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澳大利亚是否承认巴勒斯坦?
严格来说,巴勒斯坦还不是一个国家。大家可能很惊讶,巴勒斯坦还没有独立财政,他的财政是以色列托管的。巴勒斯坦建国,是美国提出的一个建议,目前,这个建议还没有真正实现。欧美国家一直在帮助巴建国。但目前巴仍然没有这个能力。至于澳大利亚,因为巴勒斯坦根本不是国家,也无所谓承认,但奥和美国一样关心巴方。
如何看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会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
欧洲跟随美国太久了,长期扮演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帮手和打手。结果往往是美国超然于危害之外而独享成果,欧洲却成为不良后果的担责者,所得利益总是不能补偿付出的代价。
阿拉伯之春就是再现实不过的例子,欧洲必须大量接收由此产生的难民,以及必须承担多国连续不断的恐怖主义袭击,而看起来又沒得到任何好处。而美国,由于地缘关系和国内政治,一直拒绝接收难民,在这一波恐怖袭击方面,美国遭受的威胁比欧洲小得多。
欧洲如果想摆脱美国的影响,必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敢于对美国说:no!
其实早在2014年,法国参众两院便已经达成共识,愿意以1967年巴以边界为基准承认巴勒斯坦国。2017年12月,马克龙表示,会在“正确的时间”承认巴勒斯坦国为主权国家。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承认了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一直以来,受美国影响,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大多偏袒以色列,无视阿拉伯国家的声音,也无视巴勒斯坦的国家主权。以至于虽然在几十年前便有了巴以建国却阻止让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而当犹太人在赶走巴勒斯坦人,占据他们的农田,果园之时,西方国家默不作声。
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弱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处处被压制,正应了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老话。在他们面对侵害的时刻,巴勒斯坦人的反抗被一些媒体歪曲成恐怖主义,而以色列斯巴达式的国家恐怖主义却得到了庇护和默许。
法国需要一个有魄力的总统,一个敢于说话的人。马克龙一直以夏尔.戴高乐作为他的偶像,而戴高乐,正是想让法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马克龙此举,颇有想当“戴高乐第二”之意。也得到了法国左翼人士和新移民的支持。
当然,以色列的暴行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唾弃和鄙视。那位安卡拉的苏丹,埃尔多安陛下也在一次直播中面对内塔尼亚胡高喊:“你是杀人犯,你沾满了加沙人的鲜血!”
谢谢邀请。首先马克龙要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并不能算是突然的政策转向,正如很多回答里面指出的那样。2014年,法国议会压倒性地通过一项方案,建议政府承认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龙始终坚持要在“正确的时间”巴勒斯坦国,而非处于压力之下。他说的压力,一方面来自法国各地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来自法国境内的移民团体。这实际上说明马克龙只是保留承认的可能,并非立即实施。
另外,我们都知道去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公然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实质上炒热了巴以问题,并且倒逼欧洲国家表态。如果把这个表态结合马克龙的所作所为,包括公开反对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和来访以色列总理会谈表明特朗普行为的危险性。归根结底,还是马克龙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表态而已,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转化成行动。
那么为什么法国在巴以问题上要和美国的立场大相径庭呢?那是因为法国在中东拥有广泛的利益和影响,这是历史形成的。
我们不说中世纪法兰西地区贵族积极参加十字军东征,并且在中东地区的十字军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了。单从近代开始,法国从16世纪就和奥斯曼帝国达成了跨信仰的默契联盟,奥斯曼苏丹给了法国保护中东朝圣者和基督教徒的治外法权,从此法国在中东就拥有了特殊地位,这个地位被法兰西共和国所继承。后来,拿破仑远征埃及,雷塞布修建苏伊士运河,以及对今天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影响甚大的《塞克斯·皮科协定》,再到后来的地中海联盟,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这些改变中东命运的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法国的身影。
就连巴以问题的形成,法国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其实1948年至1967年,对以色列提供装备的主要国家是法国,而非美国,以色列空军装备的全是法制幻影战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戴高乐总统认为以色列咄咄逼人,逐步撤回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从此之后美国才成为以色列的头号军火供应商。
法国戴高乐和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法以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不过今天,法国已经无法向1948-1967年那样支持以色列了,因为法国的移民问题和恐袭问题,法国必须考虑到国内占人口10%的穆斯林移民意见,毕竟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从来不关乎巴以两国,而是关系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何况如果巴以问题加剧,中东变乱,引发中东穆斯林国家和以色列的激烈冲突,受到外溢冲击的一定是法国和欧洲,而不是美国,这是地理决定的,不受个人意志影响。
