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人机可以具有隐身能力吗?
理论上可行,有人机都能隐身,相同的原理也可用到无人机上面,因为主要的技术是一样的。在雷达隐身方面,无人机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合理配置外形结构,如机身避免使用大而平的垂直面,以消除镜面散射;二是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如为机体表面涂覆有铁氧体、纳米材料、耐高温陶瓷、羟基铁吸收剂等等。
在红外隐身方面,无人机也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降低无人机表面温度及其红外发射率,如采用层流抑制和主动冷却抑制两种措施有效控制发动机舱、机体表面等主要热影响区的温度;二是采用遮挡技术,如合理设计机身外形遮挡排气系统的高温热壁面,遮挡二元喷管和喷流这两个高温系统。
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隐身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隐身手段。等离子体是继固液气三种形态之外的第四种状态,能吸收微波、红外辐射等,且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不需要改变无人机的气动外形设计,也不会影响无人机的各种性能。目前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利用高频高压电源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另一种是在飞机的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对雷达波进行吸收。
除了自用的隐身无人攻击之外,美国研制的"捕食者—C"、中国的WJ—700都是具备一定隐身能的无人机系统;
攻击—11是中国陆军杀手锏:它拥有太多高精尖技术,不会出口——最多出口简化版本。
"捕食者—C"则是大幅升级隐身性能以后的版本:机身采用隐身设计,弹舱和武器内挂降低RCS;进气道和尾喷口采用弯曲设计提高无人机隐身性能。美国空军把"捕食者—C"无部署在阿富汗验证实际性能——"捕食者—C"暂未服役,它可是老美验证隐身无人机的大平台;
近日试飞的WJ—700采用涡喷发动机、翼身融合体与机身联接外形(降低无人机阻力),它的大展弦比平直翼使用碳纤维材料制成;采用流线形机身,机身呈现菱形,上半部向上倾斜,下半部向下倾斜;另外,它还采用无平尾设计:尾部只有两个V形垂尾,尾部非常简洁,有利于降低无人机RCS、降低重量和阻力——能够提高机身隐身能力。可以看出,这款无人机在外形、材料上煞费苦心:尽量避免了翼龙、彩虹无人机实战暴露出来的弱点!
翼龙系、彩虹系虽然先进,但是,它们的RCS值大、时速慢、机动能力不足、自卫能力弱、复合材料少让它们在非洲、中东战场露露折戟!因此,中国急需一款用于出口的半隐身无人机避开以上缺点;
当然,中国军方侧重"火力打击、远程打击、综合防御"的优点在WJ—700身上得到充分体现:WJ700无人机发动机采用国产1吨级涡扇发动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超过500公里/小时!由于涡扇发动机油耗较低,它的留空时间长:续航时间达到20个小时、最大升限超过1万米,升限高度超过世界上大多数轻型防空系统射高极限;WJ700无人机拥有6个外挂架,可以挂载空空导弹、空面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WJ700无人机采用模块化电子战设备:依据不同任务需求,可以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各类光电吊舱、电子侦察/通信/干扰系统等。
不过,它的武器舱和挂架采用外置方式,相对"捕食者—C"依然存在差距;但是,它的价格优势超过"捕食者—C"——对于大多是国家来说,军费开支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槛!
