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国新房成交量转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全国新房成交量转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楼市有一些房价在跌,那么相应的买卖成交量增加了吗?
现在的实情是:二手房没人要,新房一直在成交。本身二手房就已经是高位,还很多都已经过去20-30年产权了,所以刚需的基本都更愿意买新房。而二手房的都想趁高位套现换房,可是根本卖不出去。所以才造成整个房市看起来低迷。如果把二手房和新房的交易量分开来看,交易量其实也是不低的
大部分买房都是买涨不买跌,虽然市场上有一些微跌,但幅度不大,而且目前贷款利率基本都是上浮,所以短期看,成交量不会放大,大家仍然是一种观望状态,只有刚需族才会出手!
楼市历来买涨不买跌。房价下跌期间,成交量是不会随之放大的。但下跌超过10%之后,成交会增加,一般需要价格企稳半年左右成交量才会显著放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房产老司机
房价下跌和成交量几乎没有太大关系,决定房子销量的还是要看市场需求。
18年下半年房地产遇冷,没有了上半年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楼盘看房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因此,开发商为了走量,对部分非热门区域的楼盘进行了适当降价,以求吸引买房客,但是效果甚微。
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一种心里“买涨不买跌”。也就是说,房价下跌的时候,大家都盼着抄底,都觉得还会下跌,因此都不出手;相反,在房价上涨的时候,又都觉得还要大涨,因此争先恐后的抢着买。这和股市里面很多股民一样的心里,因此总是亏多赚少。
而真正影响房子销售量的是市场的需求,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房价也会涨;而需求较少,供大于求,房价也会有所降低。而现在房价下降,正是房子供求关系的转换,现在是供大于求。为什么上半年买不到房子,下半年却卖不出去?当然最主要的是调控政策在起作用,政策一出,许多购房人受限,想买房子却过不了政策关,特别是贷款炒房的人。买房的人一少,房子当然就不好卖了,价格也就降下来了。但是就算降价了,受限的人还是买不到房子,只有那少部分人不受限可以买房子,但是这少部分人也不一定会买,就像前面说的,很多人看到房价跌了,觉得还会跌,所以也不会下手。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成交量还差一点。
就说说上海状况,要说跌是言过其实,应该说没有涨价和下调挂牌价,比较合适。
政策因素,近期售房交易周期拉长许多,且交易量平均每月不到1.5万套,甚至更低。
只要是屋主心态高和不愿调整挂牌价的,基本上是卖不掉。
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只要地段不要太差,都有支撑在,长期持有还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所以近期上海房价不可能大跌,更不会再爆涨。
成交量跌去近50%,上海还需要着急买房吗?
成交量跌去近50%,以身处上海远郊的笔者来说,当然的想法是不要着急买房。
笔者早已退休,请恕笔者落后,从未涉足过楼市,因而对楼市孤陋寡闻,从无体验。只是看到远郊县城的房价,从2007年的5千/平方年年看涨,到2014年的1万/平方,之后的3年间,猛涨至3一4万/平方,之后在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下维持至今。笔者几家邻居卖掉拆迁安置房的情况是:2015年的1万多/平方,到2016一2018年的3万/平方,但都是多层住房,之后随着高层住房的兴起,多层住房已经落后。多层安置房出售的邻居们经历了从1万多到3万的一次心跳。
笔者所在村自2007年拆迁,2014年大部分获得安置,历时7年。未得安置的小部分被安置进高层住房,到今年八月安置,又历时7年,延时14年才得以安置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是开发商来不及造,而是地方政府付不出建造费。邻近的其他村的安置,比我村早拆而至今仍未安置的还有,延时已近20年。
今年的安置过程,邻居们又经历了一次新的体验,因为是高层住房,与当年拆迁时约定的每套面积出入较大,每套都有多出2一3平方和减少2一3平方,减少最多的达5平方。于是安置户与政府间的争议很多。结果是多出来的平方未再收钱,而少了的平方按3万1千/平方或4万1千/平方由政府贴钱,套内缺了5个平方的获得4万1千/平方。
这里有两个数据可供参考,一是县城成交均价是2万8千/平方,因安置户不满意,政府又委托某机构,给出另一个成交价:3万1千/平方。
由此看来,上海楼市处于稳中有降情况。笔者发现,环线内打工白领到远郊租房的比较普遍,几家邻居的安置房已经以毛坯房出租掉了。当然,能在上海购房的,皆非普通人士,他们的能力也非凡。
仅以上述实情,聊以作答。
为什么没有成交量,股价也会下跌,是什么原因?
