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肯德基涨价2%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肯德基涨价2%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AJ怎么会涨价这么快?
AJ已经是个品牌,它不是所有的款式,配色都涨价的!
AJ 包括团队鞋款像 CP3 ,MELO,这些都不会涨价卖
当然楼主关心的应该是复刻的那些鞋款(新出的正代鞋款30-32也并没有涨价的情况出现,很多时候原价甚至有折扣的情况出现)
复刻的鞋款也主要是一些稀少的配色,或者主题才有涨价的可能!
但是从17年下半年开始在Adidas的球鞋冲击下,很多款式的配色已经出现价格松动的迹象,起码并不是像以往只要一出,官网就被一扫而空!
所以个人认为,现在的一些价格是虚高的,价格肯定会下来!当然个人觉得最不开心的应该是卖假鞋的那批人吧!
几点:
AJ不是涨得快,是炒得高。NIKE的鞋多少年没怎么大调过价格了,就跟肯德基在中国似的,跟中国的消费水平涨的比起来真是“良心”了,因为它一直都那么贵。同样,NIKE公司的AJ也是这情况。但为啥买个一千多的AJ要好几千了?因为黄牛炒的、NIKE公司明星带货的营销炒的。
为啥能炒得高?因为炒作的点在供求。每年复刻的量少,然后围绕有限的量又做足营销宣传,自然供小于求。当你发现同学都想拥有一双AJ了,你自然也会想拥有。但是想是没用的,有这千把块你也抢不到货,只能通过黄牛买。以前买iPhone的盛况还记得?
炒归炒,底子还在产品上。AJ卖的是情怀,正是近10年NBA文化在华的传播以及现在我们社会的全民体育健身热,让这情怀在销售上获得巨大成功。可以讲,现在是AJ在华的巅峰期了,这种巅峰里,产品、营销都建立在NBA文化在华传播的巅峰基础上,你看科比退役一堆从没看过球的妹子都发“科比一路走好”就知道了,在中国,NBA球星甚至跟明星一个“待遇”了,作为NBA文化最主要的商业变现手段的装备销售,能多卖球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不然NIKE、AIDIDAS砸那么多钱到NBA干嘛?
最后,以上都是“别人”的原因,咱“自己”的原因一是咱整体消费水平上来了,再加上社会大健康潮流,买个AJ既不是难题又赶潮流,很正常。再有,真正迷乔丹、迷AJ的80后群体已经是社会顶梁柱了,为实现少年时候的“梦想”,买个AJ还真不会像上学时那样“力不从心”。
Air Jordan 系列球鞋为什么涨价这么快?
Air Jordan 发售至今已经30多年了,虽然这么多年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热销鞋款,但是价格还算是趋于稳定,直到近两年,AJ鞋的价格一路飞涨,尤其是AJ1系列,一些经典配色甚至翻了一翻。
为什么这两年Air Jordan 系列球鞋涨价这么快?
1.街头文化的流行:
中国有嘻哈不仅带火了说唱,更是带火了AJ鞋。
各路明星的上脚带货,带动了旗下粉丝的疯狂追随。
加上嘻哈文化和街头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和普及,作为街头搭配利器,AJ鞋更是受到无数潮流爱好者的追捧。
以至于AJ鞋的价格开始一路飞升,让人惊叹。
2.供不应求:
尽管NIKE这些年不断的冷饭复刻,或是改头换面出一些全新配色。
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显然再大的货量,也难以满足那些消费者。
货量极大的黑红脚趾,经历了三次补货,依旧是一鞋难求。
3.MJ的市场影响力
尽管AJ发售至今已经30多年,但是由于乔丹的个人影响了,凡是乔丹上过脚的正代鞋款,一直都是热销款,经久不衰。
这也使得这些AJ正代鞋具有非常保值的市场价值。
你花了1300的原价买了一双“禁穿”AJ1,三年后,它还值这么多钱,甚至可以卖到3000多或者4000多。
但是你花了1300买了一双“Hypedunk”,三年后,它可能只值500块钱或者更低。
你穿一双AJ1,,我穿一双AJ4有什么差别?
