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首相沉迷手机不社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首相沉迷手机不社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武则天为何七十多还宠幸面首?
1:答案:武则天之所以宠幸张氏兄弟,任他们作威作福,其实只是祸水东引,把李氏家族对她的怨恨转移到了张氏两兄弟身上,使得武氏顺利存活。
2:原因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就不多说了,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她七十多岁的时候沉迷于养男宠的经历。据说武则天后期养了许多男宠,直到70多岁的时候,她身边依然还有两位寸步不离的面首相陪伴。
武则天真的是沉迷男色才做出这一行为的吗?或许真的不是,这背后大有名堂。
武则天身边最出名的男宠是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兄弟。她对这二人赋予了超脱常人的恩宠。李显的儿子向来不喜欢张氏兄弟,多次向武则天说过二人坏话,甚至密谋要除掉二人。
要换一般人来说,面对这种生命威胁自然是极为害怕的,可是张氏兄弟却不以为意,他们俩毫不胆怯地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就一举杀了自己的孙子来为他们泄愤。
这样一来,张氏兄弟就更加任性妄为、目无旁人了。李氏家族和武氏外戚对这俩人都看不过去,便结成了一个同盟,共同抵制张氏兄弟。
神龙革命爆发之后,武则天迫于威慑便无可奈何退位,李氏家族又重新夺得了政权。他们开始清除异己,首先下手的便是他们嫉恨已久的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首当其冲。没了武则天的庇护,张氏两兄弟就如同案板上的鱼一样任人宰割。
面对武氏外戚,李显手下留情了。一来他们曾经是盟友,共同抵制过张氏兄弟。二来武氏也对李显重新登基有过功劳。这两层原因使得武氏一族得以保全。
聪明人这下应该明白了吧,武则天之所以宠幸张氏兄弟,任他们作威作福,其实只是祸水东引,把李氏家族对她的怨恨转移到了张氏两兄弟身上,使得武氏顺利存活。
世人都说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有福气,能够被武则天专宠多年。其实啊,他们二人也不过是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工具人而已,看似获得了万千宠爱,其实也替武氏承受了来自李氏的报复。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女皇流传千古,不得不说她还是有几分政治手腕儿的。她敢于逆时代潮流成为女帝,最后还保住了自己家族的安全,这份谋略真的令人敬畏。
核战争的想法是否使英国的战时领导人更加敬畏上帝?
全球唯一爆发的核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对日原子弹轰炸,当时的英国领导人是温斯顿丘吉尔,这个人不可能去敬畏上帝,他是个赤裸裸的白人政客和旧式贵族。
丘吉尔这个人,按现在的话来说,是个“白人至上主义者”。比如1937年在巴勒斯坦谈到美洲印第安人被屠杀问题时,他众目睽睽下表示:“我不承认我们虐待过美洲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土著...事实是更强大、更高等的种族来临后他们各就其位罢了。”
而1943年印度闹饥荒时,他说:“活该!谁让他们生那么多,像兔子一样会繁殖。”甚至认为“饥荒轻松的控制了人口”。
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据说当印度孟加拉地区因为饥荒,希望英国殖民者援助时,丘吉尔拒绝批准赈灾金,造成了300万人饿死。因为他“讨厌印度人,这是一群残忍的人,信奉一种残忍的宗教”。
后来当甘地在印度搞“非暴力不合作”时,丘吉尔也曾说:“应该把他捆住手脚,放在德里的城门口,让总督骑着大象踩!”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灵魂,还是不要指望他有什么宗教情绪和宗教信仰为好,即便有也是假的,他信仰的只有大英帝国的荣光和白人对世界的统治,而非核战争炸死人后产生什么怪异的信仰强化心理。
再说原子弹,原子弹的存在是二战尾声“柏林会议”上杜鲁门才透露给丘吉尔的,而这个时候原子弹实验才刚刚成功,连杜鲁门都对这种新获得的超级炸弹没有直观概念,他拿什么让丘吉尔更加“敬畏上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旨在开发核技术的“曼哈顿工程”密级非常高,连许多参与研究人员都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具体什么项目,英国人就更懵了。在美军1945年“三位一体”核试验成功之前,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及一帮科学家都不确定它的威力,当时的原子弹完全是种“玄幻”,谁都没见过原子弹爆炸,科学家们也只是理论上知道这种超级炸弹会释放出超级大的能量。
所以,对英国领导人丘吉尔而言,这样一个连知道都不知道,更不具备基础概念的武器,怎么可能令人突然敬畏起上帝呢?
