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为首次境内发债,亮出7000亿家底,不差钱为何要融资?
1.打个比喻,一个亿万富翁特别有钱,但是资产都是股票或者不动产,现在儿子突然被绑架了、被勒索赎金5000万,这个富翁一时筹不到这么多钱,也只能先跟银行或者朋友借点。 2.发债≠缺钱,比如格力、美的、茅台这些现金流极好的大白马都发过债,很多时候是出于优化资金配置(比如低息贷款、然后去买高息银行理财)或者维护与银行关系的需要,或者可能出于经营的需要。
如果任正非带着华为融资5万亿,你觉得这笔钱应该拿来干什么?
首先,正常情况下,华为是不会融资的,华为的内部股权制度其实也类似于一种内部集资的制度。最早员工是可以从银行贷款来购买华为内部的股权的,后来被某对手举报后,贷款这条路就断了。
所以华为每年一度的配股其实就是一种内部的融资制度。除了内部的股权激励的融资,正常情况下华为的现金流都是从经营所得,所以华为对市场部门的主要考核就是收入。华为在2018年的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已经是ICT企业中的翘楚
华为任总过去对融资这种事情深恶痛绝,他一向认为华为应该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精力用在技术的研究上,不应该深陷于金融的纷纷扰扰,也不应该被金融投资机构所左右。所以华为既不上市,也不会放开股权引入第三方机构投资
当然,凡事也没有绝对,如果出现了万一,我的意思是万一有什么问题,导致华为需要资金,或者国家给华为长期的投资和支持,华为会做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华为会把资金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任总是很重视基础科学,在人民大会堂向主席汇报时,任总就特意提到了基础科学面临的问题。在任正非与两位著名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乔治·吉尔德的谈话中,任总提到了在基础科学的创新方面,中国还面临很大挑战
其次,我觉得华为会把资金用于教育的投资。华为很早就有华为大学,当然华为大学是对内部员工培训的,我觉得未来华为大学不是不可能成为湖畔大学那种教育基地。任总一向认为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根本动力,如果华为真获取那么大的投资,华为应该会更加重视和各高校的联合教育培养
再次,我觉得华为会把资金用于前沿前端技术的投资,包括芯片、航空航天等。华为过去的目标曾经是思科,后来又有苹果、高通,华为现在已经涉足造成,以后成为中国的马斯克也不是不可能,SpaceX也不是不可能实现。可能对于任总而言,为人类进步的尖端科技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美国这次打击,对华为是挑战,也是涅槃,优胜劣汰,华为同时可以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方向,重新确定自己的未来目标,希望华为可以挺过并越来越好
三笑
第一我觉得今日头条上面发生这样的问题,就是可笑
第二就是华为不需要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华为公司账上面有现金2800亿,足够不赚钱18万人10年不做任何人。
第三五万亿规模华为融资是不可能,除非上市,任老说过除非华为垮了或者解散也不会上市,不会让资本控制。
这个任大老板不知道要个名声,你用这些钱,发布的消息,找不到媳妇的3000万单身汉们,如果娶媳妇没有钱的话上我这里拿。你如果帮助这三千万个家庭,他们不给你塑雕像才怪呢。你真傻。傻到家啦?
你这个问题一看就和老爷子不是一个档次的,融资干什么,你这是商人心思,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一个壳子然后吹嘘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去投资,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有想法,脑袋思路清晰要干嘛,要哪些步骤去实现,然后回评估需要多少资金支持,这样的少部分人,你觉得人家不知道融资的钱干嘛吗?相反大部分人自己都不知要做啥需要多少资金,忽悠到融资后才会考虑钱干嘛。我觉得如果哪天任老爷子真的走到需要融资的地步,也是有资金计划的,知道做什么需要的钱不够才去融资,而不是拿到融资再考虑干嘛?你这个问题暴露了你的本质,所以不要随便提一些低俗的问题会暴露智商和品质的。
解释一下华为为啥有钱还要发债融资?
1.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企业资信良好,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虽然企业资金表面充裕,但在中美贸易冲突及西方国家对华为的抵制下,华为须在多个技术领域进行开发,其为扫除产品及技术封锁,研发制造范围相对较广,所需费用较大;
3.华为员工规模较大,所需人工及研发成本较大,同时因美国等西方国家减少产品和技术采购及合作,企业销售及利润额相对减少,华为需要在财务恶化前融入低成本资金,以预防财务风险。
中华有为,未雨绸缪,志在高远 !
