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火箭发射5秒爆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火箭发射5秒爆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军火箭试验突发爆炸,五名核专家遇难,难道又是一起切尔诺贝利事故吗?
如果是火箭试验,并携带正常的核弹的话,即便是爆炸也很难达到切尔诺贝利的核泄露规模。
不过,这次俄罗斯进行测试的公司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公司——Rosatom。这个公司基本上出现的在公众视野中。
但如果细细深挖这家公司还是有玄机的。Rosatom是俄罗斯首屈一指的原子能研究企业,如果按照俄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话就是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这还不算啥,还有更猛的料就是——这架公司的创始人就是普京本人。2007年普京签署法律,将俄罗斯境内所有的核工业、核能、核武器制造、核能应用、原子能研究的公司组织成立一个大型综合集团——Rosatom。因此普京也就成了Rosatom的创始人。
Rosatom的产品包括俄罗斯的各种核武器、巡航导弹、核动力破冰船、火箭系统以及核电站和风能发电等等,涵盖了俄罗斯清洁能源与核能的各个领域。
这里多一嘴,我们在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的1、2、3、4号机组以及未来的7、8号机组也是这家公司承建的。
说回这次的事故:
这次Rosatom对宣布说是测试液体燃料火箭爆炸导致当地放射性检测超标20倍长达40分钟。
这种事情的出现其实很正常,很多的传感器中有放射性物质,在测试火箭发动机的时候传感器都会放置在火箭发动机周边,如果火箭爆炸,那么瞬间的高温高压会溶化这些传感器(也包括放射性物质)然后抛射到大气中。随着空气进行散布。这样就会造成某一个地区内短时间内的辐射水平上升。
等大气运动后,这些原本相对集中的放射性尘埃就会进一步稀释和飘散。这样辐射水平就降低了。
再多说一句吧。很多的答主在配合图片的时候尽量的严谨一点点吧。
例如
这张图在这次的新闻报道和问答中广泛出现。以至于很多答主说这次Rosatom测试的是一个井射弹道导弹。首先,这个照片并不是发射弹道导弹的发射井,同时也和本次爆炸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并不能从这张照片上推断信息 例如:
“另外医护人员来到现场抢救并转移伤员,他们并没有穿专业的防辐射服装,也可以佐证……上文的推断。”
这张照片的出处是在俄罗斯的一个核能新闻网站上的,
可以看照片的右下角标注,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说的是库尔恰托夫研究在进行反应堆退火操作的新闻而已。和火箭发动机测试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再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传闻就是说Rosatom在测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发动机导致的爆炸。
俄罗斯的确有Burevestnik巡航导弹,并且被证实这是一款和美国战斧导弹尺寸相当的具有“几乎无限射程”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这种类型的导弹虽然射程巨大,但是其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只能在出现故障的时候逐渐融化并不会发生额外的爆炸事故。因此这个猜测也很靠不住。
所以说,看新闻有的时候都得判断着看看,说是风就是雨的情况大家还是尽量避免一点点吧。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备武,无授权禁止转载
用切尔诺贝利来形容显然有点过分了,但是这次爆炸牵涉到了核弹应该是很确定的。当地时间8月5日,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座大型弹药库突然爆炸,巨大的蘑菇云很快升空如同氢弹爆炸一般非常震撼!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亚历山大-乌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镇近六千的人口迅速撤离爆炸区域。笔者注意到,这座大型军火库造成的损失打破记录!不过没想到,除了常规武器,俄罗斯最厉害的液体火箭动力的弹道导弹(常携带核弹头)也出现了意外。
(俄罗斯军火库4万枚炮弹爆炸,太惨,森林起火、导弹爆炸,运气的确不佳但弹道导弹试验爆炸却是更大的麻烦)
据俄罗斯RT电视台(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8月8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发布通报称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军事基地发生了罕见的重大事故。据称这个弹道导弹基地在进行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试验时突然发生爆炸。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确认已经有5人在试验过程中被炸丢了性命。目前俄罗斯方面已经在对3名伤者(烧伤)进行抢救,很显然此次事故的人员损失情况超乎俄罗斯的预料!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当地政府发布消息称相关区域内辐射指标都在正常水平,并没有造成放射性物质的外泄。俄罗斯确认当地辐射水平正常才派了直升机前去救援的,俄当地州长当地表示当地百姓不需要撤离家园。
(伤者被紧急送到米8/17I救援直升机上转运到医院抢救)
