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或调整汽车关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国或调整汽车关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国以加征25%的汽车关税,要求英法德改变对伊核问题立场,你怎么看?
加征25%汽车关税可能对德国有杀伤力,但是对英国和法国没有什么震慑,因为美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法国车,也几乎没有英国车。
法国车在欧洲和中东十分流行,在亚洲也还可以,唯独在美国不卖,不是不想卖,而是根本卖不出去啊!反正我在美国从来没见过一辆法国车。至于英国车也很少,因为英国卖的是豪车,比如劳斯莱斯,想买这车的人不在乎这点关税。
至于德国的汽车,比如那些豪车,其实大部分在美国有生产基地,或者在墨西哥建厂,这些都能够规避关税。
在伊核问题上,德国和法国的立场是不要发生战争,维护伊核协议的执行,因此不配合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这让美国很恼火。但如果说美国要用汽车关税来让英法德改变立场那就太可笑了,因此这个话题其实不成立。
美国和欧洲的关税战其实只是单纯的贸易和经济问题,和伊朗问题没有太多关联。
美国现政府的单边和加税效应,用在德,法,英,汽车税上,在伊朗核协议上与美保持一致,能达到目的就美的作为,用贸易来逼迫盟友改变伊核立埸,也不什么新鲜事,自特朗普上台后,改变前政的惯常做法,用商家的思谁来对待政,经问题。伊朗六方核协议,美就在这种商家的总统素人下而成,造成震惊世界的政坛和惯常的做法!
美国对英、法、德三国施加25%的关税,要求三国改变对《伊核协议》的立场。这是美国惯用的手段,迫使他国在国际问题上与自己保持一致。如果放在中东问题上,那就是要剥夺三国在介入中东事务上的自主权,完全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
美、英、法、德四国都是或曾经是《伊核协议》的成员国。美国自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协议》、2019年5月与伊朗开启新一轮全面对抗。英国、法国、德国一直站在反对面,但是随着英国首相易主,马上改变立场,站到了美国的旗帜下。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的“领头羊”,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非常希望能够独立自主的介入中东事务,当然以实力而言他们只能选择与中东国家合作而不是对抗征服。伊朗作为中东数一数二的强国,当然是法国和德国的首选对象。
如果是跟着美国,就得出兵,兵一出,合作就变成对抗了。而根据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欧洲国家出兵中东,换取的更多是汹涌澎湃的难民潮和血淋淋的暴恐袭击,出兵中东的利益全让美国拿走了,自己成了中东极端组织的出气筒。
所以,回顾过去的历史不难发现,欧洲国家在处理美国、中东之间关系上总是表现出神一样的逻辑思维。
因此,伊朗人也不敢把和美国对抗的保险放在欧洲国家身上。自从去年5月美伊对抗升级以来,伊朗就不断退出《伊核协议》相关条款。中东局势也随之升级,欧洲的恐慌也随之而来。
这次同样也是,随着1月3日伊朗名将苏莱曼尼被美国暗杀、1月8日伊朗发动对美国在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的导弹袭击,美伊冲突急剧升级。伊朗再次祭出了退出《伊核协议》部分条款的法宝,欧洲国家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1月14日,英法德三国以“伊朗违反伊核协议规定”为由宣布正式启动伊核协议中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按照规定,这个争端机制有效期为65天。65天后如果伊朗服软便罢,如果不服,那么三国在理论上可以退出《伊核协议》。
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一周不到,焦躁的美国便按捺不住了。特朗普直接对三国发出威胁,称“如果英法德三国不正是指责伊朗破坏2015年的伊核协议,美国政府将会对欧洲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
英国人第一个积极响应,提出“用一份特朗普协议来取代伊核协议”。而这个所谓的“特朗普协议”毫无疑问肯定是当初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时重新提出的足以让伊朗丧权辱国的12条。
德国和法国的态度目前比较模糊,表示需要广泛讨论,但是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开到了波斯湾,和正在那里巡航的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共同巡航。
不得不说,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之前极力维护《伊核协议》的德国和法国在“退”和“进”选项中又开始犹豫不决了。
围猎伊朗为选举造势已经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键一招,用的好对于总统大选获胜几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的民主选举获胜的秘诀就是跳动选民的关注激情,只要能够引领好民众的激情,那么当选也就是大概率的事情,当前围绕着伊朗局势做文章就可以很好的调动民众的激情。