丘吉尔首相《二次大战回忆录》很明确的表述了他面对原子弹的心情。当时丘吉尔接到了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递来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原子弹的概念以及试爆的威力——这个炸弹,或等同炸弹的东西被放在100英尺高的塔顶上引爆,周围10英里的人都得离开,科学家们则蹲伏在巨大的混凝土掩体之后。爆炸的威力相当恐怖,巨大的火焰和蘑菇云冲上大气层边缘,1英里内被完全摧毁。于是...快速结束战争的办法有了,它还能被用来结束很多事情。
这就是丘吉尔当时的心境,实际上从侧面的政治行为上来看,丘吉尔无疑被美国的这颗超级炸弹震慑了,所以他在与杜鲁门商谈继续对日作战的问题上,显得有些唯唯诺诺。之后英国人迅速与美国达成了共识,并开始以两国一致的态度与苏联摊牌。
在此期间,丘吉尔考虑的最多的是与苏联的关系问题,因为原子弹赋予了美英单独解决掉日本的可能性,不用再通过残酷的岛屿争夺战与日军鏖战,因此英国需要与美国共同进退,他们不再需要苏联履行此前对日作战的承诺,而以何种形式将“原子弹”的理念传达给斯大林,令杜鲁门和丘吉尔讨论了许久。
关于原子弹究竟是不是要用在日本头上,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表现的并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反应,所以原则上丘吉尔认同了杜鲁门对日使用核弹的方针,柏林会议期间也表现的极为低调。
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曼哈顿计划”的最高组织者,他不希望原子弹与战争的尾巴擦身而过。因此他对杜鲁门做了许多游说工作,丘吉尔也受到了史汀生的很大影响。美英领导人都得到了基本的共识——如果按照登陆作战的原则对日作战,那么可能将再多付出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那么还不如拿原子弹炸了再说。
所以,休想丘吉尔从心理上有什么负罪感,他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也是个足够冷血的枭雄。不列颠空战时他就能安排出“轰炸德国平民,引诱德军轰炸英国平民,为英国工厂分散攻击”的点子,二战后甚至还想试着甩开美国拉拢欧洲国家对苏联发动进攻,让他敬畏上帝?耶稣可崇尚的是救赎而非战争。
况且丘吉尔本不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旧式贵族和实用主义者。这类人自诩站在人巅之上,看清了世间的一切本质,他强调“强大民族对弱小民族的统治”、“血统论”等,以至于丘吉尔对哲学、宗教、心理学等许多东西都不感冒,还称心理学为“胡说八道”。
但反过来,丘吉尔却在年轻时很疯狂的迷恋上了阿拉伯世界,甚至一度声称想要当个穆斯林,搞得他的家里紧张的要死。他的这种皈依心态几乎旁人皆知,连弟弟的未婚妻格温德林·伯蒂都写信劝他不要入教。还声称:“注意到了你东方化、帕夏式的倾向。”
(注:帕夏是土耳其奥斯曼的一种尊称,来源于波斯古语,大致意思是领袖、首领、大头领)
这就搞笑了,可以说丘吉尔是个宗教情绪相当混乱的人,指望他去因为原子弹爆炸而“更加信仰上帝”?
丘吉尔为什么没有继承父亲的爵位?
