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大地震概率80%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日本大地震概率80%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的房子一般可以防几级地震?
理论上是7级以上,但实际上日本的大多高层与中高层建筑,全都是以8.0级以上的抗震系数建造的,但是这些建筑是以钢结构为主,所以抗震系数最少都可以达到8.5甚至9.0了。
日本地震频发,伤亡率却不高吗?为什么?
有些人说日本地震与平时教育有关,,这个确实没错。其实还有一个大家没注意,那就是日本的木质房屋构造有关。上次日本海啸,大批的房屋见水就“跑”,就是很好的见证,而木质房震倒,死亡的概率肯定会少些。
日本几乎就是一个与地震为伴的国家,经历地震对日本人来说或许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日本每年几乎要经历大大小小2000次左右的地震事件,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的板块构造位置。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东缘,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与欧亚板块之下造成了其火山、地震频发的事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日本板块构造位置(引自Internet Geography)
日本虽然地震频发,但是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却很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
日本对于房屋建设有严格的抗震标准,所有房屋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设防标准,而且依靠严格的法律进行约束执行,拿东京来说87% 的建筑是可以抵御地震风险的。日本的抗震设计非常先进,比如选用 Teflon作为基座的建筑不仅可以随着震动移动而且能够高效的吸收地震带来的应变,从而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再比如,日本东京Tokyo Skytree 建筑是全球最高塔,采用的是模仿古木塔结构的建筑方式,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日本的Tokyo Skytree (图片来自网络)
畅通的应急信息通道
日本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安装了火山、地震预警软件,当地震来临前5-10秒,会自动触发并带来“地震来了”的预警信息,从而提醒手机持有人及时进行避震行动。每当有地震发生的时候,日本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会立刻切换到官方地震信息发布平台,迅速发布一些关于一些地震、应急避难位置和是否会有海啸和更强地震的权威信息。
手机的预警软件(图片来自网络)
智能的交通预警
日本是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国家,日本的高速铁路新干线是日本的交通要道。所有运行的列车都装载了地震预警的触发器,当地震来临之前进行预警触发并使列车安全停运。2011年日本9级地震发生时,预警系统使27辆正在高速运行的新干线列车在地震来临之前安全停止运行,没有一人伤亡。
日本新干线高铁(图片来自网络)
充足的地震科普教育
日本的学校经常进行地震应急演练,频率甚至达到每月一次。日本的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如何在地震发生时用最安全的方法去科学避震。日本有很多地震纪念馆,用以进行地震科普教育。比较有名的是日本的Kobe 地震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建于1995年Kobe 地震之后,以此来提醒人们重视和预防地震灾害。
日本的Kobe 地震纪念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密的地震应急储备措施
日本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好地震应急的储备,包括必须的基本医疗药品、食物、水、面具甚至是收音机,你可以很方便的在日本生活超市中买到各种应急用品。日本的排水泄流通道特别发达,这些排水巷道能够确保地震诱发海啸带来城市内涝时进行高效的排水作业,从而给城市带来最少的损害。
地震应急包(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想了解地震相关讯息,欢迎您关注并私信我,也欢迎您提出宝贵建议。
世界上有几个地震频发,烈度还大的地方伤亡率很低,日本,新西兰,智利都是。
这些地方除了建筑结构本身合理坚固外,还特别强调从小孩子抓起的安全教育,无论是地震,火灾还是其他的危害,从小抓起,注意细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愚人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日本地震频发,伤亡数率却很低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建筑物无论是木结构、水泥结构,还是钢结构都严格按照防震标准设计施工建造。并且这个标准还是不断更新加强的,日本有些大学设有研究室专门研究建筑防震课题,有模拟地震平台实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日本从科研到建筑都具有很高的防震科学水平。
其二,不仅学校、社区、电视等有防震自救课程教育,还有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级防震演练,清楚地演练怎么朵?怎么跑?往哪里跑?跑到避难所以后怎么办?并且每家每户常年备有“地震灾害包”,里面有手电,急救药品,防雨保暖物等应急用品,一旦政府发出预警,人们还会把水,食品等物提前装入“地震灾害包”里备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市、町镇政府都有专门的灾害对策委员会。专门负责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对。灾害委员会一般由政府公务员兼任组成。中等城市一般由十几个人组成,常年处于备战之中,平时是公务员各做自己的工作,一旦有灾情他们就立刻成为了指挥中心,与各相关部门迅速建立起联系平台,如公安、消防、医院等。他们这些人每人都配有专用通讯工具,平时从来不会使用,一旦有灾害发生(地震、台风、暴雨、泥石流等等)通讯工具立刻全部启动,即使深更半夜也能够快速建立起指挥应对中心。信息全部共享,他们会根据灾情大小、灾情范围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各种预案都经过了百年以上的实战检验)有条不紊的开始应对。所以人们在灾害面前并不恐慌,都能积极稳妥、从容不迫地应对,减少不必要伤亡。
愚人曾经与灾害对策委员会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很长时间,他们每个人的专业性、纪律性、牺牲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愚人曾多次参加过日本的市级灾害演习、包括地震、火灾的演练,他们演练的实战性以及指挥应对能力确实水平很高👍,值得学习借鉴。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日本地震频发,(房屋晃动的小地震家常便饭一般多)伤亡率却很低。
有人说日本经常地震但是很少看到大量人死亡,这是为什么?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我们平常看新闻、看书都会知道,日本处于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但是却很少有新闻报道日本因地震而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日本具有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日本作为地震频发国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完善,利用地震发生后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能够在破坏力大的横波到来前几秒至几十秒监测出地震的震源、震级,并向各机构和居民发出警报。
其次就是特殊的房屋结构。日本的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防震指标不合格,大楼可能被推倒重建。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这样的话,万一大地震,倒塌的房屋也不会把人压伤,国内地震死很多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估计就是房屋倒塌把人压死或者压住造成的吧。而且日本市内的门啊橱柜的门啊啥的都是移拉式的,而不是国内一般的开合式的,这样地震的时候,不会因晃动而造成门变形无法打开,橱柜里面的东西也不会因为晃动而把门晃开了砸落出来伤人。日本的房子基本上都不封闭阳台,还有一个通道口可以在地震摧垮楼梯又无法用电梯的情况下直接打开跳到楼下。
最后就是健全应急防范和安全意识宣传。日本人从小开始就在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培训,从幼儿园到长大每年都会有针对不同灾难的逃生训练和演习。包括且不限于:建筑物逃生口的寻找与路线确认、紧急逃生、集体避难、应急避震避火措施、临时简单急救等;任何企业和单位有定时且严格的逃生疏散演习,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谢邀!
