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斗机搭载的雷达,性能有多强?
根据珠海航展的国产机载雷达性能来看,国产雷达已经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指标已经不输与美国等发达国家!
(但是最先进的在歼20上装着呢!)
它采用三面阵的配置,aesa主动相控阵技术,前向主雷达,配两面侧向雷达照顾战机侧面目标的搜索,大大拓展了飞机的空情感知能力,使其作战性能极大扩展。
而弱一点的巴基斯坦最新款枭龙blockiii战机未来的雷达将是:KLJ-7A这款雷达。在中电科14所相关工作人员口中,那可是可以媲美F-35上所装备的APG-81火控雷达的型号。根据美国公布的APG-81雷达的性能是:对战斗机(5平方米雷达反射面积)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0km。而KLJ-7A却达到了180km!
战斗机雷达从二战最早的八木天线到机械扫描,到平面缝隙,到被动相控阵,主动相控阵。。。。发展至今性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早中国歼6,歼7装的雷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帮助飞行员在全天候状态下作战。
白天雷达的搜索距离还不如肉眼看的远。。。到如今的动辄130km-160km-200km的发现距离,配合中距,远程空对空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达到:发现既摧毁的目标。
而其它种类的机载雷达都已经发展到了,柔性蒙皮阶段,预警机甚至可以不用装大盘子
直接把天线整合到机身内,大大降低了空气阻力和结构重量
比如这次航展上的无人预警机,就是这种雷达的尝试,未来更大型,性能更好的预警机将在中国出现。
说完了电子扫描雷达,我们说说最时髦的光电雷达。
它是安装在战斗机上的新型搜索瞄准系统,本身采用光学方式搜索和发现目标,防止了向外发射电磁波,提前暴露的问题,也具有了一定的反隐形能力,所以这种新型雷达普遍安装与现代新型战机上
当军事强国都装备隐形战斗机时,如何打赢“隐形”空战?
隐形战机不是万能的。隐形也只是相对的,当今隐身最好的美国F-22战机,在面对我国新型米波雷达时,也无处藏身。战机隐形是技术的进步,但矛盾始终是对立存在的,绝对隐形是不存在的。
谢邀。现代军事斗争,是综合体系作战,不是单兵种,单兵器拼博。关于隐形战机问题,其实不需要太多顾虑。f35是短腿货,从敌方基地起飞,难以攻击我方本土设施。f22也仅域外占优势,难以攻击纵深区域。再者,周边基地基本处在我方监控下,机场大规模调动,我方必有察觉。一但战事暴发,其机场很危险的,岸基导弹,空中远程打击,潜射攻击。就算第一波飞机起飞,也难以落地。再说,隐形飞机维护很困难,战时没有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及时维护,隐身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不去侵略他国,手里底牌握好,是没什么可怕的。
隐形时代,给各国的对空作战都是颠覆性的影响,前隐身时代,各国已经学会利用各类迷彩涂料,尽量利用天空与大地的背景色,将战斗机融入环境,借此降低被敌人发现的机率,尽可能做到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但是伴随着二战后期雷达的出现与逐渐成熟,战机或许可以骗过人的眼睛,但是再也骗不过电波。
隐身时代的到来还是美国引领的潮流,以F117为代表的第一代隐形战斗机,通过价格不菲且维护不易的隐身涂料以及独特的战斗机外形,勉强达到了隐身的目标,在海湾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中扮演着临门一脚的作用,在对付敌方重点防护目标方面做到了出其不意。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隐身涂料昂贵且不稳定,战斗机外形极其不合理,机动性极差导致在科索沃走了麦城,但仍给各国极大的震撼力。
伴随着美国的F22,F35,中国的J20A,以及俄罗斯的Su57(勉强算)的出现,各军事强国基本都迈进隐身时代。
隐身时代,空战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三代机时代的一些经典空战形态可能不复存在,比如说近距狗斗。隐身战斗机的几大法宝:1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在150公里以上,2功能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300公里以上,3更加有效的隐身措施,比如等离子隐身,新型吸波涂料等,4,强大的体系支撑,更加强调体系作战,空战更加强调分工协作,新型预警机,加油机等组成的强大体系。
可以设想,未来空战,双方战斗机在远程预警机指挥下,雷达静默到达远程空空导弹有效射程边界,借助数据链数据,发射第一波导弹,攻击既定探索目标,谁的雷达强大,谁先发现对方,谁将占据优势。其次,利用自身机载雷达,攻击残余敌机,扫清大部分敌人,最后,剩下的漏网之鱼可能会使用近距空空导弹击落,虽然空战距离会拉大到几百公里,但是四代机强大的超机动能力也能对付近距狗斗,但是J20总师说过,能在几百公里外干的事情,为啥非的近距离缠斗?
当世界主要大国都装备了隐形战机后,意味着代差就消失了,技术的差距差不了多少。为了保持主要大国的博弈中取得优势,就是在感觉对方初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水平时候,启动下一代武器的研发,以确保技术优势,以及竞争优势 博弈优势。
就现在拥有的四种隐形飞机而言即F—22,F—35,歼20,SU—57,都拥有有源相控雷达,并伴随着大型预警机协同,可对手是隐形的,相互发现时,已经距离很近了,早超过目前中距弹的射程,但!机载雷达发现对方,并把相关数据传输给中距弹,中距弹打不打得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疑点,为什么?因为目前各国装备的中距弹都是主动雷达制导,当载机探测到隐形机时,中距弹的雷达能否探测得到?因为目前中距弹的直径一般只有200毫米以内,远小于载机雷达,尽管它也是相控阵雷达,在这个距离上,中距弹发现不了隐形机,那就更谈不上锁定了,那就不能冒然发射,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中距弹很难对隐形机构成危险,估计又回到“狗斗”时代,主要靠红外指导弹和航炮了。 笔者在18年珠海航展上专门和几个军迷前辈探讨了这个问题,觉得这是个问题,结论是20要加装航炮。 隐形机对三代机为什么有那么高的胜率?原因是隐形机在中距弹射程内早就发现目标,由于三代机反射面积大,也能被中距弹锁定,而这时三代机还发现不了隐形机,只能挨打了,就是说目前三代机对隐形机而言,是瞎子。
苏57上安装的侧视雷达有什么作用?
