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军打死美军游骑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俄军打死美军游骑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军正式装备苏57战机了?现在就准备外销,出于什么考虑?
正确的讲,苏一57并没有在俄军列装,关于苏-57急着想获得潜在用户,特别是印度的晴莱。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现役主战武器都较少出口的,据俄媒报道,苏一57是一款很多方面比美国F-22还优秀的五代隐形战机,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好的东西还怕没人要吗?其实国际局势的大环境以极俄罗斯在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下,俄罗斯的压力还是不小的。这个也是无奈的选择。
什么考虑?为了钱,俄罗斯现在穷成什么样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底,准备继续找冤大头“三哥”来拉赞助,不过很明显这次印度空军可不再轻易“资助”,如果将苏-57打造成隐形版的苏-30MKI那估计吸引力还是蛮大的。苏-57早已服役,不过数量极少。从综合情况来看,个人目前对于苏-57的成军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到现在为止除了战略武器上的造诣,俄罗斯常规武器的道路已经遇到了“瓶颈”,掐的最紧的就是经济方面。
苏-57挂载罕见的电子吊舱
俄罗斯电子技术和发动机还是不错的,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一切都白搭,更何况是“烧钱大户”的五代机。即便美国的F-35和F-22与它有所差异,但是研制生产费用必定会让其单价居高不下,美国无奈关掉F-22生产线也是有一定原因。苏-57好歹经过实战的检验,号称全身装备六部雷达,可同时锁定60个目标,并打击其中的16个,而且它本身也有很好的隐身能力,当然这是五代机的标配。
这款吊舱主要有何能力并没有透露太多
实战之后的苏-57得到了俄罗斯空军的增购计划,可见俄罗斯并不想放弃它,毕竟这是世界上仅三大国家有能力制造的五代机。从F-35的对外订单不难看出,以后的空中世界属于五代机,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发展。不过既然到了这种程度苏-57也可以出口了,一边出口赚钱,一边改装升级,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显然俄罗斯目前只有一款五代机,如果出口的话只能往外卖“缩水版”的,印度作为一个最大的潜在客户也确实最有可能成为苏-57的第一批买家。
越南对苏-57也情有独钟,可惜囊中羞涩,弄几辆坦克回去比较实惠。
关于苏-57一直和六代机有神秘的联系,许多人认为它的升级潜力巨大,可以被改装成无人六代机,但是很早之前我们就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苏-57尾翼上的战斗机与无人机。如果战斗机代表着苏-57,那么无人机会不会代表着前不久露面的“猎人”隐形无人机,要知道这可是一款大型无人攻击机,如果它能与苏-57联网,则说明苏-57的改装和作战潜力是非常大的,甚至初具“六代机”的能力。
前不久俄罗斯展示的隐形无人机
注意苏-57尾翼喷绘有两架飞机
所以苏-57外销是有这个能力的,可惜找不到靠谱一点的买家,如果外销成功资金流入,那么俄罗斯就会加速发展这一系列的所有项目,包括苏-57的后续型号。但是事与愿违,越是急迫越是没人敢涉水,甚至出现传闻我们要买,这是不切实际的。一者没有必要,二者俄罗斯恐怕不敢。。俄罗斯的GDP加上它在叙利亚的胶着都可能会拖累它继续站起来,苏-57也不可能会很快的大批量列装,能走到什么程度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苏57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一款多功能隐形战斗机,由俄罗斯牵头拉印度共同研发此战机,印度提供资金而俄罗斯则提供技术,最终这款战机在2010年首飞成功。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与俄国防部在2018年签署了供应一批量产型苏-57战机(12架)的合同,定于2019年向俄空天军交付首架苏-57。
众所周知能研究第五代战机的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美国研发出了F—22,和F—35这两款第五代战机,如果说普通国家想得到美国的第五代战机,那恐怕要等到美国研发出第六代战机后再考虑这个问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就连美国最亲近的盟友也只能得到F—35这款算称的上的第五代战机,F—22作为第一款美国研发的战机,其性能肯定比F—35高出很多,而F—22至今从未销售过任何一个国家。
那再来说说中国研发出来的两款第五代战机,一个是歼20,另一个是歼31,歼20作为中国第一款重型隐形战机,是不可能出口给其他国家。而歼31有关媒体称是专门为了外销用的第五代战机,自从我们听说了歼31后,就再也没有歼31的具体报道了,在五年后歼31能实现外销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很多的国家都是因为没有资金和技术能研发出自己的第五代隐形战机,只能迫切美国,俄罗斯,中国来引进自己想要的第五代战机。
那么能满足它们的就是俄罗斯了。
俄罗斯这个国家因为持续遭到美国的经济制裁,经济一直处于低迷时期发展不起来,俄罗斯又好不容易研发出了能称的上的第五代战机,想到了很多的国家都想要第五代战机,便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苏57出口卖给其他国家,立刻抢占国际第五代战机的市场,从中大赚一笔。
