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部规定的独立设置的31所艺术本科学校和13所参照高校都是哪些?
2010年教育部规定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的31所院校为: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 解放军艺术学院。 13所参照高校: 清华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东华大学、 江南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天津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苏州大学(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浙江传媒学院(仅限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录音艺术等4个本科专业)、 浙江理工大学(仅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及内蒙古大学(仅限音乐表演、表演、音乐学等3个本科专业)。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
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名单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3、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于吉林长春。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4、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创办于1903年。
5、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 。
6、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
读研一定有优势吗?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
是的,有优势。
你可以看看最近的招聘公告,大部分学历要求都是研究生,也许你会觉得,为什么一个老师,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但没有办法,现在确实是这样,可能是因为研究生太多了吧。
教育部直属的学校比一般的更有优势。一般学校会要求有研究生就行,好一点的学校会直接说明,要是直属学校毕业的才可以。
所以,如果是为了找工作,研究生还是要考的。
题主的这个问题比较大,关于第一个问题,读研是不是一定有优势,答案当然是不一定,读不读研,要看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对科研有热爱与追求,那是要去读研的,总的来说,高校能够提供相对开放宽松的研究环境,去了企业也能研究,但是会有更多的束缚。
2、想进的单位或企业对学历有要求,比如想去高校教书,即便是专科,现在绝大部分也要求硕士学历了。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硕士学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寻找更多的机会。怎么理解呢,比如本科是三本,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读研能够考进更好的学校,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
4、提升学历。比如很多单位,在人事聘用上,对研究生学历有倾斜,需要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同时,也培养下研究能力。
5、现在读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大部分也要三年。三年的青春,也许在社会上成长的更快,有的时候,三年研究生反而是耽误,并不见得研究生毕业就有优势。
再说说题主的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似乎有点不太准确。应该说的是42所双一流大学,75所部属(教育部直属)大学。研究生就业情况,这儿肯定没法说了。因为涉及专业太多,建议题主关注每个高校每年出的就业质量报告,上面会有一些介绍。这里就附上75所部属高校名单和排名吧,仅供参考。(对大学与就业有任何疑问或想考个证增加收入或生活费的,可以点赞关注我私信,免费分享相关资料与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看你怎么比了,若是你拿一个985的本科毕业生与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做对比,你能一定的说硕士研究生有优势吗?
不能吧!这道理很简单,一来两个不是一个横向水平比较的量级,同样也不是一个纵向水平的量级比较,而既然是比优势,那一定有某一方面的共同点,又有所谓的区别。
既然你问的是读研有没有优势,那就先来说说看纵向水平的比较。
纵向水平
比较之前先说说什么叫纵向水平的比较,说白了就是本科乃至大专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但是这个也要分情况讨论。
- 其一是同一等级之间的本科毕业生与硕士毕业生
顾名思义,同一等级的意思就是说双非本科毕业生与双非硕士毕业生之间的比较,985、211本科毕业生与985、211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这种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很明显,他学历更高,专业性更强,很多更专深的领域更能胜任。
- 其二是不同等级之间的本科毕业生与硕士毕业生
这种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985、211本科毕业生与双非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比较,另一种是985、211本科毕业生与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之间的比较。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两种是双非本科与985、211硕士毕业生以及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之间的比较吗?相信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差异性了。
先说说看第一种情况,在学历上,双非硕士占优,但实际上你会发现,那些大公司招聘的时候,宁愿要985、211毕业的本科生,也不要双非硕士,因为他们很看重第一学历,985、211学历是入职门槛。
再来说说第二种情况,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毕业生给人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因为他们比双非硕士要有优势,但与985、211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第一学历又差些,在那些以第一学历为敲门砖的公司来说,与985、211的本科毕业生相比一样没有优势,但在看重个人能力的公司,那就是各花入各眼,只要你强就行。
说完纵向比较,再来说说横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比较。
横向水平
这个也要分情况讨论。
- 其一是本科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与双非硕士毕业生之间的比较
首先来说,这两种毕业生的本科学历大致在一个水平,若其中还有二本的话,那另一个可能有些优势,但因为其中一个的硕士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大概率上肯定比双非硕士有优势,除非你虽然是双非硕士,但硕果累累,个人能力及其突出,这就另当别论了。
- 其二是本科985、211高校毕业,硕士是双非高校毕业的与本科是双非高校毕业,硕士研究生是985、211高校毕业的之间的比较
这种情况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这种比较就不能单看学历了,因为前者虽然本科985、211高校毕业的,但因为平时不努力,最后只能在双非高校读研,这就像是拿鸡立鹤群与鹤立鸡群对比一样,哪个更有优势主要是看他们哪个的业务能力过硬了。
教育部承认双学位大学?
1、清华大学。
(1)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2、北京大学。
(1)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3、复旦大学。
(1)简称“复旦”,位于上海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2)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部设32所新大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