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澳大利亚大选大反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澳大利亚大选大反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澳洲2021大选时间?
据《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将在今年举行大选,以利用他在处理疫情方面的成功优势。
10月,这位首相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将持续连任一个“完整的任期”,这意味着在2022年5月之前不会举行选举。然而,政界两党的议员都认为他将提前召集选举,以利用他比工党领袖安东尼·阿尔巴内塞较高的人气实现连任的目标。11月29日最新的Newspoll调查显示,尽管双方的支持率接近,联盟党以51-49领先,莫里森总理还是领先阿尔巴内塞先生32个百分点,成为“首选总理”。
分析人士认为,莫里森总理因有效地应对冠状病毒而得到了“回报”。自疫情爆发以来,澳大利亚只有909人死亡,28,499人感染,相比之下,英国有74,570人死亡,美国有35.1万人。
这场大流行对莫里森政府有利,因为莫里森总理主导了媒体报道。尽管政府有各种丑闻,包括针对联盟席位的体育拨款、高价购买西悉尼机场的土地,以及监督失败的Robodebt计划,而且阿尔巴内塞先生一直在努力对政府进行抨击。
在2021年8月至12月之间,有18个可能举行选举的周六。根据法律规定,选举必须在周六举行。
相比之下,2022年只有三个符合条件的选举日期,分别是5月7日、14日和21日。这是因为1月和2月由于暑假或多或少被排除在外,3月由于南澳州选举可能会很棘手、4月涉及到安扎克日和复活节。政府发言人说:“我们不会对选举猜测发表评论。”
澳大利亚执政党在大选中险胜,对亚洲及世界有何影响?
之所以認為執政黨是險勝,是因為澳洲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左翼控制著媒體。自由黨國家黨聯合執政體連任,既表明主流民意(尤其是澳洲東部)希望維持現有經濟第一,澳洲第一的政策。就整個西方世界而言,政治迴歸保守,經濟去全球化將會是今後幾年的主流。相信很快會在今年加拿大大選得到驗證。之後歐洲也將改變。
最近澳大利亚大选爆出冷门,选前一直被看好的工党在选举中失败,而当前的执政联盟自由党与国家党险胜,现任总理莫里斯得以连任。就两大执政团体来看,执政联盟偏于保守,工党则相对开放,不同的政党执政必然会对亚洲与世界造成不同的影响。但是,个人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这种影响差异做过分解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澳大利亚利亚虽然是一个国土面积广大,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但其人口数量较少,对于亚洲与世界的本身影响力就是有限的;
第二,澳大利亚地处南北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除追随美国、是英联邦成员之外,它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并不多,特别是除经济之外的交往。近些年为了响应美国号召,澳大利亚进入东亚的步伐有所加快,对地区事务的发声也有增多,但并没有引发多大影响;
第三,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基本走向是不可能有大的变化的,因为澳大利亚一直自视为西方的一员、英语国家,前且把自己的防务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所以,澳大利亚对亚洲与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美国指导的基础上,其内部执政党变化的对外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第四,就对中澳关系的影响来看,当前的执政联盟由于在战略上紧紧追随美国,在南海事务、情报领域、贸易方面杯葛中国,已给两国关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工党上台,可能会使这一局面有所改观,但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再者,我国在双边关系的处理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也不可能走得太远。
5月18日,澳大利亚大选结果出炉,执政党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继续执政,而工党小比分落败,与选前民调有出入,实际也在情理之中。澳大利亚经济增长一直属于小幅慢爬,在西方经济体中算是较好的。民众求安逸、求稳定的心理使执政党蝉联。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在防务、安全领域主要靠美国,外交上表面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采取跟随政策,也就是美国怎么出牌,澳大利亚就怎么应,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外交。作为英语国家,澳大利亚是五眼联盟成员,就情报安全等问题制定共同的政策,实际上也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有些国家虽然很小,但选举受到世界注目。比如以色列、格鲁吉亚,甚至马亚西亚选举都很被关注。但有些国家很大,经济很发达,但反应很平淡,澳大利亚即是后者。作为议会民主制国家,从理论上来说,英国女王仍是澳大利亚国家元首,其政体与英国相似,议会获胜政党获组阁权。无论是工党或自由党,其基本的外交政策没有大的区别,区别只是在政策操作上。所以,舆论都没怎么报道澳大利亚大选,无论谁当选,它对亚洲还是世界影响都不大。
