循环回返车拉动战斗机快速滑行,舰载飞机在这时通过弹射器得到了最高每小时350公里的飞行速度,使其顺利飞行。目前该技术只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和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上装备。
还有一种广受讨论的垂直舰载弹射器。但从当今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来看,“垂直”概念同“弹射”概念本身就有矛盾。
我们通过美军F-35B STOVL垂直起降版隐身战斗机能看出,战斗机在垂直起飞的过程中要受发动机的推力和机背气动布局所影响,导致这一过程十分缓慢。但是蒸汽弹射或者是未来的电磁弹射能在一瞬间将战斗机成功送到天空,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那就是快速于慢速、缓慢和急促在目前我们的常识中存在冲突。
而且垂直弹射需要更大的弹射力度才能瞬间将飞行器“扔出”,但以人类只能承受9G过载的能力而言不现实,所以这种弹射只能像拥有强大推力的火箭一样不断加速,让飞行员逐渐适应。这样一来,对本身讲究快速升空作战的航母而言彻底沦为鸡肋。而且纵使人类可以忍受瞬间强大过载,垂直弹射也需要产生数倍于水平方向弹射的能量,很多国家蒸汽弹射器都造不出来,更不用提这种技术了。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题目很有趣,有探讨性,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军F35B舰载战斗机,这款战机可以在航母上垂直起飞。
源自于战机尾喷口的矢量发动机,当矢量发动机的喷口垂直向下是便能够垂直起飞,前一段时间的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的歼10B的矢量发动机的喷口目前虽然达不到旋转到完全垂直,但是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目前全球的航母弹射主要由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蒸汽弹射的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而更为先进的电磁弹射虽然技术更高一层但是故障问题也是频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改进。电弹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载机来调整弹射的力度,更加科学,蒸汽弹射器是从1954年建成的“福莱斯特”号(CVA59)开始,就是美国航母的标配。
之前看过有些观点认为美军用惯了蒸汽弹射,看不到往日熟悉的烟雾,会不习惯的,心里上或许会有一些,但是实在让图腾君想笑,有了更新的科技使用,效果肯定会比旧的东西好用才会装备服役,咋不说蒸汽在冬季弹射完载机之后剩余的蒸汽会在航母甲板上结冰,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个小问题。
图腾君认为最关键的几点要有很好的把握,首先,装备的效率,完善率,安全可靠性等都是关键因素,根据这些要素来看新技术下的武器装备其实在预研阶段专家们就已经在研讨并验证诸多的问题,至于为何没有研发可以垂直弹射舰载机的航母,最主要的应该是性价比低,能量消耗大,要克服的还有战机自身的重力,本身垂直起降的战机就已经足够消耗燃油,并且战机的起飞重量可想而知,载弹量也不会太高的。
垂直弹射的航母不是绝对的不能发展,航母甲板寸土寸金,利用多重空间来多载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随着一系列攻坚克难,或许今后就可以发展出这样的一型航母。
谢邀!
弹射系统的发展背景
图为美国F-18“超级大黄蜂”弹射起飞
航空母舰问世之初并没有弹射系统,但是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当战斗机起飞时很容易被侦察到,航母战斗群会因此而受到毁灭性打击,这就牵涉到一个很原始的作战逻辑问题:“先发现海上敌军,而后再进行打击。”
图为美国E-2“鹰眼”舰载预警机起飞前
近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空天卫星和各型先进雷达相继入役,舰载预警机也早已成为航母战斗群的“天眼”,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预警机的上舰就大大凸显出弹射器的重大作用。
航母舰载机起飞方式
图为美国航母甲板的蒸汽弹射滑道
目前,航母舰载机的起飞方式只有滑越甲板式和蒸汽弹射式(电磁弹射技术尚不成熟),一直以来,关于孰好孰坏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说滑跃甲板式起飞节省内部空间,因为蒸汽弹射占用的空间至少可以加放8-10架舰载机,在同等吨位航母的情况下,战斗力并不弱于蒸汽弹射,只是作战效能相对偏低一些。
我们暂且抛开以上两种起飞方式,探讨一下能否发展出第三种作战效能更高的具有垂直弹射系统航母呢?答案是可以发展出来,只是难度极大!(以下解析均为个人观点,科技的创新从来都是天马行空!)
