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米格35战机重获新生:能够无人驾驶自动降落,你们怎么看?
兔哥回答:米格飞机曾经是王者般的存在,米格飞机曾经是一些国家整个天空的保卫者,米格飞机曾经是和美国飞机战场争锋的王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米格辉煌威风不在,甚至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历史。
其实,米格公司一直都没有放弃复兴往日的辉煌,使出浑身解数复制王者归来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米格飞机的脚步走的并不顺利。俄罗斯对航空工业重组,米格划归苏霍伊公司,组建集团企业,而米格飞机手里还有米格-29,米格-35等机型。米格-29K舰载型被印度拉了一把,无奈数量太少,无法盘活米格飞机。米格-35同样是印度带来的希望,和法国的“阵风”、欧洲“台风”、波音F/A-18E/F“超级大黄蜂”、洛马的F-16“战隼”,就连瑞典的萨博JAS-39“鹰狮”战斗机都参与到了竞标大赛中来。2011年4月,对于米格-35来说是一个灰色的日子,它被被淘汰出局了。
尽管如此,米格公司并不打算放弃,于是主打米格-35战斗机,融入新技术,虽然外表变化不大,而内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量也从比米格-29增加了30%,跨越到了中等重型机的行列,米格公司的定位是打造一款准四代机的机型,这个定位和苏霍伊的苏-35一样。经过米格公司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俄罗斯国防部于2014年购买了两架,分别是米格-35S型和米格-35UB型。随后2017年米格-35接受“国考”,结果成绩不错,2018~2020年间俄空军计划采购30架米格-35。可喜的是米格-35也迎来了海外客户,埃及花费20亿美元购买了46架米格-35,并在2017~2020年间交付,这无疑让米格公司看到了希望,于是继续深挖米格-35,搞出了无人驾驶降落模式。
首先,战斗机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新鲜,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各军事强国都有把退役的老飞机改造成无人靶机用来实弹打靶,也用来检验一款武器弹药的性能,这种做法很普遍。米格-35采取无人降落也不能说是新技术,只不过是俄罗斯在这方面技术并不成熟,战斗机无人降落主要的技术就是电子设备,这正是俄罗斯的传统弱项。虽然俄罗斯目前电子技术领域发展提高,但总体优势并不能和世界电子技术强国比。目前的无人机都具备自主降落能力,俄罗斯的最新的隐身无人“猎人”也具备,从“猎人”隐身无人身上“刺猬”般的各种天线你就能看出来俄罗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差距。
俄罗斯的米格-35战斗机展示无人驾驶和无人自主降落并不是要把这款战斗机改造成无人驾驶战斗机,而是进行技术验证,主要是解决自主降落模式,这样可以解决飞行员恶劣天气下盲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失误。这种技术也就是战斗机自动助将技术,美国等国家的舰载机就有类似的辅助降落技术。但对于一款陆上作战飞机来说作用并不大,米格-35之所以高调宣布这件事,趁热打铁搞促销的噱头很大。埃及和俄罗斯军队定购的米格-35的合同中止期都是2020年,目前并没有听说有新合同,因此,2020年后米格公司很可能要没饭吃,所以,通过给米格-35安装自动降落辅助系统增加买点,也不是不可能。不过,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在2016年增加了米格-35的定单,这是一个好事。
米格-35验证无人驾驶技术也会给米格公司后续新机型的发展带来技术储备,对于米格飞机来说,能够重新翱翔天空,实现王者归来无疑是一个好事情。就米格-35本身来说,其技术水平是先进的,对于一些中等以下体量的客户还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是米格-35验证无人驾驶技术,和无人降落技术的原因。能够实现更加安全的操控模式,毕竟,战斗机降落采用无人驾驶模式是有难点的,也表明米格飞机的技术水平仍然是高水平的,当然,也隐藏着米格公司的一种渴望,期盼甚至是失落。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21日报道,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公司近日表示,该公司研发出了一款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使战斗机以无人驾驶模式降落。而根据米格设计局的计划,该系统将在米格-29M/M2和米格-35战斗机等有前景的现代化米格品牌战斗机上使用。
