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捷克外长被怒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捷克外长被怒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国入侵波兰,为什么是苏联发“通行证”?
1938年,如果说德国为民族统一吞并奥地利、苏台德,还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入侵捷克,让英、法两国彻底看清了德国的“真实面目”,也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彻底失败。眼看着德国又将波兰作为下一个目标,英、法两国不再妥协了。
恼羞成怒的张伯伦对德国提出警告,并宣称:一旦波兰遭到入侵,英、法两国将全力支持抵抗。同时,为了给德国施加压力,还与其周边国家,如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也签订了互助条约,试图遏制德国的野心。
英、法两国180度的态度大转变,引起了欧洲各国的积极响应。作为英国,其实对欧洲大陆并没有太多的野心,其更关注于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但为了自身安全,也绝不允许出现一个独霸欧洲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大陆均衡”政策。
一旦出现一个强国,英国一定会与另一个国家结盟去遏制,这就有了在巴黎和会上极力维护德国利益,并采取“扶德抑法”的政策,目的就是防止法国称霸;如今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又表示愿意援助法国,其目的就一个,保持欧洲大陆的均衡。
法国自一战后,早已没了称霸欧洲的实力,如果不紧跟英国,法国必败。当德国入侵捷克后,两国都有了结盟的意愿,试图以此对德国形成压力。可悲的是,为了讨好英国,放弃盟友捷克的行为,让许多国家对其不信任,包括波兰。
德国东扩的举动,更是牵动苏联的心,一旦波兰灭亡,苏联将失去一块缓冲地。所以,在防范德国的问题上,苏联比英、法两国更积极,提出三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并十分重视谈判,派出了伏罗希洛夫元帅(相当于国防部长)参加会议。
但与苏联的重视相比,英、法两国显然没有谈判下去的诚意,只是派了不当家、说了不算的人参加会议。当英、法两国代表愿意出动16个师的兵力时,苏方表示可以出136个师,足见双方的诚意度,结果只能是久拖不决,苏方很失望。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939年8月23日,就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一周,苏、德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事情来得如此突然,让所有的西方国家为之一怔,不禁要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其实很简单,在国家利益面前,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并不是重要问题。
德国向东扩的目的,就是消除来自东线的威胁,全力攻占法国,继而再进攻苏联,将其沦为自己的殖民地。但警惕性很高的苏联,开始与英、法两国商讨军事联盟,一下子打乱了德国的步骤。于是,也积极拉拢苏联,争取其中立,但遭到了拒绝。
在苏联看来,德国的野心远不止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是迟早的事情,只有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与英、法两国在两个方向上对其构成威胁,才是制止战争的最好方法。但可悲的是,短视的英、法两国根本没有合作的诚意,还试图“祸水东引”。
这种计俩岂能瞒住苏联,为了争取时间,一不做二不休,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下,德国不仅消除了进攻波兰来自苏联的威胁,就连日后进攻法国,东线的隐患也消除了。说白了,苏联发给了德军入侵波兰和法国的“通行证”。
这个《条约》,让德国元首欣喜万分,他成功地离间了欧洲各大国的联盟。更难得的是,苏联答应将供应战争期间德国所需的所有物资,即使苏联没有,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供应给德国。也就是说,就算英国海军封锁,德军一样能继续战斗。
而苏联也很满意,不仅使自己暂时摆脱了战争,而且将“祸水”引向了西方,给自以为是的英、法两国以措手不及,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让其满意的是,在《条约》的秘密条款中,苏联将获得在一战中失去的所有领土。
