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10C参加巴黎航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歼10C参加巴黎航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歼-10C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它具备上舰的条件吗?
谢谢邀请,实事求是地说,不具备。原因很简单,它不是为上舰设计的。歼十的项目开始很早,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1998年首飞。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单座单发第四代(新标准)战斗机,采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鸭式气动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其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舰载起降要求,因此其起落架设计是按照陆地起降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3米/秒)设计的,在满足这个极限的情况下,更多的考虑的是减少机内空间占用、协调其它机身结构和设备安排、减轻起落架重量。它在主起落架布局形式的取舍很类似于F16,在陆基飞机的要求下,它能提供够用的强度,而且在重量控制等方面有优势。但是一旦要将起降标准提高到舰载机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6-7.5米/秒)以后,起落架和相关部位结构的加强代价就非常大,增重将会达到很难接受的地步。此外其他相关问题,包括腹鳍设计带来的离去角较小(易擦地)、单发可靠性问题;前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补偿原有的稳定性设计(比如改为折叠式腹鳍),后者可以通过加强发动机检修和更换工作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俄制发动机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歼10上舰在工程上具备可行性,不过真的实施改进,成本很高,性能损失较大,经济上不划算。同时要强调的是,对舰载机而言,性能侧重点的优先程度上,载荷航程和滞空能力,权重显著高于机动性能,而这正是歼10相较于歼15差距最大的地方。对于航母而言,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甲板上战机越少越好。因为战机多了会造成甲板密度提升,这是导致各种事故的最大隐患。歼10虽然飞机更小,但是很多配套设备的需求和飞机吨位是没有关系的,只和飞机数量有关系——比如包括牵引车在内的车辆。这也是美军航母一直强调减机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还有些军迷说,海军舰载机更青睐双发战机,因为可靠性更高,所以歼10上舰希望渺茫。这也许确实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就舰载机历史来看,单发战机也有很多。
常规航母舰载机上舰需要几个条件:
1,尾钩。歼10系列都没有!
2,机体结构针对舰载起飞,拦阻降落加强,歼10c并没有。
3,机体防盐雾处理。歼10c并没有。
4,起落架加强以应对起降的高过载。歼10c并没有。
这几条是能上滑越起飞航母的基本条件。如果起飞弹射航母还需要对更加复杂的设计。
不具备!没什么可说的,舰载机需要进行大幅度改进,近来年,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的成果斐然,两周前,多家媒体共同报道了我国空军新型战机歼-10C开始正式担负起战斗值班任务这一重大新闻。歼-10C开始正式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标志着我国空军在新时代的攻防作战体系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将使我国空军履行未来使命作战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其实,很多观众可能对新型战机歼-10C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其威名早就在各大军事网站上频频出现,甚至可以说其在中国近年服役的战机(歼-20,歼-16)来说是算是一款“老”机型了。而就是去年,其曾作为空中加油梯队的受油机参加了朱日和的沙场阅兵仪式,接受了主席和人民的检阅。歼-10C此次的亮相也是我们官方首次正式公开这款先进的国产三代半战机。
作为我国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0A的重大改进型,歼-10C战机的性能早已突飞猛进,其外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歼-10C在设计之初就十分着重强化其对地攻击的能力,研究人员增强了其火控系统兼容对地攻击武器的能力,使得其可以挂载发射多种新型对地攻击导弹,对地打击能力得到跃升。一举改掉了歼-10A作为一款专门的空优战机,对地攻击能力偏弱,通用性不足的这个缺点。当然了,我们知道歼-10C战斗机是在歼-10B战斗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的,所以下面呢我们就主要是来对比一下歼-10C究竟比歼-10B强在什么地方,其到底是如何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可以说,歼-10系列战机的发展历程,就是我国这些年来空军战机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歼-10A到歼-10C战机性能的巨大跨越,正是代表了我国空军从刚进入21世纪时的能力和如今空军实力的巨大跨越。此外,官方报道曾披露了我国空军有越来越多的飞行员是具备通飞现在各款先进的歼-20、歼-16、歼-10C等多种新型战机的能力。这也说明了我们歼-10C将会在未来承担的重任。
