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以大规模征召预备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以大规模征召预备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求海外美国人尽快回国,征召百万预备役军人,美国这是干啥?
我认为,美国大规模撤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补充兵源;二是,防止国民落入敌方手中成为人质,影响战略部署。
为什么美国现在搞撤侨行动呢?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疫情严重,连军队都感染了。这个时候正是敌人趁虚而入的最佳机会,911事件仍然历历在目,美国迫切需要的是严防死守。所以美国主动发起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加固防守,毕竟敌人太多,防不胜防。
美国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那就是为了打仗。要求海外美国人回国,是为了避免开战以后他们成为人质;征召100万预备役,看似是为了防疫,实际上是为了让美国正规军腾出手里,准备发动战争。可能很多人会说,新冠肺炎疫情这么严重,美国怎么可能会发动战争?西班牙流感不是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吗?真实情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战争并没有结束!
首先,疫情不会终结战争。就用很多人拿来说事的西班牙大流感疫情分析,确实是提前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前线600万士兵,有超过100万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不得不向协约国投降。但西班牙流感疫情一旦缓解,协约国立刻着手干涉苏俄,同时也对土耳其下手。如果不是苏俄出现一位托洛茨基,土耳其出现了一位凯末尔,两大军神领导各自国家军队打败了协约国联军。恐怕,当时的苏俄与土耳其都得被协约国肢解。
新冠肺炎疫情也一样,在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然不会发动战争。但在疫情缓解以后呢?美国会不会发动战争?更何况,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当属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黑死病大爆发导致了1/3的欧洲人死亡,但也没有影响英法百年战争!所以,疫情只能够暂时阻止战争,无法消灭战争!特别是美国,建国247年,加上2020年,也只有17年美国进行战争。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冲击太大,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容易转嫁危机。为何发动战争能够转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的情况,美国社会也会出现动乱。但战争的模式开启以后,机会刺激美国军工产业的生产力。军工产业是一个配套产业,很多上游产业也会受到带动。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开战,美国国内人心就容易凝聚起来。当然,这需要美国白宫提前准备。
为何越南战争会爆发反战运动,而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却在当时赢得了美国人的支持?关键就在于抹黑对手,导致美国民众产生恶感,让美国民众以为战争的正义性!目前,美国已经开始抹黑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以“毒品恐怖主义”的罪名悬赏1500万美元对其进行通缉。再联想到美国紧急召回海外公民与征召100万预备役,目的岂不是昭然若揭?
欢迎大家讨论,你认为美国会发动一场局部战争转嫁危机吗?
武力威胁敲诈勒索全世界呗!大棒已经亮出来了,哪个敢不听话就抡一棒子!特狼哺个兔崽子可能已经想开了:反正估计连任总统肯定够呛,就现在再努力抗击疫情,也已经无法挽回早就已经严重失职渎职的事实,不堪设想的严重恶果大局已定,翻天乏术,回天无力!但此时如果什么也不做的话,情况只能会更糟!那就不如来下狠的,乱七八糟闹腾一家伙,一为转移视线移祸江东,免得美国人民总盯着自己防疫抗疫狂妄无能的事情不放;二来正好趁机把世界搅和一家伙,最好乱成一窝粥,便于乱中取胜浑水塻鱼,说不定还真有可能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闹腾出一线生机来;三是说不定趁乱还可以从中大捞最后几把,就算其它目的都实现不了,至少也可以牟些私利,弄回几套棺材本去,然后卸任也不算太亏……
美国疫情呈癌状漫延之势,且己无力回天。三十三万多人确诊,近万人死亡。以所谓流感开始,到承认是新冠肺炎,美国失去了太多的掌控机会,以致导致全面崩溃。美国要求海外美国人回国,是喊给本国人民听的,谁都知道,在目前情况下,回国意味着什么。除少数国家的疫情和美国疫情类似外,世界上那个国家不比美国安全?美国政要喊话国人回国,是个姿态,争取国内外的选票而己。试问,有多少美国人甘愿从安全地区返回危险地区?这不明摆着的吗?至于征召百万军人,这不是那个人说了算的。就是国家需要,总统提议,按照美国法律,需要众参两院同意吧。即是征召百万军人,在疫情无处不在的美国,决非易事!百万之众,无形中又是诸多众集如云的群体,无论是用于战备(或战争),或是用于抗疫防治,首先要做到自身健康。而美国军人感染者不在少数,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交叉传染,从而要冒巨大风险:因为美军遍布全球,统统召回己不可能。美国征召百万军人,一则是国外驻军不能召回,若是感染严重,需要补充兵员;二是国内疫情继续恶化,社会动荡,在警力不足时,军力便可派上用场。在目前情况下,美国若用发动战争来转移国内问题,己是力不从心,可能性不大,更重要的是,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这个仗沒法打,师出无名。美国此举,勉强是亡羊补牢,知之不可为而为之,目的还是对内争取民心,对外大秀肌肉,仍然重复美国依然强大的老调。
召回海外美国人,应该是用的鱼目混珠之计,召回的这些人中,有些可能是间谍;有些可能是负有重要使命的;有些是非常重要的,被人抓住可能会被人抓住把柄的。至于召回预备军人,一是可能欲盖弥彰;二是可能防备万一;三是真有可能狗急跳墙,作战争准备。毕竟,特朗普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商人,什么都有可能。
打仗的话,是不是要正规军用完才轮到预备役上场?
