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乐山大佛上天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乐山大佛上天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真相如何?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千米,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
大佛像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一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之大很惊人,更为神奇的是,大佛会出现不同的表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灵异事件。
只是因为大佛露天在外,长年累月经风吹日晒,雨水侵蚀,所以黑色眼珠逐渐掉色,而上眼睑部分因为灰尘等沉积物堆积,看着颜色稍重,因此远远看去就是像闭上眼睛了一样。
而大佛流泪的现象就更容易解释了,就是因为下雨,雨水一道道从上往下,留下深色的水印,所以就像大佛慈悲落泪一般。
上图是外国一个游客,在大清末年的1909年拍摄的,应该说是乐山大佛为数不多的比较早的照片了,从图片可知,那时候的乐山大佛因为年久失修,已经面部轮廓模糊了。咱们现在看到的乐山大佛,其实是修复过很多次之后的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记得小时候,从当时最喜爱的读物《少年报》上,首次看到关于乐山大佛的报道,从那时起就对我们国家这座世界第一大佛有了深深的想往。前几年,有幸到四川,来到大佛脚下,亲眼赡仰了大佛的巍峨法相,看到大佛宝相庄严,巍巍矗立,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江水悠悠,徐徐流过,更是对大佛,同时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瞻仰途中,导游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大佛的建造过程,并历数了大佛的种种神秘之处,包括大佛几次不忍视人间罹苦而或闭目,或流泪,及人间祥瑞之时而佛光闪耀,同时他也向我们说明了科技工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即颜料脱落、酸性腐蚀、视觉错位,等等。虽然我也理解这些解释,但我更愿意相信的是,大佛真的有灵,并在冥冥之中观察和护佑着他的子民。
因为如果佛祖真的有灵,并在不断主持着公义和天道,那么,我们的心中就会更加安宁,并在纷纷扰扰、嘈杂喧嚣的尘世中,为自己再找到一块精神上的乐土!
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是真的吗?鄙人也想知道耶!鄙人四川人没有听说过,今天有幸听说啦!。大自然总是那么的神奇。鬼斧神工的巧匠总是别出心裁。
乐山大佛什么流泪?什么闭眼?已鄙人说,都是没有对文物古迹进行有力度的保护,造成的结果。是后人对先祖对我国历史古迹的一种践踏行为。马虽有失蹄,人有旦夕祸福,万事需要尽心尽力,维护与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文明,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国人,携手并肩的去保护它爱护它,只有这样,像乐山大佛一样的历史古迹,才能长存于世,留于后世。共享赞仰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发展与文明及文化进程。
乐山大佛
即凌云寺、唐佛寺、大佛寺。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上。创建于初唐。寺旁有唐刻弥勒大佛坐像,即乐山大佛,故又名大佛寺。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开凿于唐朝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八百零三年竣工。耗时长达九十余年。技艺高超,工程浩大,防洪排水系统完善,为我国历史中现存最大的完整摩崖造像。周围山道,遍布石龛造像,多属盛唐作品。寺右侧有灵宝峰,唐建密檐砖塔一座,十三层,高36米,仿长安小雁塔造型。寺左江中一孤峰,名乌尤山,唐建正觉寺,宋改名乌尤寺。今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
乐山市东凌云山栖鸾峰侧,与大佛相邻。《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诏骠信酋龙入寇,“陷犍为,纵兵焚掠陵、荣二州之境。后数日,蛮军大集中凌云寺,与嘉州对岸”,即此。创建于唐代,后废。今寺为明清所建,有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东坡亭、竞秀亭等。建筑雄伟,布局严谨,风景秀丽。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是古今游览胜地。苏轼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岩壁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题字,清晰可见。其上有建国后修复的苏东坡(苏轼)载酒亭。凌云寺右侧有灵宝塔,与嘉州城隔河
大清1898年的乐山大佛↓来源:1902年伦敦出版的《The land of the blue gown》。图源来自禅的行素 - 微博
中华民国1914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民国1925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2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维护后的乐山大佛
“2001年12月6日,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大规模修缮,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来源四川日报微信客户端”↓
诚邀,如题。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原本人们认为,佛像只是不会动弹没有感情的泥塑,但是在唐朝年间修建的乐山大佛却被多次记载“闭眼流泪”,像是对世间不平的回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编是不相信有鬼神的。所谓鬼神,实际上就是古人不懂天地风雨的形成,生老病死的演化所臆造的一种寄托。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不是空穴来风,既然乐山大佛流泪甚多次,以至于被很多人目击,所以这里面肯定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自然变化了。
那么是如何的自然变化才能造就大佛流泪的奇迹呢?