美国通过袭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已经激起了一定的人气,可是随着伊朗出乎意料的反击,使得这次行动的效果大了些折扣,因此作为补救还得对伊朗继续采取一些行动,那么让其欧洲盟友退出伊核协议加强对伊朗的扼杀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对于美国的欧洲盟友来说,由于地缘的关系,欧洲核心国家法德并不希望伊朗以及中东地区陷入大规模的混乱,因为叙利亚的难民已经把欧洲给搞的焦头烂额了。
在欧洲盟友难以跟随美国决策的情况下,对欧洲重要的汽车产业加征关税就成了美国总统手中的一张牌,不管这张牌最终怎么打,都会极大的吸引起美国选民的激情,只要选举没有尘埃落定,各种基于选举的行为就很难停止。选举就是这么回事,想法设法的引诱起选民的激情,并且把这种激情在关键时刻发泄出来,选举基本上也就成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全球大国来说,国内与国际问题都可以用来推动选情,只要可以达到目的使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欧洲完全可以陪着美国进行激情澎湃的演绎,只要配合的默契,能够满足特朗普总统的选战需求,短时间内关税与伊核协议都不是什么问题。其实美国政客也非常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在选举时刻一切都得围绕着选举为核心进行布局,只要有利于选举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用。当然选举之后的决策才会是执政者的最终决定,这时的政策就应该进行认真的对待了,毕竟还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西方集团因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而逐渐走向分裂。西方国家把伊核问题当作与美国利益交换的砝码就足以证明西方集团内部因利益纠纷而矛盾重重。但是要注意,这是西方集团内部的“家庭矛盾”,从整体上说,他们还是要维持拉帮结派对外掠夺的战略政策。也就是说,西方集团一致对外的“狼群战略”不会因为他们内部利益的争争吵吵而真的瓦解。
美国政府加征25%的汽车进口税,这对德法日来说可是件大事。德法日是全球“汽车三杰”,全世界八层以上的畅销小汽车(包括豪车)都是这三个国家生产的。相比这三个国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则被沦为“二流汽车”(实际上不是,只是相同质量的美国汽车比较贵一些,所以市场竞争力不大)。特别近十年来,这三个国家的汽车几乎霸占了世界汽车世市场和美国的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消费最大市场美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反而被三国挤压得几乎破产。2013年7月18日,美国“汽车之城”底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而该城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要知道,这座城市曾经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傲与像征。
美国对汽车进口提高20%的关税,可谓一箭双雕。美国政府的本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伊核问题只是美国利益的“遮羞布”。美国政府对待伊核问题,已经流于形式,美国及西方关心的不是伊朗拥核不拥核,而是利用伊核问题讨价还价。西方国家关注伊核问题的核心是他们的中东利益。毕竟伊朗拥核对西方集团的中东利益都不利。伊朗一旦拥核,西方集团将不敢染指中东或被迫与伊朗共享中东。从最深层次上说,西方与伊朗的对立实际上是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西方的目的是让基督教文化统治世界,而伊朗作为穆斯林最大的国家则想让伊斯兰教文化统一世界。如果从直白上解释,那就是两种利益的争斗。
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首领,非常想一呼百应,让西方国家听从其号令,从而让美国分利最多,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法德作为另一个具体利益组织——欧盟的领导国,自然也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法德两国在伊核问题上故意与美国唱对台戏的原因是迫使美国作利益上的让步(少占一些)。比如,特朗普政府上台不久后就着手提高汽车进口税,去年甚至威胁要提高百分之几百。惊恐万状的法德于是就想到了一招,不配合美国伊核问题战略。但是,在美国政府看来,美国自身的汽车制造业利益显然是大于伊核问题的。德法还是低估了美国政府处理伊核及具体利益问题上的“美国优先”的原则决心。
美国总统车队
美国政府的汽车产业曾经引领世界,全世界第一辆小汽车就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美国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比较有名的品牌则有林肯(福特)、福特系、别克(通用)、凯迪拉克(豪车,美国总统专用车)、雪佛兰(通用)、道奇、悍马、CGM、Jppe(吉普)等。美国每年销售新车约1700万辆以上,为全球最庞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所以美国又是全世界汽车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日系车在美国长期受到欢迎。日系车虽然没有超级豪华汽车,但是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比较接地气的价格日系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很高。