抗日名将方先觉的起家部队“预备第10师”应该知道吧?这就是妥妥的预备役部队,是南京军政部于1937年9月下令组建的十个预备师之一,以浙江一个较弱的保安团和大批福建新兵组成。预备师的原任务是训练新兵、补充前线部队和维持地方治安,大多建于战火尚未波及的后方。
(方先觉剧照)
然而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让中国军队损失极其惨重,许多陆军师已被彻底打残,失去了补充的必要,所以才有了“新编师”和“暂编师”的番号,而预备师作为建制还算完整的部队,终于在1939年被推上了前线。所以啊,在战争期间规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为了前线所需,这个时候黄埔三期的方先觉实际是预备第10师少将副师长(师长蒋超雄)。
预10师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南昌会战第二阶段,奉命策应主力部队反攻南昌,对一个预备师来说,其实打得算不错了,这与方先觉的履历和作风有关,在升任预10师副师长之前,他曾经是李玉堂第3师的补充团长,练兵很有一套办法,性格外敛内刚,治军极严。因此预10师上了前线并未草鸡,打得有模有样,番号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预备师番号抗战结束后全部取消)。
(李玉堂和方先觉)
1939年底在“冬季攻势”中,该师在安徽青阳与日军遭遇,由于师长蒋超雄指挥失当,预10师首次受挫,而方先觉率一团兵力死抗五昼夜伤亡过半,因此战后蒋师长超雄被撤职查办,方先觉擢升师长。次年5月,第八军和第十军重组新的第十军,考虑到方先觉和李玉堂的老上下级关系,预备第10师转隶第十军指挥,因方先觉时刻不忘练兵,该师战力提升很快。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人就吃了预10师番号的亏,在李玉堂第十军的作战序列下共有三个师: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其中方先觉预10师负责守备长沙城南方向。日本人一扫听,认为这个预备师一定是该军最弱的部队,遂将主攻方向选定为城南。结果一打起来才发现上当,预10师防守极为顽强,硬抗日军精锐第3师团两昼夜,期间不停实施反突击,终致长沙大捷,方先觉因功直接晋升第十军代理军长。
(第十军李玉堂剧照)
而当时日本陆军的动员顺序,则为现役部队(也就是提问中的正规军)、预备役人员、后备役人员、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共五大类,前线部队出现战损或缺额、以及扩建新部队时,就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它在1937年战争爆发时只有17个师团51万现役部队,而到了1938年底已经有了34个师团和一帮独立混成旅团100万以上的部队,除去死伤的,这么大的增额哪里来的?当然就是预备役士兵的补充,甚至都开始征召后备役士兵了。
到1938年下半年,由于战场伤亡和扩建新师团,侵华日军各师团的现役士兵仅占11.3%,而预备役士兵达到了22.6%,后备役士兵占45.2%,已经开始征召到补充役了(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约占20.9%。这已经是非常畸型的兵员结构,使其战斗力逐渐下降。注意,一旦作战单位的现役士兵消耗殆尽,再补充新兵就没有“以老带新”的作用了,所以绝不可能等到所谓正规军打光了再征召预备役,而是“即损即补”,当然,这些补充兵渡海前来送死,再分配到前线各部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冈村宁次)
日军在1937年动员的几个“特设师团”,比如什么101、106师团,都是由少量现役军官(大队长以上)和预备役士兵组成的,尽管编制跟常设师大同小异,但是武器装备、作战经验尤其是下级军官的指挥能力,则远逊于常设师团。薛岳能够取得德安大捷(万家岭战役),与当面之敌第106师团的战力较差很有关系,预备役的鬼子兵战场形势不妙时,强悍的劲头还是差点意思。
其实第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并不是菜鸟,他在之前曾经担任过日军精锐第10师团长,后来才转为预备役,战争爆发后重新出山,但是手下的预备役官兵实在不争气,尤其是直接掌握部队的大队长以下军官。作战经验少的可怜,一旦遭遇中国军队的强劲攻击,多少有点懵比。气得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给熊本知事写信骂娘,称第6师团战斗力第一,而同一兵源地的106师团简直是垃圾。