而俄罗斯先自己列装苏57是为了让所有国家都放心这款战机,从而让更多的国家采购苏57。
为了利益,无利不起早。苏-57战机按西方五代机标准也就勉强合格,与现有的几家五代机相比,有一种垂垂老矣的感觉。
一是要赚取钱财。说起来也很无奈,苏霍伊设计局一直是苏俄效益比较好的单位,,但是俄罗斯大气候不行啊,国家经济迟迟不见起色,外部反俄势力蠢蠢欲动,俄罗斯也是焦头烂额。连带苏霍伊设计局日子也日趋紧张。毕竟新式装备是很高科的,也就是很费钱的,一架先进战机动辄几亿美元。光靠俄罗斯国内不景气的经济是很难支撑的。早先为了早日研发该机就巧立名目拉印度入伙投了不少钱,不然光靠俄罗斯国内,该机服役还得一段时间。何况还要后续发展啊。
二是稳住盟友需要。俄罗斯向来是世界武器市场的巨头,其他战机已经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这么先进的武器,自然也是给关系不错的国家,不然还不跟自己干起来啊。一般先进武器都是很复杂的,不是光买来就完事了,售后啊、维护啊、保养啊、升级啊等等都需要原产过顶力相助。这就为俄罗斯拉拢这些国家埋下伏笔,不然谁还给你管武器。肯定只对对自己好的国家才能有更大收益。
三是武器发展规律的必然。一种武器研发出来如果没有人买,那你这研发就没有任何意义,也生存不下来。苏57也是刚刚在俄罗斯服现役,而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已经使用上了五代机。你不卖自然有他人卖。据报道目前使用F35的国家已达十多个,这些国家可以说都或多或少划入了美国势力范围。五代机已经成为现代空军的标配装备。也就是说先进国家都在开始研发六代机了。五代机对于大国来说已经快成为历史了。何况该机在现有五代机中各项性能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竞争能力并不强。
四是保持军事及世界强国的需要。武器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爪牙。在五代机遍地开花的情况下,俄罗斯五代机也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不然谁还承认你是军事强国?俄罗斯最近需要显示武力的地方比较多,而且主要对手背后都有五代机撑腰,相反自己传统势力范围区域内确少见,这很打击一个雄心勃勃的大国的意志的。你还怎么当带头大哥啊?所以出售苏57也是无奈选择,何况苏57也需要进一步成熟才行,至于什么时候出售、出售给谁还很难圈定。
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的原因?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提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
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动至卡卢加.威胁法军交通线,并组织军民“坚壁清野”,袭扰法军。法军饥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军转入反攻,追歼大量法军。法军丧失了全部骑兵和几乎所有炮兵,只剩三万人退出国境。
战争背景
1812年,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法国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成立了受法国控制的莱茵联邦),击败了欧洲强国奥地利,大败普鲁士,控制了意大利、尼德兰等地和西班牙北部。
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让当时的法国的死敌、海上帝国英国臣服,法国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了“大陆封锁”政策,但俄罗斯帝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且对法国的扩张存有强烈的戒心,所以在参加法国的大陆封锁一段时间后,退出了和法国的联盟,成为欧洲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俄国的敌对行为招致拿破仑的愤怒,并萌生通过战争迫使俄国投降的念头。
从1811年开始,为了准备入侵俄国,拿破仑的军事和外交政策有越来越强的针对性。
1812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短暂的军事同盟。根据盟约,为了对俄作战,普军2万人,奥军3万人归拿破仑指挥。法国的其它附庸国政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国的军队。在这一年,拿破仑准备了空前强大的军队,其控制的由欧洲各民族组成的军队总数达到约120万人,其中一半用于进攻俄国。
俄国在获悉法国即将入侵的消息后,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备战,包括加强军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国也有所建树,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盟约,规定双方共同行动,反对法国。战争爆发后,俄英缔结了和约,结束同土耳其的战争,对俄国来说,和英国这个海上帝国结盟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1812年夏,拿破仑集结军队61万,分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亲自带领指挥,这支庞大的军队被拿破仑称为“大军”,大军在法国控制的华沙公国集结,6月24日,渡过涅曼河,向俄国不宣而战,这场为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爆发了。
日俄战争,作为欧洲强国,俄国为何战败?
