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提乌领土分割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美提乌领土分割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美国土地会被加拿大分成两半?
加拿大和美国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在1716年之后才独立,当时美国只有13个州,后来扩张掠夺,尤其是美国最北的拉斯维加是后来才从俄国买来的,美国的加里福尼亚州是从墨西哥抢来的,所以才行成这样的国土。
为什么不能自己先高清出美国那块所谓“被分开”的土地叫什么名字呢?你只要简单查一下就明白了。这块土地叫做阿拉斯加,现在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这块土地是在1867年沙皇俄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的。有意思的是,当时这笔在现在看来无比划算的买卖去饱受批评,甚至美国国内很多人都认为是时任国务卿收受了俄国人的贿赂。因为720万美元在现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看起来不算什么,在当时却是一笔巨款。
今天的阿拉斯加由于地处北极附近,虽然面积有171万平方公里,但是却只有不到80万人口。阿拉斯加的经济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捕鱼业为主,这块低价买来的宝地让美国人捡了大便宜。除了经济价值上,阿拉斯加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同样意义重大,阿拉斯加让美国的战略导弹预警和拦截阵地前推了几千公里,在美苏冷战中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利益。时至今日,阿拉斯加想必仍然是美国人在对俄外交上的最大一场胜利,也仍然是对领土极度贪婪的俄罗斯的一大败笔。
一、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是指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达到鼎盛,1743年丹麦航海家白令随俄罗斯军航到阿拉加斯湾探险考察,地处亚洲、北美接合部的海峡被命名为白令海峡,此后1784年俄罗斯帝国武力占领了整个阿拉斯加并建立居民定居点,设立"美州公司",从事皮毛贸易,由此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至尼古拉二世"退位"的196年斯间,见证了俄罗斯帝国统治的整个盛衰进程。俄罗斯帝国国土面积228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居世界第一。人口1.657亿人,仅次于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居世界第3位。俄罗斯帝国从1721年起,对保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周边亚欧邻国进行疯狂的征战掠夺。俄罗斯帝国終被"不堪重负"的俄罗斯民众所推翻。
二、美国原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776年7月14日13个殖民地代表齐聚费城,表决通过《独立宣言》,次年13个州代表表决通过《联邦条例》。在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的1787年美国制宪大会制定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并经13个州批准后于1789年生效。并全票选举华盛顿为美国首任总统。美国宪法是世界首部成文宪法,华盛顿是世界首位国家总统而载入世界史册。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沙俄被英法联军击败 。阿拉斯加的东部是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沙皇当局害怕英帝国进攻阿拉斯加进而危及沙俄远东地区国家安全,沙俄政府欲以极低的价格吸引美国对整个阿拉斯加进行收购,1867年4月双方以720万美元成交,10月18日起阿拉斯加成为美国域外领土,1912年设立阿拉斯加地区,1957年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阿拉斯加州地处美国西北部,属北极圈地区,气候严寒,平均气温0度以下 。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矿产资源,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州人口72万人,居美国第47位。GDP产值539.44亿美元,居美国各州第46位。人均GDP73195美元,居全美各州第6位,高于美国人均GDP62518美元的水平。是世界上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最富裕的高纬度地区。
因此美国国土表面上被加拿大所分离,而实际上是当时俄罗斯帝国的无奈"决择"吧…
因为历史原因。
美国阿拉斯加州、奥马哈海滩飞地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大的州,位于北美洲西北部,被加拿大隔开,与美国本土不相连。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俄国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夺走,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1867年4月美国和俄国以720万美元成交,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阿拉斯加原本是俄罗斯的领土,被卖给了俄罗斯,这是美国捡的最大的一个便宜,造成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这里被美国挡出了美洲范围,这也许是俄罗斯做的最错误的决定
1741年,丹麦航海家维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湾。
1784年俄国人在三圣湾建立居民点。该地区1799年起属俄国。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俄国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夺走,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1867年4月双方以720万美元成交。土地合约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阿州将这一天定为“阿拉斯加纪念日”。
1912年设阿拉斯加地区。
1959年建州,为美国第49个州。
世界上最早通过条约分割领土的国家?