米格设计局推出的这套自动控制系统,虽然听上去有高大上,但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新玩意。
米格设计局在公告中说:“米格公司工程师获得了飞机降落时的自动控制系统专利。该数字系统提高了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的安全性,使飞行员能够以自动模式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降落滑行。新技术将在米格-29M/M2和米格-35飞机上的使用。”
说白了,米格这套系统其实就是一套飞行辅助系统,但并没有完全替代飞行员的作用,没有实现全无人化,只是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与美国X-47B无人机,这样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纵的无人驾驶飞机相比,技术含量差了不少(2013年5月14日,X-47B于“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成功进行起飞测试,并于一小时后降落马里兰州帕杜克森河海军航空站)。
此外,这种能够无人驾驶自动降落的系统,也不是米格首创。2019年7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了一套名为“C2Land”系统的早期开发,这个系统允许飞机在没有任何飞行员输入的情况下降落(除非发生紧急情况)。
因此,这套自动控制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米格的品牌竞争力,但也没有产生的质的改变。被苏霍伊压制的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更何况,米格和苏霍伊同属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旗下。苏霍伊想获得这套系统的技术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从这套系统中,也可以管中窥豹。米格设计局依然具有不容小窥的科研和设计实力,未来未尝没有翻身的机会。
要知道米格曾经压制了苏霍伊几十年,可苏霍伊只凭一款苏-27就完成了咸鱼翻身。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好呢!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预警机研发成功,“天哨”无人预警机能上航空母舰吗?
成功首飞跟研发成功是两回事啊,就象初夜和产子的区别一样,最最顺利的情况下也得走完后面的过程啊。中国军迷这么嘴上大跃进,中国军工是要全累死的。什么首飞就算进入实用化阶段的说法也相当不专业。
世界上第一架也没法说,因为它算不算预警机就是个问题。不是说无人机装的有雷达就是无人预警机。预警机也不止是把雷达放到天上去,它的价值体现在从空中掌握空战场全面态势,提供指挥。设备不等于功能。现在飞机的飞行可以无人,预警机的功能全部无人还不太现实,那起码要相当发达的人工智能技术。
然后你们就想上舰了,怎么不上火星呢。
话说回来,新概念值得探索,保形天线也是进步,问题是只有拼命往眼前急需领域靠,甚至不惜生拉活扯,这种探索才能得到上面和社会支持,这种风气本来就不正常。新概念探索就是眼下暂时不能实用化,也该鼓励。非要跟航母扯上关系,才显得重要,显得有功,显得先进,你们才支持,这叫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知道不。
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飞行器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军用飞行器的无人化自然是走在前面的,先前无人机技术多是运用在低强度作战的侦察和远程对地攻击方面,驾驶员就如同玩游戏一样完成作战任务。我国的无人机在美国自家的禁止出口政策下,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走遍全球无人能出其右,现在中国无人机种类又增加了一员--无人预警机。
预警机作为编队空战的大脑,一直是技术高度密集的武器平台,当预警机需要上航母与舰载战斗机并肩作战时,就要面临更多的困难,比如甲板不够大,飞机需要小型化,弹射技术需要解决等等。我国现在拥有的两艘使用滑跃方式起降的航母更是没有弹射装置,大型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不能上航母,这就在空战方面大打折扣。思想没有滑坡的中国人民就是方法比困难多,为了让滑跃甲板也能用上预警机,JY-300"天哨"无人预警机被研制了出来,而且不仅仅可以在航母上使用,中小型的舰船也可以配备体型较小的无人预警机,尤其是被各国海军青睐的两栖攻击舰将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受制于体型,顶个圆盘或者平衡木上天现在没有办法实现,因此无人预警机在作战的效果方面依然比不上有人驾驶的预警机,因此"天哨"虽然可以上航母,但为了达到更好的空战效果,航母最终还是需要有人驾驶的预警机。