一周以后,德军入侵波兰。波兰的亡国,再一次验证了,小国在大国间的“斗法”中,只能是利益交换的工具。所谓的同盟,仅仅是一张没有诚信的废纸,甚至为了价值观的不同,无视盟友的安全,其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苏联倡导的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形成,一定能有效地遏制德国的野心,从而避免将人类再次带入一场战争。但历史没有如果,永远不变的是,某些国家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而小国依旧是他们随时可以抛弃的国家。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德国入侵波兰,为什么是苏联发的“通行证”?此提问中的“通行证”,应指的是1939年8月23日,德苏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从时间上来看,德国随后在9月1日发动了入侵波兰的此战争。所以,才会有了,德国入侵波兰,是苏联发的“通行证”这个说法。可以说,这个说法(提问)更可以理解成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这就牵涉到了二战爆发的原因了。如果,要详细的分析、解释二战爆发的原因,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专著。而在此,米粒闲聊仅极其简单的表述一下愚见。在已故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先生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对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到:“他(希特勒)的侵略成性决不是唯一的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原因应该是,长期以来西方列强殷勤讨好的态度鼓励了他,再加上1939年春季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个转变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因此,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哈特先生,所写到的西方讨好希特勒事情有什么呢?希特勒,连续在1935年3月宣布实施普遍兵役制、1936年3月进军莱茵兰地区、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这三个事件,都是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德国的条约的,而做为凡约的保证国的英、法两国,没做岀任何应有的反应。而在
,1938年希特勒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时(这也是违反凡约的),英法则成了希特勒的帮凶。英、法,随后又在1939年3月,希特勒占领捷克,并使斯洛伐克成为附庸国时,再次成了旁观者。而在1939年3月29曰,英国突然要制止希特勒对波兰的威胁。这就比如,希特勒还是个小偷时,西方列强对他的作恶,不但不给予惩罚,反而给予支持。而当,希特勒已是江洋大盗时,西方列强却要制止他继续作恶,却又不想亲自动手。而对苏德签订的条约,丘吉尔先生的评论是:“在当时却是高度现实主义的。”也就是说,苏联首要考虑的和其他国家一样,是自己国家的安全。所以,德国入侵波兰,或者说二战的爆发,是由德、英、法、苏,还有波兰大家合力促成的。
因为入侵波兰的时候苏德关系好得形同穿一条裤子,哪怕只是台面上的。
许多人以为苏德是天生的冤家,其实不然。
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奉行的是左右逢源的政策,除了法国以外,苏联、美国、英国、意大利等都与德国关系不错。
法国虽然一直防着德国,想方设法就想削弱德国,但看到大家一团和气,也就狗子啃王八,无处下嘴。
相反,英国的制衡策略中,还很高兴看到法国人和德国人互相找不痛快,毕竟法国才是他们的全球最大竞争对手。
德国算什么东西?30年代才开始发展的战败国,你希特勒再有本事还能上天啊?
但是,随着德国的发展,他们从一个挣脱了《凡尔赛条约》束缚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极度法西斯主义的军事强国,希特勒也愈发的展现出野心,这导致了英国的警惕。
所以最终英法还是走到了一起,双方为维护自己的大陆利益,沆瀣一气,一起对付德国,于是出现了“绥靖政策”。
啥叫绥靖政策呢?说白了就叫“姑息养奸”,说复杂点就是:以转移祸水和打压苏联为目的,亲善扶持德国、日本等军国主义国家,一边借他们当打手捞好处,一边给别人制造矛盾。
德国在绥靖政策的带动下发展很快,希特勒看出了英法的谋划,所以愈发肆无忌惮的借着东风搞扩张,从经济优惠捞到领土利益,最后英法也刹不住车,只能软弱的拼命的喂饱德国,号让它尽早与西扩的苏联对上。
绥靖政策在“慕尼黑阴谋”时达到了顶峰,英法以进攻苏联为交换条件,无耻的牺牲了盟友捷克利益,让德国明目张胆的吞掉了苏台德地区。
希特勒在会上脸部红心不跳的表示:“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英国首相张伯伦也很高兴,他回国后告诉民众:“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然后德国在不久后吞掉了整个捷克,张伯伦差点快被人骂死,意识到绥靖政策已经滑入危险边缘的英法,这才撤掉了之前对德的友好关系,开始防范德国。
当然,这两个蠢货此时对德国依然存在幻想,假想苏德开战,便可黄雀在后。
失去政策扶持的德国,并没有按照英法预设的轨道那般直接找苏联的麻烦,相反苏德之间的活动自1938年以后高速升温,各种军事、经济、民间交流不断,两国甚至凑一起研究坦克、飞机,搞得不亦乐乎。