最早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唐蕃清水盟约。
唐蕃清水盟约
唐德宗在大历十四年即位以后,面对强藩割据、外患频发的现状,决定与吐蕃议和,先平定藩镇。因为唐德宗在安史之乱中曾为雍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与回纥在陕州会晤时被侮辱,随从被打死数人,因此嫉恨回纥,决定联合吐蕃。
公元783年唐政府与吐蕃签订了《唐蕃清水盟约》。盟约大意为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
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政府收复秦州、原州、安乐州三州之地,稍后,陇右豪杰张议潮发动起义,很快驱逐了吐蕃人,到了咸通年间,唐朝政府收复了河西陇右直到庭州,彻底击败了吐蕃。
葡萄牙王国通过《阿尔卡苏瓦什条约》宣称哥伦布所发现的新土地归自己所有。《阿尔卡苏瓦什条约》(Treaty of Alcáçovas)是葡萄牙王国的国王阿方索五世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1479年9月4日年所签订的一纸条约。
为什么要分割战败国领土?
大家好中华历史小旋风来也,小旋风来回答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要分割战败国领土?”小旋风带给各位不一样的原创观点答案,小旋风就于“中日甲午战争”为例进行分析解答。
甲午战争:日本联合舰队
战争:烧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无疑成了战争中最烧钱的代言词。战争不是儿戏,总有一些原因使一方克制不住忍无可忍的选择战争,发动战争需要经济的支撑,政治做为动力。小旋风举个例子,远的不说就说咋们中国近代的“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开始挑战曾经的宗主国清朝。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侵占朝鲜,清朝出兵平定朝鲜起义,日本在朝鲜经常挑衅清朝,不久后日本不宣而战挑起战争攻击清朝在朝鲜丰岛海域的运兵船,清朝忍无可忍选择战争。日本举国上下孤注一掷集结全国力量和清朝赌国运,最后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清朝被迫议和接受战胜国的条件,“马关条约”规定:清朝必须把辽东半岛和台湾割让给日本,必须赔偿两亿两白银给日本。那么“甲午战争”清朝是战败国,日本为什么要割让战败国领土?日本政治的动力是彻底打败清朝,希望清朝永远爬不起来,让日本成为强国,经济上日本举国之力一战,战争中损失肯定要算到失败者头上,让失败者承担战争烧钱的费用,此后日本和清朝两者命运截然相反。
甲午战争:作战中的清朝军舰
土地:金钱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就是金钱,一个国家的强弱和领土息息相关,领土能做什么?一块领土如果能够合理的开发好,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比如:“甲午战争”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战败国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损失的土地、人口、台湾的财富是无法估量的,日本合理开发利用台湾的土地和人口,每年给日本创造出巨大财富,所以说土地就是金钱。清朝割让台湾岛后,损失的不止是土地、人口还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和资源,反观日本利用战争手段获得的领土,源源不断的财富增长很快为日本填平了战争亏损,不断壮大着日本。小旋风认为:国家领土是祖宗留下给后代的生存空间,领土就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领土就是成千上万百姓的饭碗,致死不能丢失一寸土地,有领土便可以成家组成千千万万的大家庭,无领土就是亡国奴。
甲午战争:平壤战役
战败:尊严
两个国家或者结盟国开战,会竭尽全力为打赢这场战争而孤注一掷不择手段,因为战败丢失的不止是金钱、土地、人口、资源,更重要的是尊严。历史上由于战争战败的国家割地赔款比比皆是,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中国、美墨战争中的墨西哥、美西战争中的西班牙、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以上战败国家割地赔款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战败国家的尊严确实是丢失了,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整个国家在国际上颜面扫地。
甲午战争:陆战中的清军
总结语
小旋风想说:为什么要分割战败国领土?分割战败国领土从战胜国角度分析:第一清算战败国,第二经济赔偿损失,第三政治打压一落千丈,第四尊严抹杀殆尽,第五国土疆域扩大。战胜国得到的利益可以使自身国力不断提升,将来不怕战败国复仇。从战败国的角度分析:第一签订不平等条约,第二巨额战争赔款,第三割地自保,第四国家在国际上被瞧不起,第五国土疆域缩水。总之战胜国割让战败国领土是削弱对方,扩充自己国家疆域面积增强自身实力,打压战败国使战败国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小旋风感慨万千,祖国的外东北和库页岛不就是被俄国割让走了,时至今日祖国还没追赶上俄国,等祖国追赶上俄国后,外东北和库页岛已经永远和祖国分道扬镳了。所以国家领土一寸不能失,失去一寸国家领土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养肥我们的敌人,外东北和库页岛不就是养肥俄国吗?“甲午战争”不是一样的吗?割让台湾和巨额赔款,壮大敌人弱了自己。
土地就是硬通货嘛!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战胜国就会乘机打劫,扩大地盘,看看中国历史上为何有960万平方公里,就是因为不断打仗征服的来的土地。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北面的邻居俄罗斯,领土世界第一,好多都是从清朝手中夺取的。这些领土看似是苦寒之地,然而其地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带来的经济利益够俄罗斯人吃好几辈人了!
