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米集团涨超5%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米集团涨超5%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小米董事会决定永远产品利润在5%?
关注找靓机,每天分享新鲜有趣的数码科技小知识!
4月25号,小米发布了小米5x的继任者,小米6x,定位线下体验明星产品。前半段小米总裁林斌不止一次提到,5x在成本提升的前提下,已经用尽洪荒之力,把价格拉到了极限。
而压轴登场的雷军,在母校武汉大学的整场演讲都眼泛泪光。并且郑重宣布了一条董事会一致同意的决议:小米硬件部分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的部分,将超过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雷军在给小米发布的内部信中如是说道:我们始终坚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销售利润,追求产品体验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层层加价,真材实料定价厚道终究更得人心。
把实惠送到千家万户,是小米的一贯追求,也是7年前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时,能瞬间从名不见经传,到引爆全民抢购热潮的制胜法宝之一。
和衣物,美妆等成本和定价之间的空间难以琢磨的产品相比,3C硬件简直就是裸奔的存在。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汇率波动,元器件供应不及时以及受到外界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挤压,每部手机的最终定价也是一件麻烦事。小米能够跳出来向外界大声表明态度,是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情。
然而一家企业的产品能够长期维持在5%的净利润率,是一件艰难无比的决定,这需要产品一直保持销量不断增长,甚至是迅猛增长。而有趣的是,在雷军慷慨陈词话音未落的时候,就被荣耀总裁赵明泼了盆冷水,赵明在访谈中毫不留情的提到:中国硬件公司综合净利润率达到5%的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没什么稀奇的。
“性价比”这个观念本意是好的,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是一件非常伟大且有勇气的决定。然而我们也遗憾的看到这样一个现实,随着追求“高性价比”的手机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中有一种声音也随之蔓延开来:想在中国做手机,不卖成本价就是坑人。835的手机你不卖2500而你卖3000,就是不尊重用户,就是原罪。并且,这种质疑几乎只在面对国产手机的时候,才会出现。
被厂商惯坏的少数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对产品的定价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林斌反复强调的这是6x定价的极限,没法再便宜了,一方面是对想让更多用户体验价格低,体验好的智能产品,另一方面或许也表达了“这么多年都扛下来了,已经没有回头路”的无奈。
同样的,小米之所以敢发出这种“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声音,是因为小米早已努力建立起来的智能生态链在别后撑腰。手机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载体,是一个中介,是一个流量获取的端口。通过手机获取的用户群体,都是智能生态链的潜在用户。你看小米商城里卖的东西,正在火速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来,你总需要一个遥控器吧?届时,小米手机作为遥控器,就变成刚需了。
所以我会觉得,这是小米在自身具备优势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正好又符合大众的胃口。而未来的手机市场,价格,性能,黑科技都不再是厂商争夺的首选。谁能圈住更多的用户,并留存住,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5%的产品利润率决定的出台,对于小米来说或许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也可能是小米痛定思痛后的经验教训。
不知道大家有没想到,从2010年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在前几年小米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是碰上了行业发展的好时机。实际以笔者之见并不全是如此,小米能快速发展正是利用性价比优势革了整个行业的命才造就了自己的辉煌战绩。性价比说到底就是相同配置条件下总是在价格上要低别人一级,从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机会。
前两年小米陷入低迷,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或许有人会归结于供应链的把控等问题,当然这些是原因之一,但却不是关键,小米开始低迷是从小米Note系列向高端市场进击开始。关注过小米的人应该都知道,小米Note刚刚出世那一年,定价是完全的向华为Mate系列准备看齐的高端水准,而且遭遇市场冷淡后整整一年小米都是努力进行各种提升挽救,一个产品系列换个颜色、加个明星标签就能当成新品连续发布七八次之多,但市场一直未给其机会,所以那两年时间连整个小米公司都陷入生死存亡阶段。
而小米再次复苏又是什么时间?一是放弃了小米Note系列的高端定位,二是推出一款惊艳全球的小米MIX,但比较意外的是本来以小米MIX的优势定位一个比小米Note更高一级的水准都不会让业界介意,不过雷军却硬是保持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也就是重回小米最初的性价比优势。
现在小米二次崛起,而且打定了主意要用十个季度重回国内市场第一,显然是大方地开始向华为叫板了。而今天的小米6X更是直接与OPPO和vivo贴身PK,这三个品牌是国产三雄,小米一次性挑战三个实力对手,其一招制敌的核武器是什么?没错,就是今天雷军说的产品净利润率不超过5%这句话。
所以 5%这句话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小米痛定思痛后的经验总结,也是小米二次崛起的关键,更是小米重新问鼎桂冠的唯一利器。
为了回避屌丝的定位,冒险发布了全面屏手机,其实很多公司都有的概念机,而且是亏损的不能量产的半成品,被雷神吹了两年,至于你的发明专利,谁都知道中国的专利是怎么回事,屌丝逆袭成功的秘密,美名其曰赚5%,短平快的抄袭者!
