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政府向缅提供1亿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政府向缅提供1亿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2年前,缅甸政府瓦解了果敢同盟军,为何不敢动佤邦联合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果敢同盟军与其说被缅甸政府军搞垮,不如说呗自己搞垮。
本来缅甸政府军对于果敢是有顾虑的。这倒不是说果敢同盟军有多强,主要毕竟这是汉人,背后有强大的中国。
如果中国干涉,缅甸政府军就难以收拾。
相比起来,佤邦联合军则没有什么后台,整个佤族也不过40多万人口,属于弱小民族。
但在这种时候,果敢的杨茂良和彭家声突然内讧,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削弱。杨茂良实力不足,就联合佤邦一起攻打彭家声。
佤邦联合军出兵1500人协助,将彭家声打出果敢核心地区。
这里要说一件搞笑的是,副司令杨茂良内讧的借口是,彭家声没有有效禁毒。然而杨茂良打败彭家声,主政果敢以后,这里毒品问题反而越发严重起来。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官员说,杨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枭,大毒枭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们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国境内,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当时大量海洛因从云南进入中国,一部分在中国境内销售,一部分则经过香港转卖到其他地区。
这段时间,云南毒品问题极为严重,边境很多村子全村贩毒。遭到政府严打后,很多村子变成寡妇村,成年男人很多入狱甚至枪毙了。
云南和全国吸毒人口猛增,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云南一些地方,瘾君子为了筹集毒资,盗窃、敲诈、抢劫,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至于妇女一旦吸毒,最终几乎最终都会卖淫。
而海洛因吸毒最终都会注射,这又导致艾滋病猛增。
由于毒品问题实在太严重,已经到了动摇云南根基的地步。
中国公安部当时把杨氏兄弟列为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大毒枭。
1994年,杨茂贤在潜入中国临沧地区贩毒时被抓获,同年由临沧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死 刑。
我们的报道这么写:杨氏兄弟先是宣称要给中国政府出多少多少钱,想赎回杨茂贤的命,中国方面不为所动。杨氏兄弟于是叫嚣要武力报复,杨茂贤的儿子还猖狂地把一尊大炮架到了相邻的中国南伞口岸海关前,以示威胁。
1995年11月12日,彭家声与其女婿“果敢东部同盟军”司令林明贤,联合缅政府军数营兵力,入驻果敢。杨氏兄弟被迫从此逃离果敢地区。“果敢王”彭家声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缅政府军则趁机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里几乎所有的军事制高点。可见,如果没有果敢的华人军阀内讧,缅甸政府军是进不来的。
相反,佤邦联合军在鲍有祥的领导下,内部稳定,没有大规模内讧。同时,佤邦是单一民族佤族,相对也比较团结。
说来说去,其实中国人还是不团结。
果敢历史上的内讧数量非常之多,平均几年就有一次大规模内讧。这是值得检讨的民族性问题。
果敢和佤邦都属于缅甸联邦的自治区,北面都与云南接壤。但二者无论是在面积、军事实力还是在内部团结、民族认同上,果敢都无法与佤邦同日而语。
缅甸收编果敢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果敢实力太过弱小,军中派系林立;二是果敢内部无休止的争斗,给了缅甸收编它的绝佳机会。
果敢,历史上曾是中国领土。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界,签订条约将果敢划为中国领土。三年后,双方在条约附款中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果敢人口约为25万,绝大部分都是果敢族,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
果敢大约保有3000人左右的武装势力,其实力与缅甸政府军无法相提并论。1989年,彭家声宣布果敢脱离缅共的领导。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爆发首次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彭家声率残部投奔林明贤势力。
又三年后,果敢同盟军的一个师发动反杨兵变,彭家声趁机再次入主果敢。杨茂良所占辖区交给缅政府,政府军保证其人身安全。2009年,缅甸政府军以制毒为由将彭家声等人列为通缉犯,彭家声与儿子逃亡。
彭家声逃亡当天,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白所成部哗变,彭家声势力被排除。随后缅甸政府军果敢首府,将白所成任命为果敢地区领导人。在清缴行动中,彭家声向缅甸政府军投降,缅甸政府全面控制果敢自治区。
果敢同盟军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再加上实力太过悬殊,导致其轻松的被缅甸政府瓦解控制。果敢一直未有和平发展的机会,先是杨、彭两家的内战,缅甸政府军先帮杨家赶走彭家,后又以杨家制毒将其赶走。
随后又是白家的崛起,使得果敢地区一片混乱。缅甸政府趁机强硬政变北部各自治区武装,但与果敢情况极为相似的佤邦却公开表示拒绝政府军的整编。缅甸政府军为何不动佤邦同盟军,佤邦又为何如此强硬?