中国历史国土是怎么分配的?
高山大川除了造成地域上的差异外,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又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障碍,因此以山川为界来划分政区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通行原则。
比如说战国时期人们用太行山来划分大的区划,分为山东和山西,山东六国指的就是在太行山主峰以东的六个国家。实行的道州县制度也基本遵循了山川形变的原则。
战国时期齐国灭宋后来五国伐齐,宋国的领土被谁瓜分了?怎么分的?
宋国是在公元前284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瓜分。但随着宋国的灭亡,并不代表事件的结束,而是战国风起云涌的时代来临。至于宋国被怎么瓜分,我放在后面再说,我们要先来看一看宋国这个国家为什么成为诸侯国眼中的肥肉呢?
诸侯眼中的肥肉
首先,宋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公国,由前朝老人微子启带领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宋国地处天下的核心地带,大概就是今天的淮海地区,也就是江苏的西北部、河南的东部、山东的鲁西南三省的边角区域构成。这里在当时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被称为“膏腴之地”,是天下少有的天府之国。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土地的肥沃决定着粮食的产量,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达,才有资本对外发动战争。宋国的地理位置,简直在诸侯国中是众星拱月的。齐国、魏国、楚国这些邻居们虎狼环伺,无一不垂涎于它。
第二,宋国地处天下之中,偏偏阻挡着三个强大国家的霸业,这个阻挡指的是地理上的隔缘。齐国要称霸,它想要西进南下,必须突破宋国的封锁。魏国想要进军东方,最好的出路是从宋国出去。楚国北上东扩,宋国又是首当其冲,因为南方只有楚国一家独大。所以,无论是春秋时代称霸战争,还是战国时代兼并战争,宋国都难逃干系,和邻居郑国一样,在几百年的风雨飘摇中苦苦求生存的空间,是最典型的墙头草。
第三,宋国虽然国力不行,但是文化软实力、国际经商环境在当时来说是一流的。文化上,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名家的惠子,甚至儒家的孔子的祖籍也是宋国。可以说,宋国是三教九流的诞生地,文化软实力还是领先其他国家,可惜当时并不能转换成综合国力。至于经商环境,那是宋国的基本国策。宋国经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商业,历代君主都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宋国的都城商丘还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
宋国三代君王的开辟
虽然宋国的历史很长,但是君主大多是碌碌无为的昏庸之辈。在历史上只出了三个名气还可以的君主。第一个是春秋时代的宋襄公,一个崇拜礼仪的贵族精神,结果想称霸,被没有相应的实力,被楚国生擒俘虏,成了一大国际笑话。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的行列中,简直拉低了这个组合的实力。第二位是宋景公,公元前502年,宋景公灭掉了曹国,得到了另一富庶之地陶丘,国力得到了增强。
第三位也是一位作死的人物,他就是宋康王,是宋国历史上最最后一位君主,也是唯一称王的君主。他使宋国在国生最后时刻,终于不再做他人的小弟。对内暴力统治,对外军事攻伐。从公元前318年,宋国开始爆发,“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国,有其地”。可以说,招惹了三大强国,是宋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然而,宋康王虽然有能耐,也很狂妄,但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有能耐更狂妄的人,他就是齐国的齐闵王。齐闵王时期正是战国时代齐国最顶峰时期,齐闵王一定要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于公元前286年,联合楚、魏,出兵攻伐宋国,这次宋国在劫难逃,要面对的是三个国家,三条战线。东面对齐,西面对魏,南面对楚,五千乘的宋国根本阻挡不了三个万乘的大国合击,节节败退,宋康王身死国灭。战国是一个称号与实力并存的时代,宋康王的自信膨胀,居然比齐国、魏国早称王六年,这是赤裸裸地引起周边国家的嫉恨,所以在灭国战争中,并没有驰援宋国的国家,可见外交上的失败,当也应了那句老话“弱国无外交”。