中国与澳大利亚于1972年建交,发展总体比较平稳。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澳大利亚近些年的发展,主要仰赖中国,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特恩布尔就任总理后,关系急剧下降。他用中文说的“澳大利亚从此站起来了!”使中澳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南海、台湾、中国防务、5G等方面配合美国,不断挑衅中国。莫里森上任后,虽然也采取一些灵活政策,发展对华关系,但基本上还是前任的外交,对中国指指点点,特别是他在大选中说出“中国是客户,美国是朋友。”确实让中国很受伤。
澳大利亚无论是哪个党派上台执政,对华政策不会走的太远,太选了对其经贸影响太大,民众肯定不答应;也不会走的太近,美国因素放在那里。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澳大利亚还会不时不时跳出来,指责中国,以显示其对美国主子的效忠和澳大利亚的存在。
5月18日,澳大利亚大选结果出炉,根据95%选票结果,在众议院151个席位的争夺中,执政的
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获74席,反对党工党获65席。现年51岁的莫里森“守擂成功”。
执政联盟获胜背景:
一、澳大利亚经济面临连续27年无衰退神话的终结。近一年来,澳元累计贬值10%,兑美元汇率逼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全境房价出现十年来最大降幅。
二、澳大利亚政治安全坚定站在美国一边,经贸增长又严重依赖亚洲太平洋地区,其前10大贸易伙伴的7个在亚太,因此极易受到贸易风向转变的冲击。
澳是世界第二大矿产出口国,矿业产值占GDP的10%,铁矿、煤炭等大宗出口得益于中国需求。
三、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澳关系没有什么“不明”的因素!一切如初,从容淡定。东方大国对“亲华”的工党或亲美的执政联盟均不抱幻想,对莫里森“美国是朋友,中国是客户”的定位视之等闲。
2018年8月莫里森上台时我外交部发言人的表述言犹在耳: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希望澳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基础上,推动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2021澳洲大选时间?
2021年没有选举
按照惯例,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选举在同一天举行,这意味着莫里森总理最晚可以举行大选的日期是2022年5月21日,届时参议院的一半议员必须面对投票结果。从技术上讲,莫里森总理可以在2022年9月3日之前举行单独的众议院选举,但已经有50年没有这样做过了。
《澳大利亚人》报的政治编辑丹尼斯·沙纳汉强调,今年9月和10月的议会会议日历上有6周的空档期,这可能是为了选举而划出的。但他也计算出,在2021年8月至12月之间,有18个可能举行选举的周六。根据法律规定,选举必须在周六举行。
相比之下,2022年只有三个符合条件的选举日期,分别是5月7日、14日和21日。这是因为1月和2月由于暑假或多或少被排除在外,3月由于南澳州选举可能会很棘手、4月涉及到安扎克日和复活节。政府发言人说:“我们不会对选举猜测发表评论。”
众议院选举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要求,但如果政府控制了众议院,并且能够进行立法计划,总督极有可能在新议会的第一年内同意这样的要求。
下一次选举可能的最晚日期是在众议院届满后68天内。由于第46届议会于2019年7月2日(周二)首次开会,因此将于2022年7月1日(周五)届满。
因此,众议院选举必须在2022年9月3日之前举行,即这68天内的最后一个周六。然而,选举可以在该日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举行。一般来说,选举早在宪法或法律规定的必要性之前就会举行。
民调显示澳大利亚执政联盟支持率大幅落后,工党上台会改变目前的外交政策吗?
12月10日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发布最新一期民意调查结果,总理莫里森领导的执政联盟支持率仅剩35%,远低于反对党工党近六成的支持率。由于目前自由党和国家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已经不掌握国会过半数的议席,半年后的澳大利亚议会选举,执政联盟很有可能遭遇惨败,丧失执政权。2019年,澳大利亚肯定会迎来六年里的第六位总理,而澳大利亚政局不稳的问题还要拜托这届澳大利亚选民出手解决了。
澳大利亚工党上台是大概率事件
2013年,自由党战胜工党上台后,澳大利亚政局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但是近两年,自由党执政联盟内斗不断,在能源和环保政策上,两派议员斗争激烈,互不相让,澳大利亚货币和股市因为执政联盟频繁更换总理严重波动,民众对执政联盟内部原因导致整个澳大利亚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怨声载道。
同时,自由党政府执行全面倒向美国的外交政策,希望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不顾澳大利亚不在西太平洋核心圈的事实,一意孤行插手东亚甚至东北亚的事务。在国内自由党政府推行排华政策,使得澳大利亚国内种族主义抬头,当地华裔以及部分亚裔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目前亚裔是澳大利亚国内第一大种族,华裔选民的比例已经超过22%,失去这股政治力量的信任和支持,执政联盟的政治前景可想而知。
在11月24日,澳大利亚第二大洲维多利亚州地方议会选举中 ,工党从上届选举的45席跃升至55席,已经可以看出执政联盟在明年5月份选举中溃败的踪迹了。只要不要出大的意外,工党时隔6年重新上台执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且这场胜利很有可能是一场大胜。
工党上台会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吗?