佤邦,与果敢类似,在历史上也是中国的领土。唐代属南诏国,宋代属大理国,明代属孟定府和孟琏司。1941年,班老、班洪地区划给缅甸。六年后,佤邦地区成为缅甸的掸邦。之后被退至缅北的国军所控制。
佤邦人口是果敢的两倍,面积是果敢的十倍。佤邦联合军兵力约有10万人,是果敢军力的三十倍。从对比可以看出,果敢与佤邦实质上没有可比性。缅甸政府军之所以不敢轻易动佤邦,自然是其实力不可小觑。
佤邦联合军除了装备有通用的轻武器外,还配备了包括迫击炮、榴弹炮、重型运兵装甲车在内的重型装备,且有一定的武器生产和维修能力。其内部政权非常稳定,军队也是制度化管理,这些都算果敢不具备的。
缅甸政府虽然对外宣称要强行整编缅北武装,但面对实力强大的佤邦时,自然不会采取对付果敢的手法。2009年,佤邦联合军其它八支民族武装成立和平发展阵线,缅甸政府随即推出改编计划,双方矛盾升级。
缅甸政府派代表前往邦康与佤邦联合军谈判,但未形成结论。第二年,佤邦与缅甸政府再次就改组联合军进行谈判,同样是没有结果。缅甸新政府组阁后,双方达成和平初步协议。两年后展开清除毒品的合作。
相较于果敢,佤邦具有先天的一些优势。首先是佤邦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其组织体系和法律法规较完备,政治理念和政权基础也比较牢固。其次是佤邦的佤族族群认同感强,佤族占佤邦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再次就是内部非常团结,有着明确的政治追求。最后就是佤邦的军事实力强悍,这也是缅甸政府军所畏惧的一点。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它的一切因素都将失去实际意义。佤邦对此认识要比果敢深刻的多。
综上,对缅甸联邦的认同感上,果敢与佤邦一样,都是缺乏的。但佤邦各民族有明确的政治信念,在面对缅甸政府军的威胁和恐吓时,有一致对外的团结力量。因此佤邦能够在缅甸政府军的整编下存活下来。
佤邦联合军和果敢同盟军都是缅甸的刺头,都是从缅共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山头。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东西,但他们虽然是难兄难弟,但命运不同。一个走了衰运,被政府军清剿没有逃过一劫,另外一个走了好运。说到最后还是选择政策方针不同。
果敢军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想要东山再起,却难于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里头苟延残喘,就是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了。
而佤邦联合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显山不露水,却一不下心就做大,成为了缅甸地方武装中的大哥大,让缅甸政府军都头疼不已。
果敢跟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果敢地区有80万人口,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区原先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朝的时候它是中国一部分,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割走。特区中的居民其实还是以汉族为主,不过是被后来的缅甸政府给改成果敢族了。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果敢人就是华裔。
不过果敢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果敢的武装头领彭家声贩毒开赌场的行为跟邻国毫无关系。不仅如此,因为他开赌场贩毒,对当地人民造成毒害,对邻国秩序和边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把自己一步步弄得大家的对立面,使自己慢慢走上绝路,走向深渊、自取灭亡。没有政治头脑,不珍惜自己手里的资源,是彭家声最大的败笔,格局决定命运,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小的人非常容易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彭家声就是毁在自己盲目自大上了。彭家声高估了自己的势力,低估了政府军的决心,轻信了政府军的诺言,像个孩子那么单纯,缺过上当了,无法回头。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几千军队轻而易举被政府军瓦解,丢掉老本的彭家声狼狈出逃。
彭家声的落败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内部不团结,出了内奸。
鲁迅先生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处于险境的时候,最容易出叛徒。
果敢军的全军覆没,让人感叹。觉得彭家声就此销声匿迹,恐怕是万劫不复了。
即使彭家声再回来,也是明日黄花,再难东山再起,掀不起什么波浪了,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口碑也不行,缺乏群众基础。
和果敢同盟军折戟沉沙,苟延残喘不同,佤邦军虽然不能说是如日中天,却也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如果说把果敢军和佤邦军比作刺头,果敢军是肉刺,佤邦联军是铁刺、钢刺、毒刺。
如果把果敢军和佤邦联军都比做鹰,果敢就是没了羽毛的老鹰,而果敢则是凌空翱翔的猎鹰。
佤邦联军这边是群鹰,有三万只猎鹰,还有大量藏在暗处为猎鹰呐喊助威的民兵"鹰"。
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像果敢那样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军合作打击毒贩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自己的地盘扩大了许多,达到了三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万。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果敢军是因他们是果敢族而得名,那佤邦联军?是不是佤族的军队呢?
