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失联运输机已找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俄失联运输机已找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225被乌克兰摧毁,俄罗斯还有能力生产出安225运输机吗?
技术备份俄罗斯肯定有,但是战略装备的生产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国力与工业实力,正如当年苏联时期的航母一样,建造者马卡洛夫说,完成它需要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现在这些都没有了。
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了。
1.俄罗斯从来就没有过建造它的能力。An-225是由安东诺夫设计局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和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当时集结了全苏联的力量。那时候还没有俄罗斯这个国家,所以不要认为苏联曾经有过建造他的能力俄罗斯就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只是一个加盟共和国,虽然是面积最大的,但不代表他拥有苏联的所有技术和能力。
2、俄罗斯航空航天工业衰退严重。虽然俄罗斯在航空航天工业方面有一些能力,但早就进入了吃苏联老本的情况下。你看最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军工产业弄出来什么新鲜玩意没有,特别是航空航天方面,都是把苏联时期的设计拿出来看一看,把老旧飞机修一修升升级。这么多年,技术人才已经出现了断层,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机械师已经老了,年轻一代又没有成长起来,就算有图纸,建造技术也是难题。
3、俄罗斯经济实力不允许。像安225这样的飞机是不可能建造很多架的,由此以来的生产成本会相当高,因为建造这样的飞机不可能使用其他飞机零件的生产线,可以说是几乎每一个零件都需要建立新的生产线,而且没有足够数量订单来降低成本,最终建造花费将会很高。对于现在GDP不足一个广东省的俄罗斯来说,这实在是太贵了。
4、俄罗斯也没有必要再生产它了必要了。如果你了解安225最初的设计目的,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说俄罗斯没有生产它的必要了。安225最初的设计用途是为了搭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是苏联、也是全人类航天梦想的载体。苏联,这个伟大的政权曾有过无数类似这样的伟大理想,只可惜还没来得及实现就轰然倒塌。安225可以说是英雄迟暮,无用武之地。谁能配得上安225呢?只有“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人类伟大的航天梦想。现在的俄罗斯,一个战火中的俄罗斯,他配不上安225,也不需要安225。
最后,再纪念一下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空中巨无霸、航天梦想的载体、一个伟大时代的记忆、生于梦幻,死于战火的安225。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Mriya,翻译成中文是“梦幻”。
没办法了。安225是苏联时期,倾全国之力弄出来的。
现在的社会,有谁能够有这样的力量,美国不行,现在俄罗斯不行,
唯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只有我们中国才能够有希望造出安225这样的大飞机
这里的能力是指技术能力还是钞能力?钱到位了再大的都造的出来。
但做任何事都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前SL不计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安225确实很可惜,但这只是个过时的运输工具。
要想再造,也不是没有可能。首先得有那么大的东西,这东西有足够价值并且有运输的需求。这东西还不能拆解,用别的工具都不行,必须让它运。
感谢邀请,安-225被摧毁后俄罗斯没有能力制造出来,因为在前苏联时期,研制运输机的包括安-225安东诺夫设计局就在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经归乌克兰所有。所有,安-225被摧毁后俄罗斯在短期内不会制造出安-225的。
俄罗斯开建2艘4万吨级两栖舰,技术继承于苏联,还是别处得来?
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开始在克里米亚刻赤市的海湾造船厂建造两艘两栖攻击舰。普京亲自出席了两栖攻击舰的龙骨铺设仪式。这两艘两栖攻击舰为23900型两栖攻击舰,首舰“伊万·罗戈夫”号,二号舰“米特罗凡·莫斯卡伦科”号。这两艘两栖攻击舰的舰名“伊万·罗戈夫”和“米特罗凡·莫斯卡伦科”都是俄罗斯海军历史上著名的指挥官。
俄罗斯对于两栖攻击舰的需求非常着急,由于俄罗斯的造船业的凋敝,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建造大型舰船了,这一点通过俄罗斯向法国购买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就可以直观的反眏出来。
然而,由于乌克兰事件,法国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取消了向俄罗斯出售两艘两栖攻击舰的合同,把已经建造好的两艘两栖攻击舰卖给了埃及。这件事也刺激了俄罗斯,俄罗斯感受到了羞辱,于是俄罗斯想要自己建造两栖攻击舰。不过,建造两栖攻击舰对于俄罗斯而言还是难度很大的,导致建造计划一拖再拖,终于现在开始了建造。
俄罗斯建造的两栖攻击舰属于初级阶段,排水量约1.5万吨,属于小型两栖攻击舰。通过对比美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来俄罗斯建造两栖攻击舰处于什么水平。美国的两栖攻击舰发展道路也是从排水量1万多吨来始起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来了一个4万吨的。
俄罗斯目前所有的登陆舰没有一艘两栖攻击舰,排水量没有超过8000吨的,这两艘两栖攻击舰也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建造的最大的舰船了。
俄罗斯计划首舰于2025年入役,第二艘于2027年入列。
俄罗斯目前能承建大型舰船业务的造船厂并不多,否则,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不至于用浮船坞来维修,导致事故发生。苏联时期大型舰船建造全部在乌克兰境内进行,包括航空母舰。这次承接两栖攻击舰建造的也是处于克里米亚刻赤市的海湾造船厂进行。俄罗斯为了建造两栖攻击舰,对该造船厂进行了改进。
俄罗斯的两栖攻击舰虽然拍数量不大,但是按照俄罗斯的风格,肯定会是一艘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两栖攻击舰,能够携带直升机,两栖登陆船艇进行登陆作战。同时,也会拥有比较健全的武器装备,这是俄罗斯的风格。至于俄罗斯的两栖攻击舰的神秘面纱具体如何,我们只有等到它出现的那一天了。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两栖攻击舰方案改变多次,这是第三次变更方案:俄罗斯泽列诺多尔斯克设计局设计两艘23900项目两栖攻击舰项目——它得益于苏联厚重的项目积累!