拜托,他们都是经典款,我们都是Sneakerhead。
你穿一双Hypedunk 2016,我穿一双Hypedunk 2017有什么差别?
兄弟,我脚上才是最新款,你的LOW了。
这就是AJ鞋的神奇之处,不管多少年,也不会过时。
4.Sneakerhead对于AJ鞋的崇拜。
AJ在大部分Sneakerhead心中都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夸张点来说,很多人把AJ当成了信仰。
5.鞋贩子们的推波助澜。
有市场就会有利益,球鞋价格的一路飞涨,自然少不了贩子们在背后的努力。
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AJ鞋的热度怕是短时间内很难冷却下来,主流配色的价格只会涨不会跌,不过部分冷门配色会出现一些跌幅现象,但是整体的跌幅应该是不会出现。
会不会跌下来要看NIKE爸爸出货量和会不会后期补货。。今年涨价最凶的就是AJ1了,简直可以说是AJ1爆发的元年,粗粗看了下,2018年整整出了几十双不同配色的AJ1了,简直当成聚宝盆印钞机了。。
而且除了AJ1,NIKE爸爸也疯狂复刻其他鞋款,如果正好复刻到了之前限量的款,那就变成了补货,这样那一款的价格肯定会下降,至于降多少,还是要看出货量的多少。
复刻不了那就联名,或者出新的配色,AJ4,AJ5,AJ8,AJ11,AJ13,AJ14,数不胜数,比如前段时间复刻的AJ13熊猫,货量这么大,导致二手市场价格降的很明显,但是现在还想买的话还是得加个几百,毕竟价值还在那里,不会因为货量大而跌破发售价。。
最后再说一句,涨价最快的还是那些限量的联名的款式,offwhite,clot,这种顶级品牌的联名款,加上一些独特的设计,加上实在是少的货量,二手市场的价格只会升不会降,被誉为二手球鞋界的理财产品。。。
首先谢谢悟空的邀请,我觉得aj之所以会涨价这么快,主要是市场的吹捧,中国有钱人普遍较多,有的人甚至会不惜花费高价去买鞋,这也就是为什么aj的价格会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为什么麦当劳新地越来越小?
麦当劳不仅仅只是新地越来越小,包括它的汉堡,饮品等主流产品也是越做越小,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要控制核算成本,毕竟原材料都有一些升幅,而短时间内又不能大幅度提升售卖价格,其二就是缺乏竞争对手,麦当劳一般都占据当地比较繁华的地段,一些同类型的小型汉堡店是很难付得起相应租金的,而麦当劳周边除了肯德基之外没有其他对手,意思就是你进来吃就吃,不吃就走,他们对顾客体验度是不太在意的,第三个麦当劳股份在卖给金拱门之后,在标准化服务方面的确有些下降,不过船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麦当劳始终在这方面做的太小家子气的话,广大食客依旧可以用脚投票。
外卖越来越贵,我们是不是被美团、饿了么割韭菜了?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近两年,两大外卖平台的竞争,可谓是空前绝后,各种大招层出不穷,有战争就需要有消耗,有消耗就得有人买单。平台佣金比例增高,商家除了涨价别无选择。所以用户被割韭菜已成事实。
为什么外卖越来越贵呢?
