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阿里对美团是否可以造成致命打击?
未来头条才是阿里的对手!不是美团,也不是腾讯!内容平台想多赚钱,一定进入购物,本地生活,消费导购等!所以头条是阿里的竞争者,不是腾讯的!可能阿里还没感觉出来吧!
很难,阿里虽然体量巨大,收购了饿了么之后,增长迅猛,有平分天下之势!然而美团在自己业务板块耕耘多年,深入市场,有着非常强的抗衡力!所以,双雄雄争霸赛事将一直延续到新的变数出现!
阿里站优,短时间饿了吗市场份额会有所增加,但外卖没有什么空间,不增就降,下降通道时,美团就难过了,资本对美团就不会看好了,而饿了吗有阿里,美团,腾讯只.占股有区别。长期看阿里有优事。
影响很大,但不至于致命,美团背后有大哥腾讯的支撑,有巨大的流量入口。美团可是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的,哪有那么容易被打败。再说王兴也是在商场征战多年的人,能有今日的美团绝非偶然,必有他的过人之处!
阿里围剿美团,这说法其实不太恰当
在外卖业务方面,阿里合并了口碑和饿了么。那么,一旦阿里有所动作,是否会给美团造成致命打击?答案是不会!虽然阿里是电商行业的巨头,但是阿里在外卖方面并没有如此强大的势能。淘宝店铺转让服务商易佰店了解到,美团网市场份额:55% (王兴接受采访时透露)。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4月底,中国外卖行业的95.1%的市场份额已经被美团和饿了么占据,其中美团的市场份额远超饿了么。
除了外卖业务,美团还涉及了酒店、打车业务。目前,美团的收入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餐饮外卖(核心)、到店酒店及旅游以及新业务方面。而2018年美团日最高订单超过2100万,按交易数量算,这是全球已建成和运营最大的及时配送网络。饿了么第三季度的收入约为50.21亿元。依此计算,美团外卖(112亿元)的收入约为饿了么的2.2倍。另外,在外卖的下半场,价格战已经不是占领市场份额的杀手锏,而是需要拼服务(消费体验)。
阿里与美团有一段前缘
前几年,阿里以9亿美金卖掉美团股份。退出美团后,阿里迅速扶持起了口碑和饿了么,O2O衣食住行的利润虽然远比不上阿里的主业,但却是互联网支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的最大应用场景,阿里无论如何也必须拿下。
目前,阿里在o2o的生态闭环已经基本打造完成,由口碑+饿了么+飞猪+盒马鲜生+淘票票组成了一体化的新零售生态服务圈,因此有人说未来美团与阿里必有一战。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从明到暗,无处不在,死亡更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阿里美团年底集中反腐
虽然两者在外卖行业是竞争关系,但两者在反腐领域的动作是一致的。昨日,美团发布了目前为止单次通报人数最多的一次刑事查处。据美团点评发布的生态反腐处罚报告,包括内部员工、生态合作伙伴人员以及共犯社会人员等89人受到刑事查处,其中外卖渠道高级总监因触犯公司高压线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阿里旗下优酷总裁杨伟东因经济问题配合调查。
阿里为什么对美团穷追不舍?