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主要依赖外销,美国本土市场并不是美国汽车的主要市场。这种局面成为多届美国政府的心病,特朗普上台前后都发誓过要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雄风。美国国产小汽车量保持在800万辆左右,而美国的年消费新车量却是2000万辆左右,所以美国政府才如此耿耿于怀。
提高25%的汽车关税可不是小数目,这对德法日汽车三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德法纵使不在伊核问题上给美国打气,美国也有办法让德法就范。本来西方其他国家追随美国就是为了一个利字(其同对外掠夺的利益与美国市场的利益)。但西方国家无一例外都依赖美国市场,比如他们的支柱性产业汽车制造业就依赖美国(现在真实的情况是西方国家支柱汽车产业依赖中美两大汽车消费市场)。美中两国在汽车产业上殊途同归,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汽车消费国和全球汽车生产大国,自己的汽车销售市场都反而都在海外。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也是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魅力所在。
在提高北约军费分配比例问题上,德法也曾经一个声音地拿伊核问题来跟美国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德法屈服。
所以,对于伊核问题与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利益的份量问题,相信法德最终还是选举后者,即会向美国让步,改变伊核问题上的“自主立场”。
美国威胁加征汽车关税,欧盟准备报复清单,美国真的敢对欧盟汽车加征关税吗?
怎么不敢呢?只能欧盟卖给美国的多于从美国进囗的,美国就敢。当然,打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平衡,因为一个疼,另一个更疼,双方会谈判处理,这正是川普要达到的目标。不能说不合理,他有这个权力和主权。
特朗普公开告诉记者,欧盟是美国的敌人,这也对,商人看来商场就是战场,不过美国允许自己多变。前些时,美驻德大使专门找德三大汽车头承若美不增收税。从战略层面美国不希望欧盟好,因此增收欧盟汽车关税完全可能。不过特朗普朝令夕改,只能等他变。
特朗普会的,欧盟必报复。反击美国不能单从贸易逆差方面考虑,应是全方位的,而是看贸易所取得的利润,比如欧盟卖给美国五百美元产品赚了一百美元,而美国卖给欧盟四百美元产品却赚了一百二十美元,所以要重点打击美国高利润产品,最好全方位都打击,包括金融股票,包括去美元化,包括抛美债,欧盟如果妥协,下场会更惨,狼的胃口永远填不满。
放心,只要欧盟不打算向美国妥协,那么特朗普一定不会让欧盟“失望”,这份向欧盟汽车加征关税的清单一定会很快被美国商务部付诸实践。
特朗普执政一年多以来的经验已经充分向我们证明了他对于“美国优先”口号的执着,只要特朗普认为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寻求让这些事情发生改变。在特朗普看来,欧盟一直把美国当小猪存钱罐打劫,美欧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美国对欧盟每年存在的15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他要求欧盟降低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以改变目前的现状。如果欧盟不能满足特朗普的要求,那么他就会对欧盟的产品加征关税。
特朗普曾经威胁要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他也曾经威胁退出TPP和伊核协议,在特朗普作出实际的行动之前我们都曾经对他有过怀疑,然而特朗普最终把他的威胁全部付诸于实践。这些都能够充分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特朗普的政策目标十分明确,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二,特朗普还真不怕事儿大,敢说他就敢做。
所以欧盟没必要怀疑特朗普的决心,它必须衡量自己与美国打贸易战的利弊,如果扛不住美国加征关税的政策,那欧盟就应该尽早跟美国达成妥协。况且美国在与欧盟的贸易中是拥有贸易逆差的一方,这是美国打贸易战的优势。根据美联储的最新预测,今年二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速可能达到5.3%,如果这个预测准确,那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不仅能够提振特朗普打贸易战的信心,还能让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收获更多美国民众的支持。
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如今的特朗普手中弹药充足,踌躇满志的他完全有底气对欧盟的汽车加征关税。所以欧盟准备的贸易报复清单根本不足以对美国形成威慑,该对欧盟汽车加征的关税早晚会到来,除非欧盟跟美国达成妥协。
特朗普决定对汽车产品征收高关税,欧洲、日本会与美国决裂吗?