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
美团外卖自王兴2010年3月4日推出,随着在各个城市的不断上线,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大小城市,发展了11个年头,美团网现有用员工近万名,截止2020年10月美团外卖骑手全国有399万人左右。前期的推广、宣传,以及庞大的技术成本和员工成本,如果不能实现盈利,那就不是商业发展的本质了。众所周知的美团“霸王条款”事件,美团外卖平台提高平台分佣比例,并且强制要求商家参加活动等。无疑给广大商家增加了经营成本,那么商家除了提高价格,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然而最终要买单的当然是用户了。平台霸王条款的行为便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手段。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美团和饿了吗是目前餐饮外卖平台两大垄断大家。从之前的一家独大,到现在的神仙打架,最后殃及的就是商家和用户。
2020年7月,因为没有同意签署独家协议,温州饿了么平台的“姜仔鸡黄焖鸡米饭”、“川湘菜馆”、“CBB炸鸡”等20户商家被饿了吗强制下线。在2019年的时候,美团就因为如此独家协议,被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
不签署独家协议的后果就是平台分佣比其他签署了的要高几个百分点,商家只能提高价格来保证正常的经营收入,买单的便是用户了。
市场经济的趋势所在,网络平台也不外乎
网络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必然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伴随着各种物价的飞涨,商家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产品价格势必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平台发展必然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用户会衡量产品的价值,商家会计算经营的成本,一定是要寻求一个多方可以接受的契合点,平台才能存在、有价值。
@无敌小钢蛋存在即是合理,虽然价格涨了,但是用户的热情依旧不减。这就是所谓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吧。任何事物必须要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作为消费者,做到为我所用、理性消费就可以了。
你平时点外卖选择“美团”还是“饿了吗”?评论区分享一下
麦当劳跟肯德基为什么只发优惠券,而不是直接降价?
个人觉得原因如下:首先优惠券是一时的,也只是对部分人的。而降价则是对所有人而言的。然后,很多有优惠券的人是觉得优惠券才去吃,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而优惠券一般是有时效性的,所以更吸引顾客消费。而降价的话会让大家觉得理所当然,吃或者不吃价格都是不会变得。觉得无所谓。最后,优惠券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消费,而降价则降低了自身的档次。毕竟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最早的洋快餐。
做降价只能一降再降 因为降下来再回去消费者不会愿意买单 而发优惠券是有期限的 会促进更快的复购消费 精打细算的人就会容易买单 所以发优惠券是为了多抓住一部分精打细算的人群份额 其他正常购买的人群还是会正常购买
1如果你手上有多余的优惠价,你就会想到快过期了不使用的话会浪费,但如果麦当劳和肯德基直接降价的话,个人觉得可去可不去,没有什么诱惑力,当然它们也是这样想的
2每次点完餐都送你优惠卷就是让你下次使用的,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把你套牢了。😏😏😏
先说结论:利润的最大化并不等同于销售量的最大化,而是等同于消费者剩余的最小化(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越小,企业从消费者身上榨取的价值就越多,就越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优惠券作为价格歧视策略的一种,极好地区分了愿意付出时间成本来搜索优惠信息的「穷人」(工薪或学生阶层)和不在乎优惠信息直接到门店购买的「富人」两类消费者,让他们都支付了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达到了消费者剩余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注意,这里的「穷」与「富」,并非单纯指经济境况,而是指消费者对待同样商品时支付意愿的高低。至于单纯降价,往小了说,短期内会带动销量的上升,但不利于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品牌感知,一旦重新提价,消费者的负面反应会比较大;往大了说,降价虽然是获取市场份额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但市场是动态波动和有机统一的,一旦你开始降价,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势必会做出应对,其结果最终导致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引发企业间的价格混战,最终不仅损害企业本身,而且恶果会波及整个行业。