从我自己用了五部小米手机,购买约15部的体验上,我认同雷总的价值观,永远做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好产品,更佩服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的为民情怀。这和我们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非常吻合,可以说让非常多的普通百姓感受到了诚意和实惠。真正感受到了物美价廉的含义,更是有力的通过小米互联网+模式,促进了国产手机极大进步。而且小米的利润率中心不在硬件,而在于其以手机为核心的生态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感受到小米的为民品格,也相信这条规定将让小米走的越来越远,去到星辰大海,去到别人梦想未曾达到的地方!
其实是一种策略,一种需要勇气,但是一旦成功就会非常有价值的策略!
有些品牌,通过打造品牌的知名度达到品牌溢价,可以更高的利润销售产品,比如苹果。
有些品牌,核心追求超高的性价比,每个产品的毛利都很低,但是可以抓住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但是并不是说产品质量一般,而是完全可以更高价格销售,但是就是不高价销售,就是要走量。这就是小米的策略。
《鸡毛飞上天》里面有一句台词,一毛利,饿死人,一分利,撑死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米通过产品利润5%,直接把行业的核心利润曝光出来了,直接给对手致命打击。如果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择小米。或许现在再去走苹果的路线,已经不太可能,那就没有必要去走高价路线,反而是小米的极致性价比,更加有希望。
并且,小米现在并不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通过手机吸引用户,销售的是各种科技产品,使命是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生活。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成为忠实用户,而不是一个产品赚取足够的利润。
小米上市估值达1000亿美元,小米5%盈利策略,算良心企业吗?
4月25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小米6x发布会上,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表示:“小米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决议,从今天起,小米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我们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小米是手机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既然是新零售公司,就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而这“多”不仅仅在手机,而是在小米的整条生态链上的所有产品。
小米早就于2013年底就启动了生态链计划,花三年多时间投资了90余家公司,其中包括华米、紫米、睿米等,其中有十几家年销售过亿,已经诞生了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等销量超千万的爆品,成为了全球可穿戴设备份额最大的品牌。
这大概就是雷布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一部性价比超高的小米手机,为他俘获的不仅仅是人心,普及智能手机也不是在做公益,这实际上是互联网公司的普遍做法:通过低成本或免费服务获取海量用户,再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以获取利润。
网上有一份数据广为流传:
2016年,小米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而小米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2017年小米利润率为6.5%,其中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
所以说,雷布斯的承诺实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关于良不良心,创投君认为良心!这些钱给谁赚都是赚,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且,他赚他的钱,我们低收入群体也能借此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这是一个互惠的事情。
最后,创投君预祝小米成功上市!
创业投资家(ID:cytzjia)原创,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致富方法,阅读更多财经信息!
先亮观点,这跟良心企业没关,可以看作是噱头,制造话题而已,原因如下:
首先,国内企业电子硬件5%的利润率已经很高了!传统电子行业能超过5%利润率的都是顶级大佬!国外也就苹果、三星这些,国内格力、美的等少数硬件企业可以达到,华为手机都做不到!
其次,这个5%的利润率对消费者没有任何意义!主要是对小米上市后的股价有利!相当于提前给投资者打预防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市后被资本推动!万一以后财报不好看、赚不到钱可以说是策略!
最后,只要能挣到钱,硬件利润率控制到5%很容易!比如硬件毛利80%,营销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大于75%不就得了!或者以各种名义多花钱、提高成本太容易了吧!比如格力董小姐,给员工加薪?
