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扫雷艇起火沉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扫雷艇起火沉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很多扫雷艇为什么要设计成木壳船体的?
猎扫雷艇是使用非磁性材料。因为可使用的木材只有俄罗斯,日本和美国才有,使用木材造扫雷艇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两家。并没有很多。
猎扫雷艇使用材料最多的是玻璃钢,占大多数,德国,和俄罗斯,也使用低磁性钢。前苏联曾经使用过铝,但发现,铝虽然是非磁,但会漏磁,也放弃了。
投降后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残余军舰还能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吗?
五岳掩赤城
8月7日 ·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没问题,但是联合舰队幸存大型舰船大部分重伤,无法投入战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联合舰队主力舰编制内还有4艘战列舰,6艘航母,3艘重巡洋舰和8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41艘驱逐舰和59艘潜艇,总共约32万吨。
1944年莱特湾大海战前的长门号战列舰,到1945年2月时,因为缺乏燃料,长门号战列舰就停泊在横须贺码头作为海岸防卫舰,该舰在1945年7月18日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编队的空袭,被命中2枚500磅炸弹,之后日本进行了伪装,并加载更多压舱水,让其看上去似乎被“击沉”,因而在日本投降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战列舰。
(坐底的榛名)金刚级战列舰榛名号、伊势级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都是重创大破状态,三舰在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空袭,为避免沉没进行冲滩坐底,只能说还没有沉。
(葛城号航母)航母方面日本主要是两艘云龙级舰队航母,天城号和葛城号,两舰停泊在吴港海军基地内遭到多次空袭,同样采取措施避免完全沉没。其中葛城号状态较好,战后进行修复后用于运回海外日军回国。其他都是轻型航母,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凤翔号。
重巡洋舰中唯一比较完整的是高雄号,被英国蛙人部队炸瘫在新加坡港。战争结束后,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曾建议拿该舰作为赔偿,但是常凯申以没有足够的重油支持该舰正常运行为理由拒绝。
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唯一可以比拼的是意大利海军。因为意呆利海军投降快,1943年的7月政变宣布投降盟军后,本身长期打酱油的意呆利海军就立马跑到英国那里报到了。所以战争结束时名义上还拥有5艘战列舰,2艘维内托级、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1艘加富尔伯爵级,外加还有8艘轻巡洋舰。但是意呆利海军的战舰当时都由盟国扣押,等待处理。
两艘VV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战斗力可以说是十分强大,唯一缺点是由意大利人操控
至于法国海军,在经历了抛石机行动(被英国皇家海军打)和土伦港自沉两次灭顶之灾后,只剩下1艘航母(贝亚恩号)、2艘战列舰(新锐的黎塞留号和老旧的洛林号)、2艘重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
没问题,但是联合舰队幸存大型舰船大部分重伤,无法投入战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联合舰队主力舰编制内还有4艘战列舰,6艘航母,3艘重巡洋舰和8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41艘驱逐舰和59艘潜艇,总共约32万吨。
(坐底的榛名)金刚级战列舰榛名号、伊势级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都是重创大破状态,三舰在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空袭,为避免沉没进行冲滩坐底,只能说还没有沉。
(葛城号航母)航母方面日本主要是两艘云龙级舰队航母,天城号和葛城号,两舰停泊在吴港海军基地内遭到多次空袭,同样采取措施避免完全沉没。其中葛城号状态较好,战后进行修复后用于运回海外日军回国。其他都是轻型航母,包括日本第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凤翔号。