(阿南惟畿剧照)
二战德军也很早建立了“预备役部队”的体系,前线每一个德军现役步兵团,都在国内后方配有一个相同番号的预备役营,类同于师管区的性质,从而保证该团官兵一直都是同乡,方便形成合力。但是1938年底猛烈扩军时,每个预备营就要负责向两个前线步兵团供给补充兵员了,而到了1940年全面动员时,“同乡预备役”这个体系完全被破坏了。
苏德战争进行到1942年10月时,德军再次调整预备役制度,将所有的预备营一分为二变成两种部队:在国内驻扎负责征兵和治安的后备掷弹兵营〔Grenadier Ersatz Bataillon〕、在战场二线或者三线进行实战训练的预备役营〔Reserve Bataillon〕。再后来预备役营在德军占领区合编起来以师级形式存在,担任维持治安和镇压游击队的任务,通常各集团军群司令部直辖的“警备师”就是这路货色,一方面起到练兵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随时补充前线野战师。
(薛岳剧照)
而到了战争末期,德军不仅前线野战师的兵员构成非常糟糕,有经验的老兵消耗的差不多了,部队里充斥着预备役和后备役士兵,包括第四波动员的新建步兵师成分比例也非常难堪: 现役士兵不足1% ,第一预备役12%, 第二预备役46%, 后备军42%,因此战斗力的直线下降已不可避免。
如果是正规军打光了才让预备役上,哪有那么蠢的?毛主席说过,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说的就是完整建制对战斗力保持的重要性。打残人家十个建制,可以从预备役补充兵员,补充完了还是十个建制;打掉一个建制,对方就永久失去了一个建制,战场上再见就只有九个了。重建一个建制需要好几年的训练磨合,精神塑造,成本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如果要等正规军完全消耗完了再派预备役上战场,胜负就没有悬念了。
实际上预备役本身就是承担了两个职能:第一是在战时可以直接向减员的正规军输送补充人员;第二是建立一些预备役建制,战争来临时作为番号的补充。所以预备役其实是两个职能:补充兵员,成建制参与作战。预备役的士兵和军官基本来自退役下来的现役部队,人都是老兵,战斗力其实是有保障的。需要的时候只要经过简单的军事训练就可以投入到战场,而如果是完全新征召的士兵,一个是训练周期长,第二个战斗力不如预备役补充上去的。如果是正规军打光了才让预备役上战场,那实际上是把预备役完完全全当成了一个独立建制的部队来用了,不符合国家对预备役的定位。
阅兵式上的预备役部队
举一个例子,1937年侵华战争刚开打的时候,日本现役部队一共才17个常备师团(也就是所谓的甲种师团),但是到了1938年6月师团数量扩充了一倍达到34个,那这17个怎么来的呢?当然就是抽调一部分现役和预备役士兵组成。而且就这17个常备师团,在侵华前几年的作战中伤亡很严重,减员后需要人员补充,这些人员也多来自预备役。实际上1937年时日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人数高达400多万人,而国军现役加预备役只有220万人,所以尽管国军现役人数多于日军,但是开打后发现完全打不过人家,而且越打越弱。因为日本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兵役制度十分完善,他们会保留人数和现役部队相当甚至远远超出现役部队的预备役,欧美国家也是一样。而当时的中国还属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民政府根本无力建立起现代国家的兵役制度。这样一对比,预备役的威力就体现出来了。
抗日战争日军预备役充足,其中不乏一些退役老兵,短短几个月训练后就能直接投入到大陆战场
所以预备役在军事建设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千万不要小看,战时使用起来也是非常灵活的。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看法:如果需要预备役部队参战,并不是正规部队打完了才使用预备役部队,如果是这样这个仗也就被动了。预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和正规军是有差距的,毕竟正规军是全职训练,预备役部队属于寓军于民,并不是专职的全训模式。所以,如果正规军用完了才调动预备役部队也是晚了,那么预备役部队如何使用呢?
