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亿美团杀向阿里腹地,迈进实物电商平台,这一仗阿里该如何打?
在实物电商领域,阿里的竞争对手是拼多多,字节跳动(头条和抖音)。
拼多多,利用社交关系和数据算法,建立去中心化的流量模式。
头条,抖音,快手,利用算法推荐,精准匹配目标顾客,实现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
电商领域,经过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天猫和京东,已经进入的流量瓶颈期。线上流量正面临成本越来越高,商家有流量没利润的尴尬局面。
因此,阿里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推出新零售模式,其变化是将线上流量与线下门店打通,将原来线下零售与线上电商二元对立的模式,变为线下门店和流量与线上门店与流量融合。
美团过去几年,通过建立起200万人的骑手团队和即时配送能力,在外卖领域建立起垄断地位,成为生活服务电商的霸主。今天美团进入的所谓实物电商,本质看并不是传统电商模式,而是将生活服务电商的范围,扩大到更多生活服务领域,如便利店,菜场,药店等,扩展到更多即时配送商品。
所以说,对美团涉足的新领域,我们不能用传统的实物与非实物来进行粗线条的划分,而是在细分场景上的扩展边界,才能准确理解美团正在进化的方向。
随着竞争的加深,市场的进化,行业间巨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更多的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原本是一些新入的创业公司的领域,如两鲜网,每日优先,叮咚买菜,而今天,当巨头公司面临发展瓶颈时,他们也开始主动进入更小的细分市场。
这对于创新而言,并不是好事,会提高创新创业的门槛。但是市场总是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但也有大企业的束缚,所以创新者始终有机会。
话不多说
美团最近一两年虽然口碑较差,其综合整合外卖及团购能力还是非常明显的,人们的使用惯性改变是需要时间及刺激;支付宝在口碑饿了吗盯住吃的单一方面进攻美团已经效果明显,整合还需要多元化发展,美团的医药板块外送、宾馆预约等板块是需要支付宝点对点花大力气打击才能撼动
阿里和美团的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恩怨说来就话长了,我们从近往远说起。
首先看下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排名,阿里和美团所在的位置,阿里第一,美团第三,虽然排名很近,中间还隔着六个美团,打架也不在一个量级上,怎么出恩怨了呢?我来慢慢道来。
今年支付宝APP颜色变了,转型数字生活平台,看里面的口碑页面,完全跟美团一模一样,很多人将其视为对美团的宣战。没办法,阿里要进军这块领域的霸主正是美团。
去年美团CEO王兴怼马云说他有诚信问题,同样引起了业内哗然,主要说的是2011年马云没在董事会批准下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出去。这个剥离举动当年的争议性很大,我们按下不表。这不是王兴第一次公开点评马云,不过应该是最后一次,因为马云退休了,后面跟王兴一较高下的将是张勇。
我们再往前说,2015年应该是美团与阿里彻底决裂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美团投入了腾讯的阵营,并和大众点评合并。然后阿里重启口碑,与美团对抗,相当于阿里和腾讯在O2O领域全面开战。
2015年之前,美团其实是属于阿里系的。裂痕越来越大的原因的关键点还是大佬马云和王兴的性格,两人都个性很强且喜欢掌控一切。早年间,阿里对美团很支持,好几轮融资都有阿里系资本的影子,那些年阿里的美团打的是腾讯的点评,谁能想到最后竟然合并了。后来,阿里开始对美团在业务上进行干预,王兴不高兴了,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容得下别人指指点点,马云也不高兴了,我阿里是有战略布局的,是强调中心化的,被投的公司只是阿里操作系统的插件,怎么能不听指挥。理念的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可能王兴的性格更适合腾讯的生态吧,马化腾就说过腾讯只是连接器,强调去中心化,被投公司互相保持着独立和自由。
两者之间在“本地生活”的战斗到底谁的胜算大呢?目前,一个在加速整合生态,一个继续扩张边界,两者谁会最终胜利,谁会黯然退场,其实并不好说。不过这并不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我们只关心是不是又要有补贴大战了,是不是又要有羊毛薅了!
为什么有人说阿里本地生活平台拼不过美团?
个人观点:美团,饿了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很有前景,就长远而言,饿了么占据淘宝主页,支付宝主页等阿里系流量入口,通过在淘宝,支付宝给手机充值话费或者淘宝购物赠送饿了么外卖优惠券,广告成本肯定很低,窥一斑而看全豹,觉得美团想啃下这个硬骨头,有难度!