重巡洋舰中唯一比较完整的是高雄号,被英国蛙人部队炸瘫在新加坡港。战争结束后,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曾建议拿该舰作为赔偿,但是常凯申以没有足够的重油支持该舰正常运行为理由拒绝。
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唯一可以比拼的是意大利海军。因为意呆利海军投降快,1943年的7月政变宣布投降盟军后,本身长期打酱油的意呆利海军就立马跑到英国那里报到了。所以战争结束时名义上还拥有5艘战列舰,2艘维内托级、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1艘加富尔伯爵级,外加还有8艘轻巡洋舰。但是意呆利海军的战舰当时都由盟国扣押,等待处理。两艘VV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战斗力可以说是十分强大,唯一缺点是由意大利人操控
至于法国海军,在经历了抛石机行动(被英国皇家海军打)和土伦港自沉两次灭顶之灾后,只剩下1艘航母(贝亚恩号)、2艘战列舰(新锐的黎塞留号和老旧的洛林号)、2艘重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黎姐是法兰西最后的荣耀
什么?你说苏联海军?人家水兵正开着T-34坦克横扫欧亚大陆呢。
太平洋战争,日本大型水面舰艇都沉入海底,战后所留下的都是些中小型潜艇,投降后的联合舰队各种作战舰艇被以苏联为首的盟军瓜分。因此投降后的日本联合舰队,不具备第四的能力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仅次于英、美,是世界第三大舰队,甚至日本海军在二战前期的航母力量还要优于美国海军。
不过,自从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优势渐渐的转为被动,大量舰艇被美国海军所击沉或重创!
到二战结束时,日本海军还残留着大量的作战舰艇!
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日本海军的实力早已遍体鳞伤,军舰、舰员、海军飞行员等等损失严重。甚至大量军舰面临无燃料可用、或是被美国海军重创而根本出不了海,所以在那时这些军舰只能窝在港口里充当浮动炮台,以此来进行所谓的最后海岸防御。
虽然在太平洋的战争中,日本海军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还是有许多能动的或是不能动遭到重创的残留舰艇。
在二战末期日本宣布投降时,其海军还拥有包括6艘航母、4艘战列舰、三艘重型巡洋舰与8艘轻巡洋舰、41艘驱逐舰以及几十艘潜艇,总计32万吨。就单单从日本海军残留的这些军舰数量上来看,在日本投降时确确实实可以排名在世界第三海军的位置!
虽然在残留的军舰数量上,日本投降时其海军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直数一数二的舰队。不过,如果要从作战战斗力上来看,那可就非常令人汗颜。
由于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国展开几年的厮杀,日本海军部队遭到大量歼灭、海军士兵大量减员,而后来新增的兵源大多都是临时征召来的老弱病残,许多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的命运也同样如此。
所以说,在投降时的日本海军,虽然还拥有着大量的作战舰艇,但是在作战能力方面已经称不上是一只完整的海军部队,对于当时欧美国家来说已毫无战力可言!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若日本现役所有扫雷舰穿越到1945年能势如破竹打通水雷封锁吗?
恐怕是不能……二战美军在日本海域布雷2万余枚,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域有约6700枚水雷,约1万名海自官兵,装备着约350艘小型扫雷舰艇,继续海上扫雷工作。扫雷部队自打成立后,就一直开始工作,直到1985年才将6000多枚清扫完毕。现在日军有多少扫雷/猎雷艇?不过33艘,虽然更先进,但针对老式触发锚雷,也无所用其长……即便全部清扫和打开航道不一样,33艘扫雷艇也太少。退一步讲,即便能扫清主要航道,但架不住美军轰炸机和潜艇继续布雷呀,美军可以通过侦查和情报发现雷区封锁被打破,重新布雷。美军仅利用B29轰炸机就在日本周边布设了12000枚水雷,再加上潜艇和水面舰艇,这样的布雷能力,扫不胜扫,即便今天的日军拥有世纪第一的扫雷能力,也扛不住当年美军世界第一的布雷能力,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日军冒险断断续续的进行运输,彻底打破封锁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扫雷是一件多麻烦的事,没人敢拍胸脯说有百分百把握有效处理——至今某海域发现一颗不知什么年代的水雷(大概率已失效),都能引起极大恐慌,因为没人敢赌……
就当你的扫雷艇威武无放所向披靡,什么雷都不在话下好了。可是弱弱问一句,你的扫雷艇能防空吗?