首先,要根据作战规模大小而定,如果只是小规模的战争,或者是正规部队完全可以应付的战争可以不动用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由于不属于全训专职部队,它们还有另外的工作岗位,动用预备役部队也会影响到其它岗位的建设,战争是一个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联动机制,需要通盘考虑。如果战争规模大,为了保证胜利,就会动用预备役部队参战,预备役部队有两个参战模式,一个是人员技术储备模式,这些人员都是曾经部队中的骨干力量,对于当前的武器装备依然具备熟练掌握的能力,它们将被二次征召入伍,加入到现役部队中去,补充兵员数量需要,这种方式主要是技术兵种,相对专业的岗位上,这种方式也是预备役人员主要的参战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成建制的去参与作战,这种预备役部队人员相对有预备役编制,有训练计划,有武器装备,例如,预备役高炮部队,预备役装甲部队,预备役舰船部队等等。这种有编制的预备役人员都有相对应的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储备,定期培训,战争需要,可以短时间内集中,并实施训练,熟悉岗位,并启动武器装备解封,随时可以参与作战。预备役部队是排名第二位的作战部队,它的上面是现役部队,下面就是民兵部队了。
预备役人员比较广泛,凡是参加过现役的退伍军人在规定的年龄段都需要服预备役。这些退役军人并不能都进入有编制的预备役部队,只有少数人员可以进入预备役部队中,但是,这些没有进入到预备役部队中的退役军人也都有服预备役的责任。如果需要,他们都要去服预备役,组成后备力量,投入作战。现在的预备役部队使用上,也开始与时俱进,即便是规模不大的战争,通常也会动员预备役部队参加,从事后勤支援,现役部队技术兵员补充等任务。
预备役部队并不能等着现役部队用完了才使用,这样是不行的,而是根据作战规模大小融入其中,搭配使用。话虽这样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必须是军事大国,有经济基础支持,因为预备役部队也是需要有武器装备储备的,没有实力供养不起的。虽然预备役部队的使用逐步与现役部队相结合,但是,大规模预备役部队使用通常都是大规模作战模式下,现役部队力量不足时使用,动用预备役部队也是战争规模升级的一个体现。预备役部队是一个战争力量储备形式,但是,真正有制式编制预备役部队的并不多,基本都是退役后服预备役,战争状态下,通过战争动员来启动预备役部队,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模式。所以,看一个国家的预备役力量,光看数据没有用,还要看它的预备役备战模式,是散落民间,还是有编制体系,能快速拉动。不论那种形式,都不会等到现役部队用完了才使用预备役部队。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乱说。只要有大的任务,不要说战时打仗,就是平时抗洪抗震救灾,所有特难险重事情,只要正规军队出动了,预备役部队都会视情同步展开。远的不说,今年七八月长江沿岸发大水,相应各省救灾队伍中,不是有正规部队和预备役官兵身影么。这次的中印边境西段对峙,不是有当地预备役及地方民兵组织么。
应当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人民警察部队及民兵组织,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现在的隶属管理和指挥权,同属于中央军委。这就很好理解。只要需要,中央军委可以随时安排与部署,和现役部队一起完成保家卫国、歼灭敌人的光荣任务。要说区别,只能是各自担负的任务、时间、地点段不一样而已。
预备役部队成建制成体系存在。其中组织指挥及骨干配备是现役军人,成员大都是从现役部队转业、复员、退伍的军人,且专业技能基本匹配。平时训练、工作两不误,一有情况,立马出动。这就是中国特色军事动员强大力量所在。当然视战争规模与激烈程度,预备役部队是可以补充、扩大或改编成现役部队的,这不用置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预备役部队随时都要准备打仗的,而不是等到现役部队打完了才上。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的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预备役和时是民,战时是兵。随时都可以参战、随时都要准备参战。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现役部队有可能会和预备役部队混编。
兄弟们,不管怎样,这次预备役被纳入现役军队管理体系,说明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了边境。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印度小三对我领土虎视眈眈。唯有做好战争准备,方保国家安全!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随时准备献身国防,随时准备战斗,老祖宗打下来的国土,不能从我们手里丢掉一分一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大规模征召预备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以大规模征召预备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