德国与苏联真心交好么?当然不可能,双方谁都不是良善之辈,他们的蜜月纯粹是基于“反英法政策”而出现的抱团取暖。
英法希望苏、德开战?现在我第三帝国既然好处都吃到嘴里了,脸也翻了,凭什么还要按照你们的规划卖命?倒不如与苏联联合起来,继续赚好处。
当时苏联在西扩,德国也在东扩,双方的扩张计划明显存在战略重叠,这确实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所以,苏德之间必须“双赢”,但这么做的基础是互相能达到一定的信任,否则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便会落入英法的预设陷阱,变成双输。
上图.希特勒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柏林会晤
入侵波兰是一件大事,这个国家与俄国有血仇,与德国关系也不怎么好,是个早就被苏德双方觊觎的大肥肉,杀它是一定的。
那么,为了不因抢劫波兰发生冲突,苏德就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否则这事儿玩不成。毕竟波兰在当时都不算弱国,还与英法为盟,要吃杀猪菜,得冒不小的风险,必须精诚团结才行。
为了维护双方的水货合作关系,苏德之间便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一步加深了明面上的合作关系。这就好比两个强盗合伙去作案,但双方都怕对方是卧底,便干脆杀鸡血烧黄纸拜把子,好让自己和对方安心。
两边的担忧都不无道理,德国是在慕尼黑阴谋上口口声声答应英法会去找苏联麻烦,而苏联也在英法的台下接触中密谋过打德国。
只不过英法仍然是小里小气的那套软趴趴政策,他们只想让苏联和德国对碰,所以当斯大林喊出会放出136个师的部队时,英法哼哼唧唧半天只肯出16个。这让斯大林看清了西方的虚实和他们怂恿苏德互殴的目的。
那么苏德不互殴了吗?最开始双方并不见得有直接开战的想法,但预计中一定程度上的摩擦是免不了的,露水姻缘嘛,双方爽一晚也就行了,哪还没完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十分重视波兰的原因,如果波兰这个缓冲被德国全部占领,那么苏联就真的直面德国了。但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起码一段时间内的后顾之忧解决了。
就这样,苏德两国完成了利益上的瓜分,也获得了双方的“通行证”,开始合作吞噬波兰。
英法在此时才发现上了大当,谋划许久,连脸皮都投入的“妙计”已经被苏德玩得流产,他们对此也只能放出宣战的狠话了。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苏德这合约一签,没了后顾之忧的希特勒已经随着“宣战”,把主意打到了法国头上。
只可怜波兰,偌大的国家,却信了旁人的轮番鬼搞,连惨叫都没发出几声就被一撕两半。
美国或在捷克部署导弹基地,俄罗斯认为将危及欧洲安全,你怎么看?
谢友邀请!
捷克国防部长称不排除《中导条约》失效后,在捷克部署美军基地。稍后,在北约防长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他将在15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会面,试图说服俄罗斯放弃部署新型9M729巡航导弹。此前美国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也是指责俄罗斯这款导弹违反了条约所规定的射程(500—5500公里)。据俄方公开的数据,该型导弹最大射程为480公里,并没违反条约。
1月23日俄邀请美、英、法、德等国武官及北约和欧盟代表,展示该型导弹,但遭到了上述国家和组织的拒绝。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俄罗斯无条件销毁这款武器。换句话说,就是要俄废掉这项武功。现在从亲俄的捷克嘴里说出来,《中导条约》失效后,可能在捷克部署美军基地,目的是想让俄罗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挽救”和“保留”《中导条约》。这就是“嘴大”和“嘴小”的问题,2018年10月26日俄罗斯向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提交维持和巩固《中导条约》的决议草案,结果是55票反对、31票赞成、54票弃权,俄提交的草案未列入联大议程。
2018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又以美国、加拿大、乌克兰及北约、欧盟等成员国46票反对、78票弃权、43票赞成,否决了俄罗斯提交的有关支持维护《中导条约》的决议。本月2号美俄先后宣布6个月后退出《中导条约》,同时俄罗斯宣布将重新研发新型中程武器,并重申瞄准哪些部署美国导弹的国家。嘴大遇上了拳头硬的,俄罗斯的态度无疑让欧洲产生焦虑。
欧洲媒体将美国退出条约的日子称为“军控和裁军史上黑暗的一天”,德法政府呼吁维护条约,北约则声明表示支持美国的退约决定。欧洲看似有点精神分裂,其实仍然是在表现出嘴大强硬的一面,要挟俄“遵守条约”,希望俄罗斯像当年的戈尔巴乔夫那样,废掉自己的武功。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目的,就是在欧洲部署中短程导弹,实现从军事上形成对俄罗斯的优势,如果俄罗斯针锋相对,美国所部署的导弹就是俄罗斯打击的目标。500—5500公里的射程,覆盖整个除俄以外的欧洲部分。捷克声称“不排除部署美国的导弹基地”,捷克的地理位置也确实是中程导弹打击俄罗斯方向的最佳位置,差不多也覆盖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约426.8万平方公里)。