说实话让很多军迷伤心,这架天哨不可能当航母预警机。能上航母的是别的飞机。
天哨无人预警机,最牛的地方是采用了保形天线,又称共型阵天线,里面装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空警2000,空警500这种预警机背上有个大盘子。如果采用天哨的共型阵天线,就能取消这个大盘子。
图一:机头两侧和机翼前边浅色的片状物就是保形天线。
共型阵天线的原理比较简单,把飞机蒙皮切一块下来,铺上可以弯曲的柔性相控阵天线,不会破坏飞机气动外形。这个技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从199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
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共型阵天线的预警机性能受限比较大,天哨无法实现360度扫描,容易有死角。因为并不是飞机全身的蒙皮都能变成天线。它在机身和机翼又大又平,或又大又圆的地方比较好铺柔性天线,在机尾的部分不好铺。机尾是推进螺旋桨,总不可能把天线铺在桨叶上。
天哨采用的是活塞发动机,飞行速度也非常低,撑死也就300千米/小时。用于舰队防空勉强凑和,但不要指望能跟上战斗机的速度,为歼15远程突击敌军目标提供预警。也就是说航母装了天哨,只能用于防守,进攻是指望不上的。
图二:日本和美国对于保形天线都有研究。
即使是中航海工装备展出的那架舰载型HK5000G无人机,也不适合当航母预警机,虽然采用了喷气发动机,而且机翼也可以折叠。但体重也只有4吨左右,大小仍嫌不足。背大功率雷达依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据中电集团三十八所的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哨”传感器无人飞行器,确实是在陕西蒲城机场首飞实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了,但日期应该不是10月27日(具体时间就不深究了)。
而从三十八所后来透露出来的消息看,“天哨”无人机采用了“保型天线”的设计,取消了过去预警机雷达的大“盘子”,将探测雷达分布式布置在了无人机的机身和机翼等处,大限度的增加了天线的孔径积,实现了雷达与无人机的一体化设计,系统结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无人机和雷达的一体化设计还还使无人机阻力减小,整体性能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而采用无人化载机、保型天线设计的雷达等技术,确实是未来预警机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在这方面“天哨”无人预警机,应该是充当了我国未来预警机的一个前期验证平台,这确实是可喜可贺的。
不过指着“天哨”上航母目前看明显是有些不现实,就不说什么机身加强、防盐雾、机翼折叠这些舰载机现行技术的改装了,就一个自主回收降落,就把“天哨”上舰的可能给堵死了。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难度是要远高于普通有人舰载机,因为其除了那些必备的技术改装外,还需要具备自主起飞、降落能力,而这个才是舰载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难点。
如果舰载无人机没有这还能力,那说白了就是块石头而已,而目前具备无人机自主回收起降能力的,已经验证过的仅有美国的X47B而已,而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军事小科普”还真没怎么关注,以后了解到的话会抽空给大家介绍下的!
海军肯定是很希望这玩意上航母的,但是难度很高。
众所周知,因为预警机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战场信息支援以及承担空中机群指挥任务,所以预警机是现代航空兵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的核心,无论是对于空军还是海军航空兵,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美军航母战斗群一艘航母雷打不动都要带4架以上的预警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预警机又不比战斗机,在滑跃甲板航母上无法起飞,目前辽宁舰只能带预警直升机。而预警直升机相比固定翼的中型预警机探测能力肯定差很多。
所以海军一直想搞个舰载的固定翼预警机,但是没办法毕竟航母底子差。而“天哨”无人预警机本身也不是太适合上航母。因为海上环境腐蚀性很强,对“天哨”的共型天线有很多影响。要想看到中国的舰载预警机,估计得等到大平顶的003出来。
航母甲板上除了舰载机,还有哪些车辆在行驶?