谢邀!其实就是轻敌。
从未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那句:对小矮子的愉快战争。可想当时的俄罗斯对日本的轻视。
在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有很多人会作出分析为何小日本会战胜,但这不作详述,因为这些不过是马后炮。
俄罗斯当时并不是一面倒的战败,事实上日本在战后战死了八万多人,而俄罗斯才五万多人,在伤亡上比日本小的多,只是因为俄罗斯上层的轻视,欠缺准备及迟来的增援才导致战败。
在 日本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偷袭旅顺港的俄罗斯军,并大举向中国东北入侵,虽然俄罗斯军队顽死抵挡,不过在出其不意的偷袭及补给的困难之下,俄罗斯军全面败退。
而俄罗斯的增援由波罗的海出发,到达日本海已经是七个月后了,日本海军早已以逸待劳,等待俄罗斯自投罗网了。
其实当时两国的国力相差不算太大,甚至俄罗斯更稳压日本一头,而俄罗斯士兵也很顽强,但俄罗斯高层还把日本当成一个亚洲小弱国,没有把握最新资讯,正应了孙子兵法的那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首先,小日本是举全国之力向沙俄发起战争的,而且是偷袭。说起来小日本那个地方整个国家的人加起来也没有很多啊,所以日本举全国之力也是应该的。按理说这样有利的情况会将情况变得明朗化,日本应该很轻松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其实,小日本搞偷袭的战术也不是一次两次啦,比如“九一八事变”中小日本偷袭东北军的北大营,还有二战中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等,虽然我们东方大国看这种手段很卑鄙,但是小日本从来都是乐此不疲!
其次,当时俄国留在中国的人手并不多,而且他那个地方支援起来十分的困难。但是日本只是在海上将俄国的军队消灭了,在大陆上遇到了俄国的强烈反扑。如果不是日本被洗脑,全部士兵都不怕死的话,最终能不能取得胜利还是另一回事呢。
而且,日本费了那么大力气惨胜俄国,获得了什么呢?仅仅只获得了我国东北的部分权益,向作为战败国的俄国索要赔偿,俄国也给拒绝了,说不然我们就继续打。日本就怂了,不敢在跟俄国继续拼下去,不然说不定就没有侵华战争了,日本就被俄国给灭了。
1、当时日本在中国已经有大量的驻军,输送兵源比较方便;
2、运输线,日本也占优势;
3、当时俄国的重心还没有移到中国这边,不可能真的与日本人打下去;
4、其实日本人的损失要远比俄国人要惨,日本人只是形式上赢得了战争。
有人说马克沁机枪出现终结了骑兵时代吗,一战(乃至二战)还有大量的骑兵参战,这是什么情况?
终结骑兵的,不是机枪,而是汽车!