比起在某些国家发生的地震导致的伤亡数量,日本发生地震的伤亡数量确实很少。下图是日本因为自然灾害而死伤的人数。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人数较多的年份,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比如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
其他年份,都是几百人。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占据了世界上地震量的20%左右,那么为何死伤人数会如此至少呢?这些其实是和日本平日里的“工作”分不开的。
意识上的教育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会免费发放防灾手册,里面记载了发生各种紧急情况时需要如何应对的方法。看过笔者文章的读者都知道,在日本的各个学校都会定期举办逃生训练,不仅仅是学校,在企业以及各种政府机构,都是非常重视防灾训练的。
日本的各个自治区以及乡镇都会自发的组织防灾演练,以能够更好的应对未知的自然灾害。
房屋上的改造
在日本的建筑法上,明确规定有房屋的抗震等级。在阪神地震以后,日本更是修改了以前的建筑法律,将抗震等级再度提高。
不仅如此,在新的抗震设计法律中明确规定,要对房屋进行必要的抗震处理。加上抗震柱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修补。
日本人的日常准备
政府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和指导,让日本人潜意识中进一步的认识到防灾的重要性。每个家庭中都会备有一些防灾的备用物品。在紧急的情况下,拿着准备好的防灾用品即可避难。也能够减少因为灾难带来的二次伤害。
避难预警机制
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日本各个网站以及手机上都会及时推送最新的地震信息,同时告知可以避免的场所,让更多的人前往进行避难准备。
在日本的各个公共场合,最显眼的往往就是避难路线图。
结束语
实际上,上面的一些小行为,并不能够和伤亡人数减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正是这样的小方面,构成了日本现在庞大的避难系统,也正是这些小细节,才能够让日本能够有如此的低伤亡人数。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孙正义放弃管理权也要争夺的5G,到底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新晋中国势力VS老牌汽车厂家,胜负难测!汽车界已硝烟四起!》
《日系8家车厂“江湖地位”最新排名,丰田傲视群雄依旧无敌!》
日本做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政府与民众的应急意识已渗透至日常生活。日本建筑物也是按照国家标准建造,因此很少看到日本地震建筑物坍塌民众被埋压、群死群伤的现象发生。
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居民家里的应急包准备。
房屋建筑防震等级的提升。
救援队震后救灾的能力等
日本政府鼓励每家每户人手一个救生包,里面有饮水壶、绷带、止痛药、手电筒、卫生纸、火柴、口哨、手套、雨衣、荧光棒甚至折叠铲等等应急的物品。这个急救包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所需。
为了防止地震时倒下来的家具伤人,日本有各种各样固定家具的器具,同时对于家具的摆放也有一定的方式。
日本建筑物有专门的防震设计和防震标准。熊本大地震后,一栋公寓大楼中间裂开了一条缝,这就正是为了抗震专门设计的。地震时,大楼会因为被分割成几部分而减轻整栋楼的振动。
6月18日日本发生地震,预计会掀起一米高的海啸,日本平均每年会因为地震损失多少?
6月18日晚间,日本新泻山形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目前没有海啸的通知,预计的海啸也是预测而已。此次地震日本受伤21人,没有人员伤亡。其实6级左右的地震,在日本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难,因为地震的防御机制以及个人的地震预防手段还是十分完善的。房屋建造的时候,就会考虑地震的影响,会在地基进行加固和增加减震措施。
日本地震很频繁,有多频繁呢?还是用用一张图来表达一下吧。
上图是自昨天北京时间21点22分地震以后,日本截止发稿时间产生的地震,日本一天震个三四十次很正常。不过,这些小地震,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灾害。日本平均每年地震会有多大的损失,还没有这样的统计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从参考另一份资料,那就是日本保险公司对地震相关灾害的支付金额。
2016年日本保险协会统计的地震支付保险金:
2016年日本总共支付了6416个地震相关的保险,总金额有4764亿日元;
2018年大阪地区地震支付金额:
总共支付了14万4029户,总共支付了1兆多日元!
下表为2018年北海道地区的保险金额:
支付保险金为3千多亿日元。
所以,从上面来看,日本地震相关的损失每年至少是千亿日元级别的,如果发生大地震的话,那就是兆级的损害了。同时,地震还会造成一些次生灾害,这些一般都不在统计范围内的,所以很多时候,地震的损害评估都是较小的。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代购:连接日本的另一座“桥梁”》
《北野武离婚,百亿资产多数归前妻!日本离婚代价有多大?》
《 日本76岁父亲上演“父杀子”!背后是深刻的“8050”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大地震概率80%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大地震概率80%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