不能你怎么生存——连海都出不去扫个寂寞吗?
现代制海权是由制空权决定的。
现代制海权是由制空权决定的。
现代制海权是由制空权决定的。
重要事情说三遍。
术业有专攻,别说严重“偏科”的扫雷艇,哪怕给你一千艘满载“斧头”的猪母(或者猩猩、磨椰、死忠,你喜欢那个都行),没有足够防空弹,在二战水准的航妈面前都是菜……
来啊,互相伤害啊!你能抓住我又怎样?LZ的俯冲轰炸机足够多,你的小水管够用吗?能拿我怎样?
怎么看待希腊一艘军舰被货轮撞成两截呢?
希腊扫雷艇被大型货轮撞击拦腰截断,为何近些年发生的军舰与民船相撞事故中,军舰不但没讨到便宜,反而受损更严重,这次更是被货轮直接截断成两节呢?
10月27日上午7时,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外海域,希腊海军扫雷艇“卡利斯托”号与悬挂葡萄牙国旗的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相撞,扫雷艇被切成两截,据说后半部分的船体已经沉入水中,而前半部分在希腊水兵及时关闭水密舱门后虽然倾斜,随后赶来救援的希腊海岸警卫队和海军实施了救援,并用拖船将前半截拖到了萨拉米斯港。据说此次事故扫雷艇上一共27人,如此大的事故中居然无一人死亡,仅仅2人受伤,也算是不幸中万幸了。而撞击的大型货轮毫发无损,什么事情也没有。
从撞击的结果来看,显然是大型货轮的船首直接装上了希腊军舰的中部,由于货轮太重且满载,而扫雷艇的吨位又很小,货轮的船首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携带巨大的能量直接将扫雷艇劈开。目前,货轮“马士基-朗塞斯顿”号船长已被逮捕,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至于是谁的责任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是据希腊当地媒体报道,说“马士基-朗塞斯顿”号货轮在驶离港口时,尝试越过扫雷艇并,而正好事故位置航道本身就非常狭窄,最终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而两艘船的吨位差距又太大,“马士基-朗塞斯顿”号货轮总长达到了265米,总排水量,在50700吨左右;但希腊扫雷艇仅仅只有60米长,排水量750吨,两者相撞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后果大家也就看到了。
近些年来在各个航道上,军舰与商业民船想撞事故时有发生,美国驱逐舰、日本扫雷舰、挪威的宙斯盾护卫舰等等都发生了与大型民船相撞,但结果都是军舰吃亏,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双方不是一个吨位级别的,在海上跑的大型货轮一般都高达几万吨~几十万吨,而这些被撞的军舰最大的也就是美国的“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也就万吨不到。而现代军舰在导弹面前完全放弃了装甲防护,采用封闭隔舱抗沉设计,也就是说军舰的钢板不见得就比商业民船的钢板厚多少,吨位上两者更不是一个级别的,两者相撞就像成年大人撞上10岁小孩,自然小孩受伤可能性更大一些
军舰被货轮碰成两截太正常不过了。现代军舰早就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铁甲舰时代了,现代军舰“薄皮大陷”,外部装甲越来越薄,内部武器装备、电子系统越来越多。现代的货轮,一般都是万吨,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大块头,军舰与他们相撞,被撞伤撞沉很正常。