对了,因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老大鲍有祥是佤族,成员也多是佤族,因此他们就把自己地盘叫做佤邦,军队叫做佤邦联军。
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两家不同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发不同命运。老一代领导人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于果敢和佤邦这两支军队来说也是如此。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不仅有看得见的资金注入,还有看不见的国家组织对佤邦的认可。
别小瞧了佤邦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它等同于国际组织变相承认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出手不仅有所忌惮而且师出无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佤邦现在有点像仁义之师的意思,承担起国际责任,不跟政府添乱,不跟政府搞事,不扰民,不害民。这样的军队哪个统治者不待见,谁会冒险去打一个仁义之师,而且还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赢,最后弄得一身骚,岂非没事找不自在?
挑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太多了,缅甸中央政府不敢动。
十年前,缅甸政府之所以敢打果敢,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时果敢当局的高层内讧了。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家声和副司令白所成不和,给了缅甸政府趁虚而入的机会。
第二、果敢内部凝聚力不足,很多果敢人对彭家声大权独揽、任人唯亲的家族治理模式感到不满,不愿意为其效力。
第三、果敢的军事实力太弱。缅甸中央政府军有大约五十万兵力(世界第九名),而果敢同盟军被瓦解之前,正规军事编制只有三千。双方实力太悬殊了。
所以,缅甸当年敢打果敢,真不是因为缅甸政府军有多强,完全就是因为果敢实力太弱了而已。
再说佤邦。其实,佤邦和果敢经济实力其实差不多,都属于粮食不能自给,经济基础很弱的自治邦。但是相比于果敢,佤邦有两方面的优势。
第一、佤邦的政治凝聚力比果敢要强;
第二、佤邦的军事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绿色区域为佤邦控制区
先说政治凝聚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建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开始自治历程。在二十年的自治过程中,彭家声不断的排除异己,打压异己势力。
在他被缅甸政府赶走之前,不仅他自己任特区主席外,连他的六位兄弟和五个儿子,也分别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身居要职。如此赤裸裸的家族统治模式,让果敢人民对彭氏家族失望透顶,认为果敢没有自治的必要性了。还不如交由缅甸中央直接管理。
所以,当缅甸政府和果敢发动冲突后,果敢军队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为谁而战”。战斗意志几乎没有,一听炮响就四散而逃,整个抵抗过程只有三天两夜。而果敢人民也是冷眼旁观整个过程,不想掺和缅甸政府军和彭家人的战争。
▼缅甸北部各自治邦示意图。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佤邦的实力比果敢强很多。
相比于人心涣散的果敢,佤邦的凝聚力就要强太多了。
首先,佤邦不搞民族歧视,不管是佤族还是别的民族,在佤邦一律平等,佤邦当局既反对大民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所以佤邦没有明显的民族矛盾问题。这一点,佤邦不仅做的比果敢好,也比缅甸政府好。(缅甸政府有民族歧视)
其次,佤邦当局不搞家族氏统治,只要是佤邦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追求。
综合以上两点,佤邦的老百姓更拥护佤邦的自治政府,觉得佤邦自治也挺好的,不想让缅甸政府直接管理佤邦。(佤邦也有很多问题,但相比于果敢来说,还是强很多)
再说军事实力。果敢同盟军只有三千人,佤邦军队高达25000人。虽然这跟缅甸政府军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加上佤邦比较强的内部凝聚力,缅甸中央政府想要出兵打佤邦,真的要三思才行。
因为说实在话,缅甸政府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很弱,缅甸的经济也很落后。按照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的划分,缅甸现在属于“未开发国家”,连发展中国家都算不上。
2018年,缅甸的GDP只有715亿美元,军费开支为30亿美元左右。30亿美元要养活50万大军,军队的装备水平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这么弱的经济基础,加上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中央军,缅甸中央政府想动佤邦,真心不简单。咱就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了,就单说一个军费问题,估计缅甸政府都负担不起。
所以总的来说,缅甸当年敢动果敢,不敢动佤邦,主要是因为佤邦的实力强,以及佤邦内部的凝聚力比较强导致的结果。缅甸当局想搞定佤邦,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但是缅甸政府又没有大出血的底气。所以佤邦也就不动了。
当然了,缅甸中央政府强,缅北的那些自治邦实力弱。只要缅甸经济发展起来了,解决缅北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作为邻国,缅甸这个国家,和我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尤其是缅北的各少数民族,无论是在民族、文化、语言上,和相邻的云南,可以说一脉山水相连。
不过,也正是因为缅甸的民族组成太复杂,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原缅北各少数族自治区,为了抵抗缅族军人独裁政权的打压,展开了长达50年的军事抗争。直至今天,内战的硝烟仍在持续。
2009年,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果敢同盟军,在缅甸政府军分化打击下解体。除了少部分跟着彭家声及其儿子彭德仁,上山打游击继续和缅军对抗外,绝大部分都跟着白所成归顺了缅甸政府,成立了缅政府控制下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
不过,同样被缅甸军政府视为眼中钉的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被收编或消灭,甚至还不断发展壮大。佤邦特区也因之成为缅北唯一一块没受战争袭扰的净土。
(佤邦联合军女兵)
同样是拥兵自重的少数民族武装,为何缅甸军政府能瓦解果敢同盟军,却不敢动佤邦联合军呢?