决裂不会,从此亲密无间关系就没了。
如今的美国终于迎来一个收割世界的头面人物了,犹如复仇者联盟3的灭霸一样,一个响指,宇宙毁了一半。
美国汽车市场是欧洲、日本最大的市场,用市场做惩罚,之前美国政府不会这么做。但现在,特朗普要验证美国是否是老大呀。
其实,都是谈判前的伎俩,特朗普要改变游戏规则,让大家重新到谈判桌前。
我不质疑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但质疑它是否有那么多公务员,是否有那么多谈判手、执行员。
让全世界的公务人员都加一倍的工作量,这大概是特朗普的目的吧。
欧盟和日本都不会主动屈服,不过是以前政府之前的交易是放在桌面之下,如今都被曝光到台面上来,这也是特氏风格透明化的重要特征吧。
美国主动出击,短期看一定能收上不少保护费,但长期的全球格局而言,美国也主动甘愿作为普通国家一员了,不打算做有气派的领导者,而更愿意做得实利的村霸王。
女儿问灭霸,目标都实现了,你失去了什么?
灭霸说:失去了一切。估计,特朗普达成目标,也要失去一切。
广场协议后,日本二十年经济停滞不前也没有与美国反目,现在更不会;欧洲复杂一点,但从根本上讲,欧美不会决裂,只是不会如以前和睦罢了,但如果俄罗斯主动和好欧洲,减少武备,让北约失去存在的基础,情况会不会出现戏剧性变化呢?
虽然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损害了欧洲和日本的利益,但欧洲和日本在政治上依附美国,是没办法也不可能同美国决裂的,但在经济上已经开始了决裂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自救对冲。
第一,欧洲和日本别看政客嘴炮喊的响亮,然并软没有一点本钱在政治上同美国彻底分裂。
(1)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的安全都是靠美国驻军来保护的,只能说是半主权国家。美国掌控着北约,而北约是欧洲赖以保障安全的主要军事联盟。美国在各国都有着大量的驻军和基地,所以跟随美国在欧洲表示政治正确,欧洲不敢也没有能力在政治上离开美国。
(2)日本做为二战战败国,长期的接受美国的军事监管。虽然脱离美国是日本的最终目标,但美国军的驻日军事基地数万人不会轻易的离开。美国珍珠港之痛历历在心,对日本的防范丝毫没有减少,日本只是美国看养的羔羊何谈与美国政治决裂。
第二,日本的经济已经开始同美国分裂自救,欧洲对美国还抱有幻想,但马上也会想明白其中利弊。
(1)经济上欧洲、日本都已经做好了同美国决裂甚至抗衡的准备。日本做为汽车的生产大国,汽车为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将使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举步维艰。最近日中关系转暖,中日韩的加速自贸区谈判,让特朗普很焦急。日本韩国不顾美国反对搞起了亚洲经济小联盟,就是在经济上对美国决裂的表现,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的对冲和自救。
(2)欧洲的主要经济体欧盟,前些年被号称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后,被美国引爆债务危机,从此一蹶不振。欧洲还抱着对美国的幻想,幻想和祈求美国能特免欧洲的关税,可以说欧洲在美国面前没有一丝反抗能力,有的只是自我安慰的嘴炮叫嚣。但随着不少欧洲国家的经济向东,本国经济上取得了快速的向好。这为欧洲找到了一条彻底解决欧洲经济滞缓的出路,未来整个欧洲早晚会从幻想中醒来,彻底放下防范之心向东狂奔在经济、科技、技术上共同发展。
总之,世界是大家的世界,全球已经是一个整体的地球村,美国逆潮流而行,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道义和诚信,实行“美国优先”“贸易保护”“孤立政策”这最终必将众叛亲离。关注留言,查看更多!