2015年,被法国人放了鸽子的俄罗斯提出;建造排水量为1.4万吨、续航能力60天、航程1.1万公里的“激浪”号通用登陆舰——他可以运送500名伞兵和60辆装甲车;过了几年,俄罗斯克里洛夫斯基国家科学中心又提出直升机航母计划:排水量2.4万吨,航速超过20节,航程1.1万公里,与“激浪”登陆舰相似,但续航时间只有30天;武器装备:76毫米AK-176米炮、30毫米AK-630双联近防炮、一套“铠甲-ME”高射炮装置和“包裹”反潜装置。搭载16架卡-52攻击直升机、卡-29军用运输机和卡-27多用途直升机,搭载500名伞兵和50辆装甲车。海军陆战队可以在“岩羚羊”高速登陆艇上登陆,该艇具有相对均衡的作战能力。
2020年7月,这级舰首舰在克里米亚的刻赤扎利夫船厂开工:排水量又被俄国防部官员提升为两栖攻击舰的世界之最——46000吨!它可以搭载900名陆战队员和垂直起降战斗机!
这个尺寸就很厉害了:美帝最大的两栖攻击舰才45000吨,俄罗斯一举超越美帝了?其实不然,1978年,以1608集装箱船为基础的10200多用途载机反潜攻击舰出现,1979年设计方案定稿,1980年3月夭折!
1980年5月,按照苏联红海军要求、苏共中央批准,涅瓦设计局对先进两栖攻击舰进行研究设计:提出参照美国“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设计的11780设计方案!在苏联格鲁乌、克格勃的努力下,苏联取得“塔拉瓦”级大量技术细节;1981年3月,涅瓦设计局设计的方案完成:自动舰载机作战指挥台、舰机雷达情报交换台、卫星导航/通信台、“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等,而且在烟囱、舰岛、舰体采取倾斜10度的设计,具备一定隐身功能;
11780级拥有可以供直升机和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作业的平直甲板。苏联红海军将11780方案交给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该厂已经承担航母的建造工作,实在没有额外的资源再造大型平甲板战舰,最终不了了之!
11780型“伊万.塔拉瓦”级的坞舱可容纳4艘24.5米级的1176型登陆艇;换装装载2艘1206型小型气垫登陆艇,用于执行从母舰到岸滩登陆场的两栖突击输送任务。11780型舰装载70台技术装备、或40辆主战坦克外加15辆装甲人员输送车,最大的登陆病员装载量为1000人。
它的主动力配置方案有两个不同的版本:高功率版本采用蒸汽轮机方案,4台KNG-4型舰用锅炉为主构成两套GTZA-74蒸汽轮机主推进系统,搭配辅机等,全套动力系统最高输出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8万匹马力,足以使11780型舰获得30节的最高航速。而低功率版本则采用舰用燃气轮机方案:2台GGTA M-36燃气轮机主机,单台最高可持续输出4.5万匹马力,11780型舰最高航速为23节,满足正常两栖作战舰艇航速指标。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海军希望恢复昔日苏联海军的两栖攻击舰,而在采购法国“西北风”之前,俄罗斯就有了两栖攻击舰方案!法国言而无信以后,俄罗斯积极立即启动这个预备方案。
俄罗斯有波音飞机吗?