丘吉尔在一战中已经是重要的议员,到二战的时候他被选为英国的首相,带领英国顽强抵抗法西斯。法国投降,苏联美国袖手旁观,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最后英国靠着坚定的信念,挡住了法西斯的进攻。
因为对英国有功,所以在战后英国女王要册封他为公爵,还特意给了他两个公爵的名号,其中一个居然叫伦敦公爵。我们都知道英国公爵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能够被封公爵的人,或者是贵族,或者是对英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显然丘吉尔是后者,其实丘吉尔所在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世袭的公爵家族,但是英国的公爵和中国的皇位类似,需要由长子来继承,丘吉尔的父亲排行第三,所以没有能够继承爵位,到了丘吉尔的时候,他已经算不上是一个王爵了。
按道理来讲,丘吉尔被封公爵这是莫大的荣誉,不论是对家族,还是对他自己,这都是一份无上的荣光,同时也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原本人们都以为他会接受公爵的爵位,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丘吉尔选择了放弃。
这种做法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对丘吉尔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丘吉尔对于爱情和亲情十分看重,他和妻子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作为英国的首相,自然是想要自己的儿子也去从政,最好能够成为和他一样的伟人。
他拒绝受封爵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踏上从政之路。英国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的所有成员都是贵族王爵,同时上议院也是不需要选举的,说白了就是一个挂着头衔的闲职,也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而下议院实行的则是选举制度,但是下议院只能是由人民来选举,贵族不能参与。如果丘吉尔接受了公爵爵位,那么他死后他的儿子也会成为公爵,就算参与议院也只能进入上议院,无法像他一样在下议院里一步步成为首相。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丘吉尔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有更好的前途,于是他选择放弃了爵位。只可惜的是他的这个儿子不争气,虽然好几次参选,但是连一个议员的位置都没能拿到。不仅如此,他还沉迷于酒色,在丘吉尔去世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如果丘吉尔知道他这么无能,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承袭爵位呢?
有什么讲权谋的小说?
将进酒
中博六州被拱手让于外敌,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痛打的落水狗。萧驰野闻着味来,不叫别人动手,自己将沈泽川一脚踹成了病秧子,谁知这病秧子回头一口,咬得他鲜血淋漓。两个人从此结下了大梁子,见面必撕咬。“命运要我一生都守在这里,可这并非是我抉择的那一条路。黄沙淹没了我的手足,我不想再臣服于虚无的命。圣旨救不了我的兵,朝廷喂不饱我的马,我不愿再为此赴命。我要翻过那座山,我要为自己一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权谋类小说,它们以其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好评:
1. 《三国演义》(罗贯中):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的权力斗争和军事冲突,展现了古代权谋的智慧。
2. 《纸牌屋》(Michael Dobbs):这部政治小说以英国议会为背景,讲述了政客弗朗西斯·厄克特在权力走廊上不择手段地争夺最高权力的故事。
3. 《冰与火之歌》(George R. R. Martin):这部史诗奇幻小说以虚构的世界为背景,各个家族为了争夺铁王座而展开权谋斗争。
4.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这部历史小说以明朝历史为背景,通过讲述权力斗争、政治诡计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风貌。
5. 《月都花落,沧海花开》(江南):这部奇幻小说以虚构的九州世界为背景,描述了 Moon族和华族两大种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
6. 《唐吉诃德》(塞万提斯):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骑士文学的杰作,讲述了一位沉迷于骑士小说的绅士在经历了各种权谋和冒险之后,终于醒悟过来的故事。
7. 《权力之路》(Robert Harris):这部政治惊悚小说讲述了一个政治家通过阴谋和操纵,一步步爬上英国首相位置的过程。
这些权谋小说都深具洞察力,展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关系和智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力运作的方式和人性的复杂。
二战苏联双料间谍佐尔格是个怎样的人?