美国在对中国大宗商品加征关税的事情还没尘埃落定,又开始挑战其他国家,单方面宣布计划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此言一出,那可是引起了多国汽车厂商的抗议和不满。
美国这种加征关税的做法,很可能是本国经济有复苏提升迹象,为了加快扭转贸易差额出台的相关政策。美国采取这种做法短期内的确能够拉升本土汽车品牌的销量,但是很可能会打击到在美投资的外国车企积极性,也很有可能造成大量失业的产生。
美国单方面做法对于中国市场影响会有多大呢?针对美国加征关税,中国方面肯定也会被迫加征美国关税,这样必然打击美国品牌在华销量,可是我们看看当下美系车型在华销量,从轿车到SUV,从普通车到豪华车,在五月份也仅仅只有凯迪拉克和雪佛兰勉强挤进前十,而且销量也仅仅是雪佛兰的科沃兹破万,如果再加征关税,肯定会提高进口车和部分零部件的售价,美系车的销量将会更不如现在。
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对于德系、日系以及国产车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春天,特别是国产汽车,靠着价格的优势,销量增加可以有九成以上把握。
不过还需要提醒一些有二手车需求的消费者,美系车虽说很大可能会在新车销量上遇挫,那么一些钟爱美系车大马力、大尺寸的消费者很可能会转向二手车市场,必然会拉高美系二手车的价格,但是鉴于美系车油耗高的传统劣势,美系车二手车价位攀高的车型也仅限于2017年以后车型,时间较长的话,价格拉高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白希文总结:
作为消费者而言,我并不希望加征关税的事情成为现实,毕竟我们付出的是金钱的代价,不过美系车销量疲软的问题也不能全部扣在美国的政策上,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近些年也在迎合国人需求增加小排量车型,可是油耗大和受众过小的问题依然没能彻底根除,这才是值得美系厂家去正视的问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外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力度不够,提议对进口汽车征收20%的关税并实施更严格的排放规定。
如果日本和欧洲在汽车问题上向特朗普妥协,就意味着特朗普将在贸易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今后他还会继续在日本和欧盟的痛点下手,逼迫他们做出实质性的退让。虽然我们都希望能与日本和欧洲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美国汽车市场是日本和欧盟都不能失去的市场
2017年美国新车销售市场中,日本车企占据了39%的份额。德国企业虽然只占据7.9%的份额,但是整个欧洲的汽车生产企业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优势更大。现在美国是欧盟机动车和配件的最大出口市场,每年出口额这欧盟汽车产业出口额的25%,超过500亿美元。
如此巨额的市场,对于日本和欧洲车企而言都是不容有失的阵地。不要说彻底失去美国市场就是在美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日本和欧洲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都会随之大幅度下滑。对于刚刚从经济萧条的谷底中走出的日本和欧洲而言,象汽车这样的支柱产业出现问题,可能会将他们脆弱的经济增长带来致命的伤害。
欧洲是否应战,完全看德国的态度
特朗普在汽车领域提出最新一轮贸易保护措施,就是在日本和欧盟拒绝在钢铝产品上让步后,作出的最新反应。
在钢铝产品出口方面,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出口份额都较高;而汽车产业对美出口的份额主要被德国占有。其他欧洲国家不大可能同意用钢铝市场交换汽车市场。反之如果德国人愿意在汽车贸易问题上与美国硬怼,其他欧洲国家不介意坐山观虎斗。
日本恐怕只有认怂一途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先后在汽车、摩托车、电视、计算机等产品上,对日本挑起了多轮贸易战,日本无一例外,全部战败。
此前日本虽然也在钢铝产品问题上强硬回应美国,同时,积极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力图对美国形成更大的牵制。但是现在特朗普拿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汽车下手,恐怕日本也只有认怂一途。
首先,汽车产品出口对于日本现在脆弱的经济增长而言,是必保的项目,绝不容有失。第二,安倍晋三正面临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巨大压力,也没有能力整合国内的意志应对美国的贸易战。恐怕日本又会像以前几次一样,采取自主限制出口的措施,满足美国人的要求。
在历史上,美国曾多次限制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出口,但是每次限制措施都让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卸下了竞争的恐慌,开始上调价格,还通过减少产量故意抬高价格,从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这次特朗普对日本和欧洲的汽车贸易下手,对美国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或调整汽车关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或调整汽车关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