当然可以有,而且比有人机更容易实现。没看从美国的X-47B、RQ-170坎大哈野兽开始,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都推出了类似的飞翼布局无人机吗?伊朗还搞下来1架美国的RQ-170,并且以此仿制出了自己的“雷电”隐身无人机。飞翼布局最大的好处就是隐身性能好,有人驾驶的B-2A战略轰炸机就是飞翼布局。由于无人机不用考虑飞行员的乘坐和安全保障系统问题,还取消了座舱,雷达反射截面积可以更小。之所以飞翼布局的无人机没听说雷达反射截面积比B-2A更好,是出于成本控制问题,不像B-2A设计的那么精细。其他的无人机也有比较好的隐身性能,比如美国的全球鹰、RQ-1、MQ-9等流线型机头、倾斜双立尾也都是为了隐身需要。只不过这些无人机不是专门设计的隐身型号,和飞翼布局的隐身性差距较大罢了。隐身无人机目前发展很火,而且从侦察监视朝着作战发展,尤其是我国近些年研制了一大票隐身无人机,最有名的是利剑,2018年11月在珠海的中国航展上又展出了彩虹7、天鹰等隐身无人机;美国则在研制比RQ-170更先进的RQ-180隐身无人机。(S)
当今世界无人机发展蓬蓬勃勃,有人的隐身飞机,如美国F-22、F-35和B-2,早就实现列装,隐身技术用于无人机,中间没有隔着什么。其中最热闹的几款,如RQ-180、X-47B和RQ-9C已展开实验多年,还有一款舰载无人加油机兼具攻击能力的MQ-25“黄貂鱼”原型机,正在实验当中,因此,隐身无人机早不再是秘密。大型的如X-47B,最大起飞重量20吨,小型的如接近4吨的Tier3-“暗星”,已投入实战多年。美国以有人隐身技术,展开无人隐身研究和实验,一种绝尘,多型多款,俨然成形,有模有样,正在引领隐身无人机的发展。此外,还有以色列,同做为无人机技术第一阵营,也有多款隐身无人机面世,2009年即有一款名为“斗牛骑士”的无人机展出,外形科幻无比。
美以之外
欧洲也有不少隐身无人机出现。法国“神经元”、英国“雷神”、俄罗斯“猎鹰”,外形有近于美国X-47B。德国有款“梭鱼”于2012年前后飞得欢实,遭遇技术难题不得不下马了事,不过其外形设计为美国所借鉴,“黄貂鱼”怎么看怎么像“梭鱼”。欧洲大多工业强国,他们的无人机技术,自多靓丽,可作为无人机第二阵营,多建立有自家的发展和判断。2013年英国有款“黑蜂”,虽小但在阿富汗战场飞得欢,重量只有32克,却可以飞出800米远,不怕大风,这么小不用刻意来隐身,安静保证了它的生存能力。原来这是挪威造的无人机,12.5万美元一架,英国看着好,买去了不少,据悉美国、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军队也有装备。
我们也靓丽
中东反恐,中国出口的“翼龙”和“彩虹”,火爆网络,得到实战检测,猛然间网友们发现,我们也靓丽。这些年珠海,还有无人机大会,出现的无人机型号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隐身的也有呀,2018年珠海推出一款出口型“彩虹”-7,像这种翼身融合的无人机,数了数,有七、八种之多,像“利剑”和“天鹰”,已完成试飞。更有一款“利剑”,在沉寂了多年之后,一张同尺寸模型照片,引发尖叫声一片。其实“利剑”模型第一次出现,即被外媒称为无人隐形战斗机,简氏更称为六代机,呵呵。小的也有,2017年,有款500千克的“战狼”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展开打靶实验,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翻出来看看。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无人机优越于有人驾驶飞机日趋明显。首先,无人机降低了战争人的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因为人为失误直接导致的不必要的损失;取消了驾驶舱无疑增强了飞机导弹挂载量,更有效地提升了飞机战斗力。
无人机可以具有隐身能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仅如此,无人机的隐身能力不断提高是改变未来战争的致胜法宝。隐身能力主要是指飞机在执行任务时如何躲避雷达观察、逃避导弹攻击的一项先进技术。真正做到隐身一个是速度的突破,美国XF-07空天飞机巡航达到5马嚇,中国的“苍龙”飞机也远超了目前所有雷达最高2马嚇的监测能力。其次是隐身材料的使用,利用涂层反光,极可能避开捕捉风险,这方面相信无人机做到更没有难度。
当军事强国都装备隐形战斗机时,如何打赢“隐形”空战?
当今世界,目前来讲真正的隐身战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中国的J20,以及俄罗斯的Su57。无一例外,全是当今世界的军事大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隐身战机不只是说有隐身战机就可以打赢了,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强大的后勤保障,配套的空天侦查体系,以及优秀的飞行员队伍等。而这些,缺少了哪一个都玩不转。这些能力,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没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是肯定不行的。
其次,隐身战机目前算是最先进的战机,它的存在,与上述国家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也是一种大国力量的展示。
那既然有隐身战机,那就肯定有相应的对抗措施,就像矛与盾一样。那都有哪些措施呢?
第一,发展相应的反隐身雷达,目前各国大力发展的毫米波雷达就是针对隐身战机的,而一旦被发现,隐身战机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发展对应的隐身战机,就像潜艇最大的敌人是潜艇一样,大家都是隐身战机了,那就看谁的运用更厉害些了!