感谢邀请,左尔格是一个优秀苏联间谍,在20世纪30年代迅速在远东地区编织一个庞大的间谍网,二战期间左尔格的一纸军事情报称,日军在1941年的下半年乃至1942年不会进攻苏联,这一军事情报使得斯大林大胆的从远东地区即中苏边境抽调兵力参加对德作战,但是百密一疏,因为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左尔格暴露了间谍身份,左尔格在日本的情人家里遭到了日本宪兵的逮捕,最后一代优秀的双料间谍左尔格被秘密处决。
理查·佐尔格1895年10月4日-1944年11月7日),最著名的苏联间谍,他的情报网代号是“拉姆齐”。出生在俄罗斯外高加索巴库(现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附近,是一家9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阿道夫·佐尔格是一位德国石油钻探设备专家,供职于瑞典诺贝尔兄弟公司;母亲尼娜·西缅诺娃·科别列娃则是一位普通的俄国妇女。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19岁的理查·佐尔格志愿入伍,加入德军炮兵野战部队。1916年3月他在西线作战时身负重伤。榴霰弹切断了他的3根手指,伤害了他的双腿,致他终生微跛。他被提升为下士,并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他在住院康复期间与一位护士交往,受到她父亲的影响,阅读马克思著作,接受了共产主义理论。战争后期,他在柏林大学、基尔大学和汉堡大学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向往社会主义。1919年8月,理查·佐尔格在汉堡大学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19年10月加入德国共产党。
从1920年到1922年佐尔格住在索林根(今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与自己的师母,即过去在基尔大学时的政治学教授库尔特·艾伯特·格拉赫(1886年-1922年)的妻子克利丝蒂亚那同居。1921年5月佐尔格和克利丝蒂亚那结婚,1922年共产党将他调往美茵河畔法兰克福搜集关于工商业界的情报。1924年德共九大期间佐尔格与妻子女儿来到苏联并定居莫斯科,正式加入共产国际的国际联络部,1925年加入苏联国籍,并转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随即与克利丝蒂亚那离婚。1928年出版著作《新德意志帝国主义》。
1929年佐尔格被划为“右派”而调离共产国际,随即加入苏军总司令部4局(负责军事情报工作,此后他终生服务于这一部门。1929年11月启程前往柏林,在那里取得德国护照,并获得了《德意志粮食报》特派记者头衔,以及一家社会学杂志的供稿合同。随后佐尔格前往英国旅行,“研究英国的工人运动、共产党的地位与政治、经济状况”。
1933年5月苏联决定派佐尔格建立在日本的间谍网,1933年9月6日佐尔格抵达横滨港,他受到上级的警告,不要和处于地下状态的日本共产党或苏联驻日大使馆进行联系;相反地他抵达东京后的首先工作是访问德国驻日大使馆,与使馆的德国人员建立人脉关系,并借此进行间谍任务。
1937年7月佐尔格以记者身份到中国东北及华北搜集情报,以其德国记者身份为莫斯科提供了大量关于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信息。 1941年6月佐尔格警告苏联:德国准备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但是没有得到斯大林的重视。 1941年9月14日佐尔格通知苏联红军:日本不会进攻苏联,除非:
莫斯科沦陷
关东军的规模多出3倍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
在西伯利亚爆发内战
1941年10月14日尾崎秀实被捕,佐尔格接到警告,日本特高课正在逼近他。佐尔格决定同他在日本酒吧结识的情人石井花子一道离开日本,不过一个小错误使他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没有烧毁警告他的纸条,而是将它扔在路旁;尾随他的东京警视厅特别高等警察外事课迅速地拾起了这张作为他罪证的纸条。1941年10月18日佐尔格在东京石井花子家中被日本警察特高课逮捕。
受尾崎秀实身份与交往的内阁、陆军参谋本部高级人物的影响冲击,第三次近卫文麿内阁于1941年10月16日总辞职;原任近卫内阁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于10月18日出任首相组阁。
1944年11月7日东京时间上午10时,佐尔格于东京被日本当局处决。尾崎秀实也在同一天早些时候被处决。