实际上这与大佛被侵蚀有关。由于乐山地处亚热带地区,大佛又在江边所以水汽极为旺盛,经过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加上战乱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修缮,导致大佛眼部颜料脱落,看起来像是闭眼,长期面部没有清洁被雨水侵蚀因此看起来就像流泪了。这就是大佛掉泪的神秘之处了。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所谓闭眼流泪,慈悲众生的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真相是“酸雨+排水”的影响。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它是一尊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国著名的佛教造像和旅游景点。
这尊佛像最早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坐落位置正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势非常凶猛,常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当时的海通禅师为减少悲剧发生,便建议在此修建乐山大佛,保佑芸芸众生安全。后经几代人奋斗,一直到唐德宗贞元19年(803年),历时90年,耗费极大人力物力,方才修建完成。
据说佛像修成后,这里再未发生过沉船事故(真实性有待商榷),很多人亲眼看到乐山大佛曾多次闭眼流泪,这引发了人们猜测:难道是佛像显灵吗?
其实这没什么神秘的,让佛像闭眼的原因是酸雨,让佛像流泪的原因是排水。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盆地,环境封闭,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环境恶化,酸雨现象频发,侵蚀了佛像的面部,导致佛像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假象。
至于“流泪”就更简单了,佛像在设计建造时,充分考虑到了排水因素,佛像的眼睛处实际上有隐藏的排水出口,雨水从眼睛处排出,便造成了佛像流泪的的视觉效果。一千多年下来,雨水冲刷在佛像面部留下一道道痕迹,即便天不下雨,看起来也有道道泪痕的效果。
有关部门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彻底清洗,但酸雨腐蚀和雨水冲刷的痕迹是无法消除的,这就给好事者留下了编造佛像“闭眼流泪,慈悲众生”的想象空间。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历史乐山大佛最大水位?
414.71米,2年前,洪水自1949年以来首次淹过乐山大佛脚趾,被网友戏称为大佛“洗脚”了。当时,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青衣江、岷江四川乐山段发生超警超保水位,青衣江夹江水文站洪峰最高水位414.71米,超保证水位0.21米,洪峰最高流量达每秒18100立方米,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历史上乐山大佛最大水位是414.71米,当时乐山地区受强降雨的影响,洪水直接淹没了乐山大佛的脚趾,在历史记载中,这次的水位,还是史上第一次,达到大佛脚趾的的高度,也正因如此,此次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还被大家调侃为乐山大佛洗脚了
乐山大佛受降雨影响吗?
不适合,因为下雨天需要购买雨衣,会影响观看乐山大佛的质量,而且下雨天也会有安全隐患。乐山市最出名的就是乐山大佛这个旅游景点了,尤其是佛教的信仰人士,都会来到这里祈祷平安。乐山大佛的门票也是很便宜,外地人全票也就是120左右,学生票、老年票、残疾票都是半价。
“乐山大佛”是怎么被发现的?
乐山大佛被发现有两种说法;
传说是很多年以前,一位来自外国的老婆婆来到乐山大佛观光,在乘坐渔民的小船在河上观佛的时候,无意间就发现乐山大佛处于一座相似的山中心,然后从她口中说出在三江汇合处(太阳岛,观佛楼处)观望从凌云室到大佛正门处的山丘,会发现其甚像两座佛(睡佛、坐佛),后由相关部门人员研究,确实像一座睡佛,不可厚非,故此,在咱当地就有一句名话叫:身上佛中不知佛。可能说的不是很详细,只是确认是由一位外来的老婆婆发现的。
还有一种
不存在发不发现的这个说法,因为乐山大佛是唐朝一位高僧带领老百姓在三江汇合之处修建的(是为了镇压河妖,以免洪水泛滥),乐山大佛是人工修建而成,所以不存在发现这一说法。
2022年乐山大佛睁眼了么?
最近,一则“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的消息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对此,有网友调侃,“难道以前看到的都是大佛‘替身’”?
对此,8月23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向红星新闻表示,网上这种说法肯定不对,所谓大佛“真身”就是佛头到佛脚,都是一直能看到的,是常态。即使在2020年特大洪水来时,也只是淹到脚趾,大佛身体都是露出来的,何来现在的真身全部露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乐山大佛上天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乐山大佛上天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