俄罗斯有波音飞机。俄罗斯能生产大型运输机,不能生产大型民航机。俄航空公司的民舫机也是从欧洲引进的空中客车和从美囯引进的波音飞机。由于波音飞机747的停飞,俄罗斯民航机岀现较大短缺。俄罗斯以自己生产的民航机取代波动747。有波音飞机处于停飞状态。
有波音飞机
1993年4月,俄罗斯洲际航空航空接收首架波音737-200,再于1994年4月接收波音757-200。
现在的俄罗斯航空都是以西方飞机为主,其中包含14个国际大型航空公司以及80多个支线航空公司,但是数量最多的还是属于欧洲空客系列飞机,其次就是美国波音公司飞机。
现在俄罗斯航空公司总共拥有250多架飞机,其中波音737系列与波音777系列分别为17架与47架,空客系列A320、A321以及A330等,分别为80架、37架以及22架飞机等。
有。
在2021年3月28日,俄罗斯一架波音737客机由于襟翼故障, 在空中盘旋1小时后,紧急迫降于俄罗斯南部城市的克拉斯诺达尔。据了解,涉事航班为俄航的Su1104,当时客机总共搭载有149名乘客,以及机组人员,是一架波音737 800,该飞机于2014年5月交付,当时的机龄为6.9年,每当听到飞机故障的事情,都会令人揪心。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危难来临的时刻,全体空乘人员齐心协力稳定乘客情绪,最终机上所有人员无一人受伤。
巴西的KC-390运输机是个什么水平?
空重33吨,满载26吨可以飞行2800公里,这么说吧,比咱们的运-8重了4吨,主要参数指标接近美国C-130“大力神”。使用的是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的V2500-E5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4吨,得益于这款发动机性能,性能表现还是不错的,但在战术使用,比如场地高适应性方面,载荷吨位,货舱尺寸等等,与我们的运-9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巴西航空造飞机也是多年,一款铁鸟台,在大国帮助下,不过才完成装配。其支线客机和公务机,造了多年,有一定的经验,比如货舱宽度和高度,就接近了C-130了。所图者远,谋者才能更深,日本C-2和欧洲A400M向大型运输机发力,但只能屈居大飞机以下,只能算中型机,巴西的KC-390定位更是不清楚,因是只能满足小国家使用。
▲定位很关键。娘胎里带来的毛病,今后无论如何捣鼓,也无法改掉这些毛病,比如我们的运-8改进升级做运-9,性能提升了不少,不过在载荷和航程方面,总是差强人意。因此,我们更全新打造一款运-30,以期在各项技术指标方面,全面超越C-130。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一个自由设计的王国,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而于巴西,则会表现得的十分吃力,没有设计过运输机,只以民用标准来打造,今后的路还十分漫长,至少现在要与C-130等类比肩,根本不现实。日本折腾多年之后,打造出C-2,最大起飞重量有似欧洲A-400M,但在载重和战术起降等主要能力方面,差得太多太多,即便如此,C-2在试飞中还发生了大梁断裂的问题,也不知怎么解决的,仍要坚持交给空自。世上中型,现在不少,看着很新鲜,其实真要设计一款成功的中型运输机,并不容易。
▲可以由小变大。没有经验,可以实践,因此KC-390的打造,可以助力军机的拓展。通过发展和培育产业升级,即可形成实实在在的能力。造民机多年的巴西航空,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就值得点个赞。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其实现目标的关键。此种机型与人没有竞争性,可以满足自家使用,至少在军机上实现了自主制造,合作国家也可购买一些,市场不是很大,但可以超过赢利平衡点,可能还有一点赢余。这也是航空发达国家提供其便利的原因。其民机,赢利不多,关键技术设备长期都操控在发达国家之手,也算切下支线飞机一点蛋糕。巴西未来要做大市场,未来唯一的希望,还是要走关键技术自主的路,这样无论军机,还是民机,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此次KC-390运输机制造,可称为一次努力。不过,未来的路还长。
▲世上中型机。空客民机做得大,军用运输机方面第一次努力,就是这款A400M,凭着扎实的民用技术基础,经过无数的艰难与纠结,终得做成功了,各项技术参数都还可以,说大不小,说小不大,任务范围用不了那么大,面临的军事威胁本身也不高,可以说足够使用。这些年,世上中型机发展快,意大利G222/C-27J、西班牙和印尼合作CN235,俄罗斯打造伊尔-214,乌克兰正在咬牙支撑安-70,日本有C-2,中国方面也自有努力,把运-8成功改造之后,正在打造新中运,有了运-8和运-20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在内的一切关键设备,都实现了技术自主,要实现全面超越运-8的目标,正变得可能。比之巴西,我们有更多的技术自信,就是在俄罗斯面前,亦有更多自信。运输机制造,正是实实在在的能力,可以拉动产业升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失联运输机已找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失联运输机已找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