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方开启强降雨过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方开启强降雨过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今年南方为什么这么多强降雨?洪涝灾害如何?
因为这样南方才叫“江南水乡”嘛,南方才会水量充沛,才会有“南水北调工程”的出现,现在强降雨已经缓和,洪涝也正在退去,勤劳的民众开始恢复生活秩序,争取下半年能拥有更好的收获。
朋友你好,南方现在很多省份都发生了洪涝灾害,这次灾害持续时间长,很多地方都是暴雨,洪水,也结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经济财产很大的损失,在这次洪涝灾害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和解放军战士们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 把这次洪涝灾害始终控制在损失最小的范围内,为受灾的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到现在很多地方都还有洪涝灾害的发生,也希望洪涝灾害早已经过去,让人民群众过上平安的日子,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朋友们的欣赏。
夏日炎炎,太平洋热带洋面,受烈日暴晒,上升气流夹带水蒸汽,持续升到高空成浓厚的雨云,夏季中国吹东南风,劲风把高空雨云吹到长江流域上空,遇冷空气凝成大水滴,倾盆而下,降雨猛且集中,一时排泄不及,引起洪涝,江河満溢,泛滥成灾!
现在南方多地一下暴雨就淹城淹地,这正常吗?
当您问到南方多地发生暴雨,这种情况是不是正常?大自然是无情的,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完全掌控灾害。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掌控了长江,黄河,和淮河出现的多种灾害,随着我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也会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因为:
我相信党和政府的能力!
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力量!
很正常,因为地面都被水泥给封死了,雨大,面积大,汇流成河,排水系统跟不上,经常被水淹将会持续下去,而且每年都还会淹,尤其是城里,会出现内涝灾害,注意就是因为雨大,水急,排水渠道,系统,出水量小于降雨量,就出出现被水淹现像!
2020年的气候确实出现了“异常”情况(一点都不正常),我们先不说南方的降雨,在2020年5月的时候,我国北方就出现局地达40度的高温,完全是往年很少见到的情况,而最近北极地区又突破了38度高温,这气候现象十分的罕见。
所以说今年的气候异常确实频繁出现,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而6月以来,我国的强降雨发展非常凶猛,暴雨淹城淹地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6月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了连续4波强降雨发展。
按照情况来看,第5波强降雨马上又要启动了,可以说完全是没有间断过,大多数地区都是出现“降雨叠加”,所以超出洪水警戒线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这符合最初水利部发布的预测说明,这也说明了2020年气候可能大变了。
今年初期气候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今年出现了一次弱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我国南方地区是遭遇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国家气候中心在5月就发布了说明,那就是由于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之下,热带大气环流对海温的响应主要体现为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影响特征。
所以这样导致我国从年初(春季)的时段,就出现了大气异常的模式,从而导致我国春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江南西南部至华南西部、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而其他北方大部地区的雨水都较少。
所以南方的初期降雨就直接受到了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虽然后期的降雨确实减弱消失了,但是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它的影响并不会快速的消失,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涝重于旱。
“涝重于旱”——意思就是我国真的降雨偏多,很明显我们也看到了,南方的降雨基本是一波接一波的发展,当然整体而言,降雨分布不均匀是最为明显的特点。
所以虽然厄尔尼诺消失了,但是它的影响却出现了延迟的模式,这样我国南方的降雨依然在结合副高的影响之下,产生了雨水的明显变化。
未来东亚夏季或将风更强、季风降水更多
而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的情况之下,根据《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了,未来东亚夏季或风更强、季风降水更多,但是台风登陆可能会减少。关于台风的问题,我国今年预测是略偏多偏强,所以未来是够呈现同样的趋势,大家这里参考下即可。