据了解,俄罗斯联邦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北部的里扬诺克萨弹道导弹基地使用时间已经超过65年,该导弹基地常用来进行液体燃料导弹的测试。此次俄罗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爆炸致使该地区以北的北德文斯克的辐射水平略高(维持了40分钟)。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的技术团队在给某款液体燃料动力弹道导弹进行“同位素电源”工作发生意外。欧美媒体趁机质疑甚至指责俄罗斯军方掩盖与“切尔诺贝利”事件相类似的事故,这就是故意歪曲事实了。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液体火箭动力弹道导弹(一般携带核弹头)上具备很强的技术积累和储备,这和常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的美国军队走的道路各有优劣。液体火箭动力弹道导弹的优势是技术原理较为简单,其发动机的比冲相较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导弹大一些,然而液体火箭动力弹道导弹的准备时间较长耽误战机、推进剂腐蚀性较强、有毒并且复杂的代价也是存在的。“同位素电源”原理的核电池在减少维护时间成本方面起的作用自然不小,可俄罗斯海军和技术团队还是出了差池。
(俄罗斯王牌-新一代的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
(我国早期的弹道导弹也是液体动力为主)
俄罗斯海军战略核潜艇使用的“轻舟”R-29MU2和新一代的RS-28“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1万千米)都是主力制式的液体弹道导弹。在美国强力部门(包括情报机构)和军方看来,通过“北约”东扩、施加经济制裁并且退出《中导条约》都是逼迫俄罗斯低头的“组合拳”。好胜斗勇的斯拉夫民族自然要想出新对策并增加谈判的新筹码。
(自诩无所不知的特朗普)
(普京不在身边的时候特朗普言论一般都很强硬,但是每次会晤就和颜悦色的合影交流意见)
此次爆炸证明俄美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俄罗斯正在迫不及待地占据技术上的制高点。8月2日美国就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令俄方压力重重,2年后美俄《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不再续签,无论代价多高俄罗斯势必会和美国一教高下,那些付出生命和心血的俄罗斯专家和军人都会是他们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这次爆炸堪比小型核爆,检测到辐射强度猛增,俄罗斯居民甚至在疯抢碘片!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10日的报道称,援引俄罗斯核能局的消息,在本周四于俄罗斯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发生的军事基地爆炸起火的事件中,已经有5名人员死亡,已经较之之前军方公布的死亡2人增加了3人。
据俄罗斯官方宣布,该次惨烈爆炸事件的导致原因是该军事基地中的液体燃料火箭的发动机发生故障,但是目前在爆炸中心附近的北德文斯克,民众已经开始争相购买碘产品。目前该市的所有药店的含碘药品几乎都被买空,根据一名药店的工作人员称,该店清空长期无人购买的含碘药品仅仅花掉了一个小时。
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的事发俄罗斯军事基地
之所以民众要疯抢碘片,主要原因是北德文斯克市政府的“一条消息”,在9日,该市曾宣布“有仪器检测到了短暂的放射性物质水平快速升高”,这就引发了民众的恐慌,即使北德文斯克随即表示“辐射水平已经回复到正常值”,但为了保护免受可能存在的辐射侵害,民众还是选择蜂拥购买碘药品,即使这则消息是假的。
抢碘似乎不是中国的“专利”,碘被认为会保护甲状腺,以免受到辐射伤害,有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先例后,俄罗斯民众对军事基地爆炸之类的事故都十分敏感,才会有了这次抢含碘药片的事情发生。虽然俄罗斯的紧急事务官员对外表示,事发地附近辐射虽然略微偏高,但是却不会对人体有任何风险,也没有超过最大辐射接受安全上限,但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称,目前这一地区的辐射水平较之正常值高出20多倍。
图中红标为爆炸事发地所处位置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之前发布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该基地发生火灾爆炸之时,按照计划表显示该军事基地正在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相关测试工作,而最令人担忧的是死亡的几名员工都在为火箭提供同位素领域方面的工程技术支持,俄罗斯核能局也没有表示是否该实验涉及核燃料。
当然总会有唯恐天下不乱,根据《纽约时报》8月9日的报道称,爆炸中有3人被送往莫斯科接受紧急治疗,但随行的医护人员却“身着危险物质防护服”。报道还称俄罗斯军方人员在检测到火箭已经释放出剧毒的庚基高毒性火箭燃料之后,已经在德维纳湾下令开启时长一个月的游泳和捕鱼禁令。这种庚基燃料是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的常用燃料,哈萨克斯坦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就经常抗议俄罗斯在该国的拜科努尔火箭发射场泄露出的庚基燃料正在危害整个哈萨克草原的生态安全。
疑似是受伤人员被转移到俄罗斯医院的照片,但图中医护人员并没有穿着防护服
北德文斯克附近居住的18万居民早在多年之前就被警告附近水域以及空气中的辐射水平存在增加的风险性,北德文斯克本身就是俄罗斯建造和修理核动力潜艇和其他船只的主要造船厂之一。根据俄罗斯新闻机构的佐洛兹科夫表示,根据目前的推测结果,发生爆炸的很有可能是低当量核装置,甚至是核动力火箭推进器,无论怎样,从目前发生波动的辐射水平来看,这次的爆炸不亚于一次小型核爆。
一些西方军事专家猜测发生爆炸的是“锆石”导弹
为了打消民众的疑虑,俄罗斯核研究院专家波利斯•朱可夫通过俄罗斯媒体表示,同位素能源在航空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即使发生泄露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过大的安全威胁,因为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与军事用途中核武器的放射性物质是没有可比性的。