这个问题很久之前我也想不通,很多大师告诉我缩量下跌是洗盘,不要卖出,最后让自己亏损严重,后来自己就不相信网络大师了,自己努力学习炒股技术。缩量代表场外没有资金进来,为什么资金不愿意进来,说明短期不看好。
场内资金也不看好,所以纷纷往外卖出,卖出的多买入的少,导致了股票继续下跌。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很多人告诉你,上涨要有量,才能持续,下跌放量,说明主力在跑路,因为必须要有量,主力那么大的资金才能流动。
但是,股票不是只有主力才会引起涨跌。
首先,要弄清楚一点,
一个交易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构成的,有买有卖才会有成交,缺少成交也就缺少了量。
如果一个票存在大量买盘,却没有人卖,那会是什么情况?
那就是一字涨停,这个情况很常见,比如刚上市的新股,都要无量一字涨停一段时间;比如突发利好导致的一字涨停等等。
反之,
如果一个票存在大量卖盘,但是没有人买,那就是一字跌停,这当然是极端条件。
更常见的是,卖盘较多,买盘较少,但又不会直接在跌停卖,那价格就会不断走低,这样才有可能卖出去。第二天不出意外可能还是继续这样的情况,在没有主力资金的情况下,陷入漫漫的阴跌。
总体来说,无量下跌其实很常见,卖的人多,买的人少,又没主力资金运作,就会如此
下面我给大家详解下我现在正在使用,并且对短线牛股有着不错捕获率的指标,指标是经验总结之物,在选股和买卖的提示下,确实让我容易了不少,下面大家可以看看:
主图指标:底部即买入,引爆即加仓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看一看指标的卖出提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附图指标,同样有买入信号提示和卖出信号提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主副图同时使用,效果更好哟:
喜欢的朋友可以留言,关注;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北京商住房成交量下跌94%,有人亏130万元卖房,商住房真的不能碰了吗?
只要国家不放开商住房政策,那么就尽量不能碰,一方面商住房商水商电,没有燃气,居住起来成本要高,另一方面涨幅相对住宅房也会小很多,将来投资价值也远远低于住宅房;第三,商品房缺乏流动性,容易有价无市,着急用钱时,很难短时间内变现,所以买进容易出手难,相信一般人都不会喜欢流动性弱的房子,第四,政策限制太多,买卖不自由,属于国家不鼓励范围的,很难与国家抗衡,综上所述,只要国家政策不调整,就尽量别碰商住房,否则进场容易出来难,目前来看,国家政策有望长期化,很难短期内改变,所以不碰也许是最明智选择!
对于重点城市而言,商住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项目。
前几天看了一个真实访谈,温州太太炒房团转战杭州,大量拿下小户型商住房。以温州人的资本敏感度和精明,你说商住房有没有价值?
1、商住房的售价已到了历史冰点最底线。相当于股市的2400点。在不限购的大环境下,如果手头有余钱,入手商住房,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可以想象,未来某一天限购政策放开房市回暖,那你就是抄到底的人。
2、万一不涨了怎么办?反问一句还会再跌吗?已经下滑94%了,还能跌到哪儿去。那我们就要看持平状态下的投资回报率。
3、商住房因为立项原因,气派的大堂、石材挂立面和漂亮的电梯是普遍配置,房屋品质相当不错,所以,挑出租基础好的。
4、小户型、靠近商圈和大学、周边流动人口越高越好、精装最好、大堂装修要好。
5、以北京为例,我在四惠(交通枢纽)旁一套36平米商住房,按市价230万,租金7千/月,3.6%回报率,如果做成日租民宿,回报率更高。
所以,现阶段商住房价值已经呈现,但只限于大城市、流动率高、小户型、高品质、高出租金额的情况
不是说不能碰了,而是要看自己情况酌情处理。
1.2017年房产调控至今,的确成交量大幅萎缩,主要是对购买条件进行了限制。基本条件为有满五年纳税或社保,北京名下无房,全款。门槛远高于住宅门槛,即可以买商业的,可以挑到更好的住宅,所以成交量大幅萎缩。
2.原来购买商业的主力:过渡性刚需客户和投资客都被挡在门外了。刚需就是过渡以后再换住宅,如果它比住宅门槛还高,依然不适合过渡了。同时,由于不适合过渡了,关注度极速降低,自然也就没有了投资和变现价值,所以投资客也就不往里面投资了。剩下的只是极少数的办公客户和不是刚需,但感觉价格便宜,用起来很划算的自用客户,所以市场大幅萎缩就不难理解了。
3.商住房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以前有人这么叫,实际上大家所说的商住,现在分为商业和酒店式公寓两大板块。看拿地立项。商业可以买卖,要满足满五年纳税或社保,北京名下无房,全款条件。酒店式公寓不能买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国新房成交量转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国新房成交量转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