为什么说使用优惠券减少了消费者盈余,从而达到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举个例子,假设有 A、 B、 C三名消费者,他们都意欲购买一个麦辣鸡腿汉堡,但由于偏好程度以及收入状况等方面多有不同,因而,每名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大不相同,现在假定他们三人的最高出价分别是12元、11元、10元,同时,我们还假定每个麦辣鸡腿汉堡的全部成本为5元。那么,在商家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汉堡销量将不同,商家可获利润额也不一样。此时倘若麦当劳把价格定为12元,则仅有一名消费者愿意购买,就是最高愿意出12块的A同学,此时商家可获利润为(12-5=)7元;现在麦当劳决定实施优惠,以最低价5元(即成本)销售,销量则大升至3个,A、 B、 C三人都会购买,但此时商家利润为零。以上两者情况说明单纯追求价格最高(定价12元时卖出一个汉堡利润7元)和单纯追求销量最大(定价5元时卖出3个汉堡利润0元)都带不来利润的最大。此时倘若麦当劳看形势不妙,再做调整,把价格定为10元,这样A、 B、 C三人都会购买,此时商家利润为(10X3-5x3=)15元,达到了最大化,由此可见,商家定价的最理想情况是,价格在消费者能接受的程度下最大化,并且实现在这一价格下的销量最大化。换言之,商家应该尽可能按照每名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进行销售。
问题在于,消费者不会傻逼脑残地走到柜台前,把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告诉你。那怎么获取他们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发放一定的优惠券,由此商家就可以把具有不同支付意愿的消费者区别开来,从而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现在假设一个汉堡成本5元,定价10元时,100人会接受此价格。定价15元时,有60人会接受此价格,前者利润为(10-5)×100=500元,后者利润为(15-5)×60=600元。但商家不想放弃另外40个支付意愿较低的消费者,于是决定用5元优惠券来吸引他们,同时对剩下那60个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依然维持15元的原价销售。此时商家利润为 60×15+40×10-5×100=800元,达到了最大化。
同时因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优惠券的消费者为了获取低价必须支付如下成本,一是时间成本,二是自由选择权的丧失。
时间成本的丧失:收集名目繁多的信息,下载APP,上网打印电子券,去路边索要优惠券,这些都会浪费你的时间。通常是什么样的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时间成本呢?显然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工薪或学生阶层。
自由选择权的丧失:优惠券的优惠大多限定于固定的产品组合,而较少用于单点。支付意愿高的消费者不会为了优惠而委屈自己吃一份量大便宜的套餐,他们情愿单点,随心选择自己想要吃的,即为,他们不会使用优惠券。而只要我们站在麦当劳的点餐台前仔细地观察半小时,就会发现,优惠券的使用者多半是一些「穷人」,如学生群体等。
通过优惠券,麦当劳肯德基成功地区分了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对待「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商家给他们提供的商品比较贵(没有优惠),对待「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商家给他们提供的商品比较便宜(享有折扣)。商品一样,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这一价格歧视策略,使得商家从消费者身上榨取了更多价值,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在他们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下进行消费,从而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
总结和拓展一下:
1) 优惠券能让消费者在心理上形成应激机制,每当你看到名目众多的优惠券和app时,你就会产生一种“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感觉,每看一次和再看一次的过程,都会无形中加强你的消费倾向和品牌感知。而单纯的降价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优惠券特别够吸引那些愿意付出时间成本搜索优惠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忌惮门店高价的经济不宽裕群体,因为这类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形成类似占便宜的应激机制。
2) 优惠券能让消费者在实际支付中造成价格失敏,持续刺激消费者。优惠券的优惠策略会结合销售情况及时更新。在保证低于门面价的基础上,优惠券的价格时常在变,优惠组合也在变。比如一份麦乐鸡套餐门店18元,优惠券可能这周会把价格设为14.9元下周又设为15.9元,这周给你搭配个果汁,下周又给你赠杯可乐。如此变来变去,消费者对优惠券上的价格并不太敏感,他们所确定和坚信的一点是——使用优惠券会比门店便宜,如此一来使用优惠券能够持续刺激消费者。而门店价格作为非常formal的一种经营信号,不利于反复变动对消费者形成持久刺激,其频繁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答案开头便已提到,在这里补充个例子——比如20世纪90年代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的那场价格混战,波音公司采取频繁降价策略,通过比街角杂货店还要低的利润率试图去建立自己在航空市场的超级霸主地位,结果不仅扰乱了整个航空市场的经营秩序,自己也股票大跌付出了惨痛代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肯德基涨价2%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肯德基涨价2%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