瓜分宋国后的风暴
公元前286年,齐魏楚三国灭掉宋国只是开胃菜,战国时代的大戏才刚刚登场。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比宋康王更骄傲的齐闵王又开始作死了,强行独吞宋国所有的土地,引起了楚国、魏国的不快,这就是典型的分赃不均。结果,在公元前284年,爆发了五国攻齐的旷世之战,齐国也因此差点亡国。
最后来说一说宋国后来的土地是怎么被瓜分的。首先,宋国有三大经济中心,分别是北边的陶丘,中间的商丘,东边的彭城。
第一阶段:齐国出兵独吞了宋国所有的领土,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五国伐齐,本来彭城、淮北一带是齐国的战利品,后来楚国乘齐国被五国攻击,无暇顾及,出兵取了彭城、淮北之地。三百里的淮北之地本来就是楚国的地盘。在公元前318年,宋国打败楚国,占领了淮北之地,也算是收回故土。
宋国北面的河东九城被秦国拿下。商丘、丰邑原本是魏国战利品,后期丰邑落到了楚国的手里。而陶丘落入了齐国的手里,随后在五国攻齐中,秦国取得了陶丘,公元前254年,魏国趁秦军兵败邯郸,夺取了陶丘。说起来,齐国徒为他国做了嫁衣。
宋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包括它的立国、它的争霸、它的内乱、它的灭亡。
宋襄公的仁义成了蠢猪式的仁义,宋康王的“行王政”给宋国安上了“桀宋”的称号。也给战国七雄送去了灭宋的理由。西周本着“兴灭继绝”的原则,将帝辛之兄长微子启封在商之旧都商丘,自此殷商遗民成为宋国人,宋国是真正的贵族之国,很多制度仍旧是商朝的模式,比如继承制,前期仍旧是兄终弟及,最有名的莫过于宋宣公去世后传位于弟弟宋穆公,引发长时间的内乱。这也是宋国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别的国家在兼并土地扩大地盘的时候,宋国内乱自顾不暇,等到到了宋襄公时期,有心称霸,但地盘确实小了点,又强敌环伺,在齐桓公去世后,只能在小范围内震慑小国,遇到楚国就玩完了,而且,这两个诸侯国是两个极端,楚国自认“蛮夷”,不吃中原礼仪那一套,而宋襄公偏偏比谁都讲礼仪。其结果也就不难预料了。
宋襄公之后,基本上宋国就再也没有了机会与大国争个高下,只能算是个二流诸侯国,但在战国时期,宋国迎来了一个急功近利又威武霸气的国君,也是宋国最后的国君,他就是宋康王。宋康王也叫宋王偃,宋王偃并非名正言顺继位,而是赶走了哥哥宋剔成君(去了齐国),然后坐上了宋国国君之位。宋康王的霸气即便放在整个战国都有少有的,有一点就能说明,他敢自己称王,要知道诸侯称王是一件国际大事,没有哪个诸侯敢自己称王,前有徐州相王(魏、齐),后有五国相王(韩、赵、魏、燕、中山),中山国国君称王就遭到了齐楚的阻挠。
然而,宋康王却敢自己称王,无视战国七雄的熊熊怒火。然后他迅速出兵,东击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南攻楚国,夺地三百里;西败魏军,成了齐楚魏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宋康王在国内暴虐无比(事实难辨真伪),在当时看来,宋康王简直就是帝辛附体,宋国因此有了“桀宋”的称号。固此,齐楚魏有了出兵的理由,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宋康王死在温邑。然后五国伐齐。齐国灭宋搅乱了战国局势,要知道宋国虽是个小国,但地理位置对各国很重要,尤其是齐楚魏三国,而且整个宋国都是膏腴之地,富庶无比,宋国的经济实力一直是很强的。原本商量好的齐楚魏三国攻打宋国,瓜分宋国土地,结果齐闵王在苏秦的劝说下,打算独吞。
攻打宋国并不是多难的事,因为宋国本来就不大,宋康王又多次出战,致使国力衰弱,所以,齐国背着楚魏很容易就灭了宋国,只是灭了之后问题就来了,齐国一旦完全占有宋国,不仅疆域进一步扩大,也和楚魏距离更进一步,直接威胁着楚魏的安全,况且秦国也不会坐视齐国强大,因此,在燕昭王想要攻打齐国,乐毅派出说客的时候,很容易就组成了五国联军(秦、韩、赵、魏、燕)。
然后齐国战败,四国撤军,燕国继续攻打齐国,险些致使齐国灭国,最后在田单的反攻下,齐国才得以复国,但国力再不复从前,攻下的宋国土地一口也没吃进嘴里,被楚魏瓜分。
占领宋国土地的可以分为四个国家,秦,齐,楚,魏,秦国占领了宋国最富饶的陶艺(最后分给秦退休相国魏冉了),齐国虽然被灭国,但是田单复国后占领一部分,楚国和魏国也占领了一部分(都靠近本国国界)。
另外要说一下齐国被灭又复国,本国土地还是有一部分被四个国家占领,分别是:赵,魏,楚,燕,这个也是后来秦国灭其他国家齐国不救援的一个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提乌领土分割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提乌领土分割方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