华为宣布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两期中期票据共计60亿元融资,首次披露了其资产负债表。根据两家承销银行的推荐,预计华为发行中期票据的总规模可能达到300亿元。
此次华为发债,具体有三点:
1、华为正筹划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两期共计60亿元中期票据,两期发行规模各30亿元,期限均为3年;
2、第一期的主承销商为工商银行,第二期的主承销商为建设银行;
3、两期票据的评级机构均为联合资信评级,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A。
至于这60亿的用途,华为表示所获资金将用于持续聚焦ICT基础设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
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为控股账上现金资产2497亿元,资产负债率65%。很多人问,华为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发债呢?
实际上,账上现金资产多的企业发债的也不少,比如账上有2000多亿美元现金的苹果公司,今年也通过债务融资工具募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1、华为的融资成本非常低,如果有资金需求,不利用起来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从而提高整体资本的使用效率。
2、可以合理调配资金使用期限,利用短期融资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将自己手里的多余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提高公司资产收益率。
3、在当下世界贸易关系紧张的态势下,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以备非常规事件需求。
4、保持和金融机构的良好关注,为未来的融资需求做好铺垫。
关注“上党大师兄”投资不迷路!
最后分享个华为的宣传片“愿”😆
小康股价创新高,抛出近30亿元融资,华为加持下能否吊打新势力?
小康股份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万亿巨头,还不只是吊打国内造车新势力哦。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大哥比亚迪已经黯然失色,开启了默默下跌之路,明显感受到了小康股份后起之秀的压力。这次华为和国企新能源汽车合作,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图,明显要在这个万亿级的领域大展宏图,和国企一同做大蛋糕,共享发展成果。几家造车新势力资金实力也无法和小康股份这样的国企相比,只能靠不断在资本市场融资度日。在科技实力方面新势力和华为相比就是蚂蚁和大象比。毕竟华为是中国最大高科技私人企业,养着一大批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这些弥补了小康股份在科技研发上的短板。任正非调兵遣将组织了五千人的科研团队,和国企共同战斗刻苦公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都会不断突破。但是小康股份崛起之路一定道路曲折漫长,前景美好。
我的回答是3年内都很难赶上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更别说吊打了。
原因一: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但产能及品质是否跟得上值得拷问
小康股份生产的赛力斯电动车2020年在国内开始量产交付,并获得欧盟认证,于2020年10月首批出口德国200台汽车。低品牌+才量产,产能和销量短期内都不会太大。毕竟,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不但看性价比,更看品牌。五菱宏光MINI有性价比,特斯拉有技术和品牌,小康股份有什么?
原因二:小康股份业绩基本盘不稳
根据年报显示,2018-2020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持续下滑,从200亿元下降到143亿元,净利润更是从近5亿元大跌到亏损22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都是负的。这样的业绩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它的潜力。即使考虑持续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而导致的亏损,但短期内要实现盈利也绝非易事。
原因三:无论是销量或是市值,短期内比肩造车新势力有一定难度
2020年,蔚来汽车共计销售了43728辆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销售了32624辆汽车,小鹏汽车卖了27041辆汽车。这样的销量与特斯拉相比,虽然差距很大,但在国内也算不少了。这样的销量,还是在前期的宣传造势、各路资本的追捧及消费者的认可之下才实现的,小康股份仅与华为合作,恐怕很难一下子能卖出这么多的车。难道靠情怀卖车,消费者会买单?特斯拉的“加速门”事件历历在目,华为的智能驾驶短期内更多的是一个噱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从市值看,蔚来汽车是571亿美元,理想是154亿美元,小鹏是200亿美元,小康股份目前市值是810亿元人民币。相比较而言,小康与理想汽车的市值比较接近,但与蔚来汽车和小鹏的市值差距就很大了。要想市值猛涨,没有业绩支撑,恐怕是不可能的。然而,小康股份目前的业绩,只能说有点堪忧了。
小康股份股价暴涨完全是炒作。由于它是第一个搭载华为技术的,给了游资炒作机会,不过这个窗口期很快就会过去,因为下面长安,广汽,以及其他厂家的跟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有一半以上的车都会采用华为的车机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新势力在华为面前是没有太大竞争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股票跌的这么厉害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