机枪终结了骑兵,是人们对现代战争史的最大误解。
大家普遍认为,骑兵在机枪面前冲锋无异于送死,机枪会想收割稻谷一样把骑兵全部收割掉。
这也的确是事实,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有了马克沁机枪以后才出现的。
早在1860年。骑兵冲锋就已经在火器面前被打的溃不成军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与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在八里桥进行会战,战争结果以英法伤亡不到五十人,蒙古铁骑全军覆没告终。
而当时的英法联军,只不过装备有线膛步枪和步兵炮。在机枪尚未诞生的年代,骑兵就已经在火器面前不堪一击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骑兵并没有消失,甚至在八里桥之战的八十年后还没有消失。直到二战,苏军、日军和中国军队,依然有大规模的骑兵。在德军之中,也有不少以骡马为机动工具的部队。
为什么呢?
因为机枪只抵消掉了骑兵的进攻作用,却没有抵消骑兵的机动作用!
冷兵器时代,骑兵有两个主要作用:1.跑的快,机动速度远远强于步兵。2.战斗力强,在平原上,步兵跟骑兵对冲,等于找死。
有了线膛枪之后,骑兵的进攻能力就大大减弱了。可是第一种机动力的优势,依然没有减弱。
马克沁可以终结骑兵的进攻,可是步兵不能骑着马克沁机枪跑吧?战争不是静坐,部队要从一个地方机动到另一个地方。
这种机动中,骑兵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了。
骑兵的速度远远快于步兵,战马的负载能力也比士兵要高的多。在苏德战争中,苏联拥有大量的骑兵部队,可以快速穿插到敌人后方发起突袭。而且不用担心骑兵火力弱,苏联人把机枪直接安装在了马车上面。
(苏联的机枪马车)
我们知道,二战中苏德战场,中国战场都拥有大量的骑兵,可是一战中却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一战以阵地战为主,法国边境几百公里战线上,双方满满的塞进了三四百万士兵。骑兵根本没有任何迂回的空间,走到哪都是机枪铁丝网,所以一战自然没有骑兵。
而二战中,苏德战场的空间要广阔的多,纵使双方的总兵力要远多于一战,可是在几千公里的战场上,依然到处有缝隙可以供骑兵施展。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苏联土地广阔,才更需要部队拥有优秀的机动力。
另外,骑兵的战斗力也没有那么的不堪。像马克沁这种重机枪,各种要求非常多。要有机枪阵地,要有足够的弹药,还要有水(水冷重机枪),而且转弯幅度非常有限,只能打眼前一个扇面。如果骑兵发动突袭,也还是很有些机会的。
二战中,只有一个国家的军队里是完全看不见马的身影的。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在二战中,光上面这种敞篷吉普车就制造了超过三百万量,完全普及到了每支部队。所以在二战美军中,你几乎看不到士兵以步行进行机动,更不要说骑马了。
二战末期,美军甄别德军间谍的方式之一就是,看看他是否开着一辆美制吉普车。
而德国苏联等国家,工业能力还远远不能跟美军相比。所以苏联有几十万骑兵部队,而德国前线虽然没有骑兵,后勤却基本都是骡马化部队,没办法啊,造不出那么多汽车啊!
