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兴又融资以百亿计的资金,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会如何应对?
中兴通讯发布公司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中兴2017年预计累计实现营收1088.2亿元,同比增长7.4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54亿元。1月31日晚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向不超十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87亿股,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30亿元,将用于“面向5G网络演进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分别为91亿元和39亿元。
华为交出了2017年的成绩: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华为2018年将投资50亿人民币用于5G研发,推出包含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终端在内的全套5G端到端商用设备,推动NB-IoT实现全球规模商用,连接数将过亿。继2016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华为2017年研发创新投入再创新高,达人民币897亿元,研发投入排名全世界第六我,2017年中国提交的PCT专利申请量4.8882万件,超越了日本,首次排名全球第二。华为公司与中兴通讯分别以402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和296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占据了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人前两名的位置。
以上是背景资料!
接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1、研发上华为已经有规划,而且有非常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和非常充足的研发费用!研发成果也是非常丰富!2018年华为研发总费用有望达到1000亿元(这还不算研发人员本身的工资待遇之类的投入),比中兴多得多!所以,华为根本不会管也不必要理会中兴这点资金研发!
2、成果转换:中兴研发还是不错的,有很多专利!不过从成果转换来说,中兴明显比华为差一大截……,相信是专利质量和管理体系都比不了华为!从华为的极化码被选为5g标准的时候,华为已经占据了5g通讯的核心和主动权!130亿改变不了大局,中兴要做的不过是跟上脚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3、从资金的调用能力而言,华为如果需要增加研发经费,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随便向哪个银行伸手,几百亿不轻松融到?所以华为不担心钱的问题!
综合上述,华为研发经费、研发成果高于中兴,目前已经占据5g核心……,中兴130亿元改变不了大局,所以华为根本无需理会,照着原计划推进即可!也就不存在应对了……至于爱立信、诺基亚,爱咋地咋地,关我们啥事,最好什么都不做,让中兴超过去就好了,好吧,那是不可能的……
小康股价创新高,抛出近30亿元融资,华为加持下能否吊打新势力?
小康股份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万亿巨头,还不只是吊打国内造车新势力哦。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大哥比亚迪已经黯然失色,开启了默默下跌之路,明显感受到了小康股份后起之秀的压力。这次华为和国企新能源汽车合作,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图,明显要在这个万亿级的领域大展宏图,和国企一同做大蛋糕,共享发展成果。几家造车新势力资金实力也无法和小康股份这样的国企相比,只能靠不断在资本市场融资度日。在科技实力方面新势力和华为相比就是蚂蚁和大象比。毕竟华为是中国最大高科技私人企业,养着一大批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这些弥补了小康股份在科技研发上的短板。任正非调兵遣将组织了五千人的科研团队,和国企共同战斗刻苦公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都会不断突破。但是小康股份崛起之路一定道路曲折漫长,前景美好。
我的回答是3年内都很难赶上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更别说吊打了。
原因一:有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但产能及品质是否跟得上值得拷问
小康股份生产的赛力斯电动车2020年在国内开始量产交付,并获得欧盟认证,于2020年10月首批出口德国200台汽车。低品牌+才量产,产能和销量短期内都不会太大。毕竟,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不但看性价比,更看品牌。五菱宏光MINI有性价比,特斯拉有技术和品牌,小康股份有什么?
原因二:小康股份业绩基本盘不稳
根据年报显示,2018-2020年,小康股份营业收入持续下滑,从200亿元下降到143亿元,净利润更是从近5亿元大跌到亏损22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都是负的。这样的业绩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它的潜力。即使考虑持续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而导致的亏损,但短期内要实现盈利也绝非易事。
原因三:无论是销量或是市值,短期内比肩造车新势力有一定难度
2020年,蔚来汽车共计销售了43728辆新能源汽车,理想汽车销售了32624辆汽车,小鹏汽车卖了27041辆汽车。这样的销量与特斯拉相比,虽然差距很大,但在国内也算不少了。这样的销量,还是在前期的宣传造势、各路资本的追捧及消费者的认可之下才实现的,小康股份仅与华为合作,恐怕很难一下子能卖出这么多的车。难道靠情怀卖车,消费者会买单?特斯拉的“加速门”事件历历在目,华为的智能驾驶短期内更多的是一个噱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从市值看,蔚来汽车是571亿美元,理想是154亿美元,小鹏是200亿美元,小康股份目前市值是810亿元人民币。相比较而言,小康与理想汽车的市值比较接近,但与蔚来汽车和小鹏的市值差距就很大了。要想市值猛涨,没有业绩支撑,恐怕是不可能的。然而,小康股份目前的业绩,只能说有点堪忧了。
小康股份股价暴涨完全是炒作。由于它是第一个搭载华为技术的,给了游资炒作机会,不过这个窗口期很快就会过去,因为下面长安,广汽,以及其他厂家的跟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有一半以上的车都会采用华为的车机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新势力在华为面前是没有太大竞争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股票跌的这么厉害的原因
华为货币现金储备高达1800亿,为何还要在国内发行债券融资,难道真的缺钱了?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自2016年超过联想集团后,已经是连续四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的榜单之首。2018年,华为的营业收入约为7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593亿元人民币。长期以来,华为给外界留下的映象也是不缺钱的企业。
由于华为至今没有上市,因此其具体的财务状况也不为外人知。但通过此次中票发行的募集说明书,华为一直不为人知的财务状况也露出了端倪。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56.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8%、15.52%、19.50%和22.86%,2016年至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9%。
另外,我们从流动资金来看,货币资金在今年上半年末达到了2497.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656.44亿元,增幅为35.66%。
由此可见,此次募集另有所图,华为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缺钱”了才这么干。对于货币资金的过快增长,华为公司称“这主要因为公司基于流动性管理需要,持有的货币资金随业务规模增长,以保障业务需求”。
那么,既然华为不缺钱,又为什么要从债券市场募集呢?