10月27日上午7时,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外海域希腊雅典附近比雷埃夫斯港口,一艘名为卡利斯托的希腊扫雷艇被悬挂着葡萄牙国旗的集装箱货轮拦腰撞毁成二截,卡利斯托扫雷舰随即可见:船只后半截已沉入海底。卡利斯托号上原有27名海军,不幸的是有4人落水,2人轻伤。而撞击卡利斯托号的货轮未受损,目前,货轮“马士基-朗塞斯顿”号船长已被逮捕,事故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利斯托号扫雷艇原系英国皇家的猎人级扫雷舰“伯克利”号,是一艘先进的扫雷舰。而“马士基-朗塞斯顿”号集装箱轮,建于2005年,全长266米。
鉴于上过两款船舰,扫雷舰与货轮相比,形体上要单薄得多,因为需要适应扫雷行驶的速度,这艘“卡利斯托”号自身负重就轻得多,那就相比钢板也就薄得多。
而“马士基-朗塞斯顿”号专注为运输专用,它的承建就必须加厚钢板来稳固船体的承重需要,马力相对就更大些,所以当货轮撞上扫雷舰,“卡利斯托”号无疑不堪重负,拦截撞成两截并不奇怪。
10月27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附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撞船事故,一艘悬挂葡萄牙国旗的集装箱货轮与希腊海军一艘英国制造的“亨特”级扫雷舰相碰撞。
扫雷舰被集装箱货轮拦腰斩成两段,舰艉段沉入了海底,剩下舰艏和舰舯部舰体,留在事故现场的海面,见证了舰艉的不幸消失。
网上的视频画面中,希腊海军的这艘不幸的扫雷舰,舰艏歪斜在海面上,舰体舯部后面则拖着一条长长的油迹,显然扫雷舰上的柴油外泄了,污染了舰体附近的海面。
据称卡利斯托号扫雷舰,是在驶出萨拉米纳海军基地后不久,在萨拉米附近海域,其尾部遭遇那艘悬挂葡萄牙国旗的集装箱货轮的撞击,另有舰上有4名水兵落水,其中2人负伤。
卡利斯托号扫雷舰遭撞击后,除了舰艉沉入海底以外,海水通过断裂的舰体涌入舱室,导致舰体倾斜;随即,希腊海军展开救援从水中捞起水兵,救起落水水兵外,其他20余名舰员则被转移到陆地上,将未沉的舰艏舰舯部拖回了港口。
扫雷舰,一般排水量都不大,满载排水量以500-1000吨最为常见,是一种门用来清扫海中的水雷,以保护作战舰艇、船只航行航道安全的海军二线水面舰艇,舰上的武器仅以自卫和扫射漂雷为主的25/30/37/40mm等小口径机关炮或是12.7/14.5mm大口径机枪等。
由于是在海上执行扫雷为主,因此,扫雷舰的舰体通常采用非金属无磁性,或低磁性材料建造,比如木头、玻璃纤维等,避免触发海中的磁性水雷,舰上装有消磁装置。
据网络上的资料,卡利斯托号扫雷舰,舰长60米,宽10米,满载排水量达750吨,航速15节,额定舰员45人;舰载武器1门30mm机关炮,2挺7.62mm机枪,艇上携带2艘PAP 104/105遥控扫雷艇。
卡利斯托号舰体采用了玻璃纤维制造,因此,其舰艇耐撞击的能力,肯定没有其他钢质舰艇强些。况且,卡利斯托号扫雷舰,本身舰体并不大,是一艘满载排水量只有750吨的小型舰艇,海上的集装箱货轮,一般都是动辄满载排水量数万吨级的海上庞然大物。
上万吨的海上巨型船只,与数百吨级的小型非钢质舰艇,两者在海上相碰撞的话,一般受伤的肯定是海军舰艇,满载排水量50000吨的马士基朗塞斯顿号集装箱货轮的船头对准卡利斯托号扫雷舰舰体相撞,卡利斯托号扫雷舰被拦腰切成两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满载排水量9000余吨,接近万吨的伯克级驱逐舰,曾经一段时间经常与海轮相碰撞,每次海轮基本上都平安无事,而伯克级驱逐舰则受伤不轻,导致或舰员死伤或坠海失踪的惨案发生,舰艇被碰撞以后,受损也都非常严重,修复补损耗资不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扫雷艇起火沉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扫雷艇起火沉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