因此,我认为,马克龙提出承认巴勒斯坦,很大可能不会付诸实施,其实还是为了反对变更巴以问题现状,反对加剧地区冲突,这些考量都是从法国和欧洲安全和利益角度出发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12月22日表示,法国将于“正确的时间”承认巴勒斯坦的主权国家地位,而非处于压力。2014年,法国议会压倒性地通过一项方案,建议政府承认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近日,法国有些地方的市长希望更多的地方首脑向马克龙施压,令其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国内前政要也希望马克龙能够在任内勇敢、坚定地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这样他才能扛起领导欧洲的大旗。 马克龙在去年年底会晤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也表达了法国政府的立场,不赞成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声明,认为声明有悖于国际法,也有碍于中东和平进程。他强调,解决巴以冲突必须以“两国方案”为基础。他建议内坦尼亚胡做出不再新建定居点的保证,以缓和巴以目前的紧张局势。针对极端分子对以色列居民发动恐怖袭击的行为,他也表达了谴责。
马克龙表态实际上说明了他在巴以问题上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法国因地缘优势在历史上对中东和阿拉伯世界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马克龙也希望借助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彰显法国和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此外,法国国内穆斯林人数不断升高,国内少数族裔对于法国在巴以问题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也有更多期待。
虽然,法国作为欧洲大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但也可能因此恶化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推动巴以和解。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前明确表示不再接受美国作为调停者和其提出的任何和平方案,希望欧盟能够扮演新的调停者的角色。事实上,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是无法绕开美国的。只有美国有能力约束以色列的行为,向以色列政府施加压力。
法国等欧洲国家无力约束以色列,更不能在巴以问题上撇开美国。因此,无论是扮演调停的角色还是承认巴勒斯坦建国,对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的作用都很有限。
法国与阿拉伯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多个阿拉伯地区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在阿拉伯国家有较大影响力。如果说以色列是美国的小兄弟,那么法国则把自己视为阿拉伯国家的大哥。面对美、以对巴勒斯坦的欺负,法国心里当然不会觉得舒坦。既然美国可以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那么法国要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也就在情理之中。
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可以升国旗了,但是美国和以色列不承认,现在的巴勒斯坦是国家吗?
巴勒斯坦当然不能算国家。
现在巴勒斯坦是两块分开的区域: 阿巴斯所在的约旦河西岸,以及哈马斯所在的加沙地区。两个区域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
巴勒斯坦要想被国际社会所承认,首先内部要统一。国际社会更愿意承认阿巴斯这个正常的政府,而不是哈马斯这个恐怖组织。但是阿巴斯又打不过哈马斯。
所以,阿巴斯需要和以色列联手起来,如提供信息給以色列,最起码要心照不宣地暗中支持以色列剿灭哈马斯。等以色列剿灭了哈马斯这个毒瘤,由美国出面组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谈判,土地换和平,给巴勒斯坦一大块联通的土地建国。这样中东才能长久地和平。
以前小布什还是谁曾安排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美国会谈,达成土地换和平的协议,以色列也撤离了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但最终和平没有持久。因为哈马斯这个毒瘤没有除去。
巴勒斯坦能够在联合国升国旗,那是在二十多天前联合国决定是否要给巴勒斯坦特权以让其担任2019年“77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进行投票,这次的投票最终的结果也是定格在了146:3,146票赞成,3票反对。可见巴勒斯坦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了,只有极个别国家反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17日报道,这次的联合国大会上,投出反对票的3个国家是美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美国和以色列果然在反对行列,前段时间联合国就是否解除古巴禁运而进行过一次投票,投反对票的依旧是美国和以色列。然而古巴禁运美国可能能够干预,不过巴勒斯坦被联合国承认美国具有一篇否决权吗?没有,这次召开的并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因此美国不具有一票否决权了。这次巴勒斯坦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也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这算是历史潮流决定吧。美国和以色列阻挡不了历史的前进的,因此巴勒斯坦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不过巴勒斯坦是不是一个国家呢?其实我想说它一直都是一个国家。巴勒斯坦一直都是加沙地带的国家,不过二战后,随着犹太人的入侵,巴勒斯坦权益就被侵犯了。最初美国也是和阿拉伯国家站边,对以色列进行排斥的,因此开始以色列的入侵进展非常缓慢,甚至巴勒斯坦也经常占优势。不过后来犹太人逐渐影响美国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犹太人在美国可是建设先驱,美国也看到了犹太人的作用,于是选择抛弃阿拉伯人,改为扶持犹太人。发展到后面,犹太人占领了大部分加沙地带,巴勒斯坦被逼到了角落,而且以色列每年都大肆进攻巴勒斯坦,与此同时美国又在联合国进行操纵,允许以色列加入联合国,否决巴勒斯坦得合法权益,于是联合国对于1988年巴勒斯坦申请入联合国的请求拖延到现在才通过。
至于为什么美国不顶用了呢?大方面是历史潮流它无法阻挡,往小了说,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已经出现动摇了。美国在它很多盟友那边都开始不受待见了,特别是特朗普上台胡作非为一段时间后,美国跟它的盟友关系更是紧张。而且最近特朗普又被打脸,之前口口声声的说要制裁伊朗,期限到了,结果呢?没了后文。可以说美国的行为不被大多数国家看好,像现在法国和德国也想摆脱美国的控制,想建立欧洲军队,这不正说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吗?话说回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立都不需要得到美国的同意,别的国家怎么样也不关美国的事。就像巴勒斯坦,一样,虽然弱小但不至于没有自己的主权。