9月11日,交易协会系统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期票据的注册资料,两期中票各募集30亿元,项目状态显示为“预评中”。两期中票分别由工行和建行做主承销,债券的期限为三年。
根据此次募集说明书来看,两期中票用途均为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运营资金,发债原因主要是“预计公司各项业务未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资金支持也将进一步增加”。
总之,您也可以理解为“缺钱”,但这种缺钱与其他民营企业的真正缺钱又不是完全一样的。实际上,华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尤其是现金流的充裕是有保障的,但未雨绸缪并不是坏事啊……且从长远考虑,也确实需要与金融机构进行密切合作,以防万一。同时也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朋友们好!
华为国内发债显然不是缺钱!华为这次发债分为两期,每期只有30亿元,总共60亿元的中期票据,主承销商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大银行。因此,从发行额度上来看,华为发债并不是说是缺钱。那么华为到底是为何发债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不是因为缺钱
华为现在根本缺钱,截至2019年6月末,账面现金达到2497亿元。坐拥将近2500亿元人民币现金,华为根本不是因为缺钱才开始发债的。
2016-2018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5180亿元、5984亿元、7151亿元,可以说收入连年上涨,同比分别增长31.58%、15.52%、19.50%,2016-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
2019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为3965亿元,增长22.86%。
因此,从华为收入的增长来看,可以看出来华为一直以来经营稳健,可以说财务战略非常稳健,而且原来竟然没有发过企业债券进行融资,这是第一次国内发债。
因此,可以说这次华为发债可能是华为要转变融资战略了,毕竟华为经过此次特朗普压制,可以说损失还是不小的。
转变融资战略
这次国内发债可能是华为要转变融资战略了。原来华为坚持不上市,坚持不再国内发债,可以说公司也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华为一直的发展都是快速稳健的,整体上资金流也是非常充裕的,也是足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的。
但是华为发展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和体量的情况下,在前一段时间遭受了特朗普的各种各样的花式压制,也遭受到了一些损失,而且全面自研肯定会带来资金需求的增长。因此,华为这次肯定是要未雨绸缪,是要提前调整公司融资战略了,而且也是为将来打赢更硬的硬仗做准备的。
现在从融资成本来说,债券融资成本是比银行贷款成本低很多的,因此,未来华为在开启了与国内第一,第二大银行合作发行债券的先例之后,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债券发行的,这个能够给予华为强大的资金支持。
有了这些资金支持,未来华为也会更加有底气全部自研,为将来打赢这场硬仗打下坚实的基础。
华为发债是未雨绸缪
这次华为发债是未雨绸缪。从华为整体运作来看,现在华为拥有2500亿现金,原来根据华为的发展战略来说,大量进口美国的高精尖的芯片和备件来用,华为现金流肯定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现在特朗普压制,美国企业开始断供,于是华为不得不自研,生产,这样就会带来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华为现在必须提前准备充足的资金,因为对于将要到来的硬仗还是要精心准备的。
现在有消息传来华为MATE30系列手机没有一分钱的美国元器件,这可能需要华为大量的研发和投入,随着未来华为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华为全面自研发展的道路已经是摆在了面前。
全面自研,意味着研发费用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初期投资的增长,因此,华为打通国内发债低成本融资渠道,就是未雨绸缪的精心准备了。
毕竟华为还是希望备胎越多越好,发债也是融资的一个备胎计划了,拥有发债这样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可以说这样就能让华为发展的更稳,让华为发展的更好。
可以说,这次发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积极承销,可以说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华为的大力支持。
因此,这才华为发债是未雨绸缪,为了将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综上所述,这次华为发债,不是缺钱。主要原因是要调整融资战略,打开国内债券低成本融资通道,另一个也是未雨绸缪,拿到更多的资金,为将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
感谢阅读!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