阿里本地生活随便
有个有能力的点的人挂帅美团都没机成长起来。奈何淘点点也好,口碑也好直营还是代理模式一直定不下来,代理商在前线打仗还要时刻提防被割韭菜。代理商这种前线部队最了解本地市场却没有权利调用营销资源,全国都是统一一种打法。还有就是不要觉得自己是阿里人就放不下自己身段,这点学学腾讯,打美团最好的办法就是走美团的路让美团无路可走。美团本地生活做这么多年很多坑都趟过,口碑却想着自己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支付会员到预订点餐再到收银系统。最后这些都是给不了商家需要的外部流量,从而转转向线上团购。做团购不认真做为了完成KPI所有的活动还放到支付上去冲交易笔数,最蠢的做法就是最后直接砍掉支付转向团购。花了上百亿的支付就此拱手送给了收钱吧(收钱吧的崛起就是默默的收编了口碑服务商,口碑支付没返佣了收钱吧有千二还能拿微信的支付返佣)不到三个月口碑买单都成了收钱吧买单,美团看准时机全力推广美团聚合支付。口碑花费了两年的起来的支付会员就此瓦解。作为一个前口碑服务商深感‘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捂脸]
作为身处餐饮SAAS行业的参与者,也作为曾经阿里生态内被投企业,结合对美团和阿里本地生活认知与深度接触,个人看法仅供学习。
美团赢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晰的战略把握,从团购,外卖,新餐饮,2B,围绕着高频的吃饭这个场景,到吃喝玩乐住行庆,不断扩展2C的场景,再从B端切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供应链标准化,先从外围的消费者数字化(团购,外卖,优惠买单)入手,再渗透更复杂更慢的企业内部信息化与数字化,再进行供应链的供给侧改革(快驴业务)。
多横多纵的战略模型非常清晰。(纵指场景,如吃,酒店,旅行,出行;横指业务深度,如2C,2B,供应链,金融-美团信贷)
反观阿里本地生活,几乎没有战略思维,跟在美团的后面只能模仿,美团做团购,口碑做优惠买单,美团做外卖,口碑收购饿了么(组成本地生活),美团做收银投SAAS公司,口碑一开始还不愿意坐收银,先是投了几家公司,然后组织一帮ISV做扫码点餐,又搞团购卖优惠券,后来发现商户都让美团切走了,活动根本无法上架(因为收银用了美团,口碑的券很难一体化核销),2019年才买了客如云。我们几年前就苦口婆心劝说口碑要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完全不听(估计是听不懂),从淘宝出来的一帮人,不懂行业,不懂2B,凭想像乱搞,花了集团上百亿,仍然节节败退。
所谓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另外阿里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文化与执行力也存在比美团更大的熵增,过于看重KPI,口碑的同学只想着如何应付KPI,虽然公司大了,这种问题难免,但阿里比美团的大公司病更严重。
看看这次集团安排的孙权,来接手本地生活,是否能有所改变吧。孙权是有帅才的,不知道能否改变本地生活的颓势。
[捂脸]我记得前年饿了么被收购第二年就换帅。那个总裁还体验了一把配送员送餐。后面一大群人跟着拍照片。然后各种自媒体开始吹阿狸黑王⭐。后来两王,四个二开局100亿投入市场。然而年底市场份额不升反降。今年又开始整合资源。换帅。各种自媒体各种带节奏。真把我们这些吃🍉群众看的一愣一愣的。饿了么线下业务员以及代理商业务员的能力。就知道拿着补贴砸补贴。从不知道该怎么运营一个商户。我有钱💰我给商户补贴。商户做活动就行。等到钱用完盘子做大。小美笑眯眯接盘。[捂脸]
传阿里将全资收购饿了么,外卖市场美团对决阿里,你更看好谁?
谢邀!
如果单从外卖市场来看,美团的赢面更大。因为整个美团的企业基因就是本地服务,做本地服务肯定有着非常好的资源和方案。饿了么今天的发展取决于融资,可以回顾饿了么的融资史,每笔都非常大,因为开始做本地服务总要交点学费。所以,如果单从外卖市场看,美团更有机会。
如果考虑整体战略,肯定是阿里更有优势,盒马需要大量的骑手。同时新零售也需要大量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人员,未来快递业的增长和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是今天快递企业能够满足的。快递配送需要新的力量加入,新零售的核心是效率,这恰恰也是外卖行业的核心。美团采用合作,肯定没有阿里自己的生意做着更有效益。阿里收购饿了么纯碎是为了整体战略,并非是单单为了外卖市场。
美团。当年百度没有被饿了么收购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三足鼎立”!但实际上百度和饿了么市场份额加起来都没有美团多。我17年初跑过一个多月的饿了么,当时常见的情景是同一家餐厅我们拿两三单美团肯定就是五单以上!还有一个就是美团管理方面比饿了么要强!美团的好评跟钱直接挂钩,而我们那时候饿了么就是超时,差评对我们没啥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