战机姿态控制问题
图为中国歼-15降落瞬间
假设在一艘航母上已经装配了试验型垂直弹射系统,以歼-15战机为例,弹射系统所发出的力相对于舰载机而言属于外力。当弹射系统把空重质量约为18吨的歼-15快速弹射出去时,歼-15在被弹射到空中之后如何瞬间控制飞行姿态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问题,一旦出现弹射误差,后果无法想象,除非彻底改变现有战机的气动外形。
战机战力被削减问题
图为中国第三款五代隐身战机歼-18“红鹰”
我们以美国的F-35B和中国的歼-18“红鹰”战机为例,F-35B型战机是一款单发单座五代隐身战机,歼-18“红鹰”战机是一款单座双发的五代隐身战机,两款战机均具备短距起降和垂直升降的能力。
垂直升降具有耗油量大、载弹量小、操作难度高、维护频繁等缺点,同理,垂直弹射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如果战机被瞬间弹射升空,从载弹量和操作难度情况来看远远大于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当前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攻克,未来则存在极大的可能。
新一代战机材质问题
图为F/A-18F满挂10枚GBU-32型制导炸弹
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战机所使用的技术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特种钢铁和钛合金,虽然这些金属具有高强的耐腐性、抗疲劳性等特点,但是,面对垂直弹射系统巨大的弹力(蒸汽弹射最大值为35吨),战机机体结构能否经受得住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未来有最新型的复合材料问世能解决受力问题,那垂直弹射系统将会成为现实。
想法很美好,现实有点小残酷,但是一个技术突破后就会容易很多!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都考虑过的,如果能够实现垂直弹射舰载机,那就不需要加班了。以前的武库舰、半潜船、甚至核潜艇是不是都可以有类似的操作呢?
以前来看,这样的问题在于弹射后的载机受制于弹筒和载员的限制,不能够携带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为了满足降落回收需要,机体设计上也谈不上有什么机动性可言。因此,意义不大。不过,如果能够把舰载无人机智能机群技术攻克后,这样的问题就会容易很多。在采用集群作战模式的无人舰载机面前,哪怕打出去不回收也是很划算的。
不过,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引申一下,既然都这样了,那我们现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是不是也算一种另类的一次性弹射发射的航母呢?类似美军改进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就可以装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可以打击地面或者海上目标。已经算一种雏形化的垂直发射航母了吧?如果未来,这些154枚战斧变成了154架无人机,那战斗力无疑是极强的。
再引申一些,如果能够确保战斗机回收工作,那垂直弹射的航母就完全可以实现,或者给各国退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找到了新的工作。不去发射弹道导弹,反而使用垂发单元发射无人机来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这可比在大洋上的航母,目标要小很多。同时也不需要大量的伴随作战舰队来护航。
(其实动画里早有体现,Macross zero 就有一艘潜水母舰)
不过,这些都有前提,舰载机部分必须是无人化、智能化、高度可折叠化、要不然就是低成本化、要不然就是可以自主回收。这些技术难题解决了,题主的设想就可以达成了!
我是“头条号:无名高地”,长期关注军事装备及相关领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智能无人快艇和无人机安装什么武器能威胁到航母编队?对此你怎么看?