谢邀,本质来说,阿里和美团有着相同的业务模式,只是面对的消费市场不一样,阿里是在自身业务的持续深耕,而美团主张的全面。
阿里做的业务其实在美团里基本都有或者可以有(美团里出现一个卖衣服的入口一样很好)。美团对于阿里的威胁不亚于京东,京东是正面和阿里主营业务对刚,美团是侧面包抄阿里。美团在打通自己的闭环同时在等待,等待阿里和他的对手竞争白热化到力量弱一点。
美团还有一个阿里心心惦念的同城配送服务体系,这对于阿里新零售转型必不可缺。所以阿里95亿美金买了饿了么。
但王兴是个有野心的人,美团要做的是成为另一个阿里巴巴甚至更大的公司。
行业内敢公开批评阿里巴巴的人不多,京东的CEO刘强东是一个,美团的CEO王兴是另外一个。
2010 年,阿里为将美团这个不从属于 BAT 任何一家的 " 游击作战队 " 纳入麾下对美团进行了投资。以往的惯例是,阿里投资的公司,发展到一段时间后会被阿里揉碎消化,然后创始人出局;被投公司的创始人对此有怨言,碍于阿里霸道,大多敢怒不敢言。美团翅膀硬了后,心高气傲的王兴想打破这个惯例,从2013年开始极力谋划摆脱阿里。
甚至基于战略考虑,2015 年 6 月,阿里宣布复活旗下 O2O 本地生活服务品牌口碑网。近乎同时,美团开始推广银行卡支付。即让用户将银行卡绑定到美团钱包中,通过美团来直接进行支付,与阿里旗下的支付宝脱离开来。再加上 10 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离开阿里。
随后在一系列和百度、腾讯并购绯闻之下,11 月,腾讯宣布向美团点评注资 10 亿美元。而在美团点评随后达成的 33 亿美元融资中,腾讯也是领投者之一。
美团就此和原本的投资者阿里划清了界限,投入腾讯阵营。可美团并没有如京东那样融入腾讯生态圈,在 2016 年 2 月,美团公司在美团 APP 上正式上线支付功能。虽然后来被举报非法,不了了之。
2016 年 12 月底,美团点评和腾讯宣布进一步合作,微信二级菜单 " 钱包 " 页面中开辟 " 美团外卖 " 入口,与此前接入的大众点评吃喝玩乐、滴滴出行等入口同级,微信用户可直接在微信钱包中点外卖。
2008年到2012年,京东在阿里的缝隙中发展壮大,当年错失了压制京东,阿里不想在美团点评上再出意外。美团点评合并后,在阿里最高层的会议上,蔡崇信力主发力口碑、拿下饿了么以牵制美团点评;很快,阿里巨额资金入股饿了么成为大股东。同时,通过“抛售”所持的股份四处唱衰美团点评,配合阿里强大的公关能力,一时间美团点评在舆论上风雨飘摇。
对美团点评来说,其实这是生死之战;对阿里来说,这只是重要的局部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美团点评不是没有机会。对运营效率很高的美团点评来说,账上的钱依然在,仓库有粮,心中不慌。阿里想速战速决,而美团点评强调论持久战,这考验王兴的耐力,也考验马云和蔡崇信的耐心。
美团点评对阿里,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饿了么和口碑只是棋子,阿里最终要保的是蚂蚁金服。只要蚂蚁金服的估值/市值持续上涨,在饿了么和口碑上的投入就不算什么。即便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几十亿美金的资金砸在O2O上,对阿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已经够让美团点评难受。
其中一个变量在于,饿了么、口碑、飞猪能打下多少成绩。和它们相比,目前美团点评依然占优。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变量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线下谁能胜出。阿里以极强的商务能力,打下支付宝在线下不错的成绩;但微信支付降围打击,后来居上的势头明显。
王兴知道,必须紧密配合腾讯,才有可能打赢与阿里的战争。对王兴来说,这个假设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在可预见的将来腾讯和阿里继续水火不容;二是腾讯如以往一样继续对所投公司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只要其中一个假设出现问题,王兴都可能陷入被动。
美团点评并不是不着急,持久战对美团点评的团队也是煎熬。以美团点评现在的情况,上市无法取得高市值,核心管理层只能更有耐心,但底下的员工已有军心动摇的迹象。相比阿里的大生态,美团点评依然处在平台化阶段,开放力度还远远不够,离构建生态就更远。
王兴举起反抗阿里的大旗,被阿里压制的企业和人拍手叫好;阿里是应该好好自我反思,为何没有获得行业足够的尊重。而对于美团点评来说,行为处事上也要规避成为下一个阿里;至少目前看,如果有商户举起反抗美团点评的大旗,也能获得足够多的响应,这一点需要王兴反思。
阿里和美团花式撕逼背后,是王兴的不屈和阿里的不甘。阿里想一家独大,在中国垄断那是达不到的。京东的618抢走了马云的“女人”,顺风菜鸟互怼,现在美团和阿里公开撕逼,阿里确实是应该好好自我反思。
饿了么要和美团一年内打出50%份额,背后的阿里能起多大作用?
饿了么阶段性的目标,主要还是和美团打出对半的市场份额。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饿了么为什么反复强调“和美团在外卖这一场仗是不可能输的”?
2、饿了么如何背靠阿里生态力量升级打法?
3、饿了么在阿里接手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饿了么背靠阿里的生态资源力量,开始重新要大举“杀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时,美团正在冲击香港上市的最后阶段。
上市前期的美团,在即使出行领域、旅行、闪购、小香生鲜等诸多业务板块,加速了布局,试图通过一个完整的“到家、到店、出行的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冲击美团上市后的最佳估值。
- 1 -
饿了么如何“升级”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高度?