综上所述,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不如以前了,它不可能一直都是世界霸主,而且历史潮流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逆转。巴勒斯坦是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美国说了算,因为公道自在人心。
巴勒斯坦现在不是国家😊。不是国家,有政府,巴解民族权力机构,所以是个准国家。巴有机会建国的,其它阿拉伯兄弟瞎喊、造势,让阿拉法特不顾实力,犯了左倾幼稚病,失去了建国机会。
内塔尼亚胡现在的对巴勒斯坦的政策,萝卜加大棒。在冲突方面保持相对克制,不断向哈马斯施压,作为巴勒斯坦对国际的唯一代表巴解—阿巴斯政府,和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各自为政。实际上就是一个合法政府,一个军事政府。可以说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的飞地。以色列的高压政策,主要是针对哈马斯并不完全针对阿巴斯政府。以色列蚕食巴勒斯坦控制地区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更是对巴勒斯坦施压,最后让你彻底屈服。巴勒斯坦的很多人不断向以色列军警袭击,实际上采取自卫反击当然无可厚非。翻翻几十年前的历史,几次中东战争都是以色列赢了,但是伤亡巨大。要想彻底解决巴以之间的恩怨,首先,巴勒斯坦必须放弃对加沙的主权,以1967年规定的巴勒斯坦国的基础来谈判。
巴勒斯坦的国旗之所以能在联合国总部飘扬,这是因为早在2012年11月29日当天,联合国给予了巴勒斯坦国观察员国的地位,虽然与正式会员国有一定的差距,但并不影响巴勒斯坦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
除了巴勒斯坦国之外,联合国内部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它便是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至今已与全球1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美英法德意日俄等众多有影响力的大国,都承认梵蒂冈的国家主权地位;因此,联合国的观察员国身份可以作为一个国家主权地位的证明。
而巴勒斯坦国与梵蒂冈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得到美国、以色列等普遍性的主权认同,即使是像欧盟、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这类国家和组织,也没有承认巴勒斯坦国,使得外界一度认为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国家,更像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政治实体。
说实话,那些认为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国家的观点,显然偏离了现实。
按照学术界对国家概念的定义来看,主要有四部分,包括:定居的人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主权四个要素,巴勒斯坦国基本都具备。
从主权的角度说,巴勒斯坦国于上世纪的1988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是巴勒斯坦建国的开始,标志着巴以分治方案的初步落实,巴勒斯坦地区终于出现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并存的局面。
联合国后来以巴勒斯坦国之名,授予它观察员国地位,实际上就是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国主权地位的一种肯定。
从政府的角度说,巴勒斯坦国于2013年初就废除了自治性质浓厚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称呼,在法规、证件、公文中统一使用“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改称为巴勒斯坦总统,作为该国的元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理改称为巴勒斯坦国总理,作为该国的政府首脑。
在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称呼明确后,一个崭新的巴勒斯坦国政治架构就清晰了,跟俄罗斯、法国、韩国、白罗斯等国一样,巴勒斯坦国实行半总统制共和制,由巴勒斯坦总统决定大政方针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任命的巴勒斯坦总理则作为总统政策的执行者,领导内阁政府具体施政,管理巴勒斯坦国各项内部事务。
从人民的角度说,巴勒斯坦国控制的区域,主要生活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总人口有1350万人左右,比以色列的人口总量还要多。
在这千万人口中,除了一部分生活在境外的难民或侨民,其他的巴勒斯坦人要么生活在巴勒斯坦国约旦河西岸地区,要么生活在巴勒斯坦国的加沙地区,他们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定居点和生活传统。
从领土的角度说,按照1947年确定的巴以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国应该获得1.15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遗憾的是,它当初并没有同意巴以分治方案的联合国181号决议,只有以色列遵从协议,在1.5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
这样一来,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就没法划定边界,等到它在1988年独立建国,宣布承认181号决议时,以色列已经通过军事行动占领了本属于巴勒斯坦国的大部分地盘,至今以色列都还在利用军事手段不断蚕食巴勒斯坦国的传统定居点。
某种程度上说,巴勒斯坦国当初没跟以色列同时建国,错过了两国划定边界的大好时机,致使现在以色列根本不把巴勒斯坦国当成国家看待,也就没有遵守巴以两国的边界共识,最终导致巴勒斯坦国的实控面积仅剩下2500平方公里左右,而且这还是动态的领土现状,随时可能会随着以色列的野心而逐步萎缩。
由此来看,构成国家概念的四大要素,对于巴勒斯坦国来说,只有“确定的领土”一项稍微差强人意,其他三项条件都满足,但也并不影响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承认它的主权国家地位,也不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巴勒斯坦国建交的初衷。
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地位,并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极少数国家不承认,就会丧失国家功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