预计在未来,在我国大规模列装歼-20、歼-16、歼-10C这三款进行的三代半,第四代战机后,中国空军的兵力结构将会更加合理,歼-20负责和对方四代机争夺控空权,而歼-10C就负责日常的巡逻警戒,以减少出动歼-20隐身战斗机的费用。而歼-16就主要负责对地攻击任务,三者可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所以我们十分期待这个时刻的到了
歼10C是中国歼10系列的最新改进型,近期已经开始担负起值班战斗任务,这表明他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形成战斗力是否意味着它可以上军舰了呢,如果可以,那么作为改进的歼10系列战斗机,肯定可以使军舰实力大大提升。民间对比议论纷纷,都非常的感兴趣。那它到底可以上军舰吗?下来我们做一个分析。
从它本身的优良性能来说,它的战斗力很强,歼-10C是歼-10战斗机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它继承了歼-10B改动较大的气动布局,具有更加良好的隐形性能,而且还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在多目标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机翼强度大,可以使用多款新型导弹武器。尽管性能优良,但是,它是不可以上军舰的。
在建造歼10C的时候,就不是作为舰载机用的,歼10的起落架采用外八字布局设计,这样的设计在陆在晃动的航母跑道上降落,很容易侧翻;而且就算进行改造,歼10的起落架支柱也无法改进,在航母降落时,降落速度高达10米秒,歼10的起落架难以承受这样的冲击,歼10想上舰必须对起落架进行重新设计,但是歼10如果改造起落架,那就要改变整体结构,是相当麻烦的。另外一点,就是歼10C的单发动机结构不符合现今双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单发动机再被击中的情况下。很难坚持,双发动机可以再损坏一只发动机的情况下坚持回到军舰。再加上现在中国也有了其他更优良的舰载机,比如歼15,就不会再纠结歼10c能否上军舰了。
歼-10C要想上舰非常艰难。
歼-10采用外八字式机身起落架,其主起落架支柱被布置在翼身融合区内,既节省了空间,也便于按排更多的外挂点。但外八字起落架受到起落架舱狭小空间的限制,不利于布置重型减震装置,起落架机轮跨距也过小,在摇摆不定的航母甲板上着舰时会出现侧翻的危险。
歼-10C想要上舰,可能就要参考JAS-39E/F“鹰狮NG”,彻底抛弃外八字起落架,改为把主起落架布置于翼根两侧的整流鼓包中。这样不仅能加大机轮跨距,还有足够空间容纳重型起落架支柱,更重要的是起落架支柱垂直于机翼,更利于对着舰冲击能量的吸收。事实上,“鹰狮NG”正式通过这种主起落架上的改进,才派生出了“鹰狮M”舰载型,目前正向巴西海军推销。
歼-10C想上舰,另一个难题是如何布置尾钩。歼-10采用钻山洞方式安装发动机,整个后机身就是发动机舱的壳体,后机身下方并无可用于安装尾钩的硬点,需要对结构进行大幅修改才行。
最后,歼-10C作为单发战斗机,其海上飞行的安全性也是个问题。单发舰载战斗机一但遭遇发动机故障,就只有弹射逃生一条路好走,而双发战斗机至少还能尝试单发紧急迫降陆上机场或返回航母着舰。这个现实问题恐怕是阻碍该机上舰的最大因素。
换装“太行”后的歼10C综合战斗力有没有提升?
太行发动机与同类世界先进发动机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能保证飞机的基本战斗功能就很不错了。但太行发动机的最大优势是不受国外产量及进口数量的限制,沒有政治性前提,完全可以以己需要而装机。其二就是虽然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是可以由量来保障!什么东西也架不住多呀!
z
歼10C可不仅仅是换装了WS-10A太行发动机,他的改进升级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了很多的新技术,甚至很多歼20的成熟技术也移驾到歼10C上面,这让歼10C直接晋升到三代半战机,而且是从一款纯空优战机转变为了多用途战斗机。就在去年,空军公布歼10C挂弹飞跃峡谷,开始战斗值班,也意味着这款战机已经具备完全战斗力状态了!但是受限于歼10这款平台,其挂载3个副油箱还是有点辣眼睛!
歼10的改进自从进气道的那6根小柱子被去掉了,看起来就顺眼多了,也漂亮多了,我国在歼10B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最显眼的就是进气道采用了DSI技术,换装了WS-10A国产发动机,以及采用了无源相控阵雷达!但歼10B并没有让空军满意,仅仅生产了50架便停产继续改进,也就是后来的歼10C。
歼10C和歼10B在外型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细节上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比如机背上多了1块刀型天线,然后垂尾有点小变化,其他基本一模一样,虽然外形没变但内战变化却相当大,作战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首先说说歼10B和歼10C采用的WS-10B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大的意义就是这是一台国产化发动机,至于性能上与歼10A采用的俄系AL-31F发动机性能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因此歼10C的飞行性能上与歼10A差不多。据说发动机的寿命上有所延长,但这些都是媒体的猜测,并没有得到任何证实,以中国制造的技术提升来说,个人觉得这是可信的。
第二,歼10C最大的提升是采用了一台有源相控阵雷达替换掉歼10B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综合探测能力提升不少,其一就是功率上增加提升了探测距离;其二具备更强独立波束和探测能力,多功能能力显著优于歼-10B。但不能神话,之前看到有媒体吹嘘这款雷达能在100km探测像F22、F35一样的隐身战机,个人觉得这个有点想得太多!
另外在探测能力方面,歼10C和主流的三代半战机一样加了一套IRST红外探测系统,这才是为隐身战机准备的,有了它至少和隐身战机照面有机会发现对方并对其进行反制!