在第十三届珠海航展上,举办方首次设立了船舶馆,向外界展出了一大批国产新型无人舰艇。这其中,由中船重工推出的JARI-SUV多用途无人机作战艇,颇引人注目。该艇不仅首次装备了相控阵雷达,而且火力也极为强大,反观国外同类产品在它面前,可谓是望尘莫及。
随着作战方式的变革,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相应地也催生出了无人作战系统。而在现代化战争中,空中无人机平台(UVA)和地面无人平台(UGV)的相继投入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无人作战系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同样,发展水面无人艇平台(USV)也刻不容缓。
2001年,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在推出濒海战斗舰项目的同时,还在其濒海作战系统中,首次提出了由UUV(水下无人潜航器)、USV、UAV等组成的海军无人作战体系。2007年,美国海军又发布了名为《海军无人水面艇计划》的文件,为水面无人艇平台赋予了7个作战任务。至此,水面无人艇平台由最初的理论层面,过渡到实战阶段;而除了美国在此领域率先发力外,英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也陆续开展相关研究。
JARI-SUV多用途无人机作战艇,系中船重工716研究所和702研究所联合研制建造。该艇模型首次出现在2018年9月,在南非比勒陀利亚举办的第十届非洲航空航天与防务展上。2019年8月21日,首艇顺利下水,该艇长18米,舷宽4.8米、吃水约0.8米,排水量约20吨。在动力系统方面,该艇采用两台1200匹马力的MAN V8型柴油发动机,使得该艇的最高航速可达42节,续航力达926公里,自持力则为12小时。
武器系统方面,该艇前端配备有一座遥控武器站,除了搭载有一门30毫米自动火炮外,还可以携带2枚轻型反舰导弹。而在艇体中部,则安装有两座4联垂发单元,一次可搭载8枚反舰导弹或防空导弹。在该艇的左右两舷,则分别装备有一门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装置,可以携带2枚轻型鱼雷。别小看轻型鱼雷的威力,即使是324毫米的轻鱼雷,其战斗部也能装填大约45公斤的H6含铝炸药,如果在水下合适的位置爆炸,也能腰斩一艘大型驱逐舰或轻型航母。
因此,该艇不仅可以对水面舰艇及空中目标实施火力打击,还可以利用鱼雷对水下潜艇及无人潜航器构成威胁,形成了对空中、水面、水下等目标的立体攻击体系。
舰载电子配备方面,该艇配备一台带有4面相控阵天线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布置在隐身桅杆的周围。隐身桅杆上部,也装载有光电复合侦察火控系统,以及导航雷达系统。除此之外,艇尾还安装有卫星链路天线,吊放式声呐等。将相控阵雷达系统安装在一艘吨位只有20吨重的无人作战艇上面,我国在此领域堪称是首创。而相控阵雷达的加入,可以使得该艇的远程目标探测及监视跟踪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强。
以美制“斯巴达侦察兵”、“幽灵卫士”、“海狐”等多型无人作战艇为例。在舰载电子侦察设备上,它们大都搭载雷达、声呐、红外照相机、导航照相机、激光测距仪、增强型通信系统等设备。不论是其探测距离,还是追踪监视目标的能力,都远不如JARI-SUV。而在火力系统方面,美制无人艇除了装备有小口径自动火炮外,还会搭载“地狱火”导弹等相关武器。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只能执行一些水文调查、海上警戒与防护、侦察监视、拦阻封锁等低烈度作战任务,完全不能与JARI-SUV相比。
而JARI-SUV除了能胜任以上的作战任务在,还可以遂行反水雷战、反潜战、以及信息战。JARI-SUV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地以集群方式,完成大范围的水雷探测与定位任务,因此,其效费比要优于普通的扫雷舰。加之JARI-SUV采用模块化设计,当它换装反潜设备后,可以在舰艇编队周围;形成一道移动的向外延伸的反潜警戒网,并且可以长时间作业,提高了舰队的反潜能力。