同时这也意味着沿海地区受到高温热浪的影响比较强,就如6月的情况,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还出现了登陆“陆地线”的情况,所以说这似乎已经形成了趋势,同时气候的转变还受到了环流影响明显,这就决定了梅雨降雨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从而也会引发局部性的强降雨,所以未来洪水,高温可能更。
同时,环流会导致水汽发生一定的转变,那么这样导致了我国整体的气候转变较为复杂,无论是今年的龙舟水还是梅雨,我们都看到明显的改变,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模式,所以说雨水真的太多了。当然根据科学研究人员陈晓龙表示,气候模式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今的趋势我们大体看到在全球变暖之下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
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在里面,所以说大家以参考为主。只能说未来风更强,雨更多是可能存在的
如今我国降雨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
很明显已经比较严峻了,在6月以来,我们看到南方不少地区都遇到了超洪水的警戒线,其中广东局部地区都超过了1000毫米的累积雨水量,基本上是淹没了不少地区。同时我们在这第4波强降雨结束的尾声,我们也看到了广西百色局地特大暴雨(316毫米)。贵州等地还遇到了河水上涨,超警戒线的情况,如今也在进行排除降雨的影响等等。
从最近30天我国的降雨都可以看到,南方地区的降雨完全是偏多了,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雨水,并且在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出现了超过500毫米的累积雨水量,其中大范围地区都是300毫米到500毫米的累计雨水,所以雨水是真的太多了,而北方地区基本上就是少雨水的模式,大多数地区都是10毫米到50毫米的累计雨水区间,很明显南北地区的降雨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期待南方的朋友多多做好防御准备,雨水无情。
所以综合情况而言,2020年异常气候是普遍存在的,在全球范围之中都有,并且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小,这很明显与如今的气候问题存在关系了,如果全球变暖持续性的发展,那么未来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极端气候现象,科学家们已经多次警告了,人类改变气候的时间不多了,2030年有可能就是气候的一个“转折点”,所以赶快行动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才是重点了。
淹城淹地当然不正常!这当中除了不可抗拒的天灾以外,人为因素占有的比重更大些。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发展过快,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人们疯狂圈地建厂,大面积的厂区,道路都做了硬化处理,房顶都做了防水,而城市地下排水改造跟本跟不上城市扩建速度。如此!一旦大雨来临,城市的地表就没容纳之处。大水全部涌向城市的低洼地段,岂有不淹之理。
淹地的主要原因是疏浚不畅,除了排涝规划跟不上以外、人们圈地搞小开荒也阻碍了水的流向。致使农田受淹,农民利益受损。
真心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早做规划,做好洪水疏浚工作,便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
南方多雨,淹城淹地很正常。
但也不正常。请问城市规划有长计划短安排吗?哪里预建,如何接排水管,整座城市规目究竟发展多大?
今天这里建幢楼接一节排水管,明天那里修栋房接一节排水管,况水管粗细好坏不统一,前安的细后接的粗,发展一环二环三环……排水管大小粗细不规划统一、合格,水篦子尽是灰沙堵塞,如何不下雨水淹城?
为何北京故宫不淹不堵呢?去研究研究吧!
南方大面积强降雨,安徽、江西将有暴雨,今年雨水为什么这么多?
中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因为地源辽阔,洪涝干旱是每年都会有的的,每年都会有强降雨,局部会洪涝,有些地方还是干旱,云图水系分布不均匀,这是常态化了,不足为奇,你自己觉得雨水多了,是因为你在雨水覆盖区域,其他地方还没有雨水💦,每年强降雨还会引起地质灾害,尤其高原峻岭,地质结构松软,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气象局的预警信息!
今年南方雨水多,不同意此看法,从哪里的数据说南方雨水多?如果说近期雨水多,逻辑还成立,我们先看看下面二张降水距平图:
上图是今年3月1日~5月31日降水距平分布图,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前汛期开始至今南方降水偏少,只是少部分地区如广东、湖南、贵州交界处降水量偏多,江西南部较往年多一些,80%的地区降水量偏少,偏干旱,这是气候异常的表现。
今年南方前汛期来的早,3月25日广西等地出现了区域性暴雨,该地已经满足入汛标准,也成为历史上仅次于1983年开汛第二早的年份,由此开启了华南前汛期进程,入汛时间较正常年份4月6日偏早12天。入汛早并不等于雨水多,期间不下雨,还是偏干旱。
上图近10天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南方有两个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即使雨水偏多一些,还没有解除近半年来南方雨水偏少的事实,干旱仍然存在。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1日~6月3日,安徽、江西、浙江将有一次强降水过程,将出现大暴雨,特别是安徽南部、河南南部一带有望缓解一下旱情,从预报分布图上来看,干旱还不能解除。为什么今年南方前汛期雨水偏少呢?