就在王磊(花名:昆阳)以饿了么CEO身份首次集中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时,饿了么的工作人员曾对《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特别强调到,现在的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是把提升整个赛道竞争层次,作为解释大家以为饿了么只是在和美团比烧钱的误解。
以阿里生态接入为优势,以数字化驱动行业升级改造为目标的饿了么,这么说有其自我逻辑的合理性。当然,外界盛传饿了么要合并阿里同胞兄弟口碑,并对外融资30亿美元,继续与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进行竞争。
王磊直面媒体的饿了么目标,就是一年内和美团至少平起平坐:“饿了么至少要占到50%的份额”。这里指的50%,是否包含口碑?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据王磊自己说,他从阿里健康CEO的职位,调往饿了么任职时,马云和张勇(阿里集团CEO)分别与他有过一对一的深谈。
他们深谈的内容,王磊自己对外讲了三点:“本地生活对阿里时非常重要的用户活跃入口,阿里要围绕消费者和商户商业互联网化在不同场景里实现;即时配送对阿里新零售是核心基础设施;本地生活服务的高频支付场景对阿里金融业务是支撑。”
这三点与美团打出对半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冲突。准确的说,饿了么要在一年内打出50%的份额,可以看作这三个目标的初期实现。没有一定体量的饿了么,也谈不上用户入口、商户互联网和支撑阿里金融基础。饿了么顺便收割的份额,是将阿里的覆盖半径继续下沉,往三、四线城市猛攻。用饿了么把阿里服务的触角往下沉,不失为淘宝和天猫之外,实用性更强的方法。
也因为此,阿里对饿了么的资金支持,饿了么需要在资金使用上的上限,目前王磊给外界的说法中,都没有什么上限约束。
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饿了么在三、四线城市,依然是以补贴的形式,加大对下沉市场用户的收割。直接的利益驱动,对一、二线城市用户效果不大,对三、四线城市效果依然明显。
对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和商户,饿了么要采取全新的战略升级。即对外界认为外卖市场的竞争维度,依然是饿了么和美团比烧钱的模式,饿了么宣布可以过去了。
图为阿里派驻到饿了么的CEO王磊
对商户,饿了么要通过对商户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对接阿里生态资源、提供供应链、SaaS、金融服务等全链路的升级。
对用户,饿了么将在支付宝、手机淘宝上全面开放阿里6亿会员,在饿了么体验本地生活服务。
资源引入和协同作业方面,饿了么已经在星巴克的Case中,实验了一套将来可能是饿了么常态打法的模式:
第一,饿了么的前台,放开到淘宝、支付宝两大超级流量入口。目的是以足够到不能挑战的程度,拿下足够过的用户。
第二,饿了么的中台向商户的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打通连接。目的是彻底啃下最难啃的一块商业互联网“骨头”——高度分散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逐步完成全面数字化升级改造。这方面,饿了么更多像一个本地生活版的天猫,承载天猫现在一样的新零售功能:品牌商(商户)数字化的主阵地。
第三,饿了么的“宝贵资产”——蜂鸟配送,作为中国排名前列的同城即时物流团队,将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模块,由原饿了么创始团队的康嘉继续负责,并植入到整个阿里新零售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本地生活服务做的好不好,一半看数字化,一半看即时配送。这方面,刚刚并入菜鸟网络的点我达(以前也是蜂鸟配送下派单的服务商),也有一样的功能定位。
从前中后三个维度分类,就能大致看出饿了么怎么要“升级”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高度。说到升级,王磊自己其实意识到,星巴克的合作案,在其他KA大品牌、高端餐饮、即时购物需求方面,不仅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还能升级原有渠道和服务。
前台流量开放给淘宝、支付宝,后端的蜂鸟配送植入阿里新零售基础设施。王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怎么对接完成商户的数字化升级。用王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饿了么服务好了商户,就是服务好了用户”。
- 2 -
阿里对饿了么做了哪些改造?