携带电子设备后,JARI-SUV可以远赴高危海域,执行通信中继、电子干扰、欺骗等相关任务。值得一提的是,驱逐舰,两栖攻击及船坞运输舰,也可以携带JARI-SUV无人作战艇。前者作为“母舰”,后者变身“子艇”,依靠舰载卫星链路实现对JARI-SUV的远程遥控。既可以向大型水面舰艇编队和潜艇部队发起“狼群”攻势,也可以采用小集群方式对敌方小型导弹快艇和反舰导弹予以打击。
JARI-SUV多用途无人作战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无人艇领域内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追赶上国外同类产品,还一举实现了技术领先。此外,将相控阵雷达、垂发系统以及鱼雷发射装置,统一集成到无人作战艇上,我国可谓是世界首创。换言之,JARI-SUV的出现将会改变世界无人艇的发展趋势,单从这一点上而言,可谓是意义深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譬如智能无人机以及无人快艇,一旦真正融合到海空军作战体系,必将改变未来海上作战态势。
对有航母作战编队的国家而言,这绝非好消息,如同东方某大国出口中东的无人察打一体机一般,能在天空精准地用精确制导炸弹或空地导弹打击恐怖分子,并且在列装国家起到了良好的打击效果,彻底震慑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源自二战的“狼群战术”,将随着海上无人攻击快艇的出现而重新焕发新的生命,更要命的是空中智能无人机,也将积极参与进来,形成海空联合作战模式,用来对付海上护卫舰、驱逐舰,乃至航空母舰等高价值的军事目标。
十几艘、数十艘、甚至上百艘的无人攻潜快艇,携带数十枚或上百枚吧、几百枚反舰导弹;十几架、数十架、甚至上百架智能无人机,携带数十枚或上百枚、几百枚空舰导弹 ,对海上高价值军事目标,采取联袂打击行动,将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不知道要消耗海上作战编队多少发近防炮弹、多少枚远中近程防空导弹,估计没有哪支舰队能有效拦截几百枚同时来自海上和空中的反舰导弹和空舰导弹的联合打击。
数量有限的无人攻击艇和智能无人机,相信海上编队能有效拦截,但面对来自海上和空中密密麻麻来袭的反舰导弹和空舰导弹的联合打击,究竟能够拦截多少枚导弹还都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出现以上假设的局面,将是海上作战编队的恶梦,中小国家将有能力有效对付海军强国,按目前科技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应该可以实现。
综上,海上无人攻击艇以及智能无人机的横空出世,将使得中小国家有一定的能力,对付来自海上的作战舰艇,甚至包括航母编队。
此等海空联合作战模式,将是比二战时期更可怕的“狼群战术”,毕竟增加了来中空中的打击,而往往空中打击,比海上打击更可怕,二战的实战事实上已经有了有力的证明。
中小国家凭借海上无人攻击艇,空中智能无人机,有效实施海空一体战,以逸待劳,以小博大,这对于实施海上霸权的国家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狼群战术再发余热啊!这个问题应该是所有近海防御型国家最想知道的了,自己本身没有航母,怎么才能抵挡敌军的航母编队呢?
也许小艇配大炮就是最好的选择。
众所周知,一头狼单挑一只老虎,狼铁定被干掉。但如果是一群狼对上一只老虎,那么老虎也得怕三分。
众多的无人快艇围攻航母的确是个好办法,配什么武器呢?其实不用想的那么高深,就配上反舰导弹,不用什么高深技术,传统的反舰导弹足矣。10艘高速无人导弹艇逼近你航母战斗群,也许你能拦截。如果100艘呢?你能确保全部拦截吗?只要有几艘突破航母外围保护圈,那小艇上的反舰导弹就大有用处了,只需要命中几发,就能打到航母的水密舱多处进水,最终击沉航母。
我国的022导弹艇设计思路也是如出一辙。小艇抗大炮,我们是小艇,经济实惠,装上威力打的反舰导弹,战时补充效率高,不在乎损失。而你航母可以吗?就算战损比是100:1,我们也不亏,而你航母编队可接受不起这个损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