航母一艘大船事情大,仅特种车辆就有12种之多,样样少不了。在航母甲板上,人们常见的是舰载机牵引车,因其低矮小巧的设计,具备转向灵活,不怕海风的特点,而得到人们不少的喜欢。不过也有出格的,因为不好造,印度直接将拖拉机开上船,作为牵引之用,没有总比没有强,可见搞航母不只有舰载机,各种系统都充满着黑科技。牵引车使用频繁,要把舰载机牵引到正确位置,重心太高的话,容易受到海风和舰体摇摆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设计,矮小且不占空间,如图,中美俄三种牵引车,看一眼也是满满的高大尚。
其它如清洗车,加油车,消防车,吊车、叉车,弹药专用搬运车等,不一而足,各有用途。
还有几种车要说一说。比如空调车,在甲板和机库,为了快速抢修飞机,需要在特别舱室吹入冷空气;
供氧车和供氮车,供机库检修设备时使用;液压泵站车,检修时,舰载机发动机不开机,也能提供液压的动力;起重机,用于救援时大有作用。等等吧,大部分都为航母专门而研制,以符合上舰使用,正用得着装备规律常说的一句话,保障是航母完整战力的一部分,快速而有效的维护和保障,时时处处离不得特种车辆的身影。
航母平时训练,损管作为重要能力一环,更以任务促训,在航母的犄角格拉,活跃着繁忙的保障车辆,他们的任务同样重要,与航母战力密不可分。
除此而外,在外军航母上,还有一些他国没有的车辆,放两张图片,做为参考如下:
航母作为目前水面最强武器搭载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搭载的武器一般包括:舰载战斗机,预警机,直升机,无人作战飞机,电子战机等各类型的飞机,以目前美军最为先进的福特级航母来说,其共搭载了各类型飞机达到80多架!同时航母上也会有各种保障类型的车辆:如牵引车,炮弹专送车等!
航空母舰被形容为“海上移动机场”、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作战“主力队员”服务这些宝贝的特种车辆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车辆个个都是“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又身手不凡,有图有真相!
(飞机牵引车不可或缺)
(经济实惠的拖拉机🚜一样可以上航母)
(航母甲板的“保洁员”清扫车)
(航空母舰的“保护神”消防车🚒)
(吊車不能少)
(航母舰载机……电源车)
(叉車)
(没有叉车不行)
(多功能起重车、舰载机挂弹
离不了)
航空母舰甲板虽然是“寸土寸金”航母特种车辆、一个也不能少!
种类挺多的,总体来说航母上形形色色的各种车辆都可以称为“舰用特种车辆”,这些舰用车辆基本上承袭了陆基车辆的功能,但又针对航母特殊的空间环境、自然环境和使用要求做出了针对性设计。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海上城市”,其正常运转并发挥作战能力需要众多的设备、人员鼎力协作,而舰用车辆在这当中充当了交联互通的作用,并且涵盖了牵引、转运、起吊、救援、消防、维护等多种用途。
▲美国“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在西海岸航向布雷默顿海军基地时,运输舰员的“私家车”
当你以为航母就是用来运作舰载机作战,并且只能搭载舰用车辆时,那就太天真了。如上图所示,在运输舰员“私家车”时,美国人称其为“汽车运输母舰”。当然,这也是美国海军在特定部署情况下,想出来的省钱办法,此时如果不把舰员的私家车随航母运到目的地,就需要雇佣专门的运输船或者在目的地额外补贴舰员的日常出行费用,这两种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美军航母上密密麻麻的舰员汽车
上面我们说的只是特殊情况,下面言归正传:航母上的各种“特殊”舰载车辆属于整个航母“舰载设备”的一部分,除了功能适宜外,还需要便于在舰载环境下作业。
一、舰载机牵引车
▲美国A/S32A-31A舰载机牵引车
话说“舰载机牵引车”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舰用车辆之一,而且这种车辆是最早上舰的“舰用车辆”。二战时期,随着航母的发展以及舰载机数量和出动频次的增加,对于舰载机牵引车的需求日益显现,当时一般是把民用拖拉机或军用吉普车直接搬上舰充当牵引车(当然,印度现在还用拖拉机,我也是无话可说)。