1964年之前,苏联政府不承认佐尔格是苏联间谍。并且佐尔格留在俄国的妻子卡佳也做为德国间谍家属而被捕、送往西伯利亚流放。1943年,卡佳死在西伯利亚。在196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东德记者举行纪念佐尔格仪式。1964年11月5日,佐尔格获得苏联英雄头衔。
出生于1895年的理查德-佐尔格本是德国人,却成为二战期间苏联的重要间谍,为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二战最有胆识的间谍。麦克阿瑟对他的评价是“与佐尔格相比,其他的间谍活动都不过是“外行人的游戏。
佐尔格的父亲是德国的一名石油钻探设备专家,母亲是俄国的一名普通妇女。他父亲在俄国工作期间与母亲生下了佐尔格。佐尔格三岁时,全家又搬回了德国。一战爆发后,中学毕业的佐尔格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德国军人。因为他作战勇敢,被德军授予勋章,但也三次身负重伤,致使他终身跛足,但从此也让他看清了战争的性质。
伤愈后,他就读于柏林大学经济系,之后又在汉堡大学就读,并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佐尔格开始积极投身于秘密革命组织,并加入了德共。在德国,左尔格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不受当局欢迎,故而遭到追捕,他只好流亡到了苏联,并加入了苏共。
1927年,佐尔格经过培训后,被苏联政府任命加入谍报组织。为了获取德国情报,佐尔格加入了纳粹党,并为了掩饰身份,而从事德国记者工作。随后,又被派往中国组建间谍网,并破获国军总司令部及政府无线电通讯密码,同时又截获了德国与国军的无线电密码。从此,苏联得以知悉国军与德国方面的情报。
1937年,佐尔格在中国南京亲眼见到日本发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他挺身而出,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救下一名中国女学生。不久从苏联传来噩耗,他的伯乐別尔津在苏联全国性大清洗中含冤而死,甚至佐尔格也被诬陷是为德国提供情报的双料间谍,从而遭到苏联遗弃,自己的活动经费也被终断。
1932年,佐尔格以法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被派往日本,并很快取得德国驻日外交官奥特的信任。由于德国是日本的盟友,而且佐尔格又是纳粹党,所以日本人也信得过他。不久,佐尔格还组建了达39人的“拉姆扎”国际谍报组织。
佐尔格凭借着他特殊的身份,深入前线,收集情报,预测战争前景趋势,苏联政府根据他的预测,为了缓解日本对苏联用兵的压力,派出了红军援助中国,以拖住日本。
1941年,佐尔格向苏联透露,德军准备突袭苏联的情报,但是苏联政府没有相信他,结果使苏联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德军兵围莫斯科时,佐尔格发出了“日军决定不与苏联交战”的情报。斯大林才决定赌一把,迅速将在远东的5个步兵师和三个坦克装甲师调回来,投入莫斯科保卫战,最终打败了德军。
佐尔格的间谍技术特别高明,可以说他不用撬保险柜,密件也会主动送上门,不持枪闯密室,门也会为他自动打开。但可惜,最后毁在一个名叫花子的日本女人手里。这个花子是佐尔格的情人,曾经偷取了他的一个打火机抽烟用。而这个打火机正是佐尔格用来拍照窃取情报的微型照相机。
原来,日本特高科早已发觉佐尔格住所周围有微弱的发报信号,只是碍于他的身份以及证据不足,而且德国方面也一直否认他是间谍。日本特高课从花子身上搜索出打火机后,花子被迫供出了这个打火机是从佐尔格那里偷来的。
日军特高课最后对佐尔格实施了抓捕。在证据面前,虽然被严刑拷打,但佐尔格矢口否认,而德国和苏联都否认他的身份,于是佐尔格一直被关在监狱里。后来在战俘交换中,佐尔格也因此没有得到交换的机会。
1944年9月,佐尔格被日军处以绞刑,苏联方面一直没有承认他,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偶然看到佐尔格的资料才公开了他的身份,并追认他为苏联最高英雄。同时苏联报刊也发表了许多文章,颂扬他在二战中作出的贡献,莫斯科一条大街和一艘油轮分别以佐尔格的名字命名。
1965年,苏联又特意发行了佐尔格邮票,以纪念这位在二战中作出特殊贡献的民族英雄。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首相沉迷手机不社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首相沉迷手机不社交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