拿切尔若贝利核事故作比较,有点过分夸张了!这次只是俄罗斯的一次军事试验,极有可能是某款高性能的陆基核导弹试验。所谓试验并不会填装满载的核燃料,即使满载也只会是小型的、低级别的核辐射。和人类有史以来最要严重的切尔若贝利核泄漏事故相差十万八千里。
【外媒报道】
据俄媒10日报道,俄罗斯海军测试区周四(8日)发生火箭爆炸事故,有五名核专家被炸死,还有3名军事及文职专家在此次事故中受伤,虽然伤势严重,但目前没有生命危险,军事测试场地周围出现了短暂辐射。爆炸点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一处名为Nenoksa的村庄,该州是俄北海舰队的驻扎基地之一,附近还有建造核潜艇的船厂,以及一处海军武器研发中心和试验场,主要研发海基弹道导弹、洲际导弹、巡航导弹和防空导弹。
【事故发生的地点阿尔汉格尔期克,周边皆是俄海军军事设施】
通过这些信息基本可以推测是俄海军在试验场进行核导试验,收集数据,发生了意外导致爆炸。该试验场是放在俄罗斯本土,附近还有众多军事基地设施,大量的部队人员驻扎,居民密集。假设试验失败爆炸能引发像切尔若贝利事故的严重后果,俄军肯定会将试验放在海外。比如俄罗斯原子弹、氢弹试验都放在了远离本土的无人海岛上。如此可以断定此次核导爆炸,核泄漏非常微小,在俄军的处置范围内。
【从俄罗斯媒体报道的照片来看,有可能是洲际导弹发射井】
【洲际弹道导弹,庞大的发射井】
另外医护人员来到现场抢救并转移伤员,他们并没有穿专业的防辐射服装,也可以佐证鹰视上文的推断。北德文斯克市政府时刻监测辐射水平,称在过去的24小时没有看到变化。以及俄联邦消费者保护署专家组对土壤、空气和水样的测试,同样没有发现异常辐射读数。目前的辐射水平从在0.11微西弗/小时,在警戒的平常水平內,日均水平已在标准范围内,对人只有很小的威胁。
对比一下切尔若贝利核泄漏: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北郊普里皮亚季市内核电厂四号机组在调试时发生爆炸,反应堆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释入空气中,这就是切尔若贝利事故。后果: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大约600万人受到核辐射的侵害,经济损失180亿卢布(现在汇率,约人民币23亿,八十年代的二十多亿,现在应该有几百亿)。设立了半径30km的无人区,成为死城,撤离的居民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切尔若贝利事故,一片死城】
切尔若贝利事故级别定位7级,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是同样级别。这两次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这次俄军常规的核导弹试验相较于以上两起事故,并不算什么,肯定都在安全范围内。
从现场辐射值超标,5名核专家专家遇难来看,这次试验的大概率是9M730“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没错了。
俄罗斯曝光的“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核动力发动机位于导弹下方,但核反应堆是内置在导弹里的
如果是雨燕试射失败,那么造成的核污染其实和核电站是一样难以清除的, 因为这枚导弹用的是内置核反应堆的核动力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可控状态下的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将空气烧热后从尾喷口喷出来获得推力。
核动力发动机的原理
不过这么一枚导弹倒是不可能引起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故,因为燃料棒体量差太多了,剂量有限,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不过清除过程同样很麻烦,因为被中子照射后形成的同位素半衰期跟核电站是一样的,会形成数百年乃至万年都难以清除的污染。估计要出动核生化部队,搞不好还会有人伤亡。最起码事发地在清除完毕前,是不适合进行任何发射试验了。
其实要说我,俄罗斯就是瞎折腾。上个世纪50年代,美苏都折腾过核动力轰炸机,后来证明辐射太高;后来美国有计划搞过一种3倍音速的核动力冲压式的巡航导弹,但是后来也作罢了。原因就是,这个东西不靠谱呀!喷出的尾烟里夹杂着大量放射性尘埃,光做试验就要让本土居民付出巨大代价,何苦呢?
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搞的“冥王星”计划SLAM项目,搞出了一个3倍音速的核动力巡航导弹
世界第一个试乘火箭上天的中国人?
是明朝人万户陶成道。万户(元末-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明初,陶成道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世界上第一个试乘火箭上天的中国人是明朝的万户。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坐在绑上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飞向天空;但是火箭就爆炸了,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人们称他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1973年发射的火箭叫什么?
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于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但是,由于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于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火箭发射5秒爆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火箭发射5秒爆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