▲舰载机牵引车外形示意
从外观上看,舰载机牵引车一般都设计的十分低矮,呈扁平状,并且尽量避免四周有过多突出部件,这诚然是为了适应舰上有限的作业空间考虑。同时,降低车辆的中心,可以使其在牵引飞机时行驶的更加平稳,并且保证不会对舰载机起落架轮轴产生斜向上的牵引力而造成损伤。
▲扁平化的舰用车辆
此外,按照使用环境的不同,舰载机牵引车可以分为“有杆牵引”和“无杆牵引”,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牵引舰载机或者其他设备时,由于甲板空间较大,受局限小,可以使用灵活的“有杆牵引”方式。而如果是在航母机库中使用,由于可控调度的空间十分狭窄,需要使用转弯半径小的“无杆牵引”。
▲舰载机的有杆牵引
二、航母消防车
航母消防车主要用于扑灭或预防因“飞机坠毁、燃油泄漏、弹药走火、发动机故障”等引起的火灾,同时对航母上的人员实施救援。实际上,航母消防车并非消防主力,其携带的灭火剂数量也不多。这是因为航空母舰的甲板和舱室一般都装备了完备的“自动消防系统”,只需要利用航母消防车的灵活和机动性第一时间赶到起火点,压制火势蔓延,为后续的灭火行动赢取时间。
▲航母消防车,
以美国的A/S32P-25航母消防车为例,该车可以携带2800升水和200升泡沫灭火剂浓缩液,使用时两者充分加压混合,通过消防软管喷出灭火,最大流量可达到350升/分。水和浓缩液布置在车体中部的灭火舱内,而车体外侧还能携带三个手提灭火器。
▲航母甲板灭火演习训练
三、搬运/救援起重机
常在航母飞行甲板上作业的设备都是大块头,舰载机尤其如此,所以需要在航母上搭载够将发生故障、受损的舰载机或其他设备迅速起吊处理并转移到安全位置,或者利于对大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作业的专用起重机。
▲正在航母上起吊舰载直升机的起重机
四、移动液压车
无论舰载机也好,还是航母本身都少不了液压设备,而当飞机未开机或者这些附属设备受损时,就需要移动液压车来作为替代液压源,保障对液压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同时,移动液压车还装备了液压油储罐和油液检测/过滤系统,可以对舰载机或其他设备的液压系统进行油液检测、清洁和更换。
▲航母上的移动液压车
五、叉车
叉车这种东西我们生活中见的很多了,在航母上用也是为了进行机械化装卸,节省时间和人力,比如航母上各种大大小小的仓库码垛,武器弹药、生活物资和设备的短距离转运,都需要用到叉车。
▲在航母机库内转运弹药的叉车
六、甲板清洁车
航空母舰的甲板每天经历各种设备的运作,难免会有油污和碎屑,而油污和碎屑对于舰载机的起降安全影响很大,同时对于甲板作业人员的安全也极为不利。所以需要设计专门的甲板清洁车来进行清洗作业。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VK-1碎屑清理车
俄罗斯这种老掉牙且功能单一的清理车就不多说了,现代航母上常用的是多功能甲板清洁车,具体功能与我们常见的城市清洁车差不多。
▲美国航母上的甲板清洁车
这种车辆在前部设计有喷水装置和两组反向旋转的刷盘,作业时以便喷洒高压清洗剂冲洗甲板上的油污,一边通过刷盘将甲板缝隙初的小碎片、小颗粒清扫出来。然后通过车体后部安装的负压吸力口将这些污染物吸入车上的垃圾箱内。同时在车体后部吸盘上还有电磁吸铁装置,可以将舰载设备掉落或人员遗忘的螺丝、螺母等物品吸起。
七、移动电源车
实际上就是航母舰载机的“充电宝”,这种车辆无论对于舰载机还是陆基飞机来说,都是常规配置,特别是战斗类飞机,有些没有配置辅助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停车时,飞机上没有电力供应,此时如果需要对飞机进行维护保养或者通电检查,就需要用到移动电源车来为飞机通电。
除了上文所述的舰用车辆外,航母上一般还配有移动起源车以便为舰上用气设备和仪表补充氧气、氮气,另外还有舰用升降机,以便航母舰员进行高空作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人空中航母首亮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