与高呼“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的前总理特恩布尔,已经首鼠两端指望在对华政策上占便宜、捞选票的现任总理莫里森相比,澳大利亚工党的对华政策更加务实。10月29日,工党领导人、下届澳大利亚总理最有利的竞争者比尔·肖滕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表示,“如果工党取得执政权,不会跟随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威胁,将采取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工党领导人的这一表态可以看作对未来工党外交政策的一种宣示,透露出的信号也是积极正面的。但是指望工党政府对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来一个180°的大转向,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2017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250亿美元,澳大利亚实现顺差273亿美元。由于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石、液化石油气等基础商品,澳大利亚产品的成本、品质优势明显,有点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味道。目前,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在34个发达经济形势最好的,既然在两国关系不顺利的情况下都能够取得如此规模的顺差,工党政府上台之后,因为经济原因大幅度改善两国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没有那么强。
第二,澳大利亚民众的不安情绪需要照顾。进入新世纪以来,大批华资进入澳大利亚,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使得澳大利亚物价、房价快速增长。那些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的澳大利亚白人居民心有怨恨是十分正常的。回应这种不满情绪,也正是自由党的执政逻辑。即便接下来工党上台执政,对于相当一部分澳大利亚民众的不安情绪,仍然是需要照顾的。
第三,美国在澳大利亚的巨大影响力,让工党政府有所忌惮。据不完全统计,美资在澳大利亚的资产就超过1万亿美元。有一种说法,美国人不满意的澳大利亚政府是不可能长久的。即便工党上台,澳大利亚依然是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最忠实的盟友,工党政府可能会修正过于极端的外交政策,但是违背美国人的意志,做翻天覆地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明年5月份工党政府上台之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应该会趋于正常,但是美国积极插手印太地区事务的大背景下,想要回到2013年前那种相对友好甚至亲密的关系,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和持续关注!!
工党上台肯定会有所改变,但是不可能是我们期望的改变!美国对澳洲的控制力度之大,是超出我们想象力的!
和美国结盟传统上是澳洲朝野两党的共识,因此万变不会离开这个根本。在2004年的澳洲政治舞台上,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工党领袖马克·莱瑟姆,以其亲民作风和民粹政策大受国民追捧。2004年国家大选还没有到,人们已经普遍确认他必然成为下一届总理。
但是,莱瑟姆在大选前做错一件事:多次发表了反美言论
在大选前的最后时刻,莱瑟姆大肆抨击对手何华德是小布什的马匹精;随后,莱瑟姆进一步宣扬澳洲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应该跟着美国转,并指名道姓要求美国驻澳洲大使不要再干涉澳洲政治。
要知道,那年头澳洲的每一个“后备总理”必须要拜见两个人:一个是梅铎,就是那个掌握着美、英、澳三国新闻阵地的中国女婿。只有梅铎点头支持的人,媒体才会出手拉个偏架。这一点,莱瑟姆做到了。另一个就是美国大使,这才是澳大利亚真正的无冕之王,说话比英国女王还有效果。
莱瑟姆在多次公开攻击美国之后,在一次和何华德偶遇握手时,被媒体拍到了上面这张照片。突然之间,全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万炮齐轰,质问莱瑟姆为什么“侵犯个人安全空间”,如此贴近何华德?!那时候还没有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的力量是决定性的。仅仅两个星期,粗鲁、不讲礼貌的莱瑟姆就被澳洲人民抛弃了。本来民望极高的莱瑟姆,大选时一败涂地。
在澳洲,一个反美分子是没有好下场的。同样,一个提倡融入亚洲的政客也是没有前途的。所以,不用指望澳洲会有根本性的政策改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澳大利亚大选大反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澳大利亚大选大反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