所以这仅是话题噱头而已,不要看太重!
我来回答一下,答案是肯定目前来说算是。
小米可能是第一个提出将硬件综合利润率控制在5%一下的手机企业,当然有很多所谓的业内人士过来讽刺挖苦,有的说全行业利润都没有那么高,有的说这个数字没人监管,有的说这样还怎么研发,还有的说压缩上下游厂家的利润不利于全行业的发展。同时还有不少人认为,低毛利的产品总会被高毛利的打败,小米的模式难以为继。
其实不仅仅国内,就连海外也有媒体说,“对于一家寻求100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这不是一个明智举动”。
但是,我们要知道,小米的性价比路线走到今天,手机销量成为全球第四,难道说他的路线走错了吗?红米的出现几乎让山寨机几乎消失殆尽,这错了吗?小米以手机为中心的建立起来的强大的产业链都错了吗?小米凭借着这种理念,进入一个行业就会改写整个行业的规则,比如小米充电宝、小米手环、小米插排、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电视等等。
永远不能否认,价格便宜质量过硬的产品总会受消费者的欢迎。小米2017年手机平均售价不到900,华为均价1300左右,魅族也是1000左右,OV的数据暂没查到。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低价的、高性价的手机依然是主流,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拼多多会火的原因,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还是停留在千元机的水平上。
在手机行业或者说智能家居行业,有小米这么一条鲶鱼的存在,才让某些个别企业不能随意的涨价或者总是拿老去的配置来糊弄用户,这算良心吗?
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小米。至于到底哪个是小米,见仁见智。
一、如果你是从小米产品用户的角度来看,5%盈利策略,肯定算良心企业,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好的产品,有良心得很。
二、如果你是从小米的新投资者或股民的角度看,低盈利而高估值,就显得不是那么有良心了。当然,是否在港交所购买小米的股票,完全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好像也不涉及到所谓良心的问题。
三、如果你是从小米同行业企业的角度看,简直是良心大大的“坏”,这完全就是破坏行业生态嘛。你想想看,盈利低通常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钱搞研发,尤其是对于小型公司来说,他们不能通过规模收益获取资金,冲击尤其大。
说了这么多,请问在你眼中的小米,算良心企业吗?
雷军说,小米永远保持5%的利润率,你怎么看这句话?
首先,对于“硬件利润率用于低于5%”这种说法,我并不会完全的相信,也不会提出过多的质疑,因为小米手机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硬件利润率
什么是硬件利润:一台手机除去元器件和相关授权、专利费用以及组装的费用后,厂商能够取得的利润。
一台手机的所有硬件中,最贵的就是Soc、屏幕和内存,对于这些硬件,小米手机现在是主要依赖进口的,当然了其他的硬件加起来也是很贵的。如果主打高性价比的产品,那么就必须要控制产品的利润率,低于5%,才能让用户有明显的体验。
我怎么看
不吹不黑,快乐一生。我们这里不说小米手机的质量、品控、系统的好坏,相信大家心里也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小米手机让更多社会中下层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这是不容置疑的。
雷军声明“硬件利润率用于低于5%”,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里仅限于硬件利润率。而一台手机不仅仅是由硬件构成的,还有配套的操作系统和很多软件来配合,如果再算上整个小米生态系统的产品,我认为小米手机的整体利润率绝对是大于5%的。
华为技术实力这么强的公司利润率10%都不到,小米凭什么能做到利润率5%?
