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提高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呢?
最近国内楼市最火的消息莫过于个税起征点的改革了,而且还加入了一些房贷利息、租金以及家庭教育费用的抵扣。这对于中国的3000万缴纳个税的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一次的个税改革,对于个人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首先,个税起征点提高最直接的优点。以前,每个月的工资达到了¥3500就要缴纳个税,而现在每月达到¥5000才需缴纳个税,也就是说你拿到手的工资肯定是增加了。所以对于工资在¥3500到¥5000之间的人来说,其受益程度是最大的。
那么第二个重大利好,就是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后月供至少可以下降两成。如果你对这一个好处不是特别的清楚,那么我举个例子来算一笔账:计算方式就是房贷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也就是把你的房贷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也就是说,你每个月的工资先扣掉房贷的利息然后再缴税。
比如说你要购买一套两百万的住宅,通过商业贷款按揭七成供30年,如果选择的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每个月还款大概为¥7430,其中约¥3541是利息的支出。假设你的税前月收入是两万元,在扣除掉四金、税基等应缴纳税¥2404之后,如果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抵扣,那么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你每个月可以少交纳大概¥885,相当于利息支出的24.99%。
有利必有弊。那么它的弊端是什么呢?就是在大部分的热点城市其实我们是有政策限制的,也就是说会有一些限购的政策。如果你没有产生个税,那么其实会影响你的购房资格。比如北京的购房有一个必备条件是你要交纳满五年的个税;上海也是要交纳满五年的社保或者个税;南京的也是要交纳一年或者以上的完税或者是社保证明。所以非本市户籍的居民可能因为免征额的提高,导致你不需要纳税,从而影响你享有的购房权利。
总体而言,就是你的收入水平会提高,你会获得更高的税后收入。与此同时,由于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在一些限购政策的城市,非本市的居民可能会影响其购房权利。
好处就是原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上的人员降低个人所得税,个人税后收入有所增加,提高一两百块钱。坏处就是总体个人收入增加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一定程度的抵消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另一方面对于低收入未达原个税起征点人员是降低了实际收入水平。
谢小悟空邀请。
低收入人群最关心的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议案以经提交人大审议了。个税起征点提高肯定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带来一定的好处,毕竟可以少交或者不用缴纳税金了。 但是如果国家税收考虑家庭综合因素,把家庭总收入纳入税收考虑范围的话因该更能体现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另外老百姓关心的养老保险和税务挂钩的问题也应该尽快的提请专家和人大审议了,毕竟中国以在向人口老年化迈进了。希望税务专家能拿出合理的方案出来。
至于弊端因该说无论国家出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总是会有一些人得不到利益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总是大多数人受益,而极少一部分人得不到利益的。
提高个税起征点,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个税因起征点太低而受到广泛的诟病,从调节收入的税种变为“工薪税”,因此,可以说个人所得税是痛苦指数最高的一个税种。提高个税起征点后,相当一部分工薪阶层可以免于交个税,从而真正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
顺便说一句,多年以前,面对大众对个税起征点太低,导致很多处于温饱线的人也要交个税的问题,有砖家说,这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纳税意识。这种砖家实在是让人无语。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如果收入不足5000元会受到哪些影响?
个税起征点提升到5000,这一点,对于原本工资水平在3500-5000之间的人来说,是影响最明显有体现的。
原来起征点是3500,要交税,如今是5000了,就多省了45块钱,交与不交,虽然钱数不大,但却是很明显的差别。
根据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工资一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一免征额)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月应纳税所得额ⅹ税率一速算扣除数,那么,对于原本工资在3500以下的人群没有影响,还跟以前一样,对于工资3500-5000之间的,每月多收入45元,5000以上,10000以下的,每月多收入150元,以此类推。
另外,这次调整,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说,还可以在扣除以上这些支出后再纳税!
这样一来,不仅降负更多了,也更加的公平了。毕竟,对于同等工资水平的人群来说,有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纳税人不公平。我们都知道,如今社会,个人收入5000元一个月,日子还过得去,但是如果有抚养子女、赡养老人,那么日子就很是艰难了。
以上,觉得有用/有理的话,欢迎点赞+关注哦!同时,还有同名公众号也欢迎关注。
谢谢邀请!
新个税修正案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从10月1日已经开始执行,即只要是十月份发放的工资都按照5000元的标准扣除。在这里,我先纠正一个用词,即5000元到底是起征点还是免征额。起征点是数额达到某一个点,即对全额征税,比如现行的季度应税收入不超过9万免增值税的政策,这里面的9万是起征点,如果季度收入是10万的小规模公司,那么实际超过了起征点,就要全额缴纳增值税10万*3%=3000,就不存在扣除9万的事儿。免征额则是收入额超过免征界值时,用收入扣除免征额作为纳税基数,比如题中所说的5000元。例如,范冰冰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月8000元,那么个税就是(8000-5000)*3%=90元,而不是对8000全额征税。因此,确切的讲5000元应该是免征额而不是起征点。
再说收入不及5000,税负影响的问题,这要分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先说绝对影响,假如小明月收入扣除五险一金是4000元,新个税修正案执行前扣除3500,小明还要缴纳15元个税,而10月份之后小明就1分个税都不用缴纳了,这是从有到无的质变,即小明的个税达到零税负了。那么相对影响是什么呢?即小明相对于收入更高的小红和小黑比较谁少缴的税更多。根据新个税修正案计算,小明比之前每年少缴18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收入8000元的小红每年少缴3060元,收入10000的小黑每年少缴5460元,那么相对来看,小明的税后收入和小红、小黑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相对来看低收入人群尽管可以实现零税负,但其实并不是个税改革最大受益群体。
以上回答,不知道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留言咨询或者关注@唯思得财税咨询,咱们共同学习和探讨!
如果我们收入在3500到5000元之间,个税提升之后我们就不需要再交税了,最多每月能省45元。
如果我们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跟个人所得税调整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我们不需要纳税,调整之后还是不需要。
如果硬要扯上点关系的话,可能就是一些纳税的人负担降低了,消费能力上升,一些物价服务就会价格上涨。
比如这一次国家新实施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能够大幅降低月收入1万元以下人的纳税。
个别人员月收入1万元以下,甚至不需要交税了。原先的时候,需要每月交纳545元的个人所得税。而如果收入更高,实际上减税效果更明显,月收入2万元左右的人甚至能够减免两三千元的个人所得税。
这样的话,我们的一些房价、物价可能会出现上涨。
但再深入了说,大家敢消费了,就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挣钱发财的机会就会更多,尤其是一些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者。
但是,各种影响还是联系比较远的,目前来看直接影响很少。
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带来的影响,也是在不知觉的感受中体现,没提高起征点之前,3500元的月收入交税,提高了起征点到五千元,交税前与不交税的这个节约差额,其实比较小,对于收入高的人,却很有利,个人认为!
未达到个税起征点需要报税吗?
个人所得税没有达到起征点需要报税。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纳税人2019年1月1日以后取得应税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办理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或根据税法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的,不论是否实际缴纳税款,均可以申请开具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
《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为什么第一个月上班的企业员工,工资已经达到了起征点,为什么不扣个税?
税前工资达到了起征点(免征额),未必就需要缴纳个税;
是否纳税需要判断:税前工资-社保个人部分-公积金个人部分-各项扣除(如房贷利息、赡养老人的费用等)>0,才有可能扣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个税起征点不宜提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