第三,雷达升级了自然武器系统也相应升级,而且歼10C的武器系统已经变得相当强大,PL10、PL12、PL15这些空战最新导弹都能在歼10C上挂载,另外还有电子吊舱、反辐射导弹、对地精确制炸弹等都不在话下,显然歼10从空优型战机转变为多面手的多用途战斗机,不要小看了这一点,这会让歼10执行任务的灵活性更强。
第四,从歼10C机背上增加了一个刀状通信天线,机尾伞仓的尾灯被取消,显然经过实际测试后,歼10C在传感器布置上有所改变,估计这是空军对抗中暴露的问题的优化,这样能提高战场生存率!
第五,歼10C玻璃颜色看上去更深了,这显然是歼20的座舱镀膜技术应用,它可以有效吸收雷达波,显著增强歼10C座舱隐身能力!包括已经在歼10B开始就用到的DSI技术,这极大降低歼10进气道雷达波反射能力,提高隐身性,还让歼10B/C至少减重300kg!当然由于增加了很多新的电子设备,歼10C并不比歼10A轻,反而略重一点!
然后我们重点说说发动机,上面说了虽然WS-10A在性能上提升并不明显,但这可是困扰我们好几十年的最大短板被攻克,不但是歼10C,在其他一些列战斗机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国产发动机,虽然歼20的WS-15还没有解决,但歼20也用上了国产的WS-10B矢量发动机,我们又攻克了矢量发动机这个大难题,虽然离美俄发动机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我国战斗机发动机领域有了立足之地,不再看别人脸色了!我国战斗机目前开始清一色使用自家发动机,这一点意义非常重要,至少当别人卡脖子说不卖你发动机的时候,我们心里一点也不会慌,不像去年美国说不卖芯片的时候,国内一片鸡飞狗跳!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太行”助力歼10C更上一层楼。
根据网络上曝光的消息,目前最新批次的歼10C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正在稳定交付部队。这也意味着在歼10服役10几年后,当初为歼10项目规划的“正牌”发动机,太行终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太行发动机经过在歼11、歼16上的磨砺后,称为歼10C这种单发战机的动力,说明太行系列发动机的可靠性终于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注意看这架歼10C进气道侧面431的编号,大家可以自行揣摩歼10C目前的生产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装备国产“太行”系列发动机的歼10C和歼20一同定型,目前太行版歼20也在加速生产交付部队。再加上歼16和最新使用太行发动机的歼15、包括换装太行的第一批次歼11B,目前我国所有国产战斗机都已经用上了中国心,被喷了无数年的国产航发,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说回歼10,本来在立项之初规划的配套发动机就是太行,但是由于彼时太行进度太慢、性能太不堪,歼10系列一直使用俄制AL-31FN系列。虽然在歼10A几架原型机和4架歼10B上安装了太行发动机进行测试、还让不明就里的军迷高潮了一把,但是之前量产交付作战部队的歼10系列(包括A\B\C)都是毛发,直到去年使用太行发动机的歼10C正式定型。
太行版歼10C目前已经量产交付部队,与之前装备毛发的歼10C相比,太行版歼10C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了提升:
首先,推力更大、更省油的太行发动机使得歼10C的飞行性能更好。
之前歼10C使用的俄制99M1发动机最大推力13.5吨左右,而歼10C目前使用的太行改型发动机最大推力约为14吨,略微增加的推力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歼10C的机动性能。而且太行发动机涵道比略大于AL-31F系列,耗油率更低,能够提升歼10C的载荷航程性能。
其次,太行改型发动机发电能力更强,可以提升歼10C航电系统性能。
歼10C突出信息化作战能力,航电系统进行了重大升级,尤其是机载雷达换成了AESA,耗电量大幅提升。而原先使用的俄制99M1受制于原始设计难以大幅提高发电能力,而太行发动机则提供了更强的电力供应,对于歼10C先进的航电系统的发挥提供了保障。
其实不仅是歼10C,换装太行的歼20也是因供电能力提升使得其空前复杂而先进的航电系统能够更好的发挥。
最后,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后,歼10C(也包括歼20)的生产没有了被卡脖子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提高产量。
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后,歼10CE的外销之路将不必看俄方颜色,不会再出现向埃及出售枭龙却因俄罗斯在RD93发动机供应上背后捅刀而痛失订单的教训。
换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后的歼10显然不止于此,据传下一个型号歼10D也已经提上日程,有了国产航发托举的歼10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提升没提升应该排在第二位,用国产发动机好处更大,用俄罗斯发动机很容易让别人知道我国歼十产量,第二用俄罗斯发动机的战斗机布署在哪里受限制,如东北不能布署苏27,第三英国在罗罗公司产的发动机上装了跟踪装置,保不齐俄罗斯会不会这么作,最大好处是发动机不受制于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10C参加巴黎航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10C参加巴黎航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