第三,打击隐身战机的各种支持体系,比如打击预警机,瘫痪对手的空天体系等。当然,能做到这些的国家屈指可数,而上述三国又正好具备。看来,现代战争真不是一般国家玩得起啊!
当世界主要大国都装备了隐形战机后,意味着代差就消失了,技术的差距差不了多少。为了保持主要大国的博弈中取得优势,就是在感觉对方初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水平时候,启动下一代武器的研发,以确保技术优势,以及竞争优势 博弈优势。
多谢邀请。
一战、二战的时候,涌现了许多“空战王牌”。但是二战之后,空战王牌越来越少,其实,就是因为空军装备战机越来越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且更加依靠体系化作战而非战斗机之间的空战来赢得胜利。战争,最终的目的终归是赢得胜利。所以,在思考未来如何打“隐形”空战这个问题前,请先想一想,按照几十年来空军的发展趋势,未来还会有空战么?
现在五代机的普遍特征是拥有超音速巡航性能、低可探测隐身性能,再配合以视距外空空导弹和防区外打击武器,因此成为突袭作战的绝佳武器。虽然现在米波雷达等反隐身系统也在进步,但是发现隐身战机与精确稳定的跟踪隐身战机并引导战机、导弹实施攻击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目前的防空系统往往还没有完成从发现到攻击的流程,中途就已经丢失隐身战机目标。一旦丢失就只能从头再搜索,这在争分夺秒的实战中是不可行的。
因此,如果敌对双方都拥有隐身战机,那双方非常可能都将隐身战机用于进行突袭攻击,而非在茫茫天空之中寻找对方隐身战机进行空战。也就是说在实战中,隐身战机之间很可能只会进行非常偶然的、次数极其稀少的空战。双方主要目的是攻击对方的预警机、加油机、机场、雷达、指挥中枢,直到一方空战、防空体系崩溃,崩溃的一方即使仍然拥有幸存的五代战机,也失去了继续使用的条件,由此决定胜负。
讲的通俗一点,这就是“隔山打牛”的方法。
需要隐身战机和反隐身米波雷达咯,这个问题还需要担心么?隐身战机时代,要想打赢这种战争,一方面就是用“更好的隐身战机”去对抗,一方面就是要具备“探测隐身战机”的技术。第一个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歼-20隐身战机,在不断的技术进步情况下,基本不用担心;第二个方面,相信我们的反隐身雷达研究,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位置,毕竟从科索沃战争之后就开始重点关注这个领域。
在反隐身雷达探究领域,我们拥有这样“艰苦奋斗、勇于走在科学前沿阵地”的科学家,你还担心什么呢?我国开发的多自由度三坐标反隐身雷达,已经经过严格的技术测试和实际部署检验,并且已经多次探测到国外隐身战机,足以说明我们的雷达探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发现隐身战机已经不成问题。那么既然可以发现隐身战机,破掉其隐形能力,那么这些五代机也就相当于一架具备超巡能力和信息感知能力比较强的“普通战机”,想要击败他们也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想要了解关于反隐身雷达的信息,可以去读读上面这片文章,相信会大有所获。现有的反隐身雷达一般采用UHF波段(分米波)或者VHF波段(米波),这是因为现有的隐身战机大多是针对C波段、S波段等起到“雷达隐身”作用,而对于分泌博或者米波雷达则隐身效果较差。分米波雷达较长的的波长照射到隐身战机后还会形成绕射现象,进一步提升对隐身目标的发现概率。比方说,美国的E-2D舰载预警机在搭载了采用的UHF频段AN/APY-9型雷达后,已经具备了探测发现隐身战机的能力。
当然探测隐身战机的原来大家都知道,但是能不能做的出可以实战应用的雷达却是个难事。比如说我国的反隐身雷达,采用了“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技术”,具备低副瓣水平、LPI波形和捷变频、窄波束扫描、超宽带作用等诸多“自主技术优势”,配合其他独特的功能设计,不仅具备发现隐身目标的能力,还可以实现对隐身目标的监视和坐标测量,这就为打击隐身目标创造了条件。具体的技术参数,就不在这里列出了,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可以。
上图就是在珠海航展上已经公开亮相过的反隐身雷达,所以在实现了隐身战机的发现、跟踪、测距之后,打击隐身飞机已经不再是登天难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