直到二战结束后,五六十年代,各国的部队中汽车完全普及到了每支部队,西方军队才完全淘汰了骡马。而我国解放军,直到八十年代的对越战争中也还是在使用骡马为后勤部队服务,直到21世纪初,解放军才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
不能说的太绝对,马克沁机枪只是终结骑兵时代的因素之一,近现代更多战术的出现于机械化部队愈加完善是使骑兵退出历史舞台更为重要的原因。
一战坦克的出现,更多新式武器于战术,使得战争不再是简单的排队枪毙,更多的则是坑壕战,骑兵虽是以人力为主,但在那个工业还不是很完善,只要不是遇到精锐部队和纯机械化和自动化部队,在当时骑兵的优势还是有用的。
二战骑兵则更多的是侦查类型,大规模的骑兵战争也只是在东亚战场之上,在欧洲机械化完善,骑兵去前线基本上就是给对手改善伙食。
骑兵在当时如此重用,更多的则反映了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性,因为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速度并不是一般步兵比的上的,时代在进步,先进武器的出现于更优秀的战术思想是会将过去落后的淘汰掉,科技水平决定一切。
马克辛机枪确实对步兵战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理说骑兵也应该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结果骑兵还是继续存在着。
日俄战争是机关枪第一次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战争,日俄双方都有大量机枪,但是兵力占据劣势的日军,最终以惨烈伤亡拼死进攻打败了俄军,此时攻势主义开始流行,认为机枪不是问题,步兵大不了多受点伤亡冲击过决定性的几百米就够了,而骑兵冲击速度更快,因此理论上完全可以抵抗机枪的攻击,所以骑兵一直没有废除,一战中各国还有大量的骑兵部队。
还有就是贵族问题了。当时欧洲多个国家是君主立宪制,很多贵族以参军为荣,但是海军生活过于单调乏味,去陆军当步兵太不体面,炮兵对理论知识要求太高而且又脏又累,因此就只剩骑兵可选了。当时很多贵族都是骑兵部队中任职(当时还没有独立的空军,而且早期的航空兵风险太大)。
但是一战的火力水平太强,很快骑兵就暴露出了其缺陷,面对机枪根本无力应对,很快被装甲汽车、坦克等取代,但是依然没有彻底消失。
像二战中,骑兵也往往是巡逻,通讯等用途,仅有苏军继续大规模使用骑兵,不过主要是因为东线战场过于广阔,因此骑兵还是有生存空间的,而且苏军骑兵更多的是下马步兵,到达地域后下马以步兵形式作战。
在机械化成为主流之前 骑兵退不出战场 在冷兵器时代 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坦克部队 用于突击
当一战爆发后 骑兵并没有退出战场 而是完全转扁鹊 成为了快速机动部队 骑兵不再是战场突击 而是迅速把做战部队快速调动至需要的地方...就拿二战时的波兰骑兵为例 完全不像宣传的那样 波兰骑兵在波兰中部 森林地带 利用地型掩护 打了就跑 用拖拽的轻型火炮重创 古德里安 的装甲部队 并利用 德军装甲部队与步兵脱节的间隙 成建制的歼灭不少德国步兵 和淄重部队
最近的战例 就是美军占领阿富汗 在空中掩护下 反塔联军就发起骑兵突击 在轰炸几乎停止的同时 骑兵就突入塔利班关阵地 击溃了塔利班的防御阵地 把随行美军看的目瞪口呆...
骑兵退出历史是大势所趋,机枪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骑兵曾经笑傲江湖数千年,坦克出现之前,骑兵是陆战之王。而当机枪火炮这些大杀器出现的时候,骑兵便开始退出历史。
骑兵的兴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就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中原王朝对阵游牧民族,骑兵上的劣势就使得自己被动挨打。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靠着20万大军横扫亚欧大陆。明朝时期,蒙古骑兵同样为明成祖立下汗马功劳。而到了清朝,欧洲工业革命结束后,当枪炮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后,骑兵便开始没落。
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大清数万骑兵对阵英法联军8000人,结果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上万蒙古骑兵丧生,英法联军合计伤亡12人。也就是从此开始,骑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战中,索姆河战役,马克沁机枪密集火力之下,一天干掉6万敌军。
在这种大杀器出现之后,骑兵突击的时代已经成了过去,取代他的是机枪大炮。骑兵如果继续作战,那么就是个活靶子。
二战中的骑兵主要是过渡
对于二战中的骑兵,主要使用在于东亚现场。诺门罕战役,蒙古骑兵曾经把日本骑兵砍的怀疑人生。由于东亚地区都是农业国家,机械化水平远不如欧洲,所以骑兵还是以作战部队的形式存在。
二战中的骑兵主要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以波兰骑兵为例,波兰骑兵当时不光有战马还有卡车坦克等武器,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了。传统意义上的骑兵,在欧洲就是找死。
这个过渡过程中,机械化普及不全,但又不能丧失机动,而骑兵是最好的一个过渡对象。所谓波兰骑兵骑马砍坦克,只不过是个谣言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军打死美军游骑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军打死美军游骑兵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