欧洲面积大约1060万平方公里,这样一来,《中导条约》失效后,美俄的中程导弹正好罩住了整个欧洲,那么欧洲就坐在了随时都可能蹭出火花而爆炸的火药桶上。所以,美俄的强硬威胁的将是整个欧洲的安全。
以俄罗斯“绝不说废话”的性格,不会等着美国的导弹形成了威胁,再进行反击,而是会采取“先敌打击”的策略。就像俄媒报道所称,撕毁条约之后,美国就可以在临近俄罗斯的地域部署导弹基地,一旦美俄发生冲突,美国的导弹将全面覆盖俄罗斯的领土,而俄方无法在相对应的位置布置反击力量,只能成为美军导弹的活靶子。俄罗斯一定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可能欧洲人光把自己打扮成道德君子解决不了问题,现在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接受现实,硬着头皮部署美国导弹基地,报团取暖硬怼俄罗斯,但这样一来欧洲就有分裂的可能,因为欧盟甚至是北约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敌视俄罗斯;二是硬顶着不部署美国的导弹,那样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欧洲的安危并不完全取决于美俄的退约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是现在他们也确实是有点骑虎难下了。
謝謝邀請。筆者以為,這與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INF)有密切關係。
自INF條約生效以來,一些歐洲國家雖然不是締約國,也隨之進入軍備管控。如德國、匈牙利、波蘭和捷克在90年代銷毀中程導彈,尤其斯洛伐克與保加利亞在千禧年之後陸續銷毀所有與INF條約有關的導彈。英、法兩個核武國雖有中程導彈能力,但並無陸基部署。
換言之,歐洲很大程度是靠INF條約形成導彈保護傘。這種奠基於美俄善意的安全並不牢固,但歐洲似乎沉醉其中。2014年美國就向北約通報俄國的違規行為,卻未得到北約的聲援,其他歐洲國家的領導人,也幾乎沒有公開抱怨過俄國的行為。
事實上,面對俄國的威脅,INF條約早就不敷使用。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美國做出有別於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的戰略調整,更強調地區防禦,因此在2009年推出所謂的歐洲分階段適應性方案(EPAA)。華府在羅馬尼亞、波蘭部署神盾系統,莫斯科認為其導彈違反INF條約,構成美俄雙方的爭議。
現在美國直接退出INF,造成歐洲極大分歧:德法都表示該條約對歐洲與世界安全的重要性;英國雖支持美國,但也譴責俄國違約,希望美國續留;北約則是一貫態度,呼籲俄國盡快恢復守約;只有波蘭和捷克基於與俄國的宿怨,強力支持美國退出。如今正值英國脫歐、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即將去職,巴黎自身面臨國內麻煩,整個歐洲處於群龍無首的多事之秋。面對俄國的威脅已逐步逼近,促使波蘭捷克考慮本土部署美國導彈系統。
在《中导条约》还在生效的时候,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主要以常规进攻性武器和反导防御性武器为主。但是现在美国中止了这个条约,而且有可能废除这个条约,这就意味着 ,美国将有可能在欧洲部署进攻性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对等的回应,俄罗斯也会将自己的导弹瞄准这些基地,所以欧洲又陷入了冷战和军备竞赛的阴霾之中。
当初《中导条约》的形成,就是因为由于苏联受到美国在欧洲中程导弹威胁而主张提出的。俄罗斯在欧洲就那几个城市,但是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基地有数十座,由于这些基地分布在欧洲各国,也就相当于俄罗斯的导弹把整个欧洲笼罩了起来,而美国也正好借机既威胁了俄罗斯,又可以宣传俄对欧洲的威胁,显然俄罗斯付出的成本会更高。
现在特朗普考虑退出《中导条约》,虽然是为了迎合自身的核战略,但从欧洲方向来看,还有为了通过牵制俄罗斯从而对北约国家施压,以达到这些国家增加国防预算减轻美国防务支出的战略性目的。
特朗普为了减少政府开支,要求北约其他国家将国防开支占本国GDP比例上升的4%,以减少美国占比过大经费超支的问题。但这个计划由于各国的消极怠工并未取得成功,于是他在1月份扬言退出北约进行威胁,不过很快就被美国国会限制了退出北约的权力。所以特朗普此次搞退出《中导条约》,也有挤兑欧洲各国增加国防支出,从而为美国节省经费的意图在里面。
所以美国威胁退出《中导条约》并增加在欧洲的基地,本质上是为了达成特朗普自身的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威胁性行为,但绑架的是欧洲的安全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捷克外长被怒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捷克外长被怒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