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极端天气幕后推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极端天气幕后推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巴西下1米厚雪,我国沙漠中出现洪涝,今年为何极端天气频发?
据说温度上升1.5度,什么冰川融化,气候异常变化。
办法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数量,买车代表你的富裕,但还是不要开车,骑自行车啊。还有就是多种树,亚马逊树被砍伐,那里是巴西,我们管不了,但在沙漠里种树我们可以。
还有一个说法是地质变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其实我自己也曾经这么想,不过至少我管不着地球,但我可以种树和花
不是今年极端天气频发,而今后一直会出现这现象。如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占总量百分五十以上,却还是不采取措施。二氧化化碳排化随着扩大,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增长,不只中国而是世界都发生这极端天气。只有世界都响应中国提出的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才会慢慢消失极端天气现象。
全球变暖,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将进入暖冬时代。
洪涝干旱及地震火山等自然因素灾害会明显增多,海平面会上升。
而石油的过度开采及使用是根本原因,工业污染尤其是工业废气肆无忌惮地排放是造成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主要形式。进而造成暴雨洪水台风气旋及地震火山爆发频仍。
而人类过度膨胀,不节制生育是其内在核心因素。正所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船大难调头”,“僧多粥少”!如果不控制人口基数和工业规模,不改善大气质量及污染状况,气候异常就会常态化,气候反嗜人类会更加严重。
沙漠出水,街道灌水,水进家门,不是什么好兆头!“大灾之后必有凶年,大战之后必生瘟疫!”
小心了人类!
巴西,一个位于南半球热带的国家,基本上百年难遇一次雪,虽说现在正处于冬季,但最近的低温创了历史记录 。
相反,我国新疆地区,却普降暴雨,甚至沙漠地区出现洪涝都说明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尤其是地球极地地区,常年处于冰天雪地,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加速冰川融化,出现大量冻土层,一些埋藏着地底的生物尸体重见天日。
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地球气候加速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加速冰川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使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大家一起努力,地球才会重新恢复活力。
中国现在为什么这么多极端天气?
的确,大概从2010年往后,似乎我国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像干旱、沙尘暴、龙卷风、暴雨、雷暴、冰雹等,几乎影响着全国各地。但其实极端气候不止是在我国上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近些年基本都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几乎每年都会上演暴风雪,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一直受极端高温的影响,甚至我们隔壁的西欧大平原近些年也饱受干旱困扰,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除了地球自然气象以外,也与我们人类脱不了干系。
世界气象组织,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温室效应下的全球气候变暖,绝不是体现在地球温度越来越高,而一定会导致气候分布不均匀,极端异常气候多发”。目前来看,这句话已经一步步得到了验证。从气象学角度分析,地球上的大多数气候现象都是由“三圈环流”直接或间接形成的,比如我们所常说的7个气压带、6个风带,而三圈环流则源于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以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正常情况下地球气候相对稳定,但气候变暖破坏了这种稳定性,就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正如我们所见,我国极端异常气候频繁上演。
2020年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相继出现暴雨洪涝灾害,今年先是华北地区沙尘暴,紧接着台湾省出现56年来最严重干旱危机,日月潭水位降至低谷,近段时间江苏、湖北又相继出现极端龙卷风,这都意味着地球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面对地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规避的行为,共同维护才能创造永恒家园。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极端天气为何集中登场?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高登义来回答:
第一, 为什么北半球风雪交加?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年12月,北半球海冰面积比2016年12月约增加2%~3%,即增加了0.26~0.38百万平方千米。
北极地区有了强冷空气堆积,这就像在我们的北面有了一个大冷空气库,这个冷空气库的冷空气奔向何方,那就要决定于今年冬天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分布状况。
研究表明,如果在乌拉尔山地区有稳定的高气压区,则其下游(即东亚地区)就是稳定的东亚大气低压槽,盛行偏西北风,我国必然受强冷空气影响。
2018年1月2日北半球50百帕环流形势图
从上图可见,2018年1月2日,北半球的一个大气低压槽正好位于东亚地区。受此影响,北极地区堆积的冷空气就容易流向我国,也因此带来了我国大范围的冰雪灾害。
天气实况表明,今年入冬以来,北美洲和欧洲受到的强冷空气比我国影响更大。由图3和图2都可以看出,北半球的两个大低压槽分别位于北美洲和欧洲,而以北美洲最强。因此今年冬天北极地区堆积的冷空气就倾泻到北美洲了。
第二,为什么南半球酷暑难熬?
南半球海冰面积逐年12月变化图(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由上图可见,在2015年前,南半球海冰面积基本上是增加趋势。然而,自2016年12月起,南半球海冰面积突然减小:2016年12月比2015年减小24%左右,即减少了250万平方千米;2017年12月,相比2016年略有增加,但比多年平均值仍然低12.5%左右,即125万平方千米。
南半球地区两年冬天海冰面积比平均值大大偏低,正好与北半球相反。这样,南半球海域的海洋(包括海冰与水面)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大大增加。
南极地区2016年与2017年12月海冰面积减小而增加的海洋输送给大气的热量,足可以使得南极地区100百帕以下的大气增温2到3摄氏度。如果加热集中在近地面,这很可能是导致今年冬天南半球的“酷热难熬”的原因。
对于近期部分地区的极端天气,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极端天气到底产生于什么原因!科学不相信神话!所用阳的思维看灾害!把一切极端天气都看成理所当然的现象!所以不原深纠其产生原因!而哲学相信人为干预而产生!但只用神话来解释!所最终由于相信天地本能的神话而不原作为也找不极端天气的原因!总而言之科学与哲学都在迷茫之中都拿不出正确的协调性治理方案!那就没有出路吗!有一切变化于道!所以道是驾驭阴阳之道!所以可以驾驭生态空间效应变化之法!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找根源,是人类活动导致陆地表面水过度减少造成的。水是大气温度调节剂,就像冰箱里的制冷剂一样,近几十年,陆地表面的水飞速减少,干旱面积逐年增加,致使大气中水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造成全球变暖,气候混乱,随全球干旱面积增加,全球变暖还会加剧。若就事论事,则是由于全球变暖又引起两极冰川融化,导致地球重心位置改变,地轴位置开始转移,引起全球大气循环途径改变,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增多。这是最正确的答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极端天气幕后推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极端天气幕后推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