俄罗斯苏-57隐身战机的亮点之一,即在其配备的N036型火控雷达上,首次将侧视辅助雷达这个概念应用。苏-57在这套完整的火控雷达探测系统中,除了一部机头向前方的X波段主雷达天线,以及安装在苏-57前缘襟翼内的L波段辅助雷达外,在苏-57前部两侧各自安装了一部X波段侧视辅助雷达。这两套侧视辅助雷达同样属于先进的AESA相控阵体制,侧视雷达天线约为500×7500px面积,其中包含有总数358个T/R雷达组件,能为苏-57提供可观的测视区域补盲作用。
侧视辅助雷达主要作用是能通过增加雷达阵列侧视,将苏-57的雷达的角度覆盖范围从前向120°角,极大的拓展到接近300°角的覆盖范围。也就是说,装备了侧视雷达的苏-57,除了前向探测能力外,还具有了左右两个方向和一定的后半球探测范围能力。毋庸置疑,这个侧视雷达对于苏-57全方位感知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型隐身战机中,除俄制苏-57采用了此项技术,美制F-22也曾经有加装侧视雷达的升级规划。
中国的国产侧视雷达也蓬勃发展,国产侧视雷达的阵列孔径达到了600×400mm的级别,这个尺寸可以与一些轻型战斗机的相控阵火控雷达相同。而阵列孔径尺寸的增加,也意味着国产侧视雷达可以集成更多的T/R组件,对于提升侧视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很有帮助。我们容易看出,从天线孔径大小、有源相控阵的技术各方面对比,国产侧视雷达相比在苏-57上装备的N036侧视雷达,有较明显的性能与技术优势。
中电科14所在珠海航展展示的侧视雷达,已经证明我国完全掌握了此项技术。未来一旦有需求,集成到歼-20等隐身战机型号上也丝毫没有技术难度。
苏57的侧视辅助雷达
绿色为苏57的雷达安装位置
F22已预留了侧视雷达位置
珠海航展展出的中国相控阵雷达就带着侧视雷达
量子雷达真的是隐身战斗机的克星吗?
真正意义的量子雷达对隐身战斗机完全是降维打击,但目前物理水平很难做到
如果是真正的量子雷达的话,隐身战斗机是完全无法与之相对抗的。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隐身战斗机的隐身机制对量子雷达的原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对抗。就好比你穿上迷彩服然后在热成像仪面前乱晃,伪装得再好也没用。
量子雷达的工作机制是利用量子纠缠现象,纠缠中的量子对,不管相隔多少距离,其中一个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也随之产生改变。量子雷达就是把纠缠中的量子对,一个发射出去,另一个保存下来,当发射出去的量子被目标反射、吸收、削弱或者干扰时,保存下来的量子也随之受到影响,这样根据观测保留下来的量子就可以得出发射出去的量子到底碰到什么状况。
隐身战机的工作原理是对发射过来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削弱,但量子就是根据发射过去的量子受到影响,来判断目标真实属性。不仅如此,这种量子雷达还可以应用在电子战领域,量子纠缠无法被干扰的现象,使得目标任何电子干扰手段都成为过去式。隐身战机对量子再怎么操作,也会被该量子纠缠着的另一个量子复现。而量子纠缠的原理人类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想要进行干扰根本无从着手。
真正意义上的量子雷达面前,即用量子代替雷达波进行探测的雷达,目前隐身机制和电子战机制都是笑话。但遗憾的是人类目前的物理理论水平,距离这种雷达完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目前人类所能生成纠缠状态的量子是光量子,一次只能产生十几个纠缠状态光量子,对于量子波的操作更是连理论都没想好。仅凭十几个的量子粒子数,想要测绘出目标详细数据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且这种量子工作距离极其有限,美国和加拿大在2019年联合研制的这种量子照明雷达,工作距离只有11公里,而且量子产生设备工作温度要求接近绝对零度,可以说现在还只是实验室阶段。
所以现在各国推出的量子雷达,实际上是“伪量子雷达”,更准确地说是量子检测增强雷达。他是在传统雷达和量子雷达的结合体,他借助激光雷达的原理,当传统雷达发现“可疑”目标后,量子雷达再把一个或数个纠缠的量子对准目标定向发射出去,对目标进行进一步检测。目前即使是这种“伪量子雷达”,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南京14所与中科大、电科27所在2016年研制的首部量子雷达也是这种机制,他是对单个光量子进行操作,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经过不断努力,公布最大工作距离为132公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总之,由于物理水平达不到,目前人类对于量子雷达的应用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而且量子学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前,最多只能造这种“伪量子雷达”。就好比古人很早就知道黑火药的配比,也制造出火枪和火炮,但真正弄清楚原理,并开始研究出一系列高能炸药的要等到18世纪近代化学产生之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反隐形雷达亮相航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