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巴勒斯坦被哪些国家承认了?
目前,在东欧和地中海地区,已经有7个欧盟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分别是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匈牙利、马耳他、波兰和罗马尼亚。2014年10月30日,瑞典正式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由此成为首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主要欧盟国家。
如何看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会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
这不奇怪,法国人总是喜欢张显个性,别出心裁,与老美蹩一把。从戴高乐到蓬皮杜、从密特朗到希拉克……乃至今日,一贯如此,或许这就是法兰西传统的浪漫情怀所致吧?1964年,率先承认中国,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机构,1967年搅散美军基地,1968年爆发“五月风暴”等等,所以今日马克龙承认巴勒斯坦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谢谢邀请。首先马克龙要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并不能算是突然的政策转向,正如很多回答里面指出的那样。2014年,法国议会压倒性地通过一项方案,建议政府承认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龙始终坚持要在“正确的时间”巴勒斯坦国,而非处于压力之下。他说的压力,一方面来自法国各地地方政府,另一方面来自法国境内的移民团体。这实际上说明马克龙只是保留承认的可能,并非立即实施。
另外,我们都知道去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公然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实质上炒热了巴以问题,并且倒逼欧洲国家表态。如果把这个表态结合马克龙的所作所为,包括公开反对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和来访以色列总理会谈表明特朗普行为的危险性。归根结底,还是马克龙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表态而已,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转化成行动。
那么为什么法国在巴以问题上要和美国的立场大相径庭呢?那是因为法国在中东拥有广泛的利益和影响,这是历史形成的。
我们不说中世纪法兰西地区贵族积极参加十字军东征,并且在中东地区的十字军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了。单从近代开始,法国从16世纪就和奥斯曼帝国达成了跨信仰的默契联盟,奥斯曼苏丹给了法国保护中东朝圣者和基督教徒的治外法权,从此法国在中东就拥有了特殊地位,这个地位被法兰西共和国所继承。后来,拿破仑远征埃及,雷塞布修建苏伊士运河,以及对今天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影响甚大的《塞克斯·皮科协定》,再到后来的地中海联盟,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这些改变中东命运的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法国的身影。
就连巴以问题的形成,法国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其实1948年至1967年,对以色列提供装备的主要国家是法国,而非美国,以色列空军装备的全是法制幻影战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戴高乐总统认为以色列咄咄逼人,逐步撤回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从此之后美国才成为以色列的头号军火供应商。
法国戴高乐和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法以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不过今天,法国已经无法向1948-1967年那样支持以色列了,因为法国的移民问题和恐袭问题,法国必须考虑到国内占人口10%的穆斯林移民意见,毕竟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从来不关乎巴以两国,而是关系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何况如果巴以问题加剧,中东变乱,引发中东穆斯林国家和以色列的激烈冲突,受到外溢冲击的一定是法国和欧洲,而不是美国,这是地理决定的,不受个人意志影响。
因此,我认为,马克龙提出承认巴勒斯坦,很大可能不会付诸实施,其实还是为了反对变更巴以问题现状,反对加剧地区冲突,这些考量都是从法国和欧洲安全和利益角度出发的。
欧洲跟随美国太久了,长期扮演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帮手和打手。结果往往是美国超然于危害之外而独享成果,欧洲却成为不良后果的担责者,所得利益总是不能补偿付出的代价。
阿拉伯之春就是再现实不过的例子,欧洲必须大量接收由此产生的难民,以及必须承担多国连续不断的恐怖主义袭击,而看起来又沒得到任何好处。而美国,由于地缘关系和国内政治,一直拒绝接收难民,在这一波恐怖袭击方面,美国遭受的威胁比欧洲小得多。
欧洲如果想摆脱美国的影响,必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敢于对美国说:no!
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12月22日表示,法国将于“正确的时间”承认巴勒斯坦的主权国家地位,而非处于压力。2014年,法国议会压倒性地通过一项方案,建议政府承认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近日,法国有些地方的市长希望更多的地方首脑向马克龙施压,令其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国内前政要也希望马克龙能够在任内勇敢、坚定地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这样他才能扛起领导欧洲的大旗。 马克龙在去年年底会晤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也表达了法国政府的立场,不赞成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声明,认为声明有悖于国际法,也有碍于中东和平进程。他强调,解决巴以冲突必须以“两国方案”为基础。他建议内坦尼亚胡做出不再新建定居点的保证,以缓和巴以目前的紧张局势。针对极端分子对以色列居民发动恐怖袭击的行为,他也表达了谴责。
马克龙表态实际上说明了他在巴以问题上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法国因地缘优势在历史上对中东和阿拉伯世界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马克龙也希望借助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彰显法国和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此外,法国国内穆斯林人数不断升高,国内少数族裔对于法国在巴以问题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也有更多期待。
虽然,法国作为欧洲大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但也可能因此恶化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推动巴以和解。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前明确表示不再接受美国作为调停者和其提出的任何和平方案,希望欧盟能够扮演新的调停者的角色。事实上,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是无法绕开美国的。只有美国有能力约束以色列的行为,向以色列政府施加压力。
法国等欧洲国家无力约束以色列,更不能在巴以问题上撇开美国。因此,无论是扮演调停的角色还是承认巴勒斯坦建国,对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的作用都很有限。
其实早在2014年,法国参众两院便已经达成共识,愿意以1967年巴以边界为基准承认巴勒斯坦国。2017年12月,马克龙表示,会在“正确的时间”承认巴勒斯坦国为主权国家。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承认了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一直以来,受美国影响,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大多偏袒以色列,无视阿拉伯国家的声音,也无视巴勒斯坦的国家主权。以至于虽然在几十年前便有了巴以建国却阻止让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而当犹太人在赶走巴勒斯坦人,占据他们的农田,果园之时,西方国家默不作声。
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弱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处处被压制,正应了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老话。在他们面对侵害的时刻,巴勒斯坦人的反抗被一些媒体歪曲成恐怖主义,而以色列斯巴达式的国家恐怖主义却得到了庇护和默许。
法国需要一个有魄力的总统,一个敢于说话的人。马克龙一直以夏尔.戴高乐作为他的偶像,而戴高乐,正是想让法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马克龙此举,颇有想当“戴高乐第二”之意。也得到了法国左翼人士和新移民的支持。
当然,以色列的暴行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唾弃和鄙视。那位安卡拉的苏丹,埃尔多安陛下也在一次直播中面对内塔尼亚胡高喊:“你是杀人犯,你沾满了加沙人的鲜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或将承认巴勒斯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