组织架构调整,是王磊到任饿了么4个月里,最主要梳理的工作之一。同时和王磊到饿了么的另外两个阿里人员,恰好一个管着钱的CFO,一个是管着人的HR。
王磊在HR推进下的组织变革,主要是改变以往考核和业绩隶属的脱节,用大区的划分,所有职能归属在大区内。然后大区再一个个直接向总部运营负责人汇报。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发现,这种组织调整,有点类似大润发的组织模式——中央统筹下的分权制。大润发全国分为五大区。每一个大区设置区总经理,作为总负责人。管理统筹大区涉及开店、采购、营运和营销等一切事物。大区总经理再向上海总部做业绩回报,并做好中高层的业绩稽核。上海总部的采购部门,涉及到全国品牌的商品,或全国营销活动,才会向各区做协调安排。
钉钉是阿里新零售的一个隐形生力军。在饿了么的升级动作里,钉钉依然会像它在天猫智慧门店的智能导购上做的事情,为饿了么的商户配置一个钉钉餐饮商家版。钉钉作为管理端,执行饿了么的数字化升级管理。
正是引入了阿里所有可引入的资源,又把饿了么植入到阿里可触及的所有生态环境,王磊才有底气说,现在的饿了么是站在六楼,打站在二楼的美团。
按照王磊自己的原话来说,这是饿了么搬出了阿里,对美团的“降维打击”。同时,对于美团这个目前即将上市的外卖头号品牌,王磊会反复强调:“和美团在外卖这一场仗是不可能输的”。
四个月来,阿里对饿了么开始了不断地改造,试图将饿了么和线下生态系数连接起来。如今,饿了么与哈罗单车也开始合作。
在与阿里旗下的天猫小店、阿里健康、大润发、盒马等商业体完成对接后,最新的一个动作,饿了么与哈罗单车完成入口对接。
这次对接更像是一次获客手段的尝试,也是对美团拥有摩拜单车的一种隐形对标,也是饿了么加强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的一部分。用户只要购买哈罗单车的骑行卡,即可免费获得饿了么超级会员,哈罗单车的APP上也可以找到饿了么的入口。
哈罗单车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与上文所述饿了么要在三、四线城市加强渗透的资源配置不谋而合。美团收购摩拜单车,为其打造本地生活服务闭环,起到了纸面上的实力加码。
本地生活服务作为到家、到店的即时消费服务,理论上有一个单车,作为外卖骑手之外连接近场景的又一个工具,可以看作本地生活服务的体验形式,并非完全对外卖到家模式的依赖。激活用户透过平台的数字化引流,向更多本地商户做到店的消费,并从到店消费积淀到家消费的频次。一套“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自循环的新零售业务闭环,至少在理论层面,说得过去。
饿了么自己也在为阿里生态做增量赋能。饿了么的蜂鸟团队,已经分别给阿里零售通(天猫小店)、大润发、阿里健康,提供即时配送或24小时配送服务。9月开始,蜂鸟还会在北京、上海的星巴克门店,提供专属星巴克的外卖配送服务。
每一个为阿里生态伙伴做的配送接入,其实都是对蜂鸟履约能力的倒逼升级。为大润发做配送,需要在大润发原本引导顾客进店的卖场动线里,怎么让商品反向的快速出的来。为零售通和阿里健康,蜂鸟要配置专属的24小时夜间配送力量。为星巴克的配送,更是要特殊的温层包装箱设备。
本来跟美团的这场阶段性的50%份额之仗,并不是王磊到任饿了么之后,为饿了么设计的全新本地生活新零售模式的主要目标。但是没有这个50%的份额,也谈不上后续的任何故事可讲。
对于王磊来说,他看到的是整个餐饮4万亿的市场,外卖切进去不足10%的份额,让饿了么还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争取这片市场的主导权。与美团用烧钱也好,打错位竞争也罢,取得50%的份额,是为了留下饿了么在这个市场下一步制胜,在这一步的保底基础。
有了这个保底基础,到家和到店服务的场景优化,服务优化,饿了么就有从容的时间和主动权,逐步将市场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推进。
(更多信息,欢迎下载“零售老板内参”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lslb168)
阿里为何对美团穷追不舍?
这与阿里的业务模式有一定的关系,现在阿里旗下主要有淘系电商,大文娱,菜鸟物流,新零售,阿里云和蚂蚁金服等业务模块,别的先不谈,就蚂蚁金服而言,他们现今已经以支付宝的信用系统为核心建立了一套信用消费体系,现已渗透到包括出行(共享单车),租赁(共享支付宝,分期租手机),金融(花呗,借呗),消费(淘票票,口碑)等领域。
而美团在衣食住行这一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一半以上,手握海量消费数据,这对于把数据放在第一位的阿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旦阿里成功拿下美团,他们就可以拥有这些海量数据,同时还将拥有数百万商家线上消费的支付数据。
无论对于现阶段的发展还是从长远投资角度来讲,阿里对美团的穷追不舍似乎就可以理解了
万亿美团杀向阿里腹地,迈进实物电商平台,这一仗阿里该如何打?