人家小米说的是不包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等等。手机售价减去所有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后坐到不超过5%。你华为是把所有成本(包括渠道成本,营销成本等所有的成本)不到10%。如果按照小米那样的计算方法华为利润率得30%以上。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而小米则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两家企业的定位就显得不同,一家是科技公司而另一家是互联网公司。像华为这种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技术(比如海思麒麟、徕卡三摄等)和竞争力,能不断推出具有技术领先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
而小米更多的还是利用其互联网资源和平台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来推出硬件产品,并利用硬件作为载体,运营用户并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
华为大概占全球通讯业总市场将近30%的份额。而靠手机生产销售的小米仅占全球市场的6.3%左右。在营收方面,华为更是小米的六倍,达6000亿元。
由此看来,两家公司并不是相同体量的公司,但是华为为何还是利润率不高呢?华为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硬件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很大。而小米更多的是关注产品本身,在研发上的投入相比华为要小很多。
这里有一张在科研方面投资的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华为每年在新技术的研发上的投入是其他厂商的几倍,看到这张图想起华为创始人说过:我们要用最先进的工具做最先进的产品,要敢于投入。把天下打下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虽然小米在并未上榜,并不是说小米没有重视技术,而是力度还不够。今年来,小米也在努力发展自身技术,如澎湃芯片则是最好的佐证。但是和华为今天取得的成就相比,小米还只是个学生。
由于长期以来的努力,华为在手机CPU上性能已经赶上第一梯队,和高通骁龙、三星猎户座、苹果A系列并肩,相信在不久之后,华为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再次崛起。
当今科技界,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公司才能在长久的争斗之中活下去,获得高额的利润。比较著名的就是Intel公司,Intel每年花在研究上的前比起华为更多,但是由于技术领先,又身处垄断行业,所以利润率极高。同样,每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很多,更为关键的是,苹果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系统,建立了自己的生态,这也使得其能够有全球手机厂商当中最高的利润率。
上面,我们说了利润率差异的根源是技术。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下具体的差异:
我们以一款智能手机为例,其最终的市场定价一般都是包括,各零部件组成的硬件成本,配件/包装、均摊的市场营销费用、研发成本(包括研发人员工资/福利费及部分相关设备投入)、生产成本、渠道成本、运输成本、运营成本(包括公司运营、及非研发人员的员工工资/福利、办公设备等支出)、库存折价、专利授权使用费、税收等等一大堆的支出,而除去这些成本之后,剩下的则是一款手机的净利润。
也就是说所谓的硬件综合利润率并不等于硬件定价减去硬件成本,因为还需要减去很多的相关费用。所以,实际上来看,硬件净利润如果能够达到10%,那绝对是不低的,需要在覆盖众多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增加10%的利润空间。而实际上,根据前几年的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华为、OPPO、vivo,他们的硬件净利润率都是低于10%的。
就在小米宣布硬件综合净利润永远不高于5%之后,微博认证名为华硕电脑(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王勇微观 表示:“净利率5%,是很不错的盈利了,好不好!看看手机行业所有公司的财务报表就知道了。除了苹果,没有能达到这条线。”
荣耀总裁赵明也赞同王勇微观的看法,他表示,中国硬件公司综合硬件净利润率能够达到5%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对于这个我不知道如何评价。如果就我们而言,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能够达到5%就已经很开心了“。言下之意,荣耀目前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能还达不到5%。
众所周知,荣耀是华为专门为了与小米等互联网手机厂商竞争而推出的子品牌。模式路数也与小米基本相近,同样也是主打高性价比。
所以综合来看,5%的硬件综合净利润其实并不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硬件公司,这也使得小米非常擅长运营用户,即便手机硬件真的不赚钱,小米通过软件、通过运营用户也能实现不小的营收,实现对硬件的弥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小米这样一家互联网手机公司来说,华为作为一家技术型硬件公司,更加关注的是核心技术,拥有自主产权对一家技术型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自主产权,就好像把自己最脆弱的位置暴露在外,在灾难到来之后将不堪一击。最近的中兴事件也是最好的例子。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小超
这个回答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首先是硬件综合利润率不是利润率,再者小米从来没有说过小米能够做到任何利润率5%,不要的断章取义,然后华为也就是荣耀总裁赵明表示能做到的凤毛麟角~
小编认为如果有认真看小米6X发布会,就明白雷军主要在说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综合利润率超过5%依旧供不应求,最近有爆料三星的综合硬件净利润率只有8%,反正小编不相信,全球最大的硬件供应商哎~雷军的意思是小米无论以后做到多好,哪怕像苹果三星一样,小米也会将超过部分全部返还给消费者~
小编对于这个言论到也没什么,最胖小编反感的是,赵明回应以后,网上就出现大量喷子表示小米就是骗子,无论小米是不是骗,但是小米便宜毋庸置疑吧~何必混淆视听呢?荣耀手机比小米便宜也不见得就比小米好多少吧~利润率低吗?
不要忘了点赞关注哦~么么哒^3^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米集团涨超5%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米集团涨超5%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