一、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差别。
佤邦和果敢原本都属于我国的领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殖民者就以打击日本侵略者需要为名,把佤邦从当时的国民政府手中划给了缅甸。
而果敢人杨振材,在昂山高度自治的诱惑下,在二战结束缅甸政府成立时,选择归于缅甸联邦。
虽然果敢和和佤邦同属于汉人后裔,但佤邦的主体民族为有着深厚历史根基的佤族。民族的统一性,使得人民内部能保持高度的团结,在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但果敢这个民族,却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强行占领后,为了便于管理而设立的新民族。加上当地的人员流动频繁,成分复杂。因此当外来势力进入时,没有身份认同感的果敢人,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战,互不相让。没有团结共同对外的民族意识和基础,自然很容易被敌人从内部分化瓦解。
(左为鲍有祥)
二、政治目标和组织建设的不同。
佤邦在鲍有祥的领导下,不仅制定了联合党章程和法律,还时时不忘军队及干群政治思想教育。整个民族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这种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假大空口号,而是通过实在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利民措施,让人民能清楚认识到民族自治的好处,从而全面拥护特区政府。
当然,要想保持特区的高度自治,不受制于异族,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目前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佤邦联合军常规军多达3万多人。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还严格按照师、团、营、连、排、班的体系正规建制。
同时,佤邦还实行全民皆兵。一旦战争爆发,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有二十万之多。靠着强大的军事威慑,佤邦不仅拒绝了缅甸军政府的收编提议,还在税收、经济、军事上保持高度自治。
再看果敢同盟军,从1989年脱离缅共成立之日起,就想着与缅甸政府和解,实行自治。缅共灭亡后,没有了指导思想的果敢地区成了各方势力角力的战场,不断发生兵变和动乱。
由于没有统一的政治目标和信念,1992年,果敢同盟军发生哗变,912师师长杨茂良与彭家声的支持者发生冲突。处于弱势的彭家声带领部下退走,直到1995年才返回果敢。而此时缅甸军政府早已借机进入,成功占领各军事制高点,
2009年8.8事件后,果敢同盟军再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投靠军政府,成为果敢自治区新任主席。果敢同盟军一部就此名存实亡。
(果敢同盟军集训)
三、统治方式的不同。
虽然佤邦联合军及果敢同盟军都是1989年从缅共脱离出来的,但此后两支地方军政权却走上了不一样的地方统治路线。
鲍有祥接管军队后,在政权上推行铁腕统治,但也注重民主管理,各级领导人选不分民族和成分,都以民主方式产生。佤族人和其它少数民族拥有平等权利,此举保证了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缅甸军政府想从内部瓦解根本无从下手。
而果敢同盟军领导人,却在自治政权中任人唯亲,实行家族式统治。不仅其兄弟和儿子们都在政府及果敢同盟军中担任要职,对于油水较大的部门或行业,也由家族把控。这样一来,自然引来各方不满,被分裂瓦解失去统治也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佤邦联合军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连缅甸军政府都忌惮,不敢轻易挑衅,根本原因在于这支队伍有着民主的管理体制和高度的政治认同感,而这恰恰是当年的果敢同盟军所缺乏的。
(参考资料:《政治身份认同与缅甸果敢同盟军的瓦解》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政府向缅提供1亿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政府向缅提供1亿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