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地登革热疫情上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一地登革热疫情上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利用生物杀蚊剂能否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扩散,会不会引发新的问题?
登革是虫媒疾病,主要通过伊蚊,是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域主要引起发热的原因,而且现在还没有疫苗可以控制,理论上讲减少传播媒介会减少发病,但是否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衡,以及超强蚊种的出现不得而知!
海南第二次通报登革热疫情:30例已治愈出院,其余75例隔离治疗,病情稳定;全省共报告病例105例。你怎么看?
登革热属二类传染病,流行于南方蚊虫较多的地区。发病期一般在7一9月份,发病急,发病后会出现高热,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可危害人的血液,神经系统,损害肝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期海南二次通报了登革热疫情,在收治的105例中,已有30名患者治愈出院,下余75例正在隔离治疗。从全省发生的疫情看,多呈散发性发病,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为了进一步降低登革热疫情的传播,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一,首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的隔离治疗。二,为切断传染源,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水,去除蚊子的滋生空间。三,开展了灭蚊防蚊,保护好易感人群。在 政府的重视下,登革热疫情基本上做到可防,可控,可治。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登革热疫情症状有那些表现?
病情分析:你好,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通常发病迅速,患者有寒战或发冷,高烧,体温在24-36小时内升至39-40℃,大多数患者表现出缓解或松弛热。经过5-7天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少数患者在发烧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上升,这称为双峰热或鞍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地登革热疫情上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地登革热疫情上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