在实物电商领域,阿里的竞争对手是拼多多,字节跳动(头条和抖音)。
拼多多,利用社交关系和数据算法,建立去中心化的流量模式。
头条,抖音,快手,利用算法推荐,精准匹配目标顾客,实现去中心化的电商模式。
电商领域,经过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天猫和京东,已经进入的流量瓶颈期。线上流量正面临成本越来越高,商家有流量没利润的尴尬局面。
因此,阿里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推出新零售模式,其变化是将线上流量与线下门店打通,将原来线下零售与线上电商二元对立的模式,变为线下门店和流量与线上门店与流量融合。
美团过去几年,通过建立起200万人的骑手团队和即时配送能力,在外卖领域建立起垄断地位,成为生活服务电商的霸主。今天美团进入的所谓实物电商,本质看并不是传统电商模式,而是将生活服务电商的范围,扩大到更多生活服务领域,如便利店,菜场,药店等,扩展到更多即时配送商品。
所以说,对美团涉足的新领域,我们不能用传统的实物与非实物来进行粗线条的划分,而是在细分场景上的扩展边界,才能准确理解美团正在进化的方向。
随着竞争的加深,市场的进化,行业间巨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更多的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原本是一些新入的创业公司的领域,如两鲜网,每日优先,叮咚买菜,而今天,当巨头公司面临发展瓶颈时,他们也开始主动进入更小的细分市场。
这对于创新而言,并不是好事,会提高创新创业的门槛。但是市场总是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但也有大企业的束缚,所以创新者始终有机会。
话不多说
美团最近一两年虽然口碑较差,其综合整合外卖及团购能力还是非常明显的,人们的使用惯性改变是需要时间及刺激;支付宝在口碑饿了吗盯住吃的单一方面进攻美团已经效果明显,整合还需要多元化发展,美团的医药板块外送、宾馆预约等板块是需要支付宝点对点花大力气打击才能撼动
刚刚!阿里巴巴电话会议透露重要信息,阿里股价急升7%!但美团却“崩了”,怎么回事?
靴子落地。利空出尽是利好。
阿里巴巴应对及时理性,今天上午张勇蔡崇信等大佬亲自参加专门会议,回答投资者提问称,预计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目前没有知悉有其他关于反垄断的调查。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表示,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阿里巴巴将出台措施,降低电子商务平台上商户的进入壁垒和业务成本。
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则表示,目前没有知悉有其他关于反垄断的调查。
阿里巴巴表示,对平台经济模式感到满意;全球的大型科技公司都会面临审查;监管部门正在关注数据隐私和数据保护问题,数据监管是一个全球趋势;将会与监管部门在数据使用和收集方面进行合作。
会议召开后,阿里巴巴开盘后股价一度涨超8%,市值达51272.6亿港元,创近期新高。
前些时候,巴菲特伙伴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增持了阿里巴巴的股票。
利空出尽?国际基金轮番减持腾讯,腾讯阿里美团京东集体大动作,发生了什么?
国际基金加减仓,并不一定带有明显的指示性作用,很多时候,去看他们的交易记录,他们的短线交易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甚至是说,他们公示部分的交易情况,可能还具有不可告人的误导性,在于迷惑其他投资者的判断方向,为他们的建仓和减仓提供比较好的交易机会。所以说,国际基金轮番坚持腾讯,这个是不是利空出尽,没有必然的关系。
再回到腾讯阿里美团京东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在10年前,这些互联网公司代表了中国最有潜力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全商业社会很好的风向标和示范效应。所以,这些互联网公司被资本看好,股价不断上涨,市值屡创新高,这都和他们在那个阶段的价值有关。
但回到现在,再看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否发现他们已经有很久很久没有发布过革命性的产品了?微信之后,腾讯做过什么样的历史性创新应用?阿里云和支付宝之后,阿里又交付过什么样的革命性产品?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大多如此:除了疯狂并购,除了打价格战疯狂内卷,除了借大数据优势涸泽而渔,这些互联网公司在最近几年内,依然还在延续使用米国的互联网设备和网络架构,从属于跨国公司构建的技术架构范畴内,已经渐渐失去时代引领者的角色,很多时候,它们反而成为商业社会变革的阻碍和干扰者。
这个时候,资本的视野,一定会放在更加具有创新力和想象力的科技领域和商业模式上,比如碳中和背景下的光伏、锂电、新能车,国产替代背景下的鸿蒙系统、国产芯片、高端设备、核心制造业等等。
股市也是故事,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故事就说不下去,互联网公司的潜力也就相对有限,股价的爆发力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里美团外卖大战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