这个锅还得让厄尔尼诺来背,今年上半年弱厄尔尼诺的发生,直接把副热带高压给带偏了,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往年偏西,偏强,直接把广西、海南给“闷”上了,如果大家仔细看看第一张图,今年海南热、高温天气多,降水较往年少了很多。
位置偏西,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反常现象,副热带高压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了北上的水汽通道上,这样的结果,南方水汽来的少,降水就偏少,而且水汽北上机会更少,导致安徽、河南一带出现最严重的干旱。
▲上图中西南季风正在往我国南方大范围内输送水汽(850Pha)
为什么近期南方降水要增多呢?
近期西南季风爆发,导致副热带高压北抬,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通道可以北上了,同时广东、海南摆脱了副高的控制,有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要产生一波降水,南方整体雨水偏多。
西南季风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也到了,但今年梅雨降水分布情况感觉不是太好,有些地方可能出现空梅现象,但有些地方还会出现涝灾,这是气候异常的表现。
的确,我国如今主要的强降雨就集中在安徽南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云南中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局部地区会有110毫米的大暴雨,其他地区基本都是以中到大雨为主。
虽然,目前的降雨量与之前相比之前已经减小了很多,但是,7月第1波的强降雨已经在过去的24小时内发展得比较明确,并且这次短时性的强降雨涉及到多个地区。
7月3日,连续90多次的暴雨预警终于结束了,这说明降雨出现了短暂的减弱,所以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从预报情况来看这个暴雨预警的发布情况,似乎停止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新一轮的强降雨即将再次开启,而且雨水来得比较强,大家需要多多注意下。
根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位于河北邢台宁晋县单站1小时降雨量达到108.7毫米,在雨量上来说确实不小了,即便7月3日大范围地区迎来好天气,但新一轮降雨马上来。按照预报数据显示,从7月4日起,新一轮强降雨就会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受到了短波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所以会形成一波大范围的降雨天气。
降雨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都比较明显,这些地方都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还有大暴雨,这些信息我们都可以从降水量预报图上明显看到。其中重庆东南部、贵州西部和东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和东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7省市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降雨量最强的地方就位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局地有110毫米的大暴雨,其他地区基本都是以中到大雨为主。等时间到了7月5日的时候,强降雨还会短暂升级,也就是说大雨和暴雨的区间会进一步增大。所以,这次新一轮的强降雨发展还是比较强,并且覆盖的区域也多,大家应该多多注意下发展模式。
这也说明了7月上旬的雨水是真的发展较多,所以,如今我们看到90多次的暴雨预警连发结束,大家也需要准备新一轮的强降雨发展,基本都是短暂降雨的暂停模式。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说如今要是还有水说没有降雨的话,那真的是太巧合了。
从最近30天的降雨情况来看,就算是我国的沙漠地带都出现了0到1毫米的降雨区,北方虽然不少地区也是1到10毫米的累积雨水量,但是这也说明了并不是毫无雨水,其中长江流域两侧是降雨量最多的,大范围地区的雨水量都是300毫米到500毫米,安徽、浙江,广西等都出现了大于500毫米的累计雨水量。
所以,今年的雨水是真的很多,但是基本都是在南方地区,北方的累计雨水量也是可以缓解天气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我们从降雨的发展看出来的情况,所以说没有什么地方没有降雨,夏季进入汛期之后雨水相对较多,这也算是正常的情况。
陆地区域的累计雨水量基本都达到了饱和状态,但是7月前半期基本上还是雨水为主,所以可能会出现降雨的叠加情况,大家要多多注意下发展,容易引发其他问题的出现。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海洋区域的变化,如今海洋区域的情况依然是比较稳定,没有任何的热带扰动发展,所以今年的台风还将继续延迟。
这也说明了如今的海洋区域是不符合台风的发展,当然原因可能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今年影响台风出现的两大因素,第一个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第二个就是副热带高压的表现很强势,所以导致了海洋区域就算是有热带扰动的发展,但是最终也消失了。
而7月前半月从基本情况来看,也是副热带高压占据了主要地位,所以还是会影响热带扰动的酝酿,预计要到7月下旬的时候,西北太平洋地区才会有台风活动的情况,所以如今暂时不用担心。
按照预报情况来看,预计7月份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有2至3个台风生成,其中1至2个可能登陆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所以在数据上来说还是不少了,所以在降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前了解海洋区域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止台风的准备,并且气候中心早就说明了,今年可能有大台风的发展,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最近一个月,长江流域地区暴雨频繁打卡,造成了大面积地区受灾。
根据下图国家气候中心统计的数据来看,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贵州等地近一个月降雨距常年同期偏多50%以上,江苏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偏多200%以上!
南方地区有近60%的县(市)出现暴雨,西北东南部、江淮北部、江汉、江南西部、西南东部、华南西部等地有49县(市)日降水量破6月极值。
综合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数据,6月以来,洪涝灾害已对20多个省份造成影响,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近日公布,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已造成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方地区降雨形势仍不容乐观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报,未来十天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压力进一步增大。
未来10天(7月4-13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20毫米,其中云南西部、重庆东部、贵州北部、江汉南部、江淮、江南北部及黄淮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50~300毫米,局地可超过4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8成,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此外,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中东部等地累计雨量有10~30毫米,其中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有50~80毫米,局地可超过100毫米。
受到降雨影响,7.4~7.5日四川中部、重庆东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和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河流洪水有一定风险黄色和橙色区域洪水风险更高。
降雨偏多,副热带高压是幕后主使
早在今年今年四月份,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专家周斌介绍到:预计今年5月到9月,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涝重于旱!
今年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强度强并且迟迟不北抬,加之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比较稳定,导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
在这里笔者给大家科普一下副高这个大家伙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这也是最近我国华南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的原因。副高的西北部和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交界,受西风带封面、气旋活动的影响,上升运动强烈,水汽也充足,多阴雨天气。
根据欧洲气象中心的最新预报,未来十天副高并没有北抬的意思,并略有南退,后期又会重返华南并且给江南地区制造大范围强降雨天气。
另外今年气温偏高,南方地区大气能量充足,容易爆发强对流天气,这也会加剧防汛压力
总的来说今年气候并不是太好,高温和洪涝灾害突出,今年防汛工作一定要到位!
随着偏南暖湿气流的增强,未来一周,南方还将是大范围降雨天气,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的部分地区还会伴随有暴雨或者大暴雨。
本次南方降雨特点
与北方的降雨格局不同,南方的降雨是持续连绵、量大且多,从前段时间广东暴雨开始,到未来一周,这种强降雨持续时长基本在半个月以上,这在以往的春末并不常见。我国的气候特点属于典型的冬干夏雨,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伴随着连绵降雨,比如典型的梅雨、龙舟水,但目前还没到传统的梅雨时间,且龙舟水也不会这么来势汹汹。
低涡和切变线系统异常
今年南方普降大雨、暴雨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大气低层的低涡和切变线普遍压至南方,为降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抬升条件,使东南海面过来的暖湿水汽急剧抬升,迅速凝结为雨滴降落。并且,暖湿水汽的输送源源不断,给降雨过程持续进行有效补充,通俗地讲就是,海面来得水汽照单全收,全部转为降雨。
平均气温普遍升高
第二个原因,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要高于同期,平均气温差值是2度左右,高温会使大气状态不稳定因素增加,一旦有强对流天气生成,这些不稳定因素便会一股脑的全部释放,催动了降雨过程,量大且急。比如前段时间广东东莞暴雨,3个小时351毫米的降水量,相当于北方大部分城市全年的一半以上。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夏季有可能出现破纪录高温,如果预测成真,届时的降雨、台风等天气也可能会高于往年,